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中迷

HD国语版

主演:吴彤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迷中迷 剧照 NO.1迷中迷 剧照 NO.2迷中迷 剧照 NO.3迷中迷 剧照 NO.4迷中迷 剧照 NO.5迷中迷 剧照 NO.6迷中迷 剧照 NO.13迷中迷 剧照 NO.14迷中迷 剧照 NO.15迷中迷 剧照 NO.16迷中迷 剧照 NO.17迷中迷 剧照 NO.18迷中迷 剧照 NO.19迷中迷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关于民主、腐败和信仰

关于民主
 
海湾君主国Syriana的纳赛尔王子自幼受西方教育,试图按照西方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落后的国家,建立议会,给予妇女平等地位和投票权,简直就是西方民主思想的模范学生。但是这位王子却不是美国想要的,反而是美国亲自动手铲除的。因为在纳赛尔的理想之中还有其它的东西,不赖石油为生而是寻求发展国内经济,把石油交易所建在中东,把石油开采权给中国,不允许美国驻军。一句话,脱离美国的掌控。所以,就算他是耶稣也照样会被炸成碎片。马特·达蒙坦率地告诉王子,西方想要的绝不是一个先进的中东,只有落后的国家才会受制于人,西方人想要的是那个人们骑着马在沙漠里相互厮杀的中东,而且希望一百年后仍是如此。所以美国以冻结老埃米尔的帐户相威胁,扶植那个连妓院都管不好的Syriana二王子,而送给试图政变夺权的纳赛尔一颗精准无比的导弹。
 
写出这样的剧本的美国人是聪明智慧的,拍出这样的电影的美国人的值得尊敬的,而允许这样的电影上映并且去角逐奥斯卡的制度,必须承认是比较先进的。虽然和《慕尼黑》、《天堂此时》一样,《辛瑞那》也不是赢家,但是毕竟奥斯卡还是让它参与了,换一个地方,不可想象。
 
或许,在极度压抑之后,我们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关于腐败
 
腐败就是政府打着法规的幌子来干涉市场效率.
腐败就是我们的保护伞.
腐败让我们感到安全和温暖.
腐败就是为什么你我能在此处昂首阔步而不是在大街上为挣碎肉而你死我活地厮打.
腐败就是我们的取胜之道.
 
相信没有哪个人特别是美国人会真的在大街上喊出这些话,何况是被指控腐败的国会议员。这些话是对观众说的,是在告诉我们真实的现实。其实我们真的不知道吗?未必,我们只是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而已。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容忍甚至参与了腐败,或许在先进的制度之下参与的人相对少一些,不象我们这样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也许正是因为见怪不怪了,才对影片中的调查人员同流合污使并购案不了了之一点都不惊奇。“根除”腐败是个非常可笑的提法,腐败永远不可能被根除,只能不同程度地被遏制。下层的腐败,健全的法律就可能遏制,高层的腐败,如果只是贪图个人利益,被制裁或许还是可能的。但当腐败以国家利益的名义进行,我们是不是都觉得那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必须的?
 

关于信仰
 
当巴基斯坦少年驾船撞向油轮的时候,慢镜头伴着长达十几秒种的静默,少年脸上的表情平静而温暖,与他在球场上与同伴玩耍时没有任何区别。平静,温暖——这是影片描写生活在中东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的基调。他们都没有极端的个性,包括自杀袭击的参与者,甚至包括向他们传道的恐怖组织领导人,他没有用过分激烈的言辞指责西方,他只是告诉他的信众西方的那一套是没有用的,唯一可以救世的是《古兰经》。他们也没有激烈的行为,因为最微弱的反抗也会被扼杀,而周围的人们或许因为习惯了也都漠然不以为意。参加自杀袭击的少年最后的遗言也说得非常平静,我要侧身躺着,你们每人要洒三次土,孕妇不能参加葬礼,因为我不允许……
 
