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2017

HD

主演: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生生2017 剧照 NO.1生生2017 剧照 NO.2生生2017 剧照 NO.3生生2017 剧照 NO.4生生2017 剧照 NO.5生生2017 剧照 NO.6生生2017 剧照 NO.13生生2017 剧照 NO.14生生2017 剧照 NO.15生生2017 剧照 NO.16生生2017 剧照 NO.17生生2017 剧照 NO.18生生2017 剧照 NO.19生生201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生生201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对于刚失去哥哥的小孩子生生(吴至璿 饰)来说可能太难回答了。他拿到了哥哥的手机,发现他一直在关注一个网络直播,名叫“活过一百天”。这个直播间的明星一位叫莉莉(鲍起静 饰)的老奶奶。老奶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但是在很努力地生活,且已经超出了医生的预期。这两人将一起去探索到底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天师之九转轮回盘(下)苔藓2010Sometoon2021妈妈!2022假亦真第三季学院传说之三生三世桃花缘死亡之屋软男与铁妹子恶灵玛丽安送终人蠢蛋搞怪到永远大村官邪恶力量 第二季新白蛇传之黑山老妖门徒2016父亲的荣耀傲世九重天公主变形记20世纪少女发胶明星梦攻壳机动队 SAC_2045 持续可能战争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保卫胜利果实吸血怪的诅咒疯狂发财梦灯光之外一辈子的姐弟赤裸羔羊消消气第四季工作与时日我来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没有过不去的年疯狂大劫案圣山

 长篇影评

 1 ) #电光幻影# 《生生》,生生不息就是一种念想,我们都明白,终有一日,尘归尘,土归土。

#电光幻影# 《生生》,生生不息就是一种念想,我们都明白,终有一日,尘归尘,土归土。

一部电影可以有很多种思想,有时候是积极的一剂强心针,有时候是悲情的狠狠一戳,有时候只是陈述事实,可是却令人百感交集。

电影《生生》的剧情来得比想象中得要缓慢许多。就好像生活,看似弹指一挥间的人生,可是当日子一天一年,一分一秒的过下去时,每一个停留都是过程,都需要去感受。而生命在原则意义上的不可逆,就像是一道无法回头前行路,终会把人推到一个终点,不能选择。那最后一刻的纵身,说不清楚是无畏的坚定,还是无奈的顺从。电影从一开始就把重要的故事情节给透露出来了。关于生死,每个人都存在于其中,有期待,有混沌,晃晃悠悠的过着日子,尽力而为的成为自己。

电影的名字《生生》,一语双关。以为是生生不息,生存的意义或者生活的压力,又有可能是生的凝视,但影片中的小男生本名就是生生。孩子的视角成为了其中一个线索的缺口,嫁接起了故事的串联,也用那颗童稚的心,伴着年少时的困惑的心,审视和面对了这一切。

小男孩生生失去了哥哥。他成为了哥哥手机的新主人,在哥哥留下的手机里,他关注到了直播间的莉莉奶奶和她的直播系列节目“活过一百天”。莉莉奶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医生给出三个月的预期,而她说她要活过一百天。在努力的生活的记录里,好奇的心,和顽强的人,他们遇见了。一老一小度过的一段特别的时光,生命的味道会一直推进的方式,莉莉奶奶与女儿的相处,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那一场心情之旅。人生,终是有许多遗憾的,尽力,不一定就是无憾的人生。

影片很平淡,像是絮絮叨叨的碎碎念,铺展了一个人最后的时光。开始时没有太多的痛苦,一切都是欢笑和努力,谁还不是想尽量的好好的活下去呢。莉莉奶奶的振作为的就是最后时光的美好,一切都是在最大的努力之下去获得的。可是病痛会慢慢侵蚀,再好的精神状态也会在病痛的折磨之下慢慢消磨殆尽,肉体皮囊的苦,有时候是精神所无法助阵的,当精神喊着口号期待顽强的时候,真正感受痛苦的那一面是肉身,仔细想一想,皮肉之苦也许更来得真实可怕一下吧。影片用了人与人之间不同方式的道别,把人世间的离别用不一样的语言感悟了起来。能够好好去道别的人们,纵然遗憾,也是最大的完整了。可是有多少再见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心已经飘远,身都不会再出现了。

