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岩(普通话)

正片

主演:亚历克斯·霍诺尔德,金国威,Dierdre,Wolownick,Tommy,Caldwell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2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3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4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5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6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3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4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5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6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7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8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19徒手攀岩(普通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徒手攀岩(普通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亚历克斯·霍诺德从2009年就梦想着徒手攀登酋长岩,此后尝试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长岩是自己的 “终极目标”。为此,他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借助绳索攀爬过近60次酋长岩。他表示,自己这样做并非为了进行预演,而是反复尝试不同的岩点,研究攻克最难的区域。纪录片拍下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及酋长岩的壮丽景色及霍诺德登顶的历史时刻。除此之外,片中还回顾了他怎样处理极限目标带来的生命风险,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从而在无绳索保护的情况下保证万无一失。死亡搁浅游戏老人热血新仔2我家娘子惹不起女子高逆时针旋转我的帕瓦罗蒂麻辣教师SP3不确定2008刺龟纪戏里戏外第四季可不可以不毕业2七圣伏魔赢利梨泰院杀人事件家的形状人类之子惊情勇闯夺命岛北斗小娇妻夏天的故事(1996)全美超模大赛第十一季养虎为患第一季绝对会变成BL的世界VS绝不想变成BL的男人 2024神精学妹无处藏私一屋半妻迷宫下的罪恶2寻找黑母鸡小镇大法官寂静的生活探险迷局志愿军战火记忆走出硝烟的女人AURA~魔龙院光牙最后的战斗~金刚复活黑鸟2020好莱坞巨猿60岁的情书以毒攻毒天龙八部2003蜜蜂少女队3

 长篇影评

 1 ) 什么是热爱?什么是专注?以及人类为什么孜孜不倦追逐着极限运动?

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第91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出炉,很多人心水的《滑板少年》与最佳纪录长片奖失之交臂,获得该奖项的是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执导的纪录片《徒手攀岩》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在现场的一句获奖感言给整部影片的自由、冒险、探索精神盖了章,她说:“这部电影献给所有相信不可能的人。”

为什么不可能?因为《徒手攀岩》主人公Alex Honnold要做的事看起来不可能,他要徒手攀登900多米高的“攀岩宇宙中心”伊尔酋长岩,他的行为前无古人。

酋长岩是全球最大的花岗岩巨型岩石,世界上最难完成的攀岩之一,而Alex的这一壮举被称为是“攀岩界的登月之举”。

伊尔酋长岩,看这垂直大峭壁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不少人给出了五星好评。很多人表示观影过程多次倒吸凉气,手心出汗,甚至一度不敢直视屏幕。

《徒手攀岩》攀登片段,Alex如何徒手酋长岩?

没看过片子的可以先看短片感受一下:

《徒手攀岩》攀登过程片段:Alex如何徒手酋长岩?_腾讯视频

道路千万条

不走寻常路是一条

Free solo就是无保护自由攀岩,不能用绳索、安全带等机械类辅助攀登装备,除了攀岩鞋和粉袋之外,只有高耸的岩壁和呼啸的山风陪伴着攀岩者。

攀登过程完全靠四肢和技巧完成,对攀登者的身体协调度、柔韧性、体能以及攀登经验都是极大的考验。“抓、抠、拉、推、蹬、跨、挂、踏”这些基本动作,只要有一个不到位,面临的就是坠落死亡,没有重来的机会。

这种极度挑战自我的运动,已经有很多攀登大佬尝试了,《徒手攀岩》的主人公Alex Honnold就是这么一位牛人。

2007年9月,他在一天内徒手攀爬优胜美地谷的Astroman和Rostrum两大岩壁,是史上完成此壮举的第二人。(第一人是Peter Croft,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无保护攀岩开拓者)

2008年4月,徒手攀爬了美国犹他州宰恩国家公园的月华拱壁Moonlight Buttress,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无绳索登顶。(这一过程被纪录短片《孤身绝壁》完美记录,片中当Alex站在“感谢上帝”岩架上时,他脚下是万丈深渊,无数粉丝为此捏汗啊!)

此照片为《徒手攀岩》导演Jimmy Chin拍摄

2012年,在一天内挑战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最大的三块岩壁:沃特金斯山Mount Watkins、酋长岩El Capitan和半圆顶Half Dome。这三块岩壁加起来一共2134米高,Alex徒手攀爬了1982米,用时18小时50分钟。

他还曾说过:“如果有一天停止攀岩了,并不是因为害怕,而只是因为厌倦了。”

现在打开百度搜索,会有一个条目:徒手攀岩狂人Alex Honnold还活着吗?

这不是大家怼他或者希望他出事,而是他做的事情实在太危险太疯狂,他的前辈里已经有很多人丢掉了性命。

“单人徒手攀岩”先驱约翰·贝克,2009年7月攀爬时从悬崖坠落死亡,终年52岁。

John Bacher

德瑞克·赫希37岁时攀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哨兵岩,失误跌落,遗憾去世。

Derek Hersey

天才攀岩者丹·奥斯曼,1998年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因意外坠落死亡,年仅35岁。

Dan Osman

然而,尽管这项运动如此危险,身边的同辈一个个离去,Alex还仍然坚持挑战心中的白月光——酋长岩。《徒手攀岩》历时807天制作,记录下了Alex这次挑战之旅。

2017年6月3日凌晨,他来到攀登酋长岩的经典路线Freerider(搭便车之路)的起始点开始攀登,脑海中不停轮播着之前的数次练习,手脚要落在哪块岩石上,哪个阶段是攀登的难点,要变换怎样的姿势……

酋长岩Freerider路线

这个路线有三个大难点:

极限平板,岩壁上的手点和脚点都只有几毫米;

怪兽大裂缝,攀爬时人被夹在山缝里;

特富龙角,两面相互垂直的岩壁,登上去相当于在劈叉。

时间在流逝着,Alex身边虽然只有呼啸的山风,但是这个时候,哪怕是一阵风、一只苍蝇飞过、一次打喷嚏、一次哆嗦,都会让他不幸坠落。

就连摄影师,都不敢看显示器,他们静静地等待着,一次次通过对讲机确认着Alex的位置和安全,一旦通过一个关键点,所有人都深深吸一口气。

摄影师对Alex所处的危险不忍直视

似乎上天也保佑勇敢赤诚之人,Alex经过一个又一个关键点,烂熟于心的动作让他的攀登速度逐渐加快。

3小时56分钟后,Alex终于登顶,成为酋长岩无保护攀登成功第一人。

Alex登顶后在崖边“散步”

粉丝内心OS:别走啦,真怕一个不留神啊!

