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

HD

主演:彭于晏,廖凡,姜文,周韵,许晴,泽田谦也,安地,史航,李梦,丁嘉丽,陈曦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国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邪不压正 剧照 NO.1邪不压正 剧照 NO.2邪不压正 剧照 NO.3邪不压正 剧照 NO.4邪不压正 剧照 NO.5邪不压正 剧照 NO.6邪不压正 剧照 NO.13邪不压正 剧照 NO.14邪不压正 剧照 NO.15邪不压正 剧照 NO.16邪不压正 剧照 NO.17邪不压正 剧照 NO.18邪不压正 剧照 NO.19邪不压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邪不压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七七事变前夕,华裔青年小亨德勒(彭于晏 饰)从美国远赴重洋,回到阔别十数年之久的北平从医。然而他真正的名字叫李天然,十三岁那年曾亲眼目睹师父一家遭师兄朱潜龙(廖凡 饰)和日本人根本一郎(泽田谦也 饰)灭门。侥幸逃生的天然被美国人亨德勒医生送往大洋彼岸,接受了极其严苛的训练,而今他怀着绝密的任务踏上故土。亨德勒父子租住神秘男子蓝青峰(姜文 饰)的宅子,蓝是当年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他与现为警察局长的朱潜龙过从甚密,却又以杀死李天然为筹码,暗中怂恿朱除掉根本一郎。复仇心切的李天然寻找到了仇人,而亨德勒医生则全力阻止养子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交际花唐凤仪(许晴 饰)与裁缝关巧红(周韵 饰)也卷入了男人的勾心斗角的漩涡里。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所有的矛盾迎来了决断的时刻……  本片根据张北海的小说《侠隐》改编。命运航班 第二季寻找马拉的奇幻之旅天生绝配交换记忆警视厅遗失物搜查档案太傅和公主的“前世今生”玛格丽特和朱利安我们善熙誓言的秘密总统2014暗网:打击网络犯罪飞刀又见飞刀2016丑闻笔记恐怖欢乐屋白石山下一家人乌泽多姆岛:清澈海景我亲爱的失败者之怪物浪漫四海本色1950白色巨塔1966失恋33天2013审讯室:英国第一季爸爸跟我来杀手2023今生的诺言爱的厘米宇直吉尔白头情侣卫士2022结婚的秘密兰陵王冯绍峰版新鲜人末日巡逻队 第三季警戒第一季不害臊的姑娘卡片战斗先导者 overDress第三季魔笛十二猴子国语哈泰利沙漠阴影卡塔吉娜号的最后航行我们的谭嗣同

 长篇影评

 1 ) 《邪不压正》| 过瘾,过瘾,还是他妈的过瘾!

民国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分别看做革命史、改革史、斗争史。虽然故事没有连贯性,但所讨论的问题,却有着某种关联。前文所说,删除具体指代信息,再加上含糊意向,不仅扩大了隐喻范围,也增加了思考价值。

他妈的过瘾!

这是我的五字影评。

中国缺改锥么?中国缺改锥么?中国不缺改锥,中国缺的是movie!

影评缺流量么?影评缺流量么?影评不缺流量,影评缺的是money!

模仿一下华北首席影评人,因为这位潘公公还挺好玩儿。许多人觉得被这个段落冒犯了,所以没能站出来赞姜文,并两星三星回敬一番。其实这样无伤大雅,也确实有那么一两篇很客观。其余一些文章,就不敢苟同了,逻辑混乱自相矛盾,更有甚者,高举女权大旗冒充卫道士,说姜文总把镜头对准屁股和胸脯,一点也不尊重女性,只尊重老婆周韵。

臭名昭著也是名儿,黑流量也是流量,我认同这种事实,但不赞成这种做法。影评从不缺流量,只是假装写影评的人缺钱而已,缺到扭曲人性、沦丧道德。

好了,一礼拜阅读近百篇影评,态度就是以上,下来说说电影吧。

类似涂层的结构

《太阳照常升起》之后,姜文在影片结构上,没怎么下过功夫,似乎因为证明了能力,就不必重复自己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都是桌面上故事简单,桌面下暗潮涌动,仿佛并不满足于只讲一个故事。《邪不压正》作为民国三部曲完结篇,同样延续了这种风格。

故事简单、场景华丽、人物关系复杂、隐喻荒诞、台词顶针,一切都像画油画,为电影涂上一层又一层颜料。如果平常认知里的电影结构,是昆丁和程耳分章节叙事,或者盖里奇和诺兰的神奇剪接;那么三部曲的结构则呈现扁平化,是多个故事粘合起来的结果。说白了,就像过去穿得千层底。

不妨扒一扒《邪不压正》,看看到底有几层故事。

复仇故事:李天然目睹师父师娘师姐被杀。他在众人帮助下,杀了师兄朱潜龙与日本人根本一郎。复仇成功大快人心。

抗日故事:日本人伙同朱潜龙,杀死他的师父,在太行山庄中鸦片,七七事变后举兵来犯。蓝青峰资助亨德勒与李天然,布局抗日大局,虽与根本一郎交易失败,但最终成功营救张自忠。

爱情故事:红玫瑰唐凤仪,白玫瑰关巧红,都爱上了小伙子李天然;一个顾忌他安慰,一个鞭策他成长;一个给抚摸他身体,一个雕琢他灵魂。大飒蜜和巾帼红颜,同时爱上一个男人,还真有些感动。

内战故事: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啊!颇有些45年重庆谈判的架势,日本人被打颓之后,就剩下扔枪玩命了。

外交故事:李天然前后有三个爸爸,师傅、亨德勒和蓝爸爸。师傅是传统爸爸,亨德勒是美国爸爸,蓝青峰是革命家爸爸。弱国无外交,只能认爸爸,却从没有亲爸爸。听起来是伦理玩笑,但不是很多人管甲方也叫爸爸吗。

博弈故事:蓝青峰布局抗日,有意让朱潜龙和根本反目,犹如大国博弈,都想坐山观虎斗……

轻轻一扒,就扒下好几层,要是一般创作者,恐怕会乱成一锅粥。其实还有很多,诸如暗藏玄机的台词,荒唐可笑地场景。举两个例子,其余自行挖掘。

“这么他妈黑,我他妈知道那天是那天啊?”本来不想多思量,但仔细一想,姜文很会埋时间线索,比如《让子弹飞》里,鹅城的税收到了西历2010年,电影正好上映。蓝青峰被砌进小黑屋,可谓度日如年,度过了五天之后,便交代出一个计划。而执行这个计划,意义仅在于失控。这儿,就不多说了。

小亨大夫入职,对着梁启超的右肾宣誓,协和院长坦诚说“知耻近乎勇”。此间场景看似玩笑,没想到却是真事儿。那个年月在中国,一个最有学识的人,让一个医术最高明地人,给活活治死了。说句中肯的话,这个小桥段可有可无,但那个时代的荒诞感,跃然眼前时,没人会觉得它多余。

故事一层层剥下来,不乏大大大小小地指代,影评人更愿意称之为隐喻。要是花功夫探讨,一定还能发现很多,因为某种意义上,这种创作形式,只为解读而生,哪怕是过分解读。但我试图思考创作得过程:改变人物关系,推敲人物台词,删除明确信息,添加含糊意向……等等这些想想都头疼,更别说粘合成一个流畅地故事。我无意评价姜文的创作意图,只是单纯想夸赞他。

谁才是演技担当

“我,还是个孩子!”

