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

HD

主演:唐·钱德尔,苏菲·奥康内多,华金·菲尼克斯,尼克·诺特,哈基姆·凯-卡西姆,托尼·戈罗奇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南非,意大利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2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3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4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5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6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3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4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5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6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7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8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19卢旺达饭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多图)2022年的卢旺达|那些我去了卢旺达之后才知道的事

因为工作需要,7月下旬去了一趟卢旺达。时间仓促到没空做功课,仅有的认知也停留在《卢旺达饭店》那部电影里。

一、初到卢旺达

1、他们的摩的都带了颜色统一的头盔,不是红色就是绿色,后面几天见到了少量的黑色。每个头盔上都打了广告。摩的是按时间收费的,起步的时候在手机的计时软件上摁开始。(戴头盔也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新奇在颜色样式能这么统一)

2、卢旺达的马路是有人行道的,中央分隔带做了绿化,还有正规的公交站。(对标肯尼亚,这一点很不错了)

3、马路边上间隔一公里左右就有警察,但是他们的警察不会随意拦车,随意敲诈,张口就要钱。在卢旺达的四天里,没有一次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的面孔被敲诈勒索。(不好意思,又内涵了某个肯字开头的国家了)交警是24小时执勤,所以晚上出门也安全。

傍晚时分,酒店附近的商场

4、干净整洁——名不虚传。虽然在路边没有看到垃圾桶,但马路旁边的草坪上没有散落的垃圾,也没有臭不可闻的排水沟。即便是个收入很低的国家,但大家都穿得干净整洁。基加利是全非洲最干净的城市,卢旺达也是非洲最早实行禁塑令的国家。

5、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原以为在这个“千丘之国”,自行车并不是适用,但在郊区,出行却可以打一辆自行车,只不过是遇到上坡的地方得下车,还要帮忙推车。在乡村,自行车更加普遍,用来驮甘蔗,土豆、香蕉。

6、安全———刚到的时候,还带着从肯出发的恐惧,窗子不敢多开,有人靠近车窗马上就觉得紧张。但在基加利,车窗想开多大就开多大,在这里一点不用担心被抢劫。下午和晚上没事做的时候,下楼去附近的街道晃荡,也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肤色的不一样多看一眼,大家都行色匆匆,忙碌着自己手头的事。十点的路边,仍然有人在路边摆摊卖蔬菜,小孩子手脚麻利地帮忙母亲打包,收拾小摊,几个西红柿,几个包菜也是一天的生意。

7、虽然街边也有乞讨的小孩和妇女,但比内罗毕的少很多,只在大酒店附近有那么几个。穿着也挺干净,也不怎么纠缠。

8、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是全民大扫除日Umuganda。

9、他们有正儿八经的出租车,是那种在车顶上标记了“Taxi”的统一车型的车子。(虽然不至于惊讶,但内罗毕就没有。。)不过打车软件在这里不适用,路费靠砍价。

10、千丘之国Land of a Thousand Hills——有点像重庆,只是没有重庆那么5D魔幻,这边的房子高层只有几栋,超过20层的楼都没有,大多数房子只有1-2层。某一日去基伍湖,一路都在山路十八弯里穿行,直线行驶不到100米就有一个坡道或者弯道,越过一个山丘,接下来还是山丘。出城的路段遇到一条河流,岸边是葱葱郁郁的竹林。老家在四川的同事忍不住感叹:这个地方真让人亲切,跟她老家那边的风景一模一样。

11、基加利十字路口有红绿灯,但是没有拍照功能,倒是一路上有测速检测装置,大部分路段都限速在60km/h。

12、位于基加利的酒店Hôtel des Mille Collines就是电影《卢旺达饭店》的原型,但电影不是在卢旺达而是在南非拍摄的。

13、中餐馆有五家左右,在卢旺达的四天里,前后去了四家中餐厅,但味道嘛,跟大内村没法比。这一点内罗毕完胜。

某中餐店的自助早餐还不错

14、卢旺达的当地语言是卢旺达语,法语、英语被广泛使用,也有一些人会讲斯瓦西里语。

想起来来的第一天跟接机司机的对话:

我们:你是英语比较好对吗?

司机:一点点。

我们:那你是讲法语?

司机:只会一点点。

我们:哦哦,你讲斯瓦西里语?