天生恐惧值偏低

有点直男有点温暖

1985年出生的Alex,从小就喜欢爬树、爬墙、爬屋顶。11岁时候,父母带他去了一个攀岩俱乐部,之后事情就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他每周都要花5天时间,骑车11公里到俱乐部学习攀岩,在岩壁上一呆就是俩小时。

2004年,Alex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受到了很大打击,但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成绩优秀的他从加州伯克利大学退学,开始一人一车四处攀岩,把有限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运动中。

Alex和自己的小房车

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Alex都住在自己的房车里,看书、锻炼、做攀岩笔记,寻找合适的攀登地点。

他甚至说自己是个无趣的人,不参加party不泡吧,要么在攀岩,要么就在去攀岩的路上

Alex的母亲经常为儿子提心吊胆,但她选择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她看着儿子从小长大,知道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

她说:“因为这就是他的生活,我觉得在徒手攀岩时,他最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而你怎么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这些东西呢?我不行。”

看了Alex“飞檐走壁”的精彩瞬间后,我们能感受到他在攀岩时的极度专注,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恐惧值好像和常人不太一样。

为此,Alex还专门去做过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显示他的“杏仁核”(大脑中控制恐惧的开关)似乎比常人要大,这意味着他拥有对“恐惧”的超凡控制力

做完测试,医生对Alex说:你的杏仁核是完全没有反应吗?

但是,大神也是凡人哪!尽管他在攀岩界数一数二,但是在爱情方面,他却是一个小白

在遇到女友Sanni之前,他是一个连拥抱都不会的人。两个人在一起之后,他才慢慢打开自己,渐渐适应两个人的生活。

攀岩事业让Alex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南非的贫苦之地,他看到当地落后的生活条件,决定创办一个基金会,做一些公益事业。

2012年,Honnold基金会成立了,意在寻找简单可持续的方式、改善全球生活。基金会为学校提供LED灯泡,让孩子们能够看清书本;安装太阳能电板和水源过滤系统,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

这个不停挑战自然的人,内心和他的眼睛一样澄澈,和他的笑容一样温暖,他热爱着自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着人类。

这个牛逼团队里

人人都是专业攀岩者

《徒手攀岩》由金国威(Jimmy Chin)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联合执导。

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两位导演是夫妻,Jimmy Chin是一位知名滑雪家、登山家、攀岩家,还是《国家地理》杂志的专业摄影师;Chai是专业影视制作人,作品有《抽象:设计的艺术》(豆瓣9.4分)、《攀登梅鲁峰》。

Jimmy和Chai联合执导的《攀登梅鲁峰》,豆瓣9.1

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 评审团大奖纪录片(提名)

第27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提名)

第31届美国独立精神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

戳链接立马get《攀登梅鲁峰》有多牛☟

恐高慎入!奥斯卡纪录片导演体验1500英尺悬崖“露营”

他们各尽其力,Jimmy负责组织拥有丰富攀岩经历的专业拍摄团队,Chai负责用电影人的眼光把控影片的节奏和准确度,组织采访并为团队梳理线索。

很少有纪录片像《徒手攀岩》一样对制作团队的要求这么高,每位摄影师必须是专业攀岩者,他们需要挂着绳索吊在峭壁上,还要设计好每个拍摄点位,同时一切摄影行为还不能影响到Alex的攀岩挑战。

摄制组提前上山定机位

摄制组反复跟随Alex的训练来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保证自己“隐形”,并且清楚地知道什么方位需要什么镜头,何时移动何时推进,已经是一套烂熟于心的操作。

这就意味着摄制组需要在Alex之前就到达酋长岩,甚至要连续几天在山上扎营,这样才方便在他攀登之前就架好所有机位,以便以最佳角度记录每一个攀登瞬间。

Alex正式挑战酋长岩当天,趴在岩壁上的摄影师有5位,地面利用高倍镜跟拍留守的有3位,还有一架直升机负责全景拍摄和Alex攀爬过程的航拍。

双脚腾空的摄影师

整个制作团队避免不了和自己的心理较劲,因为一旦Alex挑战失败而坠崖,那么目睹并拍摄这一切的摄制组,很可能就会产生“是不是自己的拍摄影响到Alex发生悲剧”的类似心理,而假若背负着这种心理,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将难释重负。

除了要做到“消失”拍摄,制作团队在前期准备阶段也完全是佛系的状态,他们完全没有拍摄日程表,而是让Alex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攀登进度。Alex什么时候准备好了,他们就什么时候跟着开拍

很多镜头,都精准抓住了Alex攀岩的要领,我们能看到他在面对凹陷、凸起、岩缝时的动作变换。

从制作方面来看,Jimmy和他的团队可以说是很伟大了,他们和攀登者一样处于危险中,却呈现给了观众非常真实、非常近距离的画面。

如果说Alex的挑战让攀岩爱好者的肾上腺素无限飙升,那么Jimmy和Chai则通过极致的镜头语言让《徒手攀岩》突破了小范围户外运动人群的视野,更冲进奥斯卡角逐拿到大奖,得以让更多人了解Alex Honnold、了解徒手攀岩、了解极限运动摄制团队。

Jimmy和Alex站在酋长岩顶

《徒手攀岩》并不像剧情片一样跌宕起伏,全片到了结尾20分钟才进入高潮——Alex独攀酋长岩的部分。

但是它的看点很精彩

很多人口中的“最佳攀岩纪录片”;

参加了奥斯卡等多个电影节,获奖无数;

徒手攀岩大神前无古人的一次作死挑战;

极限运动大神拍攀岩运动大神,这是什么骚操作?

