好家伙

HD中字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雷·利奥塔,乔·佩西,洛南·布雷科,保罗·索维诺,弗兰克·西维罗,托尼·戴劳,迈克·斯塔尔,弗兰克·文森特,查克·洛,弗兰克·迪莱奥,亨利·扬曼,吉娜·马斯特罗吉科莫,凯瑟琳·斯科塞斯,查尔斯·斯科西斯,苏珊妮·谢泼德,黛比·玛扎,塞缪尔·杰克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好家伙 剧照 NO.1好家伙 剧照 NO.2好家伙 剧照 NO.3好家伙 剧照 NO.4好家伙 剧照 NO.5好家伙 剧照 NO.6好家伙 剧照 NO.13好家伙 剧照 NO.14好家伙 剧照 NO.15好家伙 剧照 NO.16好家伙 剧照 NO.17好家伙 剧照 NO.18好家伙 剧照 NO.19好家伙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对一个刚刚发育的男孩

回忆《好家伙》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虽然这种过程有些不那么高尚,因为这个电影是那么令人愉悦,因为里面的人那么地为非作歹。

这个电影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主人公拿着手枪把女伴的前男友杂得满天失血(不是击毙他,而是差不多砸到奄奄一息),然后把沾满鲜血的手枪硬塞在女伴手里,我觉得这是整部电影最性感的一个时刻,记得当时的旁白是那个女孩浑身战栗,但并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兴奋。真是邪恶一代男。


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大意):我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就去抢。要知道主人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法庭上,他该是那么地以此为耻,但控辩双方似乎都为这种宣言洋洋得意,要什么?就去抢,回到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重返正途的主人公拿起门口的报纸,埋怨自己连新鲜的肉都买不到了。

这个电影应该是那种劝谕片,譬如主人公终于历尽磨难,回到普通人正大光明的生活中从自苟且偷生,嗯,无论如何看不出有什么扬眉吐气的地方。就如《肉蒲团》未央生什么都吃过了最后挥刀自宫一笔勾销,那么对那样老实和尚而言不免冤之枉之。

意大利黑帮片很喜欢拍少年犯的题材,不是少年的罪犯,而是少年犯事其实不过就是轻狂的口哨:譬如《沉睡者》把小贩的车子推下地铁,譬如《美国往事》摔了一跤。在《好家伙》里更是从逃学、给老大送快递开始,记得母亲对儿子锃亮的皮鞋大为吃惊:你为什么像个黑社会(我因为这个道理曾很抗拒把皮鞋擦亮)?那个邮局的一幕我非常向往,第一次感觉父母算什么,不过就是可以随便愚弄的,只要认识的大哥罩得住就可以了。

就是说当父母在该言传身教的时候自动退出的时候,总会有人来代替这个位置,女孩因此可能早熟,男孩吗可能就会觉得“天天上班的人是傻瓜”。实际上黑帮横行最大的坏处就在于没有人会认为道德法律这些既定法则必须被遵守,只有破坏这些才是积极地生活而不是混吃等死,所以缺什么就去抢什么才不是什么好逸恶劳,而是真正的男儿当入樽。
《不一样的童年》里有一位简直比党委书记还纯洁的老大,这玫瑰色得出奇离谱,大部分黑社会的法则则是你想要自由对吧,让你一下子透支,然后不怕你不还。

黑社会是什么?黑社会就是为所欲为,我记得我有一次因为认识酒吧老板,当场被安排在乐池的一个很好的位置,当侍者举起桌子走过拥挤的人群的时候,我强烈地想起了《好家伙》那一幕,虽然那个晚上我陪的是一个哥们,结果他泡了一个酒吧招待,我则回家睡觉。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是为自己也有这样的特权激动不已,在很多人必须亦步亦趋的时候,我可以不排队,我就像尝到血的狼,味道实在太好了,如果可以一直下去,拿把枪砸一个人的脑袋似乎不算什么。幸好这样的特权来源于我曾经认识这个酒吧老板的投资方,黑和白,如果白的更有特权,何必要黑。

这个电影是没有爱情的,女人是一种权力,所以女人的朋友可以上床,朋友的朋友还是可以上床,上床连满足性欲都谈不上,只是想要,就要去抢,而且每次都抢得到。那么还有什么爱情可言。