记得有个朋友问过,为什么××功能够吸引那么多的人?这也是我考虑了很久的问题。我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那些生活得不如意觉得世道不公平的人,让这些人在不公平的环境里找到另一个空间,在那里人们是平等的、友爱的,没有恃强凌弱,没有尔虞我诈,他们在那里找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失去的或者根本找不到的位置。我想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找到那样一个地方,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是勇敢还是无奈,他们决定面对现实。也有些人同样明白,但是选择逃避。××功的信众中很多人其实也是明白的,他们只是寻求一时的解脱,寻找认同感,寻找友情,也有少数人是为了扮演领袖,弥补现实生活当中的失落和挫折。最坚定的信众是那些真的不明白的,他们认为自己找到的那个空间是真实的,认为揭穿那个空间的虚伪就是在毁灭他们好容易才找到的幸福,这些人最顽固也最极端。可悲的是,他们是真正的信仰者,他们甚至甘愿坐牢,甘愿献出生命,这样的人换到中东,换到巴勒斯坦,就是自杀袭击最佳的候选人。
 
为了信仰,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这是我们歌颂了很多年的主题,但是我们情愿为之献身的信仰到底是济世的良药,还是邪恶的毒汁?我们真的能够知道吗?

 2 ) 关于毒刺导弹的交易

看了上面许多同学的评论 非常精彩 不过 有个情节没有人明白 就是开头克鲁尼卖毒刺导弹那节。
克鲁尼并没有卖给那俩伊朗情报官毒刺导弹,他卖的是毒刺导弹用的电池。
给大家科普下这个军事知识。

毒刺导弹发射时,要把BCU(电池冷冻模组)插入手把,这将注入一股氩气流进入系统,并使瞄准器和导弹通电,但电池只有有限的气体量,不能滥用,缺乏保养的情况下,经过长时间电池会变得无法使用。在实战中,都是先放电池,再打开天线这个步骤,然后才是瞄准什么的。

80年代美帝通过我国和巴基斯坦把大量武器提供给阿富汗游击队抗击苏联,其中就有超过500具毒刺。这些毒刺到苏军撤退时还剩下不少,米帝没有成功全部收回。其中不少流入伊朗。这就是影片美国特工跟伊朗人交易军火这一幕。他不是卖导弹给伊朗人,因为这些导弹本来就是伊朗人的。影片也细说了,导弹在伊朗人的门市房里面存的。

因为导弹存放时间过长,电池早已不能使用(把电池一直插在导弹中,也就一年的寿命)。所以俩伊朗情报员找克鲁尼买电池。影片里面,克鲁尼先是试了试毒刺导弹的开关,没有电,然后他换上了他的电池,通电完成。克鲁尼的目的是消灭俩伊朗人并且摧毁这俩毒刺导弹。没想到其中一枚被基地组织搞到了。

这就是军火交易这一幕。

PS:毒刺被我国军工成功仿制,也就是前卫1。1999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卡吉尔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巴基斯坦陆军用从中国引进的“前卫”1型便携式防空导弹,一举击落印度空军的米格21和米格27战机各1 架。因为战绩显著,巴基斯坦决定引进技术生产。中国特许生产的巴基斯坦版“前卫”1被命名为“安扎”MK.2便携式防空导弹,列装巴军。

 3 ) 2005年最应该和最不应该忽视的电影《SYRIANA》

乔治·克鲁尼在好莱坞明星中,算是比较没有才气的,自从电视《急诊室》出名之后,就没怎么演过什么出彩的角色,但他在2005年也公认是最勤奋的,从同时获得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导演提名就可以看出来。
看完《SYRIANA》,我有点替他抱不平。的确,他是没汤姆·汉克斯,或者达斯汀·霍夫曼那么演技精湛逼人,或者斯皮尔伯格那么对导演得心应手,但他的才能,完完全全被他的政治倾向被不公平地低估和蔑视了。
在奥斯卡揭晓那阵儿,国内是看不到了,国外的中文网站上多少说中国的话的老右在嘲笑他,说他不过是好莱坞一个三流的混混。《SYRIANA》当时我还没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当时也没看,否则我肯定要去吵架的了。毋庸置疑,他的左倾自由主义倾向鲜明到了极点,这从他导演的片子,演的片子都可以反应出来。

可想而知,《SYRIANA》也变成了一部被主流美国观众(多数倾向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忽略的电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罪有应得”。但它又是最不应该被忽略的,因为无论是剧本的深度,还是情节的错综,以及导演对整体能力的把握,它都完全可以进入《断背山》、《撞车》这个最佳电影的圈子。我看这种严肃电影,总是很难感到震撼,说教气太重。但这部完全不同,它节奏虽然不快,但非常扣人心弦,有很多震撼性的镜头。但也许是因为它太错综复杂和深奥了吧,超出了一般美国人可以在2个小时之内理解的范畴,因此很多伏笔和暗示都被茫然错过,也难怪会被忽略了。