爬上“攀岩宇宙中心”呼吸自由空气是一种什么刺激体验?

一口气看到结尾,拍手叫好深呼吸之后,或许我们对一些问题能有更深的思考:什么是热爱?什么是专注?以及人类为什么孜孜不倦追逐着极限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豆瓣、Free solo Instagram,版权归创作者所有

 2 ) Find your dream and Defend it

作为一名极限运动观赏爱好者,我大概应该推荐你去看这部电影;但作为一名自废武功前跑者,其实我对此类题材已有所回避,而且我恐怕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为什么Alex要solo El Cap?如果一失手就粉身碎骨,他为何要赌上性命放手一搏?

1.Alex

我没有明确答案,尽管Ale自己曾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略孤僻的童年,攀岩可不与他人交谈,从未拥抱的妈妈,带他入门的父亲,对大自然的热爱,吃素和环保理念等等,也许都是缘由,但也可能都是借口。

我可以从我的角度理解他对此事的执着。如果人迟早难免一死,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着能有多大意思?冒险只是为了自己高兴而已,当Alex挑战成功,他在草地上开心得像个孩子:“我从未如此笑过~”

我觉得人生曾经拥有过这样的一刻也就够了。

Alex并不鲁莽,他的训练计划与强度,攀爬前他对酋长岩各个难点的反复推敲与演练,以及生活方面的其他舍弃,常人都望尘莫及。

他也有过迷茫,第一次挑战时他放弃了,随后跟另一名攀岩者确认自己被拍摄是否为正确选择。对方反复强调他带着“一个马戏团”在攀岩,他没有回答,但没有因为拍摄团队在场而坚持显然让导演大为欣慰。

Alex很自律和专注,笔记上只会记录训练情况和气候,没有“我想念…”或是“今天下山时见到一条可爱的柯基犬”。

徒手solo酋长岩是梦想,他为此准备了8年,但无疑他极其内敛。开始那一天非常普通,没有任何祈祷或多余的仪式,只是放下背包,纯粹的往上。爬上去之后也只是笑笑(想必某国人铁定会掏出一面国旗挥舞),然后下午照常用手指做引体向上。

所以当女友问:你觉得你没有为我确保生存的义务吗?(大意如此,具体忘了)

Alex坦然的说:“没有。”

然后Sunni又问了一次,Alex直视她又重复了一遍。

这时我内心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像他这样的人,如果因为某人阻扰而放弃梦想的话,那他就不是我想象中的勇者,我很高兴他对荣誉淡然处之,他也不多愁善感。

除了父母对未成年的孩子有抚养义务,我认为没有人需要为另一个人放弃追求。这也是我非常讨厌女友要求Alex在她和攀岩之间择其一的原因。

2.女友

Sunni是在Alex图书签售会而认识的,她早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男友,那为什么强求他要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你明知道那并不是他想要的。喜欢住房车的Alex买了房子,给冰箱换门,我认为已经很贴心了。女友居然还指责他没有过来帮忙量长度,要知道那两次摔伤对运动员而言可是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缩短,每天要吃布洛芬对身体的伤害你能明白吗?最后爬完时她说:I hope he's DONE.

她并不真心爱他,她也不懂得一个人有了热爱事物之后的执着与疯狂,这一点无需反驳。

女友其实是聪明的,当Alex萌发分手念头时,她说:你想想,没有我你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吗?

多么理性冷静的思考!我几乎要因为这一点而欣赏她了~老实说,当我考虑是否要与某人分开时,我也会如此衡量得失。而Alex经过反复思量后,也选择了继续与她携手同行。我推测他渴望人世的温暖,但并不想要那么多。

因此我没有在指责女友,我只想强调你得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随时准备为此付出代价且不能抱怨。比如我登山前买的包括遗体遣送的保险,跳伞前签的合同,以及目前暂停训练的决定。

3.导演

你知道,纪录片并不等于真实。它只是导演选择让我们看到的素材和剪辑,并不完全客观。

我喜欢这片子的节奏。前面叙述了Alex日常生活,最后只用十来分钟展示那些激动人心的过程。没有煽情,没有去采访之前的女友,很多现象就只是呈现,但你能感觉到他的态度。

导演之一华裔Jimmy Chin也是职业攀岩高手和登山者,他和自始至终没有露脸的另一导演Elizabeth是夫妻(感觉这一对更有意思),之前的作品MERU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Jimmy在拍摄前和Mark Synnott(记录1996年珠峰山难《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的作者—)聊过此事,原则是绝对不可干扰攀岩者,最后他是用无人机和远距离拍摄实现了这一点。

4.其他

众所周知,胜利背后是日常枯燥单调的训练。为了辉煌一刻,你必须付出锲而不舍的努力,并忍耐很多并不喜欢的事物。

看这部片子的前一天,我终于一咬牙回复前辈说2020年不跑UTMT了,目前我的状态不能系统训练,不想勉强自己。实际上,我打算近期不再跑50以上的比赛,至少最近几年。