意大利黑帮片和香港片最大的不同的就是没有兄弟道义。当主人公第一次坐牢的时候似乎和东方一样,社团很温暖,当主人公第一次结婚的时候,社团的红包更让我们觉得我们的事业向太阳。但当社团抛弃你的时候,没有人会和你并肩作战,没有人会帮你哪怕说一句话。大家都烦躁地朝不保夕,也许这才更加真实,这才叫黑社会。当然,我们从洪门五祖开始讲究兄弟手足,讲得多了总有几个头脑简单的会相信,他们那里是拿枪要么挨子弹,哪里来什么忠义仁信。

德尼罗,小矮子,主人公,一起劈友,一起吸毒,一起嫖妓,一起赚钱,笑得多么灿烂,但是即便那个小矮子不被黑帮干掉,他会帮助主人公对抗德尼罗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没有永远的利益,黑道比白道更单边。

我是在这个电影里第一次看到德尼罗,自此之后我就认为他是个恶棍,他砸电话亭的时候我不寒而栗,他到处塞100元美元小费的时候我有些倾倒,总之我觉得要杀了这样的人必须把他的头颅砸碎然后割下来,否则谁也不知道他是否会:I will be back.
他的恶那么粗俗而没有过程,相对于汉尼拔我自然对这种人嗤之以鼻,但问题是就这样一个贫民窟出来的打手,他这样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西库塞斯不会表达罪恶的优雅而是粗鄙,其实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这样的电影,对一个刚刚发育的男孩实在是太难忘了。

 2 ) 强大还是虚弱

以前,看到他们肆无忌惮的暴力,会觉得很强很过瘾,对人对已的那种狠劲也是一种魅力,有一种力量的美感和放纵的快感。
现在,看到的是他们的虚弱和脆弱,他们其实是最不堪一击的一个群体,躲在帮派和暴力下的,是一个永远没长大也拒绝长大的小孩,一个什么责任都承担不了小孩。

 3 ) 《好家伙》对黑帮片的继承与突破

手持长镜头对人物和空间的营造。斯科塞斯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手持长镜头。影像与身体运动频率一致的晃动不安感,是斯科塞斯黑帮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种晃动符合他的电影人物的身体姿态的特点。如发迹后的亨利在抢完机场后,进入灯红酒绿的酒吧时,导演以亨利的视角展现了黑帮的几组重要人物,展现了黑帮的男人群像、欲望的涌动和不安的氛围。在亨利带着凯伦从后厨进入夜总会时,他拉着凯伦,穿过夜总会后面迷宫一样长长的通道,和各种人打着招呼,最后来到客人们就座的地方。在亨利的视点中,我们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表示着对他的欢迎,侍者们毕恭毕敬地为他引路。另一个侍者飞快地举起一张小圆桌,追赶着他来到其面前。落座后,有人起立握手,也有人送酒,充分展现了亨利在帮派中如何地风声水起。事实上,手持长镜头让观众更容易相信导演所展现的黑帮传奇色彩。手持摄影过程中摄影机扮演着现场“目击者”的角色,它灵活的角度变换和运动方式让影像更具有真实性和现场感。从而配合影片中用了大量主观视角和旁白,通过亨利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黑帮中的男性群像和传奇色彩,也呈现着人物不可预测、无从把握的未来。

对早期黑帮片元素的继承。早期的黑帮片建立了好莱坞黑帮电影的一套经典的仪式和符号。如夜幕下的大城市、无名街道、夜总会和酒吧等典型场景,葬礼、宴会、婚礼和教堂等日常仪式都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电影化意味。如《教父》中的婚礼情节,多年前的好友在这一天来请求教父的帮助,是因为在意大利文化中,在女儿出嫁的日子,请求是不会被拒绝,从而展现了意大利文化和其生活上的某种仪式感,从而有助于黑帮家族传奇色彩的营造。其实,真正属于黑帮电影重要仪式之一的,还有其中对黑帮家庭和亲情关系的描写。《好家伙》中,当亨利从看守停车场中首次获得一种满足感时,伴随的画外音是:“我好像生活在梦幻里”。而这一切当然是他的父母们无法理解的。在画面的另一端,他的父母在不断地抱怨着挣钱的艰辛。他家的那间狭小的住所里拥塞着全家共七口人……家庭的元素在《好家伙》中第一次出现,是影片开场不久的亨利的家。镜头并没有对其家庭成员做出详细的交代,而是以一个长长的镜头的穿越,展示亨利家庭的窘境。这个由七口人组成的家庭中,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来自西西里,家中拥挤,混乱,父母对生活充满了抱怨。这或许就是亨利努力让自己发迹的动力之一。正是这种关于家庭的描写,使片中的“黑帮”们看作是那些被都市所诱惑,又被都市所毁灭的悲剧型人物。