司机:一点点。

我们一脸地迷惑,那他到底会说什么语言?

(原来还有一种语言叫卢旺达语,是我们无知了)

15、卢旺达咖啡————是继肯尼亚咖啡和埃塞俄比亚咖啡后最受欢迎的非洲咖啡。但跟其他两个产国不同,卢旺达没有悠久的栽种历史,更没有野生遍地的原生品种。地理上,它拥有适合栽种咖啡的条件,但自1904年由德国传教士传入起,当地的咖啡都是处理不良的商用级别,当中大部分被出口到宗主国比利时。咖啡是乡村农家唯一可以赚取收入的作物,咖啡蓬勃发展但不像其邻近国家有集中拍卖制度, 推动精品咖啡生产,是在经历战火蹂躏后、经济重回正轨后才开始。幸存的小咖啡农中,有很高的比例是妇女甚至是寡妇。

传统意义上,种植包括咖啡在内的经济作物一直是以男性为主,而以女性作为种植咖啡的主力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对于幸存下来的卢旺达女性来说,一起种植咖啡不仅是她们支撑家庭生计的手段,更是改变生活仅有的希望。 她们期盼着以自己的力量重建生活、女性群体和这个国家,为更好的生活着。 正是大家拥有这个共同的目标,这些曾经在暴力冲突中互相对立的妇女于是放下仇恨,重拾勇气与希望,咖啡成了她们连接彼此的纽带,逐渐在当地形成由女性主导的咖啡合作社。 这就是 ABAKUNDAKAWA,意为“我们这群热爱咖啡的人”。 这也是卢旺达的“女性力量”。——纪录片《卢旺达咖啡故事》

2020年6月,阿巴坤达卡瓦咖啡都在星巴克门店上市。

星巴克中国的纪录片《卢旺达咖啡故事》截图

在卢旺达Question Coffee出售的咖啡包装袋上,标记了一行字“Grown by Rwandan women ”。

16、银背大猩猩——从基伍湖回来的路上看到了大猩猩的广告牌,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888USD/人,后来查了攻略,888已经算很低的价格了,别人去过的是1100USD或者1500USD的门票价,这个低于1000的价格已经是疫情期间的打折价了。——希望下次钱包鼓一点的时候去看一下金刚的原型。

17、中国公司修建公路的里程占到卢旺达公路总里程的70%。从基加利国际机场出来不久,便驶上总长36公里的城市主干道。(这条主干道由中国路桥设计施工。)

18、香蕉酒——比普通的啤酒甜,但度数有12度。

来之前我想象里的卢旺达,是个自然资源几乎没有,进出口还要用别人家的港口,底子弱到普通玩家会选择删号重练的烂摊子吧,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但没想到的是它以凤凰涅槃的姿态,在废墟中新生,在破败里重建,欣欣向荣,充满希望。闲暇在基加利漫无目的地散步的时候,总会为点点滴滴的不一样所触动。这里也是非洲,却是不一样的非洲。

二、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

周末的上午,去了一趟纪念馆,买票后,工作人员会发一个戴耳机的播放器,可以选择语言,有普通话选项。先进去看一段视频,然后进入展厅,展位有编号,到了在播放器上摁下对应的编号,就会有详细的音频播放。

即便在去之前做了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但仍然被惊心的图片压得喘不过气来。省去了尸骸馆,最后一站是儿童之家,里面的图片上列了小孩的照片和去世原因,看完嗓子都疼。

出馆的时候看到一段话,忍不住泪目。

三、基伍湖一日

一天往返基伍湖确实是紧张的行程,因为限速的原因,单程耗费4个小时左右,但架不住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玩一趟。

起了个大早,一路上的行人很多,看起来像是国内赶集的模样,有的推了自行车,有的全靠人力,带的大多是甘蔗和香蕉。

大步行走的人群

路边的广告画风让人想起海澜之家

颜色统一的房子

路过一块草地,被这个天然氧吧的地方吸引。

到湖边也才10点多一点,风很大,冷到打颤。饭店里正好有人结婚(据说是卢旺达人都是周六结婚,这个说法没有找其他人验证),等到快中午的时候客人陆续进场,但直到我们吃过饭离开,也没有看到新人。