鲍起静的诠释带给了这部电影特别的智慧感。并不是角色的优异,可以站在多么高的层面上看问题,而是因为人物的安排更生活化,无比的接地气。生老病死,人生无可避免的过程,一旦开始,总有离去,不能因为太难面对而避开面对。鲍起静的表演基本上一个人撑起了大半个屏幕,色彩鲜明的服装搭配,在色调里染了一抹热情,就好像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眷恋一样,浓重的色彩,努力的挽留。生的希望,不是为了生,而是对人间的留恋,对这世界上的人的牵绊。

我还是更多的感慨在鲍起静饰演的莉莉奶奶,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很多录像内容,里面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话,嘱咐了很多事。包括,婚不一定是要结的,但是谈几个男朋友还是有必要的。活来活去,人最后都很简单。这个世界跟我们要什么,不重要。社会的条条框框其实没什么意思。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真正能够获得快乐的方式到底是哪一个。金钱,地位,情感,美色,其实说白了欲望都是为了快乐,快乐才是本质,什么可以让一个人自己感到开心,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的诉求。

影片应该留了一些温馨,但是温吞的调子里,平淡中带着一丝可回味的苦涩。生活的本质也不该是甜的,只是我们想活得频频可以要糖。可是美好的味道人人留恋,而苦涩本身呢,就会让人惧怕了,但那终究是原本的味道呀。

像是投入了一层被深埋的沉默,让人心冷静下来。虽然节奏缓慢,内容生活化,几位主角没有格外的求颜值,但是平静中的演绎,还是莫名感人的。

也许那不是感人,而是在生活里的无奈和努力的样子,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吧。

道理有很多,但我们自己,只有一个。

排片太少了,看到就是赚到。感谢自己,我没错过。

作者:小佛搞特

 2 ) 失去,方知珍惜

先感谢奇遇观影团,带给我首次提前观影的机会,感恩。 以下内容涉及深度剧透,请酌情观赏 影片主要围绕4个人物展开叙述:失去哥哥的小男孩生生,肺癌末期的莉莉奶奶,即将失去母亲的单身女儿以安,失去儿子的母亲。四个人物形象,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他,仿佛多多少少都能从四个人物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很有代入感。 1.关于温暖。生生,无论是坐在打烊的肯德基,还是空无一人的家中,最缺乏的是温暖。看着同伴在母亲的嘘寒问暖中接走,然后一个人落寞地回到肯德基,真的充满唏嘘。与其说,生生给予了莉莉奶奶陪伴,同时,莉莉奶奶也给予了生生温暖。生生在帮莉莉奶奶录视频的同时,也一点点地学会打开心扉,理解母亲,学会成长。 2.关于家庭。早年丧偶,中年失子的母亲为了维持生活,晚上在便利店打工,白天在家里补眠,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却都是缺席的。但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不能仅凭表面就去下定论,要知道,作为单亲母亲,搬砖与陪伴注定不能两全,不能接他放学,不能给他做饭,不能同他聊天,听他讲校园发生的点滴和成长....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一步难一步艰,艰一步,难一步,走着走着,但愿路就会好起来 3.关于需要。电影里有一幕,是以安的员工吐槽家中的母亲做个小手术就把家里弄得人仰马翻,很羡慕莉莉奶奶的独立性。但在以安视角,可能会羡慕员工母亲对子女的需要感,莉莉奶奶实在是太自私了,无论是带她去台北看病,还是辞职照顾,都遭到莉莉奶奶的拒绝。连莉莉奶奶平时发生的事情,都是别人通过莉莉奶奶直播后,转告给以安,才知道的。往深处想,莉莉奶奶作为过来人,知道,女儿有女儿的旅程,她有她的人生,更不希望女儿因她而改变她的航程。即使,莉莉奶奶也需要陪伴,即使,她也很怕死亡。 4.关于失去。“如果你丢了什么,觉得遗憾,那才是最重要的。”拥有时,不知道去在乎,去珍惜,等到后悔,已来不及,有些东西丢了,可就再也找不回来,如岁月,如青春,如健康,如爱你的人。这部片的主旋律并不是要你知道失去的不可逆,而更希望我们珍惜当下,尽量的学习,尽量的尽力,尽量的开心,尽量的珍惜身边人,人生就遗憾少一点,美好一点。 最后,剪辑,有点乱,时间线得去二刷,但不影响观感。

 3 ) 生生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生,那些从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就伴随着的东西,家庭,财物,权利,身体,和那些在生活中遭受的事情,苦难,但好在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如何面对这一切,我们可以假装一切都不是这样,郁郁寡欢,放纵自己。当然也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切,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面对一切,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面对这一切。既然我的生不能选择,那在被宣判的最后日子里,我要自己选择我的余生。