旁白和人物视点延续并强化黑帮史的纪实性特征和传奇色彩。本片为了增强影片的真实性,大量地使用了一些纪实性强的表现手法,如影片中的长镜头的运用等。影片的后半部分,在表现主人公 80 年代的生活时用了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方式。通过字幕来逐一表现主人公在一天中的生活。同时人物的主观视角就使影片还具有相当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与纪实性的结合,是这部影片一个很大的特色。在影片正片开始的场景中,小亨利·希尔站在自家的窗前,通过他的视角,俯瞰着大街上那些让他艳羡的当地的帮派分子。伴随着那些画面的是亨利渴望融入帮派生活的画外音。之后亨利获得了为帮派头领保利看是停车场的工作,这使他内心中充满了满足感 。除此之外,因为帮派的“福利”,亨利从此不用去上学,从而光鲜幸福地开启了自己的江湖之路。康威把他真正带入到黑帮或帮派分子的生涯中,通过亨利的视角展现了康威的传奇色彩。亨利因为贩卖康威盗来的香烟被捕,在被法庭释放后,微笑着迎接他的康威先是把一叠钱塞进他的口袋里,然后满意地告诉他,他做到了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没有出卖朋友,第二没有泄露帮伙的秘密,而且受到了一群地位较高的帮派分子们对英雄般的欢迎。亨利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江湖上的神话带给他的所有的幸福。这可以看做是《教父》式黑帮神话的延续,让观众进入了一个期待的世界。

在人物和主题上的继承与突破。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黑帮片三部曲”《小凯撒》(1931)、《公敌》(1931)和《疤脸大盗》,确立了这一类电影的人物和主题。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方面,确立了靠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的黑帮人物原型。这种人物从独立战争起就存在于美国畅销小说中。这些早期的黑帮片电影的黑帮分子,大都是来自国外的移民或他们的后代。他们被现代都市五光十色的摩天大楼的丛林所吸引,并被都市里富裕的生活表象和无限的可能性所诱惑,渴望进入其中,在这些现代化的都市里走向生活的上层。但他们一无所长,在繁华的都市中根本无法找到合法的生存和发达之路,于是便逐渐加入黑帮团伙,成为都市里依靠犯罪发家的黑帮。《好家伙》中,重新再现了早期黑帮片这种经典性的主题,和《小凯撒》中两个被都市所诱惑而走入自己悲剧命运的黑帮不同,亨利不是通过报纸,而是通过他从小生活的街区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目睹的黑帮们充满权势的优渥生活而进入黑帮的梦想的。而亨利在帮派中几乎没有做过杀人之事,即使片头表现了杀人埋尸的桥段,但亨利扮演的始终是司机,开后备箱这类的角色,再通过后来亨利靠贩毒赚钱的情节,这都可以表明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帮分子,亨利只是想做发财梦,以及亨利在法庭上当污点证人指证了康威和保利,从而背叛了黑帮。亨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黑帮片这一类型中实现了突反类型。

打破“黑帮家族”的神话。70 年代,科波拉著名的《教父》使得黑帮片重新复活,并使黑帮片从早期个人性的奋斗故事,变成了黑帮家族的神话。《教父》作为一部描写“黑帮家族”的史诗,其突出表现的是这个家族式黑帮世界中,关于忠诚和荣誉的神话。除了家族之间的枪战和教父及其他家族无上的地位以及他们与一些政治人物、警察之间的腐败关系外,其实并没有描写黑帮们在现实中的犯罪,矛盾主要是来自家族内部的冲突或是来自于家族之间的仇杀。20 年后,马丁在《好家伙》中显然打破了《教父》中关于黑帮家族的神话。就此,影片正式开场前的“序幕”部分充满暴力的埋尸段落,对影片的基调有重要意义。它不但是后来导致影片中三个主要人物命运转折的关键事件,而且为影片中人物的黑帮生涯拉开了黑色的帷幕。在它之后,随着对亨利少年时代幸福生活的描绘,把观众带入的仿佛是一个《教父》的开场中充满了魅力和传奇的神话般的世界。而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到影片最后,我们才发现那个开场的黑色段落才是马丁所描述的“好家伙”们世界中真正的色调。而观众被亨利视点所展现的黑帮生活所欺骗着。而且影片后半部日益显露出这个故事的核心方向。亨利其实并不属于那些所谓“黑帮”的神话,他只是一个充满了贪婪的普通人物,并走上了贩毒的道路,这是黑手党所不允许的。事实上,亨利等人根本不属于黑手党,而且在他们自己看来,所谓黑手党的神话毕竟只是一个“神话”,而他们只想尽快发财。美国社会中无处不在的阶级界限也凸显在黑帮片中,来自下层的匪徒靠自己的聪明和坚韧往上爬,但最终会毁灭于自己过度的欲望和膨胀的野心,阶级和文化的鸿沟仍然无法跨越,死亡不可避免地成为黑帮分子的结局。