《一步之遥》里,完颜英向马走日求婚,马走日说“我,还是个孩子”。看似很幽默地台词,也是拒绝结婚的托词,或者是害怕结婚的深层原因。放在今天你我他任何人身上,这个理由也都能成立。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很沉重,但姜文却表现得颇有童趣。

“地上有五把枪,你为啥不捡?”

“我他妈忘了!”

同样颇具童趣的台词设计,戳穿了朱潜龙的行为,也掩盖了他的算计。师出同门的李天然和朱潜龙,满是童真的对话,虽然让人沉浸在幽默之中,但又不得不思考这种微妙地关系。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都是这样,越是针锋相对的时刻,越像小孩子过家家。早些时候,蔡英文政府不是还回应,说士兵按错按钮了吗!

言归正传,其实我想说,廖凡是幽默与演技担当。但演技这东西,用文字很难形容,只能借助视听去欣赏。单靠我叙述的话,那么廖凡就不像了太爷。

“她平时也这么勇敢吗?”

这句台词脱口,影院里笑声一片,但我依然让人感到恐惧。廖凡塑造的朱潜龙,幽默与邪恶集于一身。

“是我亲手杀死了他。”

演员姜文,同样演绎出蓝青峰的复杂。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不愧住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屋子,兴许某时某刻他呆看房梁时,体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命运。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也暗藏着他的命运走向。

“我压着速度呢!”

M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心中有一颗种子,愿意为生根发芽付出一切,但他始终战胜不了土壤,这是姜文对于M的评价。在我看来,蓝青峰无疑也个悲剧人物,影片中他处于困境,压着速度等待一个抉择。这一段姜文戴着墨镜,却撕心裂肺泪流满面。第一次看觉得幽默,第二次看只剩悲凉,第三次看热泪盈眶。

最后,李天然逃出生天,蓝爸爸摘下墨镜回头张望,热泪成行嘴角带笑。我不禁要赞美姜文,奉献了演员生涯,最让人动容得表演。此时他演得是蓝青峰,是否某些意义上,更是演绎他自己呢?

“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李天然,拥有年轻人的炙热和活力,也拥有年轻人的鲁莽与轻信。身材健硕的彭于晏,化身李天然飞檐走壁,无时无刻不给人以希望。影片结尾,他穿上大褂与巧红告别,隐隐感到一个年轻人,将要走上不断变复杂的道路。

拍电影的三大要素

影片前三十五分钟,我们跟随镜头,看了北平四九城,明白了人物关系,领略了凤仪娇媚。镜头语言充满写实感,观众在大银幕前,仿佛能置身其中。

三十五分钟以后,镜头跟随李天然上街,打完鸦片针移步关大娘裁缝铺,镜头突然变得恍惚。

第二幕故事毫无转折,镜头语言又如此虚幻。可能是许多影评人诟病的原因,在我看来,也的确有些失误,难道真是李天然嗑药的原因吗,还是为了迎接随后出现的关大娘巧红?

第三幕开始于“作战的三大要素”,镜头此时开始炫目,虚幻不在重回写实,也多了些凌厉。简单地说就是:过瘾,过瘾,还是他妈的过瘾!

回不去的老城北京,改不掉的好大喜功

在西安待过的人都知道,每当瑞雪纷飞之后,站在环城路上,似乎能看到几百年前的景象。可我心里很清楚,横平竖直棱角分明的明城墙,是解放后翻修的产物。电影里大雪覆盖的北平城,虽然有种年久失修的破败感,但能感受到它很有人情味。

“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卖就有人拆呗!”

亨德勒一个美国佬,操着一口北京话,带着幽默说出了姜文的考究。北京并不是解放后才开始拆的。我的想法是,有人买就有人卖,这是商业社会的规律,但不见得拆走了就会消失。可解放后被拆掉的北京城,真的是“穷途末路啊,穷途末路”!

摘自作者:甲骨文图书(来自豆瓣) 20世纪50年代初,梁思成夫妇为保护古城文物,有过许多积极的作为,他们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门委托编制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1949年3月成书),其中第一项文物便是“北平城全部”,并且标注:“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匀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匹。”但是,自1952年开始,古城开始被拆除。 梁给周写了多封信件,并最终得到召见。据说,会面持续了两个小时,周双臂抱在胸前,耐心地听他讲述。他极富诗意地向总理描绘阜成门帝王庙牌楼在太阳渐渐沉没西山时的美丽画面。周没有正面发表意见,只是意味深长地吟咏了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看似对旧事物的缅怀,实则更是对新发展的期待。仔细想一想,半个多世纪了,这样的心态时下依然大行其道。

不管怎样,《邪不压正》造梦般,复原了《侠隐》中的老北京,我们也算进过京了。那些场景是否真实,我想不用怀疑,因为姜文足够考究。他为了尊重时代客观事实,甚至把扣子做大一些,让廖凡不会显得身材太高大。

他试图改变土壤

抱歉这篇稿子不够节制,就像“姜文电影”一样,夹满了私货。但写到这一步,我开始享受思考得过程,也试图捕捉思考时的情绪。

民国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分别看做革命史、改革史、斗争史。虽然故事没有连贯性,但所讨论的问题,却有着某种关联。前文所说,删除具体指代信息,再加上含糊意向,不仅扩大了隐喻范围,也增加了思考价值。隐喻虽然很神秘,但也不用生搬硬套,落实在某件事或者人身上;因为那样毫无意义,也显得刻薄和狭隘。

姜文作品,往往能从历史、事件和人物身上,洞察到某种共同点,加以创作和整理后,最终你会发现处处都是映射,甚至任何时代放之皆准。他的思考之所以深邃,我想有一个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关于种子与土壤的问题。种子之所以疯长扭曲,正因为种子无法战胜土壤。那姜文的思考和努力,似乎就是在试图改变土壤。

关于人,他好像总有一个问题:自己叙述的,旁人定义的,被逼成为的,那一个才是真正地自己?他说《邪不压正》里的人物都有自觉性,但拥有自觉性不代表有选择,反而有可能更痛苦。

这也是中国人的困境,“很多事情”说了也没人听你的,于是人们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姜文的选择是,假造一个故事,在电影里完成逃离过程。他作为成功地知识分子尚且如此,平凡人又当如何?