但它仍然有很清晰的政治观点,也许太鲜明了。这对电影是一个不小的阻碍。对于右翼人士来说,这很可能不过是一部肤浅和让人嗤之以鼻地暴露美国政治司法制度黑暗面的愤青之作。无论是做为正面形象的改革者沙特大王子,还是做为反面形象的老狐狸怀庭,或者狡诈又浮躁的小王子,都有脸谱化的倾向。但这些角色尽管“阶级特征”稍微鲜明了些,却仍然能打动人心,也不枯燥——相比那些商业片中可笑肤浅的正邪对立来说,完全可以接受。至于主题,石油,唉,石油……很多时候,真理重复多遍,就成了迂腐的老生常谈——对于石油之于国家的作用也是如此。《SYRIANA》之中,围绕石油展开的种种尔虞我诈和国家元首(或者准元首)之间的威逼利诱,以及对于棋子一般的角色弃之如蔽履的冷酷,足以匹敌任何一个中国宫廷之内的倾轧和高深莫测。而同时,电影对小人物的刻画虽然笔墨不多,但令人同情。从这个意义上说,《SYRIANA》有非同一般的大气。整个电影里没有什么主角,或者说每个人都是主角。他们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相互影响,改变着彼此的生命轨迹,从这个角度,它和《撞车》很相似。
但它仍然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以至于在展现理想的幻灭时也具有这种人文气质。比如马特迪蒙所饰演的分析师,比如那个最后成为恐怖分子的巴基斯坦青年。我相信这种人文气质更加深了右翼对这个电影的不屑一顾。

但对于左派或者倾向自由主义者来说,它是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作品。它对利益争夺的刻画非常深刻和触目惊心,它的表现手法也很艺术。在恐怖分子携带导弹自杀性攻击油轮一刹那延续几秒的空白时,我印象非常深刻。
而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SYRIANA》能带来特殊的好感,因为它里面充斥着中国强大的影子,以及对美国不公平地排斥中国在石油领域正当竞争的批评。若是将里面短短两分钟在BOB受刑时那段用镇压FLG做比喻的对话修改掉,我要是中宣部的话,就会允许它进入中国,因为它做为一个激励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对美国的警惕,或者对美式“民主”置疑的工具,再合适不过了——顺便说一句,改动起来很容易,只要配音的时候把这段改成《红岩》中渣滓洞的内容就可以了。

刨去电影在立场上的倾向,《SYRIANA》是一部相当有震撼力的电影,它对阴谋的描写入木三分。不过我似乎没有说到乔治·克鲁尼的演技。我只能说,他演得很卖力,凭借这电影得到奥斯卡也不算太离谱,但在电影的群体像中,所有的演员都很出色,更重要的是,《SYRIANA》更应该进入最佳影片的角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把乔治·克鲁尼得到的最佳男配角看成对《SYRIANA》这部影片的安慰和歉意,而且,比对他做为《GOOD LUCK,GOOD NIGHT》导演没有得奖的安慰来得更主要。

我一直没有找到SYRIANA这个词的准确含义,但在写完上述内容,用GOOGLE查找词义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这篇评论,强烈推荐给大伙儿,因为它做到了我没有在这里做到的事情:将错综复杂的剧情和暗示解释清楚了。但是,在阅读那篇评论之前或者之后,我建议大家还是去看看这部电影,对于市道低迷,好片子却层出不穷的2005年来说,它又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

http://www.poweruu.com/forum_msg,10594,147.html

 4 ) 美国的年轻人和怀特们

本评论完全无剧透,因为几乎与电影无关,哈哈。纯属个人发发牢骚。如果我们将来会与美国有真正的冲突,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和什么人在打交道。

我相信美国是有一小批像怀特这样的人的,他们是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中的精英群体,权利巨大,invisible,可以轻易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他们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也让人疑惑,他们往往会是完全的实用主义,可以铁血的命令军人杀死对方成百上千的平民来促成或者毁灭一条输油管道,有时候又是充分的恣意妄为者,因为他们的举止无人监察,很多美国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自己的好恶夹杂在重要的决策里面。