对于马丁斯科塞斯来说,这种以亨利希尔这个黑帮人物早期生活为开端,以编年史的方式对亨利的江湖人生进行完整的叙述,是其“电影社会学”的一次史诗般的尝试。但同时这种对于黑帮发家和衰落史的完整叙述,包括其某种纪实性其实也是早期好莱坞黑帮电影的一种重要特征。因而,这部电影首先让人们想起的是好莱坞黑帮片的传统,并且他显然在依据这一传统,在经典和现代黑帮片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审视和解构着黑帮电影中的神话。

 4 ) 摇滚的黑帮散文诗

作为公认的黑色电影集大成者,好莱坞大师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以他散文式叙事的黑帮片而闻名。他去年的最新作品《爱尔兰人》荣获10项奥斯卡提名,却在几个月前的奥斯卡夜上铩羽而归,令不少影迷叹惋。《爱尔兰人》被称为黑帮电影时代的落幕,而它的“青春版”,则是于1990年上映的《好家伙》,这部作品被奉为影史最伟大的犯罪电影之一。30年后的今天,《好家伙》在长春电影节以崭新的4K修复面貌与影迷们见面,重新勾起了人们对那个黑帮电影鼎盛时代的回忆。

写实风格的黑帮电影

提到黑帮电影,尤其是外国黑帮电影,90%的观众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教父》三部曲。作为影史最伟大的系列电影之一,《教父》系列以柯里昂家族为主体,向我们呈现了一个黑帮犯罪组织的兴衰史,优美的摄影、细腻的故事结构与哀婉的配乐为其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浪漫色彩,也正是因为《教父》系列以家族成员的关系为重心,不少人认为它实质上是一部以黑帮生活为载体的家庭片,其中的举手投足之间的细节折射出的人物关系,一直为影迷们津津乐道。

同为黑帮电影,《好家伙》显然是另一个极端——如果说《教父》是浪漫主义黑帮电影,那《好家伙》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黑帮电影。影片取材于前犯罪分子亨利•希尔的自传体小说,几乎所有情节都依据真实事件改编,自始至终灰蒙蒙的画面已经奠定了它的暗色基调,金碧辉煌的庄园和优雅的言行举止在《好家伙》中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灰色地带与现实的残酷。与此同时,斯科塞斯用高超的导演手法让观众在146分钟的时间里度过影片主角亨利的上半生,影片没有一条包含强烈冲突的故事线,也没有使用“问题出现----冲突----解决问题”的传统好莱坞叙事方式,而是在人物的每个阶段中截取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能让观众在享受小场景表演的同时,又不时被剧情猛烈一击,这就是马丁•斯科塞斯的“散文式黑帮电影”。这种拍摄方式贯穿了他的整个导演生涯,他的所有同类型作品中都有它的影子。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四个——主人公亨利、妻子凯伦和他的两个好兄弟吉米和汤米。所有剧情都围绕着这四个人物展开,每一个角色都具有它的强烈个性,正是他们的个性将他们引向了最终的人生道路。

鳄鱼的眼泪

作为吉米和汤米的领路人,吉米永远是黑帮三兄弟中头脑最冷静的那个,这也使他成为犯罪团伙少数有老大气质的人。在这群低素质的流氓中,吉米像鹤立鸡群般显得如此彬彬有礼,对朋友和外人也常常是笑脸逢迎,可如果你因此就判定他毫无攻击性,那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吉米才是三人组里最歹毒的那个。

吉米能从底层一路爬到小头领的地步,靠的绝不仅仅是衣冠楚楚的外表。在他的眼里,一切合作关系和兄弟情谊都和利益挂钩,一旦前两者成为了他逐利道路上的拦路虎,他马上就会毫不留情地斩断它们。他为了德航劫案召集了一群人伙同他完成犯罪,但大功告成之后,他们马上就成为了走漏消息的可能来源与分走他财富的人,于是,伴随着《Layla》的摇滚节奏,他昔日的同伙就这样变成了一具具尸体;即使有多年的情谊,在亨利被逮捕后,吉米的第一反应就是除掉亨利,彻底切断对方告密的可能性——没有着这样的心狠手辣,他怎么能走到今天?