“对生活没招儿。”

“说了又能怎么样,反正他们也不听我的。”

以上两句话都很无奈,也是怀疑的根源。怀疑,多数时候,会让事情和想法变复杂。以至于民国三部曲,个顶个的复杂,像每个中年男人一样复杂。虽然没招儿又无奈,但姜文又保持着某种自信,他认为电影必须得深刻、得有劲儿。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不否认我的确喜欢深刻和有劲儿。

集体无意识的例子比比皆是,谁都知道那样很可怕。所以我珍惜还在不断思考的人,也珍惜他们思考的成果。

主演·导演·编剧·剪接:姜文。希望日后看到更纯粹地思考,更从容地表达。

作者·编辑·校对·排版:耶律律

✍️就用波澜不惊,成就波澜壮阔⏳

 2 ) 抽掉李天然,抽掉武侠,《邪不压正》中的北平才是真实的北平

《邪不压正》是姜文北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改编自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原著作者张北海怀着对故乡无尽的怀念,恨不得道尽北平一切风土人情,但姜文却把它拍成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童话。

《邪不压正》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步之遥》,后者同样是一部带着“荒诞戏剧派”骨架的电影。但在《一步之遥》里,姜文使用的是显然的荒诞感——布景、用镜、对白概莫能外。而到了《邪不压正》,这种荒诞感被糅杂在大量的真实里面,很隐忍,也很深沉。

电影里真实的地方特别真实,比如对白中潜藏的大量历史细节。

蓝青峰和朱潜龙吃饺子,拿来抬身价的“老西子”和“小诸葛”——老西子指的是阎锡山,小诸葛则是白崇禧。与这两个人称兄道弟,可见蓝青峰也是某个军阀势力。

前半部分被反复提及的帕梅拉案,没头没尾的结束了,似乎有点废笔的意思。但查阅资料后发现,帕梅拉案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是一桩“美国人杀英国人”的性侵杀人案,而北平警方害怕曝光罪行会令美方不满,因此仓促结案,这个案子直到2012年才被后人调查总结出脉络来。剧中提到这个案件,恐怕也有暗示当时北平治乱之间潜流暗藏的意思。

还有李天然在协和对着宣誓的那颗肾脏,来自于梁启超;蓝青峰心心念念要救的张将军,则是当时正在北平治病的张自忠。

真实还体现在场景和道具中。

许多人都提到的一个梗,按故事年代,李天然在美国健身跑步的时候,金门大桥还在修建之中,所以他身后出现的金门大桥,顶端还有焊工正在工作闪出的火花。

店铺门口的猪尿泡,一般是屠户,尤其是卖下水的店铺所用的招牌。当然,“拍打尿泡说明有生意做”这个点是否真实并不太好考证。但李天然在美国待久了,会去手贱一下,感觉也很自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天然带在身边用来看时间,等待和蓝青峰会合的那块怀表。这是一块货真价实的浪琴表,据说,这块道具本身就是1929年生产的老物,至今还能正常使用。而按片中时间来算,当时浪琴表已经在中国走红,男士的怀表、女士的腕表都是时人的常备品。

最后,李天然对战根本一郎,李天然豪言要让三刀。根本一郎第一刀用的是居合,结果徒劳无功;第二刀时,根本一郎反手抓刀,这样出刀角度更诡异,力度虽小,速度却更快,结果还是没有成功;到第三刀的时候,他彻底慌了,居合之后直接连砍。如此真实的拳脚功夫,是徐皓峰式的“一拳一脚”的武学对抗。

但假的地方,又特别假。

比如,银装素裹下的老北平,从建筑到行人到街景,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干净到极不真实。

此外,女主角出场时的背景音乐,是爱尔兰民谣小调,配乐与全片的感觉截然相异。

更明显的地方是屋檐——如果说李天然能够飞檐走壁算是他的本事,那么连自行车都能骑上来的屋檐,显然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屋檐之上的世界,颜色鲜明,阳光澄澈,是有别于真实世界的一个伊甸园。这里的人们只有欢笑,公平交易,以及相亲相爱。

这种亦真亦假之感,让人在观影时,时刻产生一种抽离感。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导演把梦塑造得越真实,虚假的地方就会越突兀,仿佛是故意卖了个破绽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假的”。这就是荒诞派戏剧最典型的特征。

而全片之中,最让人抽离的,不是别的,就是主角李天然。不少观众都吐槽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很“出戏”,而这种“出戏”,就是来自于他的虚假感。

首先,李天然的人物成长是反叙事的。主角成天喊着“我要报仇”,把心中最深的欲望以自我宣言的方式挂在嘴边,这是热血漫画里才会有的情况。而李天然在影片中的行为和举动,也完全不像其他角色一样有着充分的逻辑支撑。这是疏离感的重要来源——观众们无法猜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他做很多事情的动因。

如果这是一部烂片,那人物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但影片里其他人的行为逻辑都很正常,因此只有一个解释:这是有意为之。

同样有意为之的还有他的扮相和台词。作为一个在美国受训多年的专业特工人员,李天然表现出的天真烂漫是极不正常的。他的台词和表情中带有的腔调,也和其他演员都不相同。考虑到彭于晏的历史作品和姜文对演员的调教能力,我倾向于认为,这也是有意为之,是让这个人物在电影中“格格不入”的一种方式。

在这部电影中,李天然虽然名为天然,却是唯一一个不天然的人——所有人的武功都受物理法则所限制,只有他拥有一项超自然的能力——躲子弹。

而这其中最诡异的一点是,李天然是整部电影里最“干净”的一个人,干净得甚至失去了质感。蓝青峰被囚禁、受伤,都特别真实,尤其是拔牙那一幕,血淋淋到不堪入目。可李天然呢,被日本人砍了一刀,几乎没看到血;被朱潜龙把手指折得咔咔响,一转身就毫发无伤。就连烧了鸦片仓库变成了小黑脸,镜头一转又变得干干净净。

所以,李天然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他不是真的——尽管从影片的叙事来看,他似乎贯穿了全片;但如果以影片背后更宏大的世界观来看,李天然就是落到北平僵局中,用来破局的机械降神。

他是一个戏眼,通过他不合情理的存在来推动整部影片的发展,并像一面镜子一样,反照出其他角色的困境与成长。

比如巧红。与其说巧红在鼓励李天然去复仇,不如说巧红的每句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该做的时候就要去做,不做就没有机会。最后,巧红因为李天然的复仇,而坚定了自己的复仇之心,这又可以看成是巧红内心中一体两面的最终统一,让她不再恐惧。

又比如凤仪。这个角色本来以依附于男性为终极的目的,但最后她借助着李天然,识破了朱潜龙的虚伪,并且决定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死。她从城墙上一跃而下,成为北平沦陷后,第一个对日军造成杀伤的人。

如果说两个女主角身上体现的是乱世中的人性之光,闪耀着神性和救赎的意义。蓝青峰和朱潜龙的身上,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人性之恶——欲望、虚荣、算计和迷茫。他们都有大而无当以至于自己都未必认可的理想,却没有处事的原则与底线。

蓝青峰,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军阀,他与其他的军阀一样,不知道自己应该向谁效忠。这种情况下,手里有枪不但是手段,还变成了目的——舍此之外,也实在找不到什么目的。蓝的背后是美国人,而美国人想要的,是对日本造成麻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难讲蓝对于张自忠将军的帮助,究竟是为了抗击日寇恢复河山(在他看来,河山恢复给谁,还很难说),还是单纯为了给日本制造更多麻烦。

李天然纯粹的、机械降神般的目的性,映照出蓝青峰的迷茫。蓝在车上追问“你真的知道你要什么吗”的时候,得到的是李天然斩钉截铁的答案。这个答案让他泪流满面: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可我不知道啊!