而美国的年轻人又常常是你能想到的最好的武器,他们年轻,他们有爱国心,他们勇武,作为军人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训练,而且他们其实被严重洗脑。一切为了国家。旧时代的美国人其实没有太多联邦的概念,大家互称从哪个州来,因为那才是他们的出身,而现在的美国人在常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下已经常常狂热爱国。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时候让你都觉得震撼,几乎每次去NBA赛场看球,中场休息的时候必然有些老兵向全场几千球迷致敬,而全场也致以军礼;有几次去酒吧,DJ偶尔会播放士兵歌曲,挤满了人的场子里全部合唱,有人甚至落泪。我常常为这种爱国心和拥护军队的热情感动,同时也担心,因为这样的武器是掌握在怀特这样的人手里的。

最近美国人纪念伊拉克战争开战10周年,死亡4000余人,伤残600'000人次(他们尚且如此,何况他国的那些平民)。而这个国家没有给悲伤多少空间,很少有人纪念他们,也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受伤的人群,大家群情激昂,准备下一场战斗。

 5 ) 可能比电影还要精彩的原著

       很多人以为这部电影是导演想出来的本子的话那实在是太天真了,就像很多美国电影一样这部片子背后也有专业的高人。本人因为研究国际政治正好接触了这部电影背后的原著《See No Evil: The True Story of a Ground Soldier in the CIA's War on Terrorism》(不见邪恶:参与中情局反恐战士兵的真实故事,亚马逊链接://www.amazon.com/See-No-Evil-Soldier-Terrorism/dp/140004684X)。这本书的作者是前中情局驻中东的资深特工 Robert Baer ,也是电影里克鲁尼演的特工Bob的原型。 Robert Baer曾经从七八十年代一直到布什时期参与了中情局在中东的一系列秘密行动,见证了很多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曾参与所谓的刺杀萨达姆计划。作者对于整个美国情报体系的运作以及中东事务都了如指掌,并且根据自己的经历纂写了几本著作,他于2003年出版的《See No Evil》这本回忆录则被拍成了电影辛瑞那。Robert Baer在美国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媒体人物,经常参与时政评论以及相关节目。值得一提的是,Robert Baer本人代表了中情局里对于政府政策具有不满的一类人,他时常批评中情局的官僚体系导致的效率低下以及冷战后的裁减导致的情报能力下降等。另外,他也批评美国忽视了很多显而易见的情报导致了911事件的发生,并且他对于美国和沙特的盟友关系也颇为不满认为沙特不仅专制缺乏稳定未来并且输出极端思想导致恐怖主义。

        《See No Evil》这本回忆录可以说是他的一本代表作,基本上以他自己为线索回顾了整个中情局情报工作自七十年代以来的演变。电影综合了他自己的其他书内容以及相关信息,从一个在地情报工作者的角度将美国反恐战争的脉络进行了勾画。电影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它契合了当时反对这场战争的人中间盛行的阴谋论,即美国攻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利益(事实上的原因并不如此)。电影着重刻画的中东国家和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缠绕,显然借鉴了Robert的另一本书《Sleeping with the devil》,作者认为美国和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的联盟是为了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确实如此)。另一方面,那些阿拉伯产油国家的权贵则借着和美国高层的经济合作巩固了自身的权力,同时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在继承人问题上考虑到美国的利益,也即电影中被暗杀王子的兄长所暗示的那样。

       文中还有个个印象深刻的影射借鉴是美国的“伊朗解放委员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组织的存在引起了美国观众的议论,不少人问它是否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就意味着美国政府里有一群人一直致力于推翻伊朗的现政权。本人认为该组织的原型应该是伊朗的海外流亡组织“伊朗反抗力量全国议会”(National Council of Resistance of Iran),正是该组织于2002年揭露了所谓的伊朗核计划而开启了伊朗核问题的序幕。这个组织也受到了美国国内以变更伊朗现政权为对伊政策的目标保守派议员的支持,企图对伊朗动武。电影中借鉴原著的细节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例举,这些细节尽可能地还原了特工的真实生活,而不是像大多数特工电影那些将主角无敌化或者简单化。当然,原书除了情报工作的细节之外,作者夹带的那些国际政治分析的私货在业内人士看来值得商榷。总之,对于国际政治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和电影都是我强力推荐的佳作。