现在看完了片子,我的决心没有改变,但不知道这是否正确,我依然感到懊悔与不安。

P.S. 关于Alex这一壮举的细节具体可见Mark所著The Impossible Climb一书,等我看完再来分享一下。

 3 ) 一种智慧

讲背景知识、讲如何受到震撼的文章已经写得很多很好了,看得手心冒汗也不用提了。写点其它的感触吧。

最喜欢的是两个地方,一是在镜头一次次掠过岩石上的每一个攀登特写时,Alex详细讲解整个攀登路线里的细节要点,冷静、清晰,仿佛在脑海中无数遍演练甚至背诵过一样,再看到他记了厚厚一本笔记时,不禁感慨这是熊熊学霸魂啊。印证了那个观点,所有看似拼体力的体育活动,到顶级水平都是拼智力。不管是打球踢球,拳击摔跤,还是游泳冲浪。去思考和观察场上的局势,或是去预判对手的动作并瞬间拆解,或是体会水的浮力与变化并让自己的身体更好地借力。这些是与读书思辨不一样却殊途同归的智力,或者说是理解力。可以想象在面对那座大山时,去理解山体岩石的每一丝起伏,去挑战自然设置出来的每一个难题,这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刺激不仅仅是需要勇气(和蹦极那种纯粹地挑战胆量并不一样),也有无穷无尽的解题的乐趣,可能和做学术也没什么不同。

另一个地方是女朋友问他,你从来不觉得有需要为了我延长生命的义务吗?他清亮的眼睛看着对方说,没有,毫不闪躲和隐瞒。这个问题他答得没有一丝纠结,意味着他非常清楚自己生活的意义。听起来是冷酷的,但对他来说,生命的长度确实从来不是他所考虑的内容。他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投身在当下拥有的每一份时间里,而不是仅仅延长生命。存在的长度的重要性不及存在本身。这就是他的哲学。简直很存在主义了。

能把大是大非分得这样清楚的人,哪怕不去攀登那一座山,都已经是巨大的人生智慧了。这智慧并不在于某种选择是对还是错,因为并没有对错之分,而在于对于自己的选择有多通透和深刻的理解。我并不觉得为了自己坚定相信的东西置生死于度外更崇高,也并不认为为了各种原因而追求生命的延长、追求日常生活的意义更平庸,不论哪种选择,只要是切切实实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然后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选择之中,就是一种智慧。修行无所谓方向,而在乎本心。

我不想重复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智慧简单易懂,只是他用在了难度更大的地方,可以获得更极致的体验。写到这里时我突然跑题地想到那天跟朋友聊到的,这个世界是非凸的,可能并不存在唯一的全局最优解,真正达到最优解的方式是以多样性来达到很多个不同的局部最优解,这样的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最优状态。也就是很接地气那句“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用在这个片子的观后感里吻合得很奇妙)。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人和人真是太不一样了,世界上不只是有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并不是为了让自己也去追随他的同样的道路,而是更深刻地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相信的东西,然后以从他处学习到的智慧在自己的方向上坚持下去。

认识你自己,然后做你真正相信的事,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4 ) 工程师攀岩教学片

Free Solo(无保护攀岩),是攀岩运动中最危险、最极限的一种。在不了解攀岩的大众眼中,徒手爬上将近3000英尺,几乎垂直地面的岩壁本身就足够匪夷所思,更何况还是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走错一步,就可能粉身碎骨。哪怕是在攀岩爱好者中,敢于尝试徒手攀岩的人也少之又少。几乎所有人,在学习攀岩保护的第一课都会被反复强调:绝不要松开保护绳。

于是,当我们谈到无保护攀岩,脑海中出现的总是这么一副场景:一个人带着一腔孤勇,抱着必死的决心悬在岩壁上,没有支援,没有后备方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手脚……甚至连Alex Honnold自己早期那部短片《Alone on the Wall》里,也在拼命渲染这样一种气氛。

是真的没带绳子!

而我看完Alex最新这一部《Free Solo》后简直惊呆了,这跟我想象中的无保护攀岩太不一样了……它简直是人们所有刻板印象的反义词。这部电影里,无保护攀岩是有计划的、可控制的,甚至可以反复尝试;Alex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团队里有好几个闪闪发光的名字:Tommy Caldwell,曾经征服过酋长岩好几面墙的顶尖攀岩者,也是另一部攀岩大片《The Dawn Wall》的主角;Jimmy Chin,摄影大触,登山高手,还曾经从珠峰上滑雪而下。Alex甚至还带了个女朋友,在他准备爬酋长岩期间两人甚至还买了一套房。整部影片将近两个小时,只有最后10分钟不到的时间是Alex正式攀爬酋长岩的影像。前面长长一个多小时,全都在详细讲述这个项目的准备过程,几次失败的尝试,各种方案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指南。

是不是一个很熟悉的配方?这哪里是世界级大冒险,明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报告啊!

酋长岩Freerider路线,各个主要段落

但是,也许正因为这不同于大众印象、甚至不同于其他无保护攀岩者的详细准备,让Alex Honnold成为当今最厉害的无保护攀岩者,并且至今仍然还活着(划重点!)。

这几年开始攀岩的人,都无法绕开Alex Honnold这个名字。这位内向的加州青年,从5岁开始攀岩,19岁从伯克利退学后开着一辆房车四处寻找目标,在2008年首次无保护爬上优胜美地公园的 Half Dome——两千英尺高的大岩壁,著名户外品牌The NorthFace商标的来源。从此之后,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爬上酋长岩,他也在2017年正式完成这一壮举,而同行的摄影师Jimmy Chin记录了这整个过程,成为了这部名为《Free Solo》的电影。

就是这位不断挑战人类极限的Alex Honnold,在他的自传、采访、演讲中不断强调过一个观点:他并不比其他人更大胆。无保护攀岩在他眼里,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只是失败的代价非常惨重而已。

我一度不理解这句话。攀登大岩壁,这本来就是一件风险超高的事儿。举个例子,你面对一面垂直地面的墙壁,唯一凸起来的地方就是半厘米宽的石缝。你只有一只手抓住它,得固定住自己的整个身体,并且得试图找到下一个落手或者落脚点。而你一低头,发现自己离地面500米高。你告诉我,要如何把风险压在控制范围内?