而朱潜龙,更不必说。他亲手打死了师父,却用十五年时间催眠了自己,让自己都相信了师弟才是凶手;同样的道理,一个虚无缥缈的祖宗,也让他相信他自己是要成大事的人。

我们所熟知的武林,来自于金庸和古龙的武侠世界。但从历史上看,民国这个丛林世界,是唯一真正诞生了“武林”的时代。民国的尚武,并不是源于对武学的现实需要——在那个秩序混乱、文化冲突的乱世中,武学身上被寄托的,是强烈的民族自尊与政治呼号,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

但武侠毕竟是假的,它是成年人的童话。人在乱世中,武功寄托着对自己能力之上的向往。因此,抽离掉李天然,抽离掉武功,《邪不压正》里的北平才是真的北平。姜文用了一种奇诡华丽视角,展现出他心中的,历史皮肤下以幽暗静脉勾勒出的民国。

 3 ) 《邪不压正》‘好看’么?

《邪不压正》好看么?

很好看的,其实。

没必要把姜文看得多高尚,他也只是个中年大叔,很多有关于男人女人的想法,和你还有你爸爸没什么差别。就像世界杯一样,德国没进淘汰赛,我们可能觉得有些可惜,但坐拥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印度队如果进了小组赛,我们可能都会刮目相看。电影也是一样,期望带来的不光有如愿以偿,更多的时候带来的是失望。轻松点去看这个片子,你会觉得,还不错。

那么,《邪不压正》好看么?

我先讲个故事。

大驴纸虽然才上小学,但已经满腹才华,班主任的知识储备都没他多。大驴纸还蛮有责任心,总是写作文提意见,建议学校领导不要压堂、调座位应该更公正一些、对待差生要一视同仁等等。老师一开始不让大驴纸发言,禁止大驴纸写作文贴在黑板报上,全班同学都小声嘀咕,说老师小心眼。老师马上学聪明了,主动让大驴纸写作文提意见,但又偷偷改大驴纸的作文,剪掉一些话再贴在外面。大驴纸后来害怕了,只好引经据典,子曰什么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再看的时候,不但看的是老师删减过的文章,而且还看不懂这些典故,感觉大驴纸说的不成章法,也没啥道理。老师还找来班长熊猫球、小队长大牛哞和学习委员二狗纸,让他们写作文发表在学校的阅读墙上,批评大驴纸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等。慢慢地,大驴纸的作文就没人看了。

豆瓣评分在首映日的两小时内从8.2分骤降到7.5分,再到现在的7.2分,这是很恐怖的,我估计是美帝的阴谋。想让一个人没有说服力,甚至是搞臭搞垮他,不是封杀他,而是故意放让他的作品出来,然后用舆论压杀掉他。谁让你拍《鬼子》,谁让你拍《子弹》,我很宽容的,我不禁你,但我要用舆论让你滚蛋。

一码归一码,还是那个问题,问三遍:

《邪不压正》好看么?

不太好看,不容易看。

这里的不太好看,指的是隐喻太多,太费脑细胞。隔壁的《药神》,去年的《战狼》,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票房都十分可观,口碑也不差,故事简单明了。不管是拳打外侮发泄民族情绪,还是隔靴搔痒哭诉一病全家穷,都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邪不压正》做不到这点。

你有师傅么?你有师兄么?你师傅被你师兄杀全家了么?你被你师兄栽赃陷害了么?你去美国呆了15年有一堆爸爸了么?……或者……你有彭于晏的巨乳和许阿姨的翘臀么?你都没有,何谈共鸣?没有共鸣,又何谈好看呢?

但假如,你喜欢猜灯谜,喜欢脑筋急转弯;你喜欢政治隐喻,喜欢操中南海的心……或者,你喜欢姜文,喜欢水中望月,那这部片子就很好看。你也可以继续看我写的了。

蓝青峰在出墙之后、被揍之前,和朱潜龙、根本一郎三人商议计划,意在擒杀李天然。蓝青峰铺开北平地图,教导两个队友战术:时间地点人物,天时地利人和。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三,记叙文一如讲故事,讲故事一如拍电影,拍了就要给别人看,看了就要在意这三点。姜文大叔就明白告诉观众了:你们也别琢磨了,也别骂我了,既然进了电影院花了票钱,就按这三点来吧。

首先是时间,我们来捋一捋:

20年前,1917年,蓝青峰‘设局’。这个时候国内外有什么大事呢?此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苏联建政;

15年前,1922年冬,朱潜龙伙同根本一郎,受高人指点,杀师叛国。苏联于此年12月成立,同时列宁中风,斯大林执政;

15年间,1922~1937年,朱潜龙与根本一郎狼狈为奸,从杀人放火烧鸦片的汉奸成了正义的化身北平的高官;

故事发生时,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北平沦陷。

其次是地点,我们再来顺一顺:

北京,实际上是辛亥革命最为重要的政治斡旋中枢,蓝青峰身在北京,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死在上海,一个死在广州(让子弹飞的故事发生地在广东,一步之遥的发生地在上海)。革命之后,这个国家没有变的富强,随着迁都,北京也成了北平降了级,成为对阵日军的前线。永定门成了假古董,现在看不到的是梁思成视角,现在看得到的是唯物主义视角,瓦片成海的房顶世界是李天然视角,钟楼之下的城市俯瞰是巧红视角,六国饭店是殖民者的视角,石狮子下的镜头是侵略者的视角。现在的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平平整整的地,昏昏沉沉的天,又是谁的视角?姜文是个老北京,他看着这些住客、过客,又是什么视角呢?