卢旺达的物价很感人,四个人点了鱼+披萨+炒米饭+烤香蕉,还有四壶咖啡,也才34000当地币,约等于3400Ksh。

门口的露天餐厅正在给婚礼准备餐食,同事过去看完回来说做的是豆角焖面。

吃过饭坐着车在湖边晃了一圈,然后去坐船,基伍湖的浪有点大。

有房屋的那片是刚果的地盘

卢旺达的地盘

离开前,有个当地人的小贩过来兜售他的明信片,一开始的期待并不高,但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因为图案的设计很有故事感,也做得很精致,所以挑了不同的图案各买了一张。(除了黑色的线条,其他颜色是用木材(可能是树叶)和布料贴上去的)

回来的路上,买了路边的烤串、烤土豆还有当地的菠萝饮料,相当好吃,是惊喜一样的存在。

快进城了,能看到的那几栋高楼是基加利的市中心

郊区民居,房屋虽然简陋,但卢旺达没有贫民窟。

四、Muhazi湖的下午

周末的下午去Muhazi湖,初衷只是想去找个安静的地方吹风晒太阳,仿佛只有这样的状态才叫生活。

因为限速的原因,从基加利市出发去湖边,花了两个小时左右。虽然一到酒店就点了午饭,但真正吃到饭是两个小时后。

Muhazi湖

地图上的的Muhazi湖有很多分支。

湖边有成双入对的灰冠鹤,身高接近1米,走路也快。本来想凑近拍个照的,未果。

还有一只老鹰,在几米外的草地里晒太阳,晒一会儿飞出去晃悠一圈。

餐厅里的两桌当地人看起来并不认识,但因为各自的小孩互相好奇,于是大人们安排俩小孩拉着手出去玩,于是羞涩的俩孩子开始了一连串的同步动作,小心翼翼地走几步,再小心翼翼地观望大人,甚至连扭头的角度都是一致的。

等午餐的漫长时间在湖边的秋千上度过的。

回到餐厅落座后,音乐突然停了两分钟,然后传来了中文歌的声音,还是一首我们都没听过的歌。或许是因为歌曲节奏太慢的原因,全餐厅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我们,我们看向远处的服务员,他一副“看我多懂事”的表情。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就差把“不是我们点的歌”几个字写在脑门上了。

(百度了歌词才知道那首歌叫《梅花梦》,听完就知道画风有多割裂了)

几分钟的时间可真漫长,原以为只放一首就结束了,没想到中文歌持续了整个用餐时间,成龙的歌,晃着脑袋假装享受服务员给的惊喜。

在卢旺达喝得最多的是树茄果汁

吃完饭就逃离了餐厅,看完夕阳回来的时候,发现歌曲切到了英文歌。

湖边夕阳

五、最爱的是基加利的夜景

在卢旺达的每一个晚上,都沉迷在星光闪闪的夜景里。

在Ubumwe Grande Hotel,从停车场坐电梯直达Roof top,看夜景最理想的地方,可以俯瞰到整个基加利城。

某一个晚上去了会议中心大楼(灯光的颜色取自卢旺达国旗的颜色),基加利的地标,去停车场的时候,对面一群西装革履的当地人迎上来,潜意识地躲到了朋友身后,我以为跟肯尼亚一样,肯定又是一番“盘问”,结果他们只是问我们需不需要出租车。连忙摆手说不需要,他们马上离开了。——可能是这块是比较正式的场合,所以出租车的司机也都打扮得比较正式吧。

会议中心旁边是丽笙酒店。

某一晚兴致勃勃地去找了一个稍高的小山包看星星,但最后禁不住风大,没等到十一点,老早就返回了酒店。

卢旺达政府鼓励民众在晚上亮一盏路灯,给晚归的路人还有大屠杀的去世的人照亮回家的路。于是才有了这璀璨夜景。

引用纪录片《卢旺达咖啡故事》里的话作个结尾:

“They say my country is so beautiful that although God may wander the world during the day. He returns at night to sleep in Rwanda.”