这么高,风险控制超级难了

感谢Jimmy Chin,在《Free Solo》影片中详细记录了Alex的准备过程,也让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大神的方法意外地简单(和熟悉),首先要有一个好团队,然后得留够充足的时间,把岩壁分段拆解,集中讨论难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尝试。工程师们看到这里都泪流满面了,这不就是我们做项目的方法吗?

Alex的团队非常牛逼。前面已经说过了,他团队里有攀岩大神。Tommy Caldwell是最适合攀爬酋长岩的伙伴,如果说我们这一代攀岩者的偶像是Alex Honnold,那么Alex本人的偶像就是Tommy无误了……Tommy可是首攀了好几条酋长岩线路,在离婚后就仿佛跟大岩壁结婚了,用了几年时间就为了爬过心中梦想路线the dawn wall的人啊,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人对酋长岩了如指掌,那就是Tommy了。而且,怎么说,可能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具体请看《The Dawn Wall》这个片),Tommy对后辈还挺关心的,很愿意配合对方的训练节奏,作为攀岩搭档简直完美。

能看出Alex对这群人是相当信任的,Alex摔伤脚的时候,他们讨论恢复计划,在时间和健康中做抉择;摄影团队决定拍摄方式时,Alex说不要跟拍,摄影团队立刻改变方案只做远景和无人机拍摄。要知道,Alex是那种内向到,小时候攀岩不敢跟人说话,找不到搭档,不得不开始一个人徒手攀岩历程的人。让他能毫无顾忌说出想法,并且能全心信任团队会跟自己配合,这是件超级了不起的事儿。这时候就要划重点,许多公司的产品经理跟程序员真的是零交流,互相认为对方的思维跟自己不在一个频段。抱着这样的态度,怎么能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呢。看一看Jimmy Chin是怎么做的—— 他在讨论中一直不停向Alex询问,哪怕Alex表达模糊不清,也能在他的反复确认中把信息交代清楚。果然不会问问题的摄影师不是好PM。

Jimmy Chin的摄影团队,装备就有这么多

当然,团队再牛逼,徒手攀岩也要靠个人素养。之前那部《Alone on the Wall》的主题简单粗暴,就是秀,镜头全给了Alex在岩壁上的高难度动作,怎么惊险怎么拍。而这一部电影篇幅更长,就能系统地展现出Alex的整个准备过程。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讲Alex如何反复练习The Boulder Problem——整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段。Alex不断失败,不断换方法,笔记也做了一整本。客观上,那一段难度高,Alex并不能做到100%的把握,但他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万全的准备。在最后攀登前,他甚至把这些难点动作的手脚顺序记了下来,尽量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比起最后那创造历史的10分钟,这一段反而是最让我震撼的情节。在我攀岩的这几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的路线,也用过几天十几天的时间去尝试,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把整段的答案都背下来——仿佛这种考试前背下标准答案的方法,在高考后就被自己抛弃了一样。并不是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是自己已经失去了那种背水一战,志在必得的决心了吧。然而这不仅仅适用于攀岩——面对各种项目,难道不是这样细致万全的准备最容易成功吗?

还有很多点,都让我觉得这分明是一个工程项目教学片吧。比如Alex在16年冬天尝试攀爬,却在爬完第一个pitch感觉不对,立刻回撤,这就跟项目需要先小范围测试,然后再大规模上线一样。再比如Alex两次受伤,他并没有休息到完全恢复再重新训练,而是一边打着夹板一边在岩馆做室内训练,正如同修bug,不可能等所有系统都好了再上,而是哪儿修好了就哪儿上啊。能把这方方面面都做好,也难怪Alex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并且如他自己所说,始终把风险控制好。在这电影前80分钟的铺垫之下,最后10分钟的成功似乎是意料之中,小伙伴们都说这部片没有《Alone on the Wall》惊心动魄,殊不知前80分钟的准备过程才是精髓。项目上线,一切平安,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很多人认为Alex能如此系统地准备攀岩,是因为无保护攀岩一旦失误,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他不得不全力以赴。而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如果拿出这种命悬一线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即使无法达到爬上酋长岩的成就,也应该能在大多数领域所向披靡。决定结果的,首先是方法和态度,技巧总是占第二位的。所以啊,我就再一次感叹,我和Alex Honnold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他能爬上5.14而我不行呢。

宅男Alex,爬Half Dome的时候穿的程序员格子衬衫

最后。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里展现出来的Alex的个性。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跟这个世界的交流仿佛隔着壁垒的人。他说,最开始无保护攀岩,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找人做搭档,只好自己爬。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会对Alex的心态产生好奇,不知道他这样专注又交流障碍的家伙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的大脑真的感觉不到害怕,正如电影中MRI图像显示的那样吗。

我倒是觉得他一点也不奇怪,与其说他过分勇敢,不如说他只是选择了他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后来幸运地发现,攀岩这件事,竟然意外地适合内向型。攀岩给他带来的安心,远大于危险。这一点我感同身受,因为有时候,跟人交流这件事,真的比从岩壁上摔下来还要可怕。在山里面对一面光秃秃的高墙,我也不会手心出汗、肾上腺素飙升,而是觉得,啊,终于可以不被打扰地和这座山好好交流。那种感觉——比起在会议中不停发言讨论,在朋友聚会时强行融入人群,要舒服得多。确实有很多攀岩者是爽朗外向的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比起跟人在一起,更愿意面对大山的。他们应该跟我一样,从Alex身上看到了很多鼓励吧。

 5 ) 这么棒的电影大家都来看啊

2021 更新:

刚看到Sanni发了一篇从她的视角经历跟Alex谈恋爱和拍纪录片的心路历程,很值得看看

//www.outsideonline.com/2422874/professional-climber-jordan-cannon-comes-out-gay

----

没想到居然得了奥斯卡突然好火。感觉到了巨大的不适应。

先恭喜一发。

以下纯粹是在这个电影还很小众的时候被一些短评堵到忍不住的个人感想加傻瓜科普,欢迎大家来讨论=v=

-------

去年看到alex徒手上了el capitan简直爆炸,这条新闻有多大呢,大概是攀岩界登月一般的成就。

简单科普一下,el capitan不同路线可能有些许不同,但大概一千米左右,九十年代第一个登顶的团队花了45天,住在墙上,钉子,绳子各种辅助才上去。即使是现在花个两三天上去也是正常level。就这能上去的也都是大佬。