 6 ) crash Vs. syriana,以及其他。。我来说两句

前面很多朋友都说syriana这部片子不及crash和traffic,但我觉得不竟然,三者叙事结构相似,电影语言和手法也差不多,但所表达的主题大相径庭,crash更多的是表现不同种族,不同人群之间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人性的东西,而且更倾向于人性向善(比如那个性侵犯黑人的警察最后还救了她)。traffic表现的是毒品深入了社会各个层面,是个比较niche的切入点。

syriana不同,它的切入点更宏大,更现实,也更残酷。syriana表达的主题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更深一步,是政治层面的。说穿了,民主,法制都是BS,这个世界是利益组成的,一切的根本是利益集团互相博弈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

--那个白头发的大法官所追求的反垄断是政治游戏,是BS,因为黑人律师告诉他:they gonna to beat you, they will fight tough and dirty. you would never hit them any harder than this. you know it.大法官也只能从善如流,只是要求抓到一个比dalton更大的替罪羔羊

--matt追求的change the country and region是BS,因为有老美在,怎么可能让你眼睁睁地把石油通过iran的管道去卖给老中和老俄呢,即使老中出价最高,还辛辛苦苦的学阿拉伯语。

--那个王子追求的reform是BS,尽管他得到了11个gernal中的9个支持,尽管他豪情万丈,要建立国会,要让妇女解放,但最后捞了个全家尸骨无存,因为他老爹告诉他:i am tired,因为那个CLI(committee of liberal iran)是us president追求的目标,因为老美的精确制导炸弹太nb了,呵呵,出师未捷啊。

--cloony为国报效是BS,这么多年的工作得到是就是妻离子散,儿子骂自己是professional liar,最后还被老板出卖只因为老板Fred想在女老板面前想出风头,那个terry(cloony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真是f*ck,在cloony的两个老板面前现编一段谎话,把cloony的前途彻底断送,只因为不能把CIA自己牵连到对大王子的暗杀行动中。


片中有好几个出彩的桥段和台词:

1)幕后大boss,就是那个黑人律师的firm的founding partner--whiting对黑人律师说:you are a lion everyone think is a sheep,后面证明确实黑人律师够lion,不过是个实在厚黑的lion,把自己的老板(那个换了6,7个assoicate还毅然不倒台的家伙)给卖了。

2) 自做聪明的小王子想嘲弄whiting是沙特王子的猫爪,马上被whiting反戈一击,嘲笑小王子是second born son beaten by his family,小王子那个自信心就像是肥皂泡一样破了,然后就被whiting顺利的捏在手心里,成为他的印钞机,姜还是老的辣啊。

3)matt damon向大王子揭露美国人的如意算盘:don't invest in infrastructure, don't build real economy. so when you finally wake up, they will suck you dry. 好一个suck you dry,老美真tnnd的狠啊

4) 在司法部门口,Dalton对黑人律师说:corruption is government intrusion into market efficiencies in the form of regulation..corruption is why you and I are prancing around in here instead of fighting over scrapes of meat in the street..哈哈,想想你的经济学老师没有这么对你说过friedman还这样解释过“腐败”一词吧。。

林次总总,还有很多。。。

总之,syriana就自身的政治题材来说已经拍的相当不错了(除了个别细节还交代的不够清楚),在2个多小时里把一个宏大的石油经济链条中的关键点一一道来,从最上游的美国政府,以及美国政府操综的CLI和CIA,到石油经济的既得利益者:生产石油的connix公司,klin公司,和海湾诸国;从石油政治的执行人:大boss-whiting,connix公司的老板janus,到他们的傀儡以及石油政治的牺牲品:黑人律师,大小王子,CIA的特工,搞石油衍生品交易策略的matt。如果你能对相关的背景有所了解,关于石油,关于东西方对波斯湾的控制和争夺,关于伊斯兰和阿拉伯文化,你就会看的很过瘾。

另外说两句,自从traffic(本片的导演就是traffic的编剧)以来,出来不少多条线索交叉的影片(这类片子的老鼻祖是大卫·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从几年前的traffic,2005年的最佳影片crash和syriana,到2006年大获好评的babel和bobby,本人非常喜欢这样的电影,看这样的片子,就像自己在解谜,在同一个smart的导演对话,在经历一段历史并了解背后的真相(其实没有真相,没人知道真正的真相)。这些电影有个共同点:你能深刻的体会到个人在历史或社会大背景下的渺小,只能顺势而为,切忌逆势而行(即使是whiting,也只不过是白宫石油政治执行者)。虽然这个主题有些悲观,但它坦率。