卢旺达如此之美,以至于上帝白天巡游世间后,晚上都会选择在这里入眠。

 2 ) 隔岸观火的我们

很多人说非洲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镜头已经拼命为我们粉饰了杀戮的镜头 可是那些眼神 弯刀 尘土 还是足以敲击心灵
没有辛德勒名单那样宏伟的配乐和黑白中一点红的画面处理 卢旺达旅店更像是个纪录片 在照顾了观众接受程度的同时 尽量朴实 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事件的真实发生

我们看完影片 大多不能平息
我们为之动容 我们流下眼泪 也许我们会跟朋友推荐推荐 在豆瓣评个5星 搜查一下Don演的其它影片发现这演员还挺多元 或在评论里感叹一下战争的无谓人性的卑微政治的丑恶等等等等

可是我们什么也不能改变
难道我们不是片中电台记者口中看完电视新闻感叹一句Oh thats horrible然后继续吃饭的观众么
想到这里总觉得很悲哀 片中的白人记者离开旅店被撑伞的时候感叹自己Shameful 可待下去就有死的危险 自己又无力救那个非洲女孩 换作是你 你会留下来拼命保护她么?
Madam Archerl很伟大 但常人都无法做到舍弃家人朋友和一切奔赴战火弥漫的非洲无偿救援

非洲大陆的硝烟从未消散
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净空法师曾感叹 联合国开了这么多年的会 我没有看到人类有被解救的迹象
津巴布韦 苏丹......这些国家发生着可怕的事情 可是它们对于我们可能也就是个国名 一生都不记得有什么交集 于是没有人为了充当胸口画着S的某男拯救世界和平冲向非洲做志愿者去 大家都变成了看客

我突然想到一个有点傻缺的假设 比如有一天上帝问你 非洲某个你从没去过的国家里上千万个你根本不认识的无辜百姓将死于即将爆发的战争 但只要是你现在让我砍掉你的左手小拇指(处理成意外事故) 我就可以避免战争的爆发那些人都可以保命 但没有人会知道你做出的牺牲。那么你会如何抉择?

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孟子说 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 与禽兽无异 然而所有动物共有一个本性:趋利避害 当与切身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人总会自顾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所有的慈善都是养尊处优的人闲暇时的娱乐

悲夫。

 3 ) 民族的斗争

民族的斗争 ——《卢旺达饭店》观后

一夜之间,你的同学,老师,邻居,朋友,甚至是偶遇的路人,突然向你举起了屠刀。他们砍死了你的家人,强暴了你的姐妹,掠夺了你的财物,最后烧了你的房子,连你自己也难逃幸免。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该是怎样的人间惨剧!但是,如果这一切不单只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身上,而是数十,数百,甚至数万的家庭身上,那已经不能被称为人间的惨剧,那是也许只有在地狱才会发生的事情。1994年的4月,卢旺达就变成了这座人间的炼狱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84%的胡图族人向占15%的图西族人举起了灭族的砍刀。在紧接着的100天内,超过80-100万的无辜平民遭到屠杀,20万以上的妇女遭到强暴,整个卢旺达失去了八分之一的人口。整个世界在那时仿佛丢掉了魂魄,只能任由恶魔之火在人世间燃烧。

《卢旺达饭店》就是以这次大屠杀为背景拍摄的一部电影。保罗.路斯沙巴吉纳,米科林饭店的经理,在这次屠杀中拯救了1268名图西族难民。影片中对于屠杀的描写是无比震撼的,狂热的胡图族人对人类生命肆意的践踏和遍布的尸体让人不忍卒睹。但实际上,保罗在一次演讲中却仍然说,影片所表现的屠杀仍是轻微和侧面的。他说:你不能(残酷的)邀请人们去看那些真实(所发生的)事情(屠杀)。

无疑,保罗是勇敢的。他的勇敢在于,他敢于用物质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用他所有的可获得的金钱,美酒和雪茄来收买掌握他人性命的屠杀首领。他也敢于在可以选择逃离的时候放弃生的希望,将自己对生命的渴望放诸于他所庇护的所有难民身上。对于保罗的人性之美,是怎样赞誉也不过分的。可是,这种人性之美却更是因为有着人性之最丑恶的对比才显得如此宝贵。这让人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卢旺达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抱有这样的深仇大恨?