吉米之所以看起来颇为绅士,是因为导演在全片中刻意将他的奸邪之行都隐去了,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看穿这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恶棍。某种意义上,吉米这个角色与《好家伙》的主题不谋而合,这个片名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你以为你们彼此是goodfellas,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把对方当作潜在的威胁,一旦落难,这些兄弟们就是第一个在背后捅你刀子的人。正因如此,所以当吉米获悉汤米遇难之时的哽咽理解为鳄鱼的眼泪——他根本就不是因为好兄弟的死而难过,只是苦恼自己不能沾黑手党正式成员的光,获取更大的利益罢了。

演员阵容中最大牌的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在《好家伙》中意外地当了一次配角。虽然在这部电影中他的光芒被其他二人稍稍盖过,但老大气质和演技依然在线——在马丁的长镜头下,影帝风采一览无余。

狂野的牛仔

担当本片三大男主的演员都极具特色,但每一位看过《好家伙》的观众,一定会对这个暴跳如雷的意大利小个子过目不忘,他就像保利所言,是一头时不时发疯的野牛,"He's a cowboy, he always got too much to prove."

飞扬跋扈,是对汤米最好的形容。他沉迷于一夜风流,一晚换一个女人;手枪放在他的腰间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不时就会拔出来开火。抢劫过后,汤米在飙车过程中寻欢作乐似地向天开枪,子弹洞穿了纸袋,在这个镜头中,导演将枪与性的隐喻关系完美结合在一起,写出了这个角色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在所有表现汤米暴躁的场景中,有一个名垂影史的镜头——著名的" Funny how "。在酒吧的闲聊中,汤米因为亨利的一句“你说话的方式真好笑”的玩笑话就马上神经紧绷,似乎分分钟要与兄弟干戈相见,此段情节取材于演员乔•佩西(Joe Pesci)年轻时在酒吧打工时亲眼所见的真实经历,充分地表现了汤米这个人物自负与自卑的两面性以及极为乖张的性格,这个演员即兴发挥的桥段,无意中塑造了一段经典。

再狂野的牛仔,也终会有被绊倒的一天。汤米习惯了对周围的人动辄拔枪相见,很可惜,这一次他惹错了人。即使报了一回的拌嘴之仇,命运却早已为他的所作所为标好了价格。于是,在被正式引进黑帮的喜悦中,一切都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乔•佩西在影片中的表现让人过目不忘,几乎夺去了其他演员的光彩,他也凭借出色的演技在次年的奥斯卡之夜斩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头衔。无独有偶,他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同样因为《爱尔兰人》被提名最佳男配角——看看这两部电影中截然不同的表演风格,你就知道何为真正的演技派演员。

滴血未沾的刽子手

主人公亨利是所有人物中面目最清晰的一个,再配上富有磁性的旁白,我们跟随着他走过了他的黑帮生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从片头至片尾,亨利从来没杀过人,再加上第一人称的叙事代入感,我们很容易对这个角色产生同情——然而,他真的值得吗?

乍一看来,亨利似乎是全员恶人最无辜的一个;可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全方位的恶人,这里的全方位指的是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作为儿子,亨利从小不学无术,年纪轻轻便加入犯罪团伙干起了偷鸡某狗的勾当;作为丈夫,他结婚不久后就开始夜不归宿,天天晚上出去鬼混,更是在外面纳了三妻四妾;作为社会成员,他无恶不作,杀人、抢劫、诈骗哪里都有他的影子;作为团伙成员,他不听劝告执意一意孤行,导致自己落网,在落网后更是为了生存毫不犹豫地供出了同伙,让昔日的恩人好友们锒铛入狱。

亨利似乎什么坏事都没干,实际上却是坏事做尽。他用一把不沾血的屠刀,亲自手刃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更是手刃了自己的人生。