 4 ) 生生

片名“生生”除了是小主角的名字…个人认为还“活着”的意思~片中表达了从不同年龄段对“死亡”的态度。莉莉(女主),是积极面对,希望最后的时刻还是开心的。小男主角是害怕,哥哥的死亡让他觉得有点害怕。女主女儿面对妈妈将要离开是不舍与内疚。但大家到最后也被莉莉的乐观所感染。人生很短暂,请珍惜眼前人,不要让自己后悔。希望所有人看完都有所感悟!

 5 ) 平民影后殿堂级的表演,永远值得一篇好影评

前言:我写的影评不算好影评,我只是觉得每一个认真演戏、全力以赴的好演员都值得一篇好影评。

正文:《生生》吸引我的并非情节,它情节简单、低调简朴,看起来也很难拥有像商业电影那样的高票房,但《生生》却铺就了一方小型的专属舞台,令一名影后再一次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精湛绝伦的演技——也让我们有幸再一次,欣赏到金像奖影后鲍起静那炉火纯青、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表演。

我最初认识鲍起静,是通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令人赞叹,堪称俗世安魂曲。每次我看过它,内心总感到平静又温暖。《日与夜》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煽情,而是把很多人生起落与五味杂陈,跟那些细碎真挚的生活日常细细密密缝合在了一起,整部电影自然、坦诚又满溢着生之热爱。

鲍起静在其中饰演在超市打零工的贵姐,她幼年失学,早早出来打工,用自己菲薄的工资供养了三个弟弟读书成人。后来她失去了丈夫,只身抚养了儿子。在贵姐身上,丝毫看不出对生活的抱怨和愤懑,她日日勤俭持家、烹饪着简单可口的饭菜,忙里忙外,以轻松无谓的心态,抵御了命运的无常起伏。爱出爱返,贵姐帮助过的亲人和邻里,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回馈着她的温情和照看。在香港这个繁华大都市,有清贫家庭偏安一隅,中式传统深厚的人情交往在其中流转。鲍起静的表演朴素真实,跟这个简单平凡却心志淡泊善良的女性完美贴合,这种充满生活气息和生活阅历的气质,令电影拥有了平凡而久远的滋味。

鲍起静可以演绎平凡女工,也可以演绎《月满轩尼诗》中泼辣艳丽、斤斤计较的老板娘,身为一个演员,她的演技和阅历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日渐醇熟。时间对于一个有悟性有觉察心的演员来说,真的是好事,让她真正能了解生活,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人生,觉察人生本质上的滋味和道理,进而把握住和演绎好每一个角色。

她震撼到我的第二部电影,就是恐怖片《僵尸》。鲍起静在其中饰演的梅姨,与自己的丈夫冬叔在廉租房相依为命。但冬叔被坏人设计,失足跌落楼梯惨死。梅姨无法接受丈夫死去,听从了术士阿九的蛊惑,将丈夫制成僵尸,以期待丈夫能起死回生。

在他们清贫孤独的老年生活中,彼此的爱成为了梅姨生活的支撑和慰藉。丈夫猝逝,对于梅姨的打击可想而知。在丈夫跌落楼梯、扭断脖子的那一刻,梅姨从沉睡中惊醒,她惊栗着直望向前方,预感大事不妙。在制作丈夫成为僵尸的过程中,梅姨备受痛苦和煎熬,脸上的老年斑凸显,她对着僵死的丈夫哭诉自己的孤独和恐惧。但丈夫没有复活,而是变成了坏人借尸还魂的工具,她含着热泪走向丈夫,与他同归于尽。

贫苦老人的孤寂和无助,底层生活的无望,痛苦和恐惧穿透了银幕。梅姨是个善良的人,却连遭不幸。在廉租房那栋贫苦而空寂的生活空间里,人和鬼都在拼命挣扎、强撑度日。他们都是社会的弃子,亲情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僵尸》在讲述一个僵尸复活、危害人间的恐怖故事的同时,直击人心深处,那黑色的脆弱和孤绝。