一切都归于殖民主义的罪恶。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从而拉开了长达100天的人类灾难的帷幕。屠杀开始后,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择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己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为什么殖民政府选择了图西族作为统治的阶级?又为什么在卢旺达发生了灾难时置诸不理?殖民国在其殖民地“以夷制夷”,是为了:统治的便利;政治上的节约:以及经验的总结。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发展的普遍特征》中写到: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将社会的利益更多的分配给统治阶层,而领导责任也随之被承担起来;而亲族之间的联系让这种社会分层有了内在的持续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而18世纪南北美洲之所以迅速的独立,华盛顿、又或者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些土生土长的白人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毫无疑问的,如果此种社会分层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内循环从而与外部进行正常的交往,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向中的确可以带来进步,但作为附庸国,或者沃勒斯坦笔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依附国”,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依附国不断地向核心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再输回产品,这种不平等的交换只会不断地加剧依附国的贫富分化,而真正的利润则大部分都流入了核心资本主义国家。也正是因为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和困境,让卢旺达的动乱有了现实的基础。实际上,几乎任何的现代革命和暴乱,例如一战后的德国,又或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联,都是起源于经济上的强烈的衰败。而在卢旺达大屠杀爆发之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选择了沉默和视而不见。这种让人愤怒的冷漠被片中的西方记者一语道破了天机:这些屠杀的镜头会让西方人说,真是可怕,然后继续吃他们的晚饭。一切都与他们的生活无关。而政客们更是不会关心根本不影响他们选举的“闲事”。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也并不足以完整的审判殖民主义的罪恶。胡图族与图西族并非是天生的仇人。16世纪,卢旺达的图西族建立了封建王朝,直至殖民主义之前,图西族与胡图族始终保持着最大程度上的相安无事,他们混居于一起,讲同样的语言,信仰同样的宗教,两族之间通婚频繁。而资本主义帝国在打破了卢旺达的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民族问题。

事实上,在建立殖民统治之前,胡图和图西甚至不能够被称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那么,什么是民族,民族是否与生俱来,民族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是如何而来便成了值得讨论的问题。现代民族主义核心理论家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而不是相反。而民族主义起源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他认为在工业时代以前的农业社会不存在形成民族的可能,因为民族是一个需要若干共同特征的群体,而由于农业社会中个体的独立教育使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足以形成共通;并且因为识字率的普遍低下,以及缺乏统一的语言使个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充满了困难。所以完整的族群概念难以形成。而另一位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本迪克.安德森在他最出名的专著《想象的共同体》中也写到: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利益的追逐,印刷术的广泛发展和语言的巩固之间偶然的相撞而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在内心中想象而来的共同体。英国新左派思想家霍布斯鲍姆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民族与民族主义,排除了通过语言,文化,宗教,地域来划分民族,并且将工业化之前的族群定义为“民族主义的原型”(proto-nationalism)。归根结底,当代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与前现代族群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便是:它是一个被建构的,要求具有自决权的政治单位,并且在诞生以后就孜孜不倦的追逐着自己的政治屋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民族问题在殖民主义者将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现代的组织形式带入卢旺达以后会变的陡然严峻和充满对立起来。事实上,由于几百年的互相的通婚,图西和胡图族人已经难以被清晰的分辨出来。而殖民者采用的方式便是根据长相加以区别,相对来说更高,肤色更淡,甚至如电影中所说,鼻子更大的卢旺达人便被定义为图西族,从而享有各种统治的权力,而其他的卢旺达人则被确定为胡图族人。并且将族裔的区分以户籍的形式确定下来。这种政治上的划分最终造成了整个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

如今距离这场灾难已经过去十数年,但是对卢旺达造成的伤害却至今仍难以弥补。事实上,资本主义的演进如同其他制度一样,伴随着无数的流血和牺牲。不过我却无意责难资本主义。尽管资本主义的每一个铜钱上都沾满着鲜血,但又有哪一个“主义”不是呢?资本主义始终仍然是最不坏的制度。对这样的一场人道灾难,就如同雅斯贝尔斯在谈论世人对纳粹行为的责任时说的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少背负着形而上的罪恶。我们的沉默,漠不关心就是罪恶;我们所消费的产品上莫不沾染着在卢旺达大屠杀中丧生者的鲜血。我们要做的不是谴责,而是忏悔,忏悔为什么这种罪恶会发生在人世间,认清这种罪的来由从而避免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过就如同雅斯贝尔斯的世界主义终究是乌托邦的幻想一样,期望人类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又何尝不是?