误入贼船的少女

马丁•斯科塞斯的犯罪电影中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片中的女性元素太弱。他的黑帮电影中,女性总是或软弱或愚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些题材来源的真实故事中,这些女性在故事中的地位往往确实如此。作为亨利的妻子,凯伦从一个普通的犹太女孩嫁入了一个意大利黑手党小团伙,这其中有误打误撞的原因,也有她自己的选择。

最有说服力的一点是亨利帮凯伦教训完邻居后,凯伦自己的旁白。面对这种自己从未见过的暴力和陌生的武器,凯伦没有像一般女孩一样落荒而逃,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刺激感,正是这种刺激感和对浮华的迷恋,促使她作出了嫁给亨利这个后悔一生的决定。嫁入之后,她发现新的朋友们与她以往身处的世界是如此不同,她也有过困惑,也有过改变亨利的尝试,在东窗事发后,她也是最清醒的那个人。无奈的是,这些优点仍然无法阻止她和亨利一起堕落。

短暂的浮华过后,剩下的是什么呢?最后与警察的交涉中,凯伦提出希望能和父母保持联系,亨利却全然不为所动,一心盘算着自己的念头——一个毫不关心自己的丈夫,这就是凯伦最后的收获。如果当时知道事情会如此发展,她还会选择为了一时的刺激踏上这条船吗?

电影风格

聊完了人物,终于可以谈谈电影本身了。《好家伙》之所以被众人视为马丁的集大成之作,不是没有缘由的:摇滚配乐、长镜头、旁白式叙事等风格,无一不贯穿在他接下来的同类型电影中。

《好家伙》中有两个被后人无数次称赞的长镜头,第一个是我们伴随着亨利的旁白走进酒馆,认识他的各号“朋友”们,另一个是亨利带着凯伦径直由地下通道穿过厨房、抄近道走进酒吧的长镜头。这两组长镜头跟拍的作用是一致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让观众代入亨利和凯伦的第一视角,我们能感知到面前的这个花花世界对初入茅庐的亨利的巨大吸引力,正是这些色彩夺目的霓虹灯,吸引着亨利迫不及待地走入黑帮生活。

旁白式叙事是马丁黑帮电影的另一项旗帜鲜明的风格,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大部分导演只会在片段中使用旁白或干脆不用,像马丁这样整段整段从头到尾使用旁白的导演,可谓少之又少。而这一风格的优点也在《好家伙》中得到了最大体现:不仅能帮助观众时时紧跟剧情,还能让观众在每一个场景发生时跟随着主角的心理活动一同心颤,因此全片下来虽然是“流水账式”叙事,却丝毫不显沉闷,反而让观者津津有味。

这些技法伴随着马丁度过接下来的电影生涯,但论运用得最精华、最流畅的一部,还是非本片莫属。因此,许多观众戏称《赌城风云》《华尔街之狼》等电影为《好家伙》的儿子。至于《爱尔兰人》?我更愿意认为它是“好家伙”们变老的模样。

影片主题

正如之前所言,“Goodfellas”这个片名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你以为的朋友们,其实充满着尔虞我诈,毫无情谊可言。不同于《教父》对人物感情的细致刻画,《好家伙》里几乎没有任何正面的感情,只有人类作为动物最原始的兽性和欲望,这是一群黑帮生活中的边缘人物,他们甚至没有几个黑帮正式成员,顶多只能算作小混混。就是这样一群流氓地痞们,每天最大的乐子就是靠深夜在酒吧里打牌消磨度日,西装革履的背后,其实是空虚的心灵。

汤米总喜欢讲笑话,每次一讲,他的朋友们就乐不可支。真的有那么好笑吗?当然不是,只是朋友们怕他不高兴而拿自己当出气筒罢了。马丁总会在恰当的时机用几个镜头给观众会心一击,当汤米拔出手中的枪连射六发子弹时,我们似乎才被突然拽回现实——这群人说到底还是一群无可救药的恶棍。正是因为散文式叙事带来的代入感,每个人物的命运发生转折时,几乎都能给观众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马丁用前一个半小时构造起一座金碧辉煌的黑帮宫殿,又用了一个小时让它彻底崩塌。他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人物的疯狂,故事的前半段有多浮华,后半段下坠得就有多猛烈。伴随着汤米向镜头射出的六发子弹,一如既往的摇滚乐响起,我们似乎还沉浸在故事中无法自拔。马丁用了两个半小时向游手好闲、对加入黑帮跃跃欲试的社会青年们发出了一句有力的诘问:“这真的是你们想要的生活吗?”