《生生》里的鲍起静,饰演了一个倔强的母亲莉莉奶奶。她独立生活,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开着自己的出租车过活,直到癌症击倒了她。在病倒进入病房抢救的那一刻,鲍起静奉献了炸裂级的表演:她拼命要自己坐起来,女儿忍不住发脾气,说她太自私。她才说她不想让女儿受累,她好怕死。鲍起静真实而生动地演绎了一个热爱生活独立女性,逐渐被衰老和绝症征服的残酷过程,她在面对死亡时复杂悲怆的状态。就在疾病拉着她往末路上走时,她依然爱着自己的女儿、依然热爱着生活。

纵观鲍起静饰演过的角色,出彩的大都是市井里的平民女性。有些故事甚至没有激烈的矛盾,仅仅只是平凡如水的生活,即便这样,鲍起静也能演绎出角色的魅力、诠释生活平淡中的真味,堪称平民影后。

有时我想,最精彩的戏剧,大概就是生活本身吧,最精彩的角色大概就是真我本色(原创影评,首发豆瓣,署名党阿飞)

 6 ) 老年版《送你一朵小红花》,属于鲍起静

这几天是清明节假期,我出去走了走,当然也看了电影,发现这三天时间里就有九部新片上映,清明节,俨然成了一个电影的小档期。(文末有福利哦~)

比起一个需要缅怀死亡的日子,它已经有了假期轻松愉快的一面,这种共存的反差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算是现代人生活多义化的一面吧。

所以也就想来讲讲《生生》,在这个档期里它不是那么受关注,排片率不到0.1%,但还是觉得它值得一说,一个比较私心的原因是,它的主角是拍戏时近70岁的鲍起静。我们总在说要给国产电影的女性角色提供更多机会,可是当这种老年女性挑大梁的时候,怎么市场和观众都不给反馈了呢?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并不是国产电影里“中老年女性”这个问题,而是《生生》里更重要的部分——它关于“死亡”的态度和多义性。

从片名里的“生生”你也能看到这种多义性,用“生”,来让人看到“死亡”。

更具体一点,《生生》说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怕死”的情绪。

影片是那种非典型的绝症故事。鲍起静主演的莉莉奶奶是个出租车司机,得了癌症,医生说她只能活三个月,但她不服气,非要活过这个时间,就开了一个名为“活过一百天”的直播,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她,是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

男孩生生刚刚经历了哥哥壮壮的去世,他在哥哥的手机里看到了莉莉奶奶的直播,也开始好奇起她的生活,还有哥哥为什么会成她的粉丝。在跟莉莉奶奶成为朋友的过程里,他会帮她录下死后要上传的影片,也开始慢慢明白哥哥离世的意义。

他,是一个正在学习死亡是什么的人。

谈《生生》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的“绝症电影”,像是《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生生》是老年版的《小红花》。

从质感上来说,《生生》的松弛就和它们的类型化不太一样。不过《生生》更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很直接、残酷、白描地把衰老这件事,和绝症摆在了一起。

当创作者要拍绝症故事的时候,青年人会成为一种很好的主角选择,因为他们本身的年轻、鲜活、美丽、生命力就会和绝症产生冲撞。

可当放到一个衰老的角色身上时,这种冲撞就会很容易变得“顺拐”。

但《生生》把这变成了另一种力量。

你甚至能很直接地在鲍起静的呼吸中,感受到那种临近死亡的气息。

片中那个有一场戏是莉莉奶奶的女儿担心她的安危,给家里装了监控,她在工作的时候通过监控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你也会跟着有点担心。

随即镜头转到房间内,我们也“看到”了莉莉奶奶的静止,但更具有冲击力的,是我们“听到”的,莉莉奶奶那潮汐一般的、缓慢的、特属于老年人的那种熟睡后的呼吸声。

在那个时刻,关乎死亡的恐惧也就从屏幕和人物中溢出,来到了作为观众的我们面前。

我们,也很怕影像中的那个老人停止呼吸。

就是这一幕

我觉得这一幕拍得很大胆,但又显得那么的波澜不惊。

它在那一瞬间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绝症与死亡,并不完全是包裹着年轻的惋惜,而也同样可以是散发着衰老、腐朽气息的必然。

死,是个很宏大的话题。由此《生生》也触及了这个话题面前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情绪。

那就是害怕。

影片并没有直接讲死亡,却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怕死”。

男孩生生和莉莉奶奶是年轻与衰老的对照体。生生的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是失去了儿子和即将失去母亲的对照体。这对母子和母女,同样也构成了对照关系。在这三组关系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人群对于死亡,对于怕死的不同态度。