北平以北,太行山上,投靠日本的朱潜龙雪夜灭师傅满门。李天然被救,旋即被送往美国;

美国,逃难地,幻想乡,当时的自由象征,独立典范,当时救过志士的取经之地。被送出去的不只有李天然,还有隔壁《药神》里程勇的儿子。

最后是人物:

李天然,彭于晏演的十分出戏,但其实李天然就是这么个人。换衣服换得勤,就间接地压榨了报仇的时间。对于报仇磨磨蹭蹭的不利落,对于心魔邪恶的畏惧与恐慌,对于自身能力的自负与炫耀,搭配上彭于晏的口音、表情,穿着打扮,效果就是负负得正,真的天然。

朱潜龙是什么人?他崇拜朱元璋,自认是皇室后裔,身居旧都,手里有枪杆子,会洗脑,深得民心,大家叫他英雄,看上去是北平治安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实际上却里通外国当汉奸。他想当皇帝,有高人支招,和日本人勾结,受了伤之后睁一只眼闭睁一只眼,发起狠来打小老婆,六亲不认,认贼作父,出卖国土,杀害勇敢义士,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潜龙勿用,搞不好要潜一辈子最后淹死在海底。杀人放火,栽赃陷害,草菅人命,为虎作伥,死不认错,几乎骗过自己,他就是恶的化身。李姓和朱姓在历史上交手不止一次,不论是唐末的唐与梁,还是明末的明与顺,还是近代的两位总理,从李改姓朱,还有个日本人以妖刀为怂恿在里面掺和,其中就可大做文章。在这里,李天然杀死了朱潜龙。

蓝青峰,姜文不会让自己不演主角的,邪不压正说的就是他。他坏,杀人,利用,勾结,什么邪事都做过,什么邪路都走过,但他也在大事上做过‘好’的。这个人不纯粹,被拔牙是他活该。但貌似是邪不压正,他正的一面可能要大于邪的一面。

根本一郎,根本就是一狼,伙同同类,狼狈为奸,月黑风高便行杀掠之事。嘴里是孔子,怀里是刀子,装的是样子,顾的是面子。他的功利做法,现在看来和什么‘狼性文化’本无二致,都是唯物主义的,都是追求效益的。他提供给蓝青峰的名单上只有朱潜龙一人,现在看来也和什么‘3.15晚会’曝光人尽皆知的问题的逗比做法别无两样。他命令手下杀了车夫,可以说他们是‘汉奸’,他和朱潜龙一样,都可以歪曲历史,抹黑英雄,颠倒正邪。区别在于,他祸害的是别国人,朱潜龙祸害的是自己人。

凤仪和巧红,两个女人,一个外骚内敛,一个外敛内骚;前者留洋打针,但离了男人、没了家庭就不能活,做着赛金花、杜十娘那种事,后者做着缝纫,学着老手艺,但自己放脚,等着动乱。姜文说要仰视女人,他一直在兑现自己的承诺。

总之,没必要把姜文看得多屌,他又不是丁丁。轻松点去看这个片子,你会觉得,真的还不错。

私人公众号-大驴纸,欢迎来访

 4 ) 姜文,完全崩坏

上周在三联书店交流会。有读者问,八年前,你给《让子弹飞》写五篇评论,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问题丢了好几个包袱。

第一个,关乎职业信誉,即,姜文是不是给你钱了。

答案当然不是,写影评的服务对象,是当时的媒体,报纸杂志网站。一个字八毛一块钱的,就这么简单挣着。

第二个,关于品味评价。读者意思更可能是,你是否把《让子弹飞》吹捧得太高了。

我解释如下:随着年龄阅历增长,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是与彼时彼刻的处境有关系。你看到500部电影的时候,和你看过3000部电影的时候,对同一部电影的评价,很可能是不太一样的。

3000,只是一个虚指,经历一些人事物,你很可能对当年喜爱的电影变得无感,甚至,会不看电影。这么解释,并不表示我着急甩锅,要把《让子弹飞》打为烂片。我想说的是,在25岁冬天的北京,这部电影,我看得挺爽。如果现在再看,也许未必。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第三,把这东西搁在前头,只是想说,我不是姜文作品的无脑黑。

我不喜《邪不压正》,更多是觉得,姜文在糟蹋自己。他明明可以把一部电影拍好拍顺,横、平、竖、直,商业、文艺、艺术,任何一个方向,了然于胸,随便都可以。影迷拥护爱戴,不成问题的问题。

然而,他偏偏喜欢夹带私货,夹枪带棍,并且在《邪不压正》,或者之前的《一步之遥》,乃至这套民国三部曲,杂耍得并不高明。

我大致还是会认为,姜文是好导演。但好导演,同样会拍出差的电影。尤其是全凭冲动、激情和自信创作的导演,人,真的要服老、服输。这点上,冯小刚就很不一样了。我素来认为,冯小刚是个差劲的导演。任何电影,只能三星封顶。徐浩峰这样的,不好也不坏,看他的电影,总是觉得很好笑。

脱胎自张北海小说《侠隐》的《邪不压正》,最迷人的背景,是1937年前后的北平城。

上世纪前叶,许多日本作家前来寻访老大之国的风采,他们笔下的北京城,是遍植洋槐与合欢的大森林,宫殿与四合院,都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之中。但就连芥川龙之介这样的文豪,都写不出一片屋瓦的色彩。

老北京的魅力,它的数百年固若金汤与最终毁于一旦,由此可见一斑。

《邪不压正》一上来,就是大雪过后的北平城。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仿佛是网络上的女诗人走红文体。白茫茫的大雪,也把观众带回了民国的北平。

姜文是如此迷恋灰色的屋顶,它们像无边际的海浪,像游子思慕的床,反反复复地出现。他让彭于晏在上面冲浪,蹦床,接连不断地跑酷,来去自如。他还带着周韵一起翻越牌楼,人间游戏。走在屋顶上,只差再滚来一阵阵热浪,姜文还可以年轻上几十岁,回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夏天。

制造北平全景和城池意象,是《邪不压正》必不可少的篇章。然而,因为那些景色的过早消失,别说城门,连城墙根都没剩几截。最终,《邪不压正》又落入民国三部曲的搭景窠臼,影视基地,仿古再造,CG美学,始终经不起放大细看。

这不是吹毛求疵。你会清楚知道,那个人、那户人家,是不是真的生活在1937年的北平,而不是空洞的内务部街、东棉花胡同39号、东交民巷,乃至是东大桥刑场。

在我看来,电影主人公所极目远眺的大全景,最终只是一片失焦的虚空想象。这不仅是意不在此的姜文的悲哀,也是这个国度的悲哀本身。

很难描述《邪不压正》的观影感受。我感到不适,作为观众被导演戏耍,并且看着他还洋洋得意,疯狂宣泄着荷尔蒙与暴力。

这次的姜文,该是打针又吃药了。

《邪不压正》的故事时间点,是一个内外冲突,交织渐变的一个时段。电影一边忙着虚构架空,师门败类,国家兴亡。一边潦草凌乱,落回卢沟桥事变,日军开进到哪个门。

片中人物,全程都在夺门而入,摔门而出,天上掉钱,墙头落体,不好好说话。前一秒出门,后一秒大棒槌。前一秒打针,后一秒调情。这就导致电影角色纷纷站不住脚:一开始心狠手辣的,后来像个白痴。一开始骚浪贱的,后来有高尚节操。一开始玩心计的,后来卸了一嘴牙。最惨的就是主人公,他空有一副强健体,没有任何报仇驱动力。逃过一劫的,大概只有周韵,因为她一直在飘。