这些路线有多难呢,alex上的freerider这条线,大概是7c+的难度。攀岩难度从3,4,5a,5b,5c,6a,6b,6c...以此类推。我前后零零碎碎爬了三年多,也就6b,当然我比较宅也比较菜。不过基本上本地攀岩馆来个能爬7b的都是要被人仰视的。以上,还是在室内top rope的情况下,top rope就是有绳子保护,摔了绳子接着,累了可以挂绳子上歇会。室外就是另一种情况了。首先室外不像室内你能一眼看到下一个hold在哪,其次会有风啊!石头会滑啊!还会有鸟从岩洞里冲出来吓你一跳啊!影响跟室内不可同日而语。再然后室外不会有top rope给你上,就算不是alex那样free solo,也要lead climb,就是你带着绳子跟你一起上去,从一个bolt到另一个bolt前后最多可以摔下七八米,耐力跟体力的要求都上去了很多。室内能上6b的话室外起码减个两档到5c。高度的话周围大家平时去去法国比利时,平均也就是40米左右的岩壁,如果multipitch的话可以爬个一两百米撑死。这样大家再感受一下室外!一千米!无保护!四个小时!简直可怕!

以上仅代表菜逼普通人看到alex的感受。难度上当然专业选手能上9a的也不是没有,所以alex这个最屌的还是在无保护上了。free solo就是,你路线再熟悉,脚一滑也就go die了。电影里面alex的形容就是,一个运动员,他有拿到金牌的实力,但是free solo就相当于,他拿不到金牌就会死。Mmmm。

导演跟alex跟一帮人也是很多年的朋友了,但是这个纪录片很少能看到导演的主观色彩。全都是很客观的记录alex的生活,alex的想法,alex的攀岩,没有夸大他爬这个有多吊,也没有可以渲染悲壮色彩,就很平常的记录下了一些点点滴滴,至于拼凑出了什么故事就是每个人经历不同理解也不一样了。

两个月前在阿姆纪录片电影节看的,小细节都记不清了,就记得笑点特别多,全场好多次笑炸。明明知道他最后爬上去了,还是能看的让人手心出汗。最后他本人上台的时候更是不真实感强烈。全场激情鼓掌一分钟。

几个小片段,alex去做核磁还是什么的,看脑部反应,发现一般人看到危险的东西应激反应脑中产生的某种化学物他产出的特别少,aka他感觉不到恐惧。他本人说是那块脑子被刺激太多了所以产不出了。然后做问卷,问到,do you feel depressed,alex下笔顿了好一会,mmmm。我的感觉是,他世界很小,focus在一件事上就真的是百分百,决定free solo el capital,就不停的爬,不停的训练,做笔记,确保每个小细节都万无一失。但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让人喜欢的。一个片段是alex说他觉得他以前的女朋友们都没她们说的那样在乎他,他死了她们会难过吗,可能也就两三天吧。很冷漠,很awkward, quirky的一个人。可能这样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成就吧,我的世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朋友分点时间,家人分点时间,同事,爱好,社交,这那那这的,我俩谁更开心一点,谁知道呢。

alex天不亮出发,中午到顶,一通激动完,边上的人他下午有什么打算,他说嗯训练一会fingerboard吧。边上的人: ....normal people would say i'd take the day off.

欸写的好长啊停不下来。

这个电影争议最大的两点,一个是电影本身,一个是alex的女票。

很多人觉得alex决定让别人来拍他free solo是一个特别商业的行为,不纯粹,attention whore,说什么攀岩其实不过是想出名罢了。毕竟这不是说那相机拍拍就能拍的,前期准备,找人,挂在岩壁上布置设备,找角度。从alex的角度来说,自己一个人干一件事,跟一堆人拍着干一件事的心理压力决然不同,因为这个他额外准备了更久的时间。从拍摄的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alex的朋友,想到可能拍下朋友摔死的镜头就足以让这个团队根本组不起来了。一个片段,山底下拍摄的那伙,其中一个在alex爬的时候把镜头对好就不敢看下去了,一边扭头捂眼一边说你们怎么能看下去,几次捂嘴惊呼。

alex的女票很多评论就更过分了。觉得alex这么纯粹的人这个女人不仅让他受伤好几次,还拉着他买房子什么的,他可是直接拿锅吃饭的人,你怎么能让他住大房子里。女票的ins都说电影之后很多人来指责她。哇塞关你们什么事啊。你们觉得alex是个怎么样的人就一定要怎么样吗。他自己开心喜欢就好嘛。电影把这些展示出来,怎么理解是个人的事。电影里面alex刚跟妹子在一起没多久,他直白的说妹子爬的很差,然后他俩去攀岩,因为妹子的失误他摔伤了背。下一个镜头他一边在医院做检查,一边说,i thought about breaking up with her. 后来又受伤了一次,听他吐槽我以前攀岩从来没受过伤,跟她在一起以后一直受伤。但两人人还是甜甜蜜蜜的。问他有女票什么感觉,他说she's cute and tiny, doens't take much space and lights up the van. 妹子说alex喜欢用行动表达喜欢,她理解这点也很喜欢,但是有时候她还是希望alex能给她语言上的鼓励。然后结尾alex登顶以后给妹子打电话,挂电话前用非常没有感情波动,听着像背台词一样的声音说,thank you very much i really appreciate you, i love you, bye. 全场笑die。

电影看的我热血沸腾极其inspired。然而热不了两天我就又回到朝九晚五仿佛身体被掏空的日子。啊等不及出碟出下载,感觉可以每周看一遍。(。

 6 ) 攀登的时候你在思考什么

没有攀岩过的人,其实无法真正的理解攀岩这件事.也无法对alex的行为给出相对准确的解释.