作为一个男孩,生生的“怕死”是懵懂的。

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好童真,因为他还不太理解哥哥的去世,隐隐觉得哥哥的灵魂会回来,还会去漫画屋帮哥哥租漫画。

但你同时也会发现这个孩子很清醒,他不愿意搬家,甚至因此和妈妈吵架,因为他明白,这个房子并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房子,而是承载了哥哥记忆的空间。搬走,就等于要承认死亡,要放下过去了。

他很怕这种承认和放下,因为承认了、放下了,哥哥也就真的死了。

旁观莉莉奶奶“活过一百天”的直播,才让他真正明白了死亡的意义。一方面,他是在观看莉莉奶奶的“活着”,一方面,他又是在哥哥的离世之后,再度全程体验一个人“离去”的过程。当生生最终和妈妈一起搬家,也就是真正接受了哥哥的死亡和莉莉奶奶的离去。

比起生生的“懵懂”,莉莉奶奶的“怕死”则是隐藏起来的。

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她都有超于常人的积极乐观,她做饭,上直播,坚持出车,帮客人养小狗,甚至会为了上舞蹈班不去医院做复诊。你也渐渐被这个人物骗了,好像她真的不怕死。

但在影片的最后时刻,我们也看到了她的情绪崩溃,因为她抱着女儿说“我好怕”。

这么积极地活过医生预言存活期的她,也是会怕死的。她还同样害怕伴随着死亡的尊严丧失,因为曾经照顾过去世丈夫的她很明白,没有人愿意把屎把尿。

她也怕女儿因为自己身处这样的局面。

这种害怕也同样在生生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身上体现。

生生妈妈想搬家,是要赶快走出这段记忆,带着剩下的儿子进入新的生活。莉莉奶奶的女儿则寄希望于现代医学手段,一直催促妈妈去医院接受化疗。

这都算某种程度上的用“逃避”去试图抵抗自己对死亡的害怕。

影片也就由此把家庭内部、亲人之间要经历的那种死亡阵痛,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下。

莉莉奶奶——女儿——去世丈夫,生生——妈妈——去世的哥哥这两组关系,都是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中的死亡。因为亲密关系、成长记忆,这样的死亡带来的伤痛是更直接、更绵长的,也更容易让人有共鸣。

而生生和莉莉奶奶这组关系,还有那些观看莉莉奶奶直播的粉丝,上门采访的记者,则说的是陌生人之间也会经历、见证的死亡。

死亡不再仅仅是亲密关系中害怕面对的课题,而也是放大到整个社会语境下,人人都会经历的必然。

在看《生生》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那些关于死亡的电影。

怎么说呢,“死”这件事,我们都是听说、观看、见证,先于自己体验的。它好像是一件没有办法用过来人立场,来进行经验之谈,从而贴近、复刻真实的事。

但有的部分是不用体验死也能感知到的,比如亲人离世后,还活着的人经历的痛苦。比如看到病人临死前,为了活下来努力抗争遭受的痛苦。比如看到一些死亡时刻所传达出来的黑暗、破裂,冰冷。

死亡,始终在恐吓着我们。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讲“死亡”的电影都会用积极的、乐观的甚至喜剧的态度去解构死亡,去消解死亡背后的恐慌。

这是一种优秀的创作手法,但并不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唯一态度。

《生生》也不提供唯一答案,它要说的,就是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能够走向未来的。

像莉莉奶奶那样积极,简直是种超人般的能量。但我们也可以像生生妈妈那样用逃避来保护自己,用远离过去来接受和面对事实。

我们当然也可以害怕,可以恐慌。因为这,就是人面对死亡,最正常、最原始的情绪。 +++++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关注我呀。 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2qd9sEJN98VLFSLb6-B1sw

 短评

非常一般的一部电影小品,虽然不至于很差,但总觉得导演可以打磨的再精致一些,现在看起来还是个半成品。所幸的是包括鲍起静在内,无论是扮演女儿的,还是那个小孩的,都极有质感,算是在总体上用表演挽救了这部电影

6分钟前
  • 满江红
  • 还行

生和死的讨论总是相辅相成。湾湾电影的细腻、生活化。郊区的鸟应该向这一部学学如何低调又不容忽视地体现地域特征。鲍起静衣服颜色饱和度好高,像童话里的仙女一样安祥。

9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很有意思,生活物品因为它被谁所有而具有一种生命,如果人去世了,除了让人趋之若鹜的财物,其他东西的生命也随之黯淡,变得多余,甚至也同时具备死亡的气息,令人避之不及。。。

14分钟前
  • luer..一串字母
  • 推荐

这是一首关于爱的小情歌。If you love me,tell me when I'm still alive;if you need me,tell me before I die.I'll disappaer but love forever.