 5 ) 混混

9/25/2012
你还站在这干嘛,我不是让你去操你妈吗。《好家伙》。
有了这个片我就可以把我长期不舍得删的《纽约黑帮》删掉了。旁白。。马丁斯科塞斯。。真的好课本啊你。。。
影片讲的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亨利希尔,从小就混黑帮的人,最后落网了。为了保命,他供出了他的好朋友,还有一直把他当儿子看待的小老大。现在他被警方秘密保护在加拿大的某个角落。
类似还有一个讲纽约意大利黑帮的《忠奸人》,好看很多,应该说温和很多,毕竟主角是个正派。这部只有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台词比较长的警察。其余时间都是以亨利,汤米,吉米三个人为主要人物的黑社会们打砸抢烧,偷鸡摸狗。他们可以随意想杀谁杀谁,想抢谁抢谁,借给别人钱想让他还多少就要还多少,去消费想给钱才给钱。他们不怕警察,因为警察可以被收买。他们怕媒体,因为媒体曝光了他们才要进监狱。其实进监狱也不怕,进了监狱还有小包间,还能自己做饭。但是别被关太久了,因为出来以后原来是你的就都不是你的了。影片就充斥着他们如何作恶又如何享乐的事。完完全全是按时间顺序通过一个旁白告诉你的。还有汤米,没有错,这个混蛋(扮演他的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就是混混们的模板。其实混混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呢,为了树立自己威信故意变得气量狭小,为了自己安全把所有合作伙伴都杀死。犯罪为了享乐,享乐本身又是一种犯罪。最后主角还吸毒了。噢。。可怜的人。我说过吸毒不是因为人堕落,而是因为空虚。做混混不管做得好还是差,都是空虚的。不要觉得老大穿一身清淡的天天喝杯淡茶玩玩玉石就是他看破红尘品味高雅值得敬重了,他这样,是因为空虚。主角热爱当混混,片尾还有一段总结陈词,可是我看过去,只是因为他现在没有了这种生活,而生活在别处罢了。所以当混混并没有什么不好,无非命短一点。你多出来那些命都拿去干什么了?也不就是拼了老命以免自己变成混混嘛。就像每天坚持跑步的要比不跑步的多活7年一样,多出那七年你不就是用来跑步了吗?更何况当混混很舒服,不是吗?你感受一下影片里的角色们的感觉,不是很开心吗?如果电影没有说,那么我就点出来,也算是我自己的想法,混混很空虚,这才是他最大的有害之处。刺激,爽,都会,但是都不长久。人生在世无非四样坏事,吃喝嫖赌,现在加个毒,还能嗨到那里去?最后,他们也就是别人的谈资而已,变成“我一朋友”,或者“我那里一人”或者“很久很久以前”而已。
电影当然不是要人去看透表象去挖本质。电影就是电影。你看到的就是他想说的。所以我其实不喜欢这电影,斯科塞斯就是告诉大家,混混生活就是很好,普通人就是被他们欺负,他们就是追求这种为所欲为的生活,管他妈的生活意义。最后是会死,混混都会死,下场都不会好看,那又怎么样,主角就是想念,你还要去加拿大找他说教一番不成?
所以看出了什么社会问题,反应了美国梦破灭等等等等的.go fuck your mother.这里说的就是黑帮,你爱,请你去,你不爱,请你看完以后锁好门,祈祷祈祷自己不会碰上这种混帐事。你以为电影都是主旋律的吗?
其实想来个特别激动的结尾的,还是觉得不要了。

 6 ) 我们的关系

在能力范围之内,我会帮你
没有冲突到我的利益的时候,我来帮你出头
你不出卖我,我看得起你
--这是大哥和小弟的关系
 
你出了轨,我劝你归家
你若死了,我为你落泪
--这是哥们儿的关系
 
终于出事了,你没路了
你好自为之吧,我得自保
"我只好卖了你,我也得自保",你也这么想
--这就是我们的关系
 
哥不会怪你
倘若我走上这条路
我也会卖了你
--这就是我们的关系

 短评

全片和《赌城风云》基本相似,缺点在于叙述过于流水化,开始的成功犯罪、家庭纠纷,以及最终的后果。这二部片先看者得4星,后看者得3星。德尼罗非常适合演大佬。

3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还行

细致迷人的黑帮励志片 德尼罗在老马的片子里永远那么帅 最后性手枪的歌一出才恍然其实是部摇滚电影

5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抛弃当时黑帮片流行的教父式浪漫主义史诗特色,以粗粝写实手法表现黑道人物原生态生活状况,对暴力场面和价值观的展示都有鲜明特色。德尼罗、乔派西等演技派明星的表演更是无可指摘,上映后好评如潮,被誉为影史上最能真实反映黑帮生活的电影。