此类影片也很考验导演和演员,导演需要有驾驭大场面和平衡小细节的能力,演员虽然要努力表演,但这类影片强调的是故事,不是演技,演员不可能被突出和放大,所以这类电影几乎不可能获得演员类的奖项(演员获奖最容易的是著名人物的传记片,比如Ray),此片中表面意义的主角:黑人律师,matt和cloony的演出只能是中规中矩,cloony能拿最佳男配角已经是很大的褒奖了(多半是晚安好运的平衡或是念及他增肥的辛苦),反而是那些片中所谓配角的配角:终极boss-whiting,dalton,klin石油公司的老板都是老戏油子,表演可谓精彩之极。

最后再强调本人的立场:我喜欢syriana更甚crash和traffic,因为它的主题更宏大,立意也更深刻:情是小,利是大!(虽然我情感上也不同意,但这个。。。)

 短评

太沉重 理解不了

6分钟前
  • Jin
  • 推荐

好片,多线叙事的典范。多放参与最后指向一个终点的意味。中东情形的又一种演绎。几乎不带有观点的冷静叙事。美国政府和体制也是被黑了个底透,特工就是棋子。适合集中注意看,毕竟一直4线穿插。我看到现在克鲁尼最不像他本体的表演。主要中东人角色几乎由英国人出演这情况也是很interesting

7分钟前
  • Karo
  • 推荐

关于轮子的台词实在是太你马真实了

9分钟前
  • 龙三
  • 还行

把整个故事看下来真不容易,果然是《毒品网络》的编剧索德伯格的好基友,群戏搞到这个地步真是让我脑细胞死伤大半。但确实是个好看的故事,美国人的包容性也是让人瞠目,如此一个大扇政府耳光的片子竟然还得了奥斯卡,哼,克鲁尼依靠满清十大酷刑证明了自己。赞!

1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真正的恐怖主义是把那些热爱自己国家且有能力做出改变的人一一铲除⋯

12分钟前
  • 魚仙
  • 力荐

题材选择上足见用勇气,且由始至终没有掺杂任何个人取向和情感因素,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和视角进行着淡然的阐述,有着同类型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冷静与克制。然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除了点到即止的多线叙事外,整体表现趋于平庸,完全没有大肆神化的必要。

14分钟前
  • 白发生
  • 还行

事件本身头绪太多看不清楚,但是的确道出了目前国际政治的很多东西。看这些人对中国的看法,很有趣。中国终于成功地成了全世界的话题,然而没人看好中国,没人喜欢中国。。

19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http://www.mtime.com/my/xiting/blog/635276/

21分钟前
  • 彦夕
  • 推荐

拜托看懂的人来梳理线路给没看懂的人解释吧都TM出来糊弄人

25分钟前
  • lin
  • 力荐

说实话看了三遍都看不懂。还得靠影评才能理解。重温BD 1080P 14/08/10

30分钟前
  • Lazy Designer
  • 推荐

got a bit lost in the middl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 lines was not done so well...

31分钟前
  • AkaneAntares
  • 还行

感谢小说作者和导演、编剧,把原本扑朔迷离深藏于阴暗之中的事实,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32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推荐

斯蒂芬·加汉不愧多线叙事大王,多条线索交织成一张大网,把这个世界容纳其中。叙事并不乱,前因后果,背景说的也很清晰。最后蛮伤感的,而且让人郁结于心。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到流泪,不想评论

40分钟前
  • 李风
  • 力荐

影片所涉及的有点超出我的知识范围,理解无能...

42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克鲁尼加官晋爵之作不可不看。证明了,帅哥也不是靠脸混饭吃的,同样可以毁容增肥。真是难能可贵。

46分钟前
  • 妈渴-瞪啃
  • 还行

我对政治没有兴趣,却也不得不佩服美国政府的器量(其实这跟器量无关,这是制度的原因),如此抹黑美国政府形象的电影,依然可以上映,且角逐奥斯卡,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4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2010.08.26 @ Home结局的时候终于明朗闷了点

54分钟前
  • C.
  • 还行

本片获奥斯卡、金球奖和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男配角奖(乔治•克鲁尼),并获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和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提名。

5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太政治化了 我不喜欢 而且线索很杂乱 没看完 sorry

60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