攀岩的流派其实并不少.和free solo形成强烈呼应的另一部电影黎明墙展示了世界顶级高手是如何攻克free climb难题的.相对于他们而言,抱石,技巧,室内赛又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攀岩活动.看了很多关于两部电影的评价,感觉没有说出我想看到的一些内容的.不如自己记录一二.

alex的成就,用成功登月来描述,其实是十分不合适的.相对而言, tommy的成就更接近于成功登月这样的比喻.tommy是理性的,正常范畴内的传统型攀岩者(和alex相比而言).伴随计划,训练,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做好自己的保险安全工作.这都属于正常的一个可达到的工程化目标.譬如在登月过程中如果我们失败一次,没关系我们积累的经验财富依然存在,下次再来.我们可以更好.

alex则全然不同.他的追求的动力源也和tommy不近相同.alex追求的是一种绝对极致的完成自我最高目标的状态.是对自己极限的追求,并且在这个追求通道中完全的不存在自我.自我只是灵魂的容器.他只是在使用自己这个工具尝试靠近他所追求的完美.tommy的灵魂至少还是系在地球上的,还是个普通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将自己看作自己灵魂的容器而已.

其实从攀登过程中的他们的状态也能看出来他们之间明显的差异.在攀登黎明墙的过程中,tommy和他的同伴kevin都是有情绪的人.会受很多因素干扰.tommy的原始驱动力主要来自希望用一个足够困难的问题来解决自己内心另一个绝对困难的困境.alex攀登,仅仅是为了攀登本身.只是想做到这个目标.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能够做成这样的事,是他灵魂的诉求.做真正完美的攀登,是他的诉求.

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是这种类型的人.但是会有不少人,和tommy是同一类型的人.拥有某方面强烈的原始爱好和冲动.拥有对其天生的热情.能够将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投入进去.追求抵达明确可见的踏实的成功点.而不是完美的完成一件事本身.

并且,在这个追求完美的天平上,将自己的生命当作赌注.不成功则成仁,这绝对又更是异端的思想.但是这种异端思想,才是人类精神中最稀有,最珍贵,最不可思议的财富.即真正拓展和证明人类本身拥有怎样能量的边界.象征了人类精神力量的极致形态.

从另一个角度说.像alex这样的人,和从事专业对冲基金投资的赌徒有一些相似之处.相对一般人而言,他们似乎天生在情感上有所障碍和缺失.客观的说,更像是理性和身体及行为的协调能够统一到一个不会受情绪所影响困扰的程度.但其根源是在于,他们的内心有真正的目的地.

于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能做到抗拒许多干扰.抛却无谓杂念,将自己所有的能量都积累和释放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能做到这些,这人真的都差不了.区分普通人和出众人的界线,其实说到底就是这一层投入度.

攀岩这件事.恰好本身就是对这种精神力绝佳的考验.当肉体承受着极限的挑战时,疲劳,酸痛,恐惧,成功失败甚至生死边界,就系在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中.没有任何空间给你有任何除了解决问题本身以外的杂念.这项运动可以看做是漫长人生挑战的高强度微缩反馈版本.

又有几人,能面对自己的难题的时候,时刻清醒.明白自己最终的目标.去理性的分解自己的道路,重复坚持的训练让自己能够克服路上的一切困难.还要具备不断尝试的坚持和不畏苦难的决心.

通往成就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如果追求完美,更是完全另一维度的故事.在我眼中,alex的伟大程度超越乔丹,超越阿姆斯特朗.这甚至超越他成功徒手攀登酋长岩这件事本身.重要的是.他其实是今天的时代中,唯一一个活在通往追求极致之路上且将此事本身做到了极致达成前无古人成就之人.

 短评

请问看电影看出恐高症该怎么治疗?

5分钟前
  • 无语邻
  • 推荐

真是看到全程紧张,心脏受不了。也由衷佩服这种疯狂的勇士。感觉男主是那种完全没有物欲的人,不过,也恰好是对一切享乐没有欲望,才会放开自己,去挑战一切吧。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说句不相干的感想: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关系或许就是友谊。最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如同朋友,最理想的夫妻关系就是如同朋友,最理想的父子关系就是如同朋友。或许朋友听起来不如家人爱人亲密,但是如果把每一段亲密的关系提纯,在最核心支撑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外乎是朋友一般平等的理解,信任,与共情

9分钟前
  • 小狐汔济
  • 还行

最后爬上顶的瞬间简直令人热泪盈眶,一个人要有多么疯狂,才在大自然面前显得不渺小。要怎样藐视地心引力,才有资格象征至高的勇气。主角最后出现和大家互动,还打趣说这说不定是你们最后一次看到我了…… 😂

10分钟前
  • NarvikAustin
  • 力荐

技术团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开场秒入人心的音效处理,还是行至中段看到摄影师们扛着机器与主角Alex一起攀岩,真的都是一个个神人。攀岩段落让人处于目瞪口呆的惊骇感里,最后20分钟对我而言甚至有点“极端影像”了,实在吓得不行。 也许有人会认为本片作为人物纪录片,材料组织较一般、人物形象挖掘浅表(后半段有一幕,导演与团队某人交谈时,对方说“我其实都不了解这个人”)。但换种思维去想,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因为能真切匹配于“把自己全部奉献给梦想”的例子万里挑一。所以,对Alex人物本身的具象细节描绘反而不需多独特,毕竟就连他的生活、他的所有一切,都是他的攀岩事业的一部分。