这些人物,也盖满了过往姜文作品,猩红色的大印。白大褂、白大腿和骚入骨的声线,打针一章的既视感,根本就是重复《太阳照常升起》最耐人寻味的陈冲段落。屋顶上的行走,屋檐上的自行车,也是乱入的马小军,远远打望着青春期的永恒女神米兰。有人说,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以后就停止了思考,去依赖永动机般的魔怔台词与癫狂节奏。但有一个比较,是触目惊心的,那个拍出《鬼子来了》的姜文,如今只会拿坦克与驴屁股做文章。

已经不需要翻译的美国人形象,中文很溜,但无疑是非常失败的嘴炮角色——你从他的死法,就能知道姜文是多么不屑于交代他的七七八八。

姜文自己,看似贪了一个反转黑化的好角色(他以为)。演这种深藏不露阴谋家,挑战演技,太爽。然而,这个人除了放放鸽子、暗中圈点人力车夫,好像并不干嘛。结尾安排一出营救张将军抗日,同样让人一头雾水。我意思是,这可能是个有趣故事,但你这样东打一枪,西轰一炮,该切左肾,留了左肾,真的让人搞不懂状况啊,到底是什么玩意。

继续斗志昂扬、鼓着胸大肌跑全马+铁人十项的彭于晏,与卖屁股和大腿的许晴,倒真是天生一对。我对依然少年气,战斗力爆表的彭于晏没有看法,可是,他美利坚学了大半天,李小龙COS了好几出,最后跟着《师父》跑出来的廖凡胡乱拆招是怎么一回事?

尽管姜文解释,相中彭于晏是眼前一亮,然而,电影里的彭于晏,是相当模板的人物存在。这不只是因为猛然醒悟喊爸爸的倒胃口,而是彭于晏的电影人设,四五年来,差不多就这样子了(打拳的《激战》和骑车的《破风》,甚至乱入《明月》刘黑仔)。

许晴的角色,无疑是赤裸裸的剥削——从冯小刚电影里剥来,也无情地削去人物的正常情感。剑桥毕业的,和墙头的自由落体,有何干系?肆无忌惮地跟亨德勒父子卖骚,与朱潜龙的媾和又掌嘴,到底哪个更糟糕。

周韵的角色,八年前的罗永浩就在评论垂涎:姜文老婆越来越好看了。那个为父报仇的故事,也就是最终刺杀了孙传芳的施剑翘。姜文继续把她传奇化,来无影去无踪——就像给《邪不压正》留下了好几个人物外传。但我想,他应该没有机会了。

还有不少影评人愤然的华北首席影评人潘公公——由热烈赞美过999部电影但狂喷过1部《小时代》(以及郭敬明粉丝)、刮了胡子及多余毛发的奇葩先生史航主演。其实,《云图》和《鸟人》都有过对评论家的揶揄,即便把影评人、书评人、乐评人之类的讨人厌角色插两刀,割舌头,乃至磔诛都无所谓。问题是,他这个人,除了沾点末代皇帝和庄士敦之类的掉书袋趣味。他一出来,就是一具浮肿的行尸,跟电影故事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邪不压正》是从哪里开始崩坏的呢?

有人说是美国人的坠落现场,有人说是彭于晏被送去敲钟。还有人说,是彭于晏莫名其妙吃了一针,周韵冒出来的那阵子,整部电影开始不受控制,一直往屋顶上蹿。

我是觉得,像众人吃饭开香槟,那场面就已是车祸现场无疑。围绕屁股盖章这个事,何尝不是姜文热衷的“你老婆肚子像天鹅绒”之类的男权挑衅。这个事情,姑且可以说它不无聊吧,可对于几个作哈哈大笑状的电影人物,究竟有何帮助。

从如何达成完美复仇,变成无厘头的“谁是你爸爸”,又回到复仇之虚无的深刻探讨,《邪不压正》的私货,显然是姜文自鸣得意的明、清、民、中、日、美的鱼龙混杂军阀汉奸曲艺节目,堪比天桥下说书。本是手起刀落的痛快事情,非要把人骗进七弯八拐的时局,用的手法,却是狼奔豕突。

至于语言幽默,你要笑出来了,我算你赢。

你说它是商业片,他说塞了那么多好货,你瞎啊。你说它是艺术片,他说我把通俗幽默和情怀心肺都献给你了。你说这个电影很难懂,他说看个《爸爸去哪儿》,不能再简单。你说,啊,我终于明白彭于晏确实不要找爸爸了,应该自己生个娃。他说,孙子,我骂的就是你。

这个姜文,我越来越感到陌生。

无论是李天然,还是《一步之遥》的姜文。这都是一场失败的复仇。

遇见在看这部电影的人

 5 ) 姜文心中的梦和眼角的泪

等了四年,终于又等来了姜文。

先刷两遍为敬,姜文就从来没让我失望。

但这一次的评分依旧是让我失望的,但我还不算担心,我相信姜文也不是那种会担心的人。电影的命运是不同的,时间会给出答案。最初《太阳照常升起》不足7分,《一步之遥》现在也不足7分。最初《功夫》刚过7分,《小城之春》无人问津。而《我不是药神》起步就9.2,各有各的命,时间会给答案。

说回电影,《邪不压正》只看表层,是“杀死比尔”一样的复仇故事,干净利落脆,狠绝凌厉,劈头盖脸。只是姜文在片中比昆汀多了些深情,这份深情就是爱情。看完电影会不自觉被配乐洗脑,脑海中全是《偶遇》,周韵和彭于晏的房顶,初遇与分别,悠扬婉转,眼含泪水,特别柔情,像梦。

这是姜文的梦。这么多年未曾变过,还是我最初喜欢的感动的姜文的梦。

李天然烧了日本人的鸦片仓库之后,脸被熏得黢黑,站在房顶,黄昏中也能看到咧嘴微笑的白牙,像极了为讨女孩子欢心逞能爬烟囱的马小军。这么些年,姜文还是有孩子气般的逞强,那种纯真的爱意特别动人。

周韵和许晴就不用夸了,完美诠释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灵与肉”。这里要为彭于晏说两句,我觉得他明显进步了,而且很适合这个角色。远的不说,就说比较近的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角色类型差不多,本片中他的戏都是上了个台阶的。最好的戏就是和周韵在房顶上分别的戏,那种情绪是不用说都能感受到的,怅然若失,打动了我。

和姜文之前的电影一样,《邪不压正》也是多义的,也是很难概括的。知道影片多义,它们全部传达到了你的心里,被击中了却无法由胸臆转为文字,多少有点焦急。想到了焦雄屏多年前评论《太阳照常升起》的一句话,觉得用在《邪不压正》也是适合的,她说姜文是“探讨中国大地和民族魂的底蕴”,真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一句话,这就是姜文。