 4 ) 珍惜和平

很早以前看黑镜头就知道这段历史了 片中还是侧重于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屠杀 但实际上 在图西族控制的地区 对胡图族也发生着同样的杀戮 这是一场无法说清的事实 事实没有真相 只有荒谬的让人不可理解 人们用最原始的武器棍棒刀叉去和自己的邻居搏命 只因为他们觉得 不杀死对方对方就会来杀自己

 5 ) 泣血的非洲——《卢旺达饭店》

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在1994年位于非洲中部的卢旺达,胡图族的政府军与图西族的卢旺达爱国阵线之间所发生的武装冲突,是一场有组织的大屠杀,也叫做卢旺达内战。当时据说在这场武装冲突中遇难人数超过一百万人。
                                                                                                ——维基百科



“我很高兴你能拍到这些,整个世界都会看到的,这是我们获得国际干预的唯一办法。”

“是的……如果没人干预,也值得播报吗?”

“看到这样的暴行,怎么会没人出面干预呢?”

“哦……如果人们看到这段录像,他们会说‘太可怕了,天啊!’,然后继续吃他们的饭。”

                                                                                               ——卢旺达饭店



看完这部电影,考虑了许久,是否应该做这篇评论。每写一个字,电影里面的这段台词都像芒刺一样扎在我的心里……

超过一百万……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一百万人被屠杀是个什么概念?我无所适从。我们会为逝去的亲人流泪,会为肥皂剧里缠缠绵绵的男女主人公流泪,甚至会为一两句感动的歌词流泪……我们会为成千上万种理由流泪,可是一百万人……你会为一百万人流泪吗?你的眼泪够用吗?!

我只能说,看完这部电影,我耻为为人!



我们喝着上好的红茶,眼含热泪看完这部电影,在有暖气的房间里面义正言辞的批判着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和国际社会的麻木不仁,然后睡一觉,渐渐淡忘这两个小时的震撼与感动,然后在新的太阳升起时继续抱怨自己的福利与津贴,花几百块钱买上一大堆烟花爆竹忙着送年……

然后,这部电影被我们抛在了脑后。我们看它就是因为我们每天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的活着,所以我们需要感动,这部片子确确实实感动了我们,感动的稀里哗啦的,ok,它是一部好片,影评结束…………

可是,电影之外的东西呢?那里,黑非洲,那些人们,现在又怎样了呢?你会去关心吗?



人性……我觉得我们任何一个人看完这部电影后来谈这两个字都是荒唐可笑的。不知为何我的脑子里总是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间庄严肃穆的会议室,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一场激烈异常的争论,旷日持久,无休无止。他们在议题是卢旺达究竟是否发生了种族屠杀;记者们提供的录像会不会片面有失公道;冲突中死亡的人数究竟是500还是5000(事实是两个50万);究竟该如何保证本国公民的安全撤离;发往非洲的援助应该用美元结算还是法郎结算;UN维和部队的指挥官应该是美国人还是比利时人;往返卢旺达的飞机应该一周一次还是一周两次……他们挣得面红耳赤,他们是多么的高尚啊,因为他们做的这一切都为了那两个神圣的字眼,人性!在他们讨论的每一个小时,都会有400人被残忍的杀死,而他们就这样整整讨论了100多天……

其实我们也和这些绅士们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是那样的义愤填膺,可是,也仅此而已,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回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本书,叫做《雨啊,请你到非洲》。我是比较抵触拿别人的痛苦来煽情的,所以我并没有认真去体会作者金惠子那种刻骨铭心的悲悯与痛苦。那本书里面的照片也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因为在中国太多的孩子处境比起非洲好不到哪去。

现在我明白了,当你成为那片绝望之地上成千上万绝望之人唯一的一点希望时,当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拯救你所能拯救的一切时,你才有资格提起那两个字——人性。

爱在付出之前不能算是爱。

这是金惠子书里的一句话,我深以为鉴。我不想一本正经的去讨论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成功与否,更不想唾沫横飞的去研究什么人性和种族屠杀的背景。也许若干年后,我真的有能力去拯救和安抚一些正受饥饿和战火摧残的灵魂。

所以我只想说说我的心里话,我的朋友们……我真的希望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一旦知道了这一切,你又怎能无动于衷。