1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Alex不喜欢过节,是因为不想让别人告诉他,什么时候该去找乐子。他喜欢及时行乐。徒手攀岩这种旁人望之生畏的极限运动,他就乐在其中,反正恐惧是可以尽力消磨掉的对手。很多同行者对生死都有超然的看法,Alex母亲也觉得,儿子在攀岩的时候是最有生命力,最有感受力的时候,而她哪怕担忧,又怎么舍得夺走。这样的心态,真是很触动。如此危险而叫人敬畏的电影真该在影院看,尽管要是3D制式,会吓得脚软。

1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Alex的女友一出现他一个月就受了两次伤,“还没结婚就撺掇他买大房子”,最后爬完说'i hope he's done'. 看不出来哪里supportive了,完全就是个女粉丝。这么完美主义的人,在我心里没有女友/有个Amy这样的女友才算完美。确实可以拍的更好,但是有Alex这样的主角,已经够五分了

19分钟前
  • blublu
  • 力荐

手心确实出汗,但看完觉得拍的太一般!摄影队都是登山者所以技术到位,攀爬的几个难点(大概)都记录到了。但是导演太没想法!这么有意思的人物什么都没挖掘出来,浪费了大量胶片在没有任何表现力的内容上。大篇幅记录他和女友,但这个女友除了年轻、相貌可以,感觉在他的生命中没有影响力,跟主角的眼中熠熠生辉的生命力比平凡的像路边的石子。还没结婚就撺掇男主买漂亮大房子住…… 男主是对物质丝毫不在意、天天捧着平底锅直接吃饭的人。男主还很有钱、不用工作只登山就有各种赞助,收入相当于顶尖牙医。所以这个女的真的很emmm... 另外导演太懒了,懒得思考应该怎样呈现这个主角,他觉得主题本身不用任何雕琢,只要简单把他的登山壮举拍下来就可以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吸引大票观众,但其实拍的很欠火候

22分钟前
  • 水脉
  • 还行

Alex和徒手攀岩这两样本身已经很有魅力了吧,真的没必要加那么多黏黏糊糊的爱情戏码啊!那个女朋友每出来一次我就要翻一次白眼,感觉像好好的纪录片里莫名其妙被塞入了一大段瑞秋麦克亚当斯主演的爱情片。最后又是I love you 、I am proud of you的,为什么要把那么独特的人硬拉进美式肥皂剧里啊!

2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善泳者溺于水,每个徒手攀岩的人都死于攀岩,却没能阻止一个又一个后来者:这就是极限运动的精神。前1个小时的平凡生活和最后30分钟的超人攀登形成对比,攀的过程紧张得想喊救命!如何在不干扰纪录对象的情况下进行纪录也成为一大看点。主角小哥的眼睛里有星辰啊~~~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么不合适的女友迟早得分。干啥把这个恋爱关系放进去,讲爱情如何改变了Alex的表达方式?一个绝顶伟大的攀岩运动员应该需要另一个同样对征服悬崖上瘾的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不是这个冒冒失失的小妹妹。buh

32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大半的篇幅是在拍前期的准备,Alex的训练和摄制组的安排,一遍又一遍地在El Capitan上上下下,低情商直男式的日常生活,每次拿个锅吃饭观众席都笑出声,以及女友的不理解和思想斗争,非常全面地展现了Alex的生活。我觉得他真的就是把climbing看作一个信仰,我不赞同很多人批判他不顾女友的感受,做这种挑战极限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坚持的自我,顾盼左右对自己对旁人都是很危险的。最后登顶的过程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还是超震撼,Alex爬过了最难的那两段都冲镜头傲娇地笑,所有的对话都超级耿直,感觉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子。

36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力荐

3+1。如果你是 Mac 用户,可以把桌面背景改成了酋长岩,激励自己。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因为从小父母没有给过肯定的爱 母亲总是要求完美 所以Alex就养成了这种追求完美performance的性格 虽然理论上讲Alex性格缺陷很大 可是这样充满缺陷的他做成了这么伟大而不可思议的事 这样想人生真的充满机会和可能性呀 即便你原生家庭充满缺陷 你的人生也可以如此登峰造极。

40分钟前
  • 楚。
  • 力荐

爬完el captain当天下午,Alex继续了他的锻炼。

44分钟前
  • 呜一呜一
  • 推荐

一定是因为看过那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美景,他的眼睛里面才有闪亮的星星。

48分钟前
  • PELOU
  • 推荐

作为一部纪录片,《徒手攀岩》没有老老实实地把亚历克斯攀登酋长岩的视频放一遍,大部分都是亚历克斯的生活和思想,真正进行徒手攀岩其实只占了最后10分钟。这样拍可能戏剧冲突没有商业片那么强,会有一点平淡和沉闷,但观众收获的感动和震撼都是最真实的。没有心灵鸡汤,没有成功学,没有说教,也没有刻意编排的剧情,有的只是一个人热爱爱好胜过生命。人固有一死,不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法。他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大胆追求热爱的事物而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导演并没有神话亚历克斯,与之相反,他也有过摔倒,有过放弃。但正是摔倒,才让我们学会如何站起来;正是放弃,才让我们明白坚持的难能可贵。的确,成功登顶的一刹那如果他哭了会更好看,但导演的目的不是拍一部好看的电影,而是记录一位攀岩者剽悍人生的真实写照。

5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不觉得他女朋友有任何问题,Alex方方面面都很渴望这一段关系,批评这一点的人大概只是在造自己心里的神。这和饭圈文化也没什么区别。

58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3.5 事件本身>拍摄。最后20分钟才是电影的意义,那前面80分钟的铺垫显然太长太长了,完全没有必要讲这么多,尤其是讲他的爱情。因为,这样的人不该有女友,如果有,那么女友对他也不是真爱。P PS:楼下说两人爱情没问题的,还说什么饭圈文化,的确Alex也渴望这段爱情,但作为女友,你会愿意你的男友去死吗?爱上一个将死之人没有错,可爱上自杀之人大错特错。

6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赞赞赞。希望有生之年能把中央公园两块石头free solo了

1小时前
  • 黄小米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