姜文最初探讨“中国大地和民族魂的底蕴”是在《鬼子来了》,可惜被禁不让上映。但《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可以,人们似乎还津津乐道这种关于政治和历史的隐喻。那好那就用《让子弹飞》的隐喻来讲《鬼子来了》的故事。

中国人就是太善良,以至于有时候逆来顺受,总想相安无事,可要是求不得相安无事,爆发起来的决绝可是连自己都怕。“挂甲屯”的乡亲们是这样,“北平城”的市民们也是这样。

中国人是健忘的,健忘到出现没挂毛主席相片的天安门城楼都快不认识了。那些年波诡云谲民族过往在姜文的“絮叨”下才又一次被看见。

李天然和朱潜龙很明显隐喻着国共两党,只不过这势同水火的两个人,并不是一个是国一个是共,他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时常互换身份。

他们有着同一个师父,同根同源,直到现在不也一起供着孙中山么。一个手刃了师父,却把师父塑造成革命先烈,自己是真正继承了革命遗志,而另一个被塑造成欺师灭祖之徒,变成狗跪在雕像前。看到李天然和朱潜龙决斗时,两人相互指认对方杀了师父,特别荒诞。历史没有真相,谎话说多了连自己也会相信或者怀疑。

两人最后决斗阶段隐喻就更多了。日本人被打得奄奄一息之后,两个师兄弟开始了“内战”。朱潜龙提议丢掉枪,两人赤手空拳,可丢掉了一支两人又拿出了一支,都留了一手。如此,三次,师兄真的没枪了,师弟还有一手,看着师兄脸上尴尬的表情,手中的“假枪”,还要和师弟谈判,特别像三大战役失败后,想国共和谈划江而治的蒋介石。而师兄弟光顾着“内战”让原本奄奄一息坐山观虎斗的小日本根本跑回了屋里,就太像光顾着内战,然后不理日本谁也没要战争赔偿的往事了。师兄弟斗了那么久,谁也没搞死谁,倒是小日本根本的一刀,彻底要了师兄的命。师弟来到了“根本家”穿上了根本的衣服,说了两句“摩西摩西”,决战结束后还穿着这身衣服见了巧红,巧红说你把这身日本衣服脱掉,换上我给你新作的大褂长衫。这不就是流落在外五十年又回来的“湾湾”吗?无意披上了日本的“外衣”。得说一句,还是穿着巧红做的长衫好看,白衣似雪,翩翩少年。

影片中以根本为代表的日本人,各个表面有礼、温良,似乎受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其实背地里充满野心又残忍。根本连妇孺都杀,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日本人自己“文明”了,知道不在自己的国家种鸦片,跑到中国来种鸦片,卖鸦片。李天然和华莱士·亨德乐去祭拜长城脚下的师父雕像的路上遇到的那些日本兵,尤其那名日本军官的态度,真是把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全展现出来了。他们强横得不可一世,觉得自己特别强大,名为演习,实为耀武。早已准备好了侵略,对李天然不屑一顾,对美国人手中的护照有所忌惮,却也是跃跃欲试想掰掰手腕。最终还是尝试了,所以有了珍珠港,也有了广岛。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猖狂霸道,“因为他们还没被打疼过。”

美国人亨德乐这个角色,是李天然一直认为的“养父”,和真正的“养父”蓝青峰之间相互利用,又相互“帮助”。战争来临,亨德乐立马想回到美国,没什么不能放弃的,绥靖保自己嘛。至于他的死,似乎是种必然,日本人不自量力,想和美国掰掰手腕,不想让他全身而退,想借蓝青峰之手除掉他。而蓝青峰这时还抱有希望,顾及的是二十多年来的“友情”,可亨德乐的一番话比较伤人,“你们中国人跟日本人,在我眼中就是穿衣服的猴子”,他就没拿老蓝和中国人当朋友。蓝青峰知道杀了他,账会算在日本人头上,自己又能换取日本人的情报名单,他只是觉得对不起李天然。他觉得他能掌控局势,当然被日本人耍就是后话了。

《邪不压正》里面的中国人,依旧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的,要不然国家也不会变成这样。医生庸碌不知耻,对着割错的肾宣誓,对不起梁启超。小市民们为了生计对日本人点头哈腰。警察局的狗腿子日本人指哪打哪。但只要是“日子”没法过了,全都会爆发出本能的力量。就连“丑角”如公公影评人都宁肯两肋插刀宁死不说巧红行踪。其实啊,大是大非他有数,从没跟前东家去满洲就能看出来。

唐凤仪更不用说了,爱人离她而去,国家眼看着被异族占领,哀莫大于心死,终身一跃决绝刚烈,死也要砸死一个耀武扬威的日本兵。这就是姜文的态度,唐凤仪特像《鬼子来了》里面的疯七爷,看似“疯疯癫癫”,其实比谁看得都清,在蓝青峰和李天然还想周旋谋略的时候,她就已经顿悟了,跟日本人没得讲,“说干就干”,干就完了。

蓝青峰这个角色和张牧之、马走日异曲同工,一脉相承。老姜借他之口表达了很多自己对那段历史、那些历史人物的看法,对老蒋“地图开疆,日记治国”的不屑,“正经人谁写日记啊,日记里记得能叫真话么?”,是啊,要都是真话,西安事变那些天怎么不记呢。

特别喜欢“穷途末路”那场戏,荒诞吗?戏谑吗?想想阮籍就都理解了,黑暗时代即将来临,我觉得那是种骨子里的幽默与孤独,饱含深情。这么多年,姜文嘴角一直有笑,眼角一直有泪,是让我最欣慰的。

中国人什么没见过啊,见过严寒,见过酷暑,见过最好和最坏的时代,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纵有委屈与欺骗,可选体面与尊严,纵然局势是波诡云谲,始终相信邪不压正,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依旧是未知的人生。

“您还等什么呢?”

“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这也是姜文给出《一步之遥》遗憾的答案,什么都差一点,不要怕,这就是生活。

邪不压正。

 6 ) 10个问题、10个细节,看懂姜文的神隐世界

影评人死于枪稿!

“不会生活。我觉得说好听叫搞创作,说不好听就是对生活没招才去假造一个生活。”——姜文

姜文的作品是经得起解读的,《邪不压正》也不例外。

初步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很姜文”,却也“很不姜文”

“很姜文”并不是姜文作品畅行无阻的通行证,反而“很不姜文”的说法,很少人提及,却值得深究。

但可以肯定的是,创作中的姜文,会把自己隐藏起来,隐藏在了自己创作的影像世界中。这部电影,处处体现的是姜文的自我世界。这个“自我世界”在电影中表达,实则是令人好奇的。

电影改编自张北海的《侠隐》,没有看过原著实为可惜,但据看过朋友说,电影除了保持原著故事框架和角色之外,其余被改动的很大,就像姜文自己所言:

《侠隐》离我有点远......《侠隐》去掉侠,我觉得人最重要,侠不侠的那事,反正是吹出来的。”

浪漫、狂野、激昂、自由等这些个性化的标签都有,但都被具象化了,反而姜文自己那部分抽象化的东西隐藏的很深。而且这部《邪不压正》是姜文电影中故事最复杂的没有之一,所以就更需要研究一下了。

这篇文章,不再探讨姜文电影的风格和符号了,也不多余说每位角色的原型这些,知道这些对大众观影一点用也没有,这里要说下故事,说下角色动机和设定,只有了解这些,才会明白在这部电影里想要表达什么。

为什么姜文会被误读?从马丁·斯科塞斯到昆汀,看看他们怎么说?