引用几段金惠子书中的文字: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痛苦的呐喊?
在塞拉利昂的一个救助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双臂都被剁掉的男人,只剁掉一只手的女人,还有几个被砍去一只手臂的男人。
每个人被剁掉的部位各不相同,是砍掉手腕还是手臂或是从胳膊中间砍断,全看叛军当时的心情。其中一个女人,手腕没有被彻底砍掉,还连着一部分,于是她就托着血肉模糊的手腕逃跑,直到5天后,才在一块锋利的石头上蹭掉了连接的筋骨部分……
这不是历史,不是小说,而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今,非洲大陆的真实生活。
我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的手腕、胳膊,庆幸它们的完好。



我感到痛、痛、痛,碰到哪里都是痛,最心痛的是那些幼小的孩子:那些饿得像骷髅一样,经常以青草为食的,细胳膊大肚子的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想吃饱肚子,维系他们微若尘芥的生命而已。
饥饿的幼儿闪着纯真而无助的大眼睛,眼巴巴的只有一个请求:“给我点吃的!”而人民币8角钱就可以使他们一天吃饱,但他们却没有。



上帝!你为什么让我来到人间!



我不知道爱有多大应该有多大,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尽我一切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灵魂……

 6 )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背景补充

国名:卢旺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Rwanda)

独立日:7月1日(1962年)

国庆日:7月1日(1962年)

国旗:2002年1月1日开始使用新国旗。

自然地理:面积为26338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两侧,内陆国家。西和西北与刚果(金)为邻,北与乌干达接壤,东与坦桑尼亚毗连,南界布隆迪。全境多山地和高原,有“千丘之国”之称。大部地区属热带高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和凉爽。

人口:801万(1998年),由胡图(占85%)、图西(占14%)和特瓦(占1%)三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和法语。1999年1月18日卢旺达总统比齐蒙古宣布,英语将作为官方语言,取消法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居民65%信奉天主教,9%信奉基督教新教,25%信奉非洲原始宗教。1%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基加利(Kigali)。

简史:16世纪图西族人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19世纪中叶起,英、德、比势力相继侵入。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占领。1922年根据凡尔赛和约,国联将卢“委托”比利时统治,成为比属卢安达-乌隆迪的一部分。1946年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仍由比利时统治。1960年比同意卢“自治”。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定国名为卢旺达共和国。独立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1991年6月卢实行多党制。

政治:卢旺达实行总统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的行政权。

外交: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强调睦邻友好,维护非洲团结,是非统组织、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开发银行成员国。



关于种族清洗大屠杀: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在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100万人被杀,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

飞机失事是导致种族屠杀的直接原因,但究其内部原因则是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两部族长期以来矛盾冲突的直接碰撞。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了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家。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

地处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国”之称的卢旺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4年的内战和种族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灾难,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丧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至今仍有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2004年2月13日,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在非洲互查机制首届论坛上宣布,2004年4月卢旺达全国上下将举行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活动。3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防止卢旺达大屠杀事件重演。他希望各国人民响应卢旺达政府的提议,在每年的4月7日中午12时默哀1分钟,以追思过去,警世未来。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1994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卢旺达战犯法庭,审判犯有大屠杀罪的嫌疑犯。

在非洲,是个多乱的是非之地,种族大屠杀经常发生啊!

相关事件:亚美尼亚大屠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73102.html?si=9

 短评

记着人世的罪恶,也记着在罪恶中的人性光芒

8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最荒唐的是,胡图族与图西族是比利时殖民者人为划分出的种族。

12分钟前
  • 沸海鲸歌
  • 推荐

当电影成为我们铭记历史的唯一方式 是幸或不幸

17分钟前
  • 伊宜以忆
  • 力荐

堪与辛德勒名单媲美的影片

18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1994年,当地球的一端在讨论应该是阿甘正传还是低俗小说拿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却正在发生着惨绝人寰的百万级别的大屠杀!!距离现在也才区区26年时间。所以种族歧视被提高到一个特别敏感的地步,被当做不可触碰的政治正确也是非常自然的,即便是已经2020年了,【黄祸论】依然在很多地方大行其道。卢旺达大屠杀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利时充当了搅屎棍,这种骚操作对于有着大量殖民地的英国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印巴战争就是不列颠的“杰作”,而美国则继承英国的衣钵,继续制造中东和东欧的各种战乱和难民潮,而无疑最终会被反噬,自食其果!华金在电影中的戏份不多,却留下了最有名的台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值得全世界所有的领导人认真思考,拒绝仇恨,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真正的未来,而不是继续让人间悲剧重蹈覆辙!