19分钟前
  • prost
  • 还行

時空環境意外精準,65歲後不得駕駛的法規和租書店的租片廣告(《全面攻佔2》等)都與行事曆的日期能夠貼合。不過還是台片老毛病,場景都「乾淨」的的不太自然,例如一個忙到沒時間接小孩的夜班單親媽是怎麼有辦法維持自家房子一塵不染無衣不折?

23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莉莉奶奶在片中唯一软弱的一刻,就是抱着女儿说“我好怕,我也很怕”。有些人不敢死害怕死,可能也是太心疼留下来的人,就想狗狗不想让主人看到自己的死亡。

27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我也只活到這個年紀, 以後的人生, 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告訴妳. 如果有一天, 妳知道了, 妳一定要告訴我.」

31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我也只能活到这个年纪,以后的人生,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你,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你一定要告诉我。”一部平平淡淡毫无戏剧矛盾的电影,却能让你在最后半个小时疯狂流泪。很少能在市场上看到把老年人当主角还能把她刻画得如此可爱、生动、独立的电影,整个故事就四个人物,痛失大儿子的妈妈,懂事的小儿子,身患绝症之后开始努力把握人生的母亲和外地工作的忙碌女儿,从头到尾没有贩卖任何的现实痛点,而是平铺直叙地建立着一段忘年交,由此串起了两个家庭的温情故事。即使乐观人生依然会害怕死亡,即使不忍失去也要勇敢放手,生活如此,生命也是如此。

3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生生不息,必有回响。噢,记错了,似乎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唉,不管怎样,有回响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38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3.5。平铺直叙,但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一看吧。

39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只能说,这种温吞水般的台式小品对于鲍起静这种老戏骨来说,太简单。

4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拍出了生命的洒脱和随心,也克制了煽情,比较节制且有控制力的表达。

4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尽量在不滥情,鲍起静演得还是好。只不过她拒绝化疗拒绝女儿的原因,还是很中国式的“我是为你着想”才做的这些,让我天然带有不适感。“生生”是里面小男孩的名字也挺拉胯的。有很多地方声音做得不太好,就算开那么多电器,也没必要有这么多杂音。

49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20200213:一個年輕的小孩追隨過世至親活過的痕跡,與一個將死的老人邂逅。生生這個名字也暗示了這種人際關係互動中生命的延續。有意思的命題和故事。但劇作本身問題太多。只有老人一廂情願的鏡頭的展示和傾訴,缺乏小孩/女兒/媽媽的反打,關係的交匯完全沒有拍出來。

53分钟前
  • 露丝玛莉很悲伤
  • 还行

杂音太多了

56分钟前
  • 还行

鮑起靜小姐在香江首映後大駕親臨映後談, 在很親切地回答了影迷問題後, 又大合照, 榮幸的我和影后距離只有 0.0004公里......影片不知是否有真人改編, 幽默感人, 各演○演出太自然.....鮑姐也說要被比下去.....

1小时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三星的电影。但我还是觉得应该给四星,给的是题材,是主题,是生死,是母亲,是鲍起静。

1小时前
  • 不良生
  • 推荐

太真实了,老人的固执,与儿女的无奈。台湾电影特有的细腻感和娓娓道来的叙事,不是给人猛的一击,倒是让我隐隐难受许久。到底要如何面对生老病死,或者说面对老人弥留之际我们该如何陪伴,我想我该做些思考了。

1小时前
  • Xl
  • 推荐

3点5星。生老病死,一日千秋。四个人,四份孤独的灵魂,因为相识而改变,适合与《又见奈良》对比观看。

1小时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迷路大宝终归主,母女同鞋合脚穿。缸内假鱼游不断,活过百日赛网红。抖音和漫画贯穿始终,用属于年轻人的娱乐项目连接起一老一少两个“生”:面对生命将至的生 与 经历生死离别的生。片名好像杨德昌《一一》,叙事节奏也略平缓和单调。这种描写生死的简单小品是不会出错的保险题材,用来展现演员表演恰好,遗憾本片拍得温吞水、琐碎化,变成了催眠电影。

1小时前
  • 科林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