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教父»«美国往事»«好家伙»,三大黑帮经典,居然无一能看进去,罪过~~

10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黑社会破梦,一句不合,玩笑几个来回,随时挂。

1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教父后最好的黑帮片之一吧。Martin Scorsese对节奏的控制力无与伦比。

18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电影最后保利被抓,旁边有人说“快去华尔街,那里全是经济罪犯。”23年后2013年马丁•斯科塞斯去了华尔街,抓住了《华尔街之狼》。

1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你什么意思,我很好笑?”……此经典桥段取材于乔佩西的亲身经历,当年在餐馆工作时,年轻的佩西曾经就这么夸过一个黑帮很好笑,结果赞美换来冷脸。斯科塞斯听过此八卦后决定加入戏中,但脚本里并没有,所以佩西和利奥塔的互动让现场其他演员真实错愕!

23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满分给全世界最忙的雷里奥塔,说了一百多次fuck的乔佩西,1小时38分14秒开始的最帅最酷最炫的罗伯特德尼罗特写,138秒的长镜头,啰嗦卖假发的莫里,戴帽子才坐飞机的傻妹妹,打酱油被爆头的萨穆埃尔杰克逊,片尾的经典钢琴曲,把黑帮传记拍成浪漫黑色喜剧的马丁斯科塞斯,和这部我的史上最爱影片之一。

24分钟前
  • Fantasy
  • 力荐

“虽然我对他很生气,但是他对我还是有吸引力,我没法想象离开他,谁说一定要她赢我赢…” 完全没想到会是跟《美国往事》完全不同的逗比黑帮片,而且全程高能,毫无尿点,2个半小时轻松愉悦,尼玛也太好看了!#上海电影节Day3#

2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不喜欢利奥塔这个演员,因为长相太妖。德尼罗应该是大配角,怎么写在第一位了?还是他有味道。摄影机跟着人物在夜总会繁忙的厨房中静静穿梭的镜头在黑帮片里有不一般的魅力。

30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华而不实的流水账

35分钟前
  • LOOK
  • 还行

唉,流水账,看了一小时发现剧情还没开始,然后被告知就是这样= =|||

3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个故事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在于他们的奋斗永远不被承认,他们的命运由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局:被抛弃。神话的意义就在于结局亨利逃脱了这种命运,而方法正是他在险恶江湖中学来的规则:没有规则,没有道义。”

41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凯迪拉克是自掘的坟墓,入会通知是死神的招魂,冲走的毒品是最后的稻草,借来的铁铲是末路的警告。庆贺我走出法庭的无恙,也庆贺我过上天堂人生。劝说她走入尽头的小巷,也劝说她步入地狱暗门。黑帮杀人前从不提前告知,犹如死神。生活最难改变的是习惯,犹如坠崖。原来一世枭雄,换来一份番茄鸡蛋面。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这才是现实,赤裸裸的黑帮真相。德尼罗演得真好。

4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不知道jimmy有没有活到04年出狱

44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如果说科波拉把黑帮拍成歌剧,那斯科塞斯就是把黑帮拍成摇滚:没有秩序,只有混乱,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掌握命运,每个人却都不得不在命运面前低头。时隔三年后的重看,发现自己当初还是幼稚,惊叹老马的运镜和剪辑真是神乎其技。

4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平铺直叙纪录片似的黑帮片,描述了一个小混混的堕落史,不过结局还算光明。一个从后门进入厨房再进到大厅的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就注定了一部经典的诞生。

51分钟前
  • 私房歌
  • 力荐

揭开所谓江湖道义温情脉脉的面纱。片尾吉米和亨利饭馆碰面的戏人物张力强,他们多年坎坷,彼此牵绊,可完全不信任对方,最后谁能活完全取决于谁先出卖感情与人心,或者说他们之间所谓的兄弟情从来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虚无之物。传记片风格,长镜头瞩目,又残忍又喜感。

54分钟前
  • 马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