20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一部会让我们灵魂受到强烈震颤的电影。通过饭店经理保罗在大屠杀中的经历,来纪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恒的东西。虽然没有对大屠杀全景式的再现,却用深刻的心理描画使得观众的心灵受到同等的冲击。电影并非单纯的赞扬保罗,而是深沉的纪念普通人在灭绝人性的灾难中散发出的光辉,不仅仅是保罗。电影成功的做到了不忘记历史的目的.但这十年里,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视生命如草芥的屠杀,从来便没有停歇过--谁又将见证,新的苦难与创伤?他们被世界遗忘了。

23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做一个好人总会有好报的,为人一定要正直。

24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电影没有什么花哨精巧的剪辑,有的只是质朴之中最撼动人心的真实。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正的人间炼狱。当世界遗忘他们,国家陷入疯狂的时候,一个比辛德勒更加艰辛的男人在一个人人力求自保的环境下敞开了他的双臂。记住他的名字——保罗·卢斯萨巴基纳。★★★★☆

28分钟前
  • Q。
  • 推荐

几乎是一边哭着一边看这部电影。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表面上看起来是胡图人对图西人的种族大屠杀,但请一定要记住,是比利时人煽动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仇恨,是法国人提供了武器。所以,究竟是谁残忍,究竟是谁野蛮?是那些自诩早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殖民者,要永远记住他们的殖民者身份。令人感动的是,在一切人世间的悲剧之中依然看到了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29分钟前
  • 月半姑娘
  • 力荐

当这个世界闭上双眼,他却敞开了怀抱。

30分钟前
  • 蓓蕾
  • 推荐

看到一些评论突然想说:如果看到他人的这些苦难,我们的反应是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国家,应该对当下的生活感到知足。这种思维难道正常?这种教育的产物难道不该反思?事实上这种庆幸就是在以民族、种族、国家等为分界线,把自己放在隔岸观火的立场上,为灾难没有降临在自己身上而窃喜。这种对他人灾难极度缺乏共情的逻辑,理所应当得令人毛骨悚然。而这也正是所有仇恨和杀戮的根源。

32分钟前
  • 巫岚
  • 力荐

很早以前看黑镜头就知道这段历史了片中还是侧重于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屠杀但实际上 在图西族控制的地区 对胡图族也发生着同样的杀戮这是一场无法说清的事实事实没有真相只有荒谬的让人不可理解人们用最原始的武器棍棒刀叉去和自己的邻居搏命只因为他们觉得 不杀死对方对方就会来杀自己

35分钟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力荐

人祸最惨。可我们看完新闻,还是会安心的吃完晚餐。

37分钟前
  • Vamei
  • 力荐

“他们来这不是来帮助我们的。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卢旺达无法为他们赢得一张选票。”

41分钟前
  • 不全
  • 力荐

我们看了那些屠杀的镜头 然后继续吃大餐

43分钟前
  • 米米无
  • 力荐

记者和保罗对话,对于外国观众看到图西族遭受的惨象后所可能的反应作出的揣测,令我想起《关于他人的痛苦》,苏珊·桑塔格在书中提到,我们看多了反映苦难的照片,就会在某种层面上以为自己真的帮助了那些身陷囫囵的人。当然这是一句题外话,但与我们切身相关。

46分钟前
  • redlunch
  • 推荐

屠杀纵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屠杀的漠视。

5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卢旺达的孩子们从神职人员身边被拽开时,随着背景音乐,眼泪忍不住打转◎◎基于背景值得一看!

56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这种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欧洲人用辛特勒名单纪念犹太屠杀的时候,非洲也同样有卢旺达饭店记录着感人的大救援。没有惨烈的屠杀与交火镜头,然而带给人的感动是那么真实,那种真实的生的欲望与善的本性。男主角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精湛,完全投入,彻底地让人记住了这样一位英雄。至于里面杀人工具砍刀来自中国的场景,也只有对于中国制造的一种无奈。

59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片尾曲,震撼心灵的人性故事,愿真善永存,苦难和邪恶远离所有人

1小时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