《邪不压正》,两条主线,明线就是李天然的故事,很直白,光明正大的房顶上的“轻骑兵”;暗线就是蓝青峰的故事,隐藏在台词、角色动机之内,见不得光。


一、蓝青峰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这个角色值得深扒,因为电影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他而起。首先不妨我们从细节上来追查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地位。

在与朱潜龙吃饺子那场戏中,我可以得知,这位参加了辛亥革命,是第一批革命的老干部。

但之前跟朱潜龙的“认祖归宗”和后来谈话中,出现了“反清复明”的字眼(是顺着朱潜龙说得)。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蓝青峰的终极目标,是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或者说他最开始参加革命,目的就是要推翻清王朝,并建立一个自己的王朝,结果任务只是完成了一半,他是元老,但不喜欢现在的国民党,他想建立新的北洋政府。所以这几年他一直潜伏做局,暗中建立自己的势力网。这一折腾,就是半辈子。

那么蓝青峰是要复辟帝制吗?不一定,但他最终一定是大权在握的那个人,电影也明确表示,西边小锡子(阎锡山),南边小诸葛(白崇禧)都可以拉拢,有点东晋门阀政治那种感觉,皇帝都是傀儡,士族体系遍天下。

有一个例证,电影中蓝青峰明确表示日本人靠不住,因为首先蓝青峰是抗日的,自己的“帝国”肯定容不下日本人,所以他藏匿了张将军。

而蒋介石更不行。

他看不上国民政府那一套,因为在他眼里,国民党不成气候,而且他们还消极抗日,所以电影里黑老蒋(写日记梗:“正经人谁写日记?下贱”)。

但最重要的是,国民党背后的势力,是美国人。这是蓝青峰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

朱潜龙是国民党公职人员(警察局副局长),根本是日本特务头子,所以蓝青峰不但挑拨他们互杀(美国对日本),同还暗中拉拢对方,总之先搞掉一方再说。

这里提一个人,大家就会对蓝青峰的定位了解了。《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博,专注藏在背后搞事情30年。

PS,朱潜龙是才是要复辟帝制的那个。

他本来是孤儿(师父收留了他),后来认了朱元璋为祖,想跟溥仪一样靠日本人称帝,关巧红店里的龙袍就是给他的,但蓝青峰告诉他,日本靠不住,你只能靠我。换句话说,我可以帮你当皇帝,但你必须要除掉日本人。


二、蓝青峰的局有多大?前后计划复盘!

运筹帷幄数十年,只争朝夕,但最终差之毫厘,功亏一篑。说的就是蓝青峰。

蓝青峰的计划,早在15年前的写好了剧本,李天然是故事的主角,朱潜龙和根本一郎是目标,自己则是编剧+导演。

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帝国”,但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拦路虎,日本人和国民党。以自己的力量他同时是搞不定俩势力的,所以他想了一招借刀杀人,并依靠双方内耗之际,自己渔利。

他知道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也知道蒋介石不堪大用,他首先要清除的是日本人,所以拉拢了朱潜龙,利用他的复辟梦,干掉对方的特务头子,瓦解日本人势力。

但这一切,必须要在战争开始完成,因为一旦战争打响,日本人可就不好对付了,而且老蒋那边背后有美国人,也会借机上位,届时就真没自己什么事儿了,所以还是个“限时任务”,只争朝夕

蓝青峰以交出李天然为诱饵,让朱潜龙杀掉根本一郎,然后自己再把李天然交给朱潜龙,一旦任务成型,最终事态发展成什么样子,都对自己有利。

★一旦朱潜龙杀掉根本,他就没有回头路了只能跟自己一块抗日,而且朱潜龙会利用舆论,有民望,这个角色作为己方人士,百利无一害。

★就算把李天然交出去后,后者因为仇恨杀了朱潜龙,蓝青峰完全可以“大义灭亲”,要么杀掉李天然自己得民心,要么把责任都推到后者身上把自己撇个干干净净,从他善于潜伏的个性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就算朱潜龙任务失败,依然还有李天然这个后手,可以把他放出去搞事情·。

★就算李天然也失败,李天然的养父可以背锅,最后都算在美国人身上,也查不到自己头上,这就是为什么当初他还要给李天然找一个“爹”的原因。

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我蓝青峰主导抗日,瓦解敌方势力清除汉奸,能得民心,也能拉拢各地的军阀投奔自己,,打压美国势力,最可以让自己取代老蒋,建立新北洋。即便最坏的结果,大咱也能撇的干干净净。

李天然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棋子!


三、计划是怎样失败的?姜文最后为什么哭?

最后计划失败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还是因为李天然。

首先亨德勒知道蓝青峰的计划,阻止他利用李天然,蓝青峰本来就不爽美国人,便起了杀心。

其次李天然自己搞事情,偷了根本的刀和印章,并盖在朱潜龙的老婆唐凤仪屁股上。

本来朱潜龙和根本一郎就互通有无,这样一来,六国酒店那场戏之后,两人开始怀疑到了蓝青峰的头上。

根本为了试探蓝青峰,让他杀了美国人,换取汉奸名单。蓝青峰将计就计,除掉亨德勒,却犯了一个大错误。

根本从他需要汉奸名单的态度上,就能猜出蓝青峰的真实目的了,原来你小子是抗日的啊!所以蓝青峰这里的疏忽,不但丢掉了挡箭牌亨德勒,还让自己露出了马脚。

随后根本与朱潜龙一通气,在蓝青峰面前做戏给他看,日本人杀了蓝先生的车夫特务,朱潜龙的警察立刻来拍照说这是警察合法消灭的汉奸。蓝青峰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计划败露了。

假如没有李天然从中裹乱,蓝青峰的计划没准真能成行。

但是,蓝青峰还是老辣,最后还有一个后手,就是把李天然藏了起来,还把最后执行任务的信鸽给炖了,为的就是让他们找不到李天然。

老蓝明白,自己的计划虽然失败,但李天然这头猛兽,随时可以搞他们,所以自己交出李天然之前,对方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最后蓝青峰哭着把李天然送出去的,这里姜文实际上是留白了,有着两种解读空间:

★蓝青峰哭,是自己运筹帷幄多年的计划失败,善于做局的他已经无路可走,手中的棋子还没打出去,就被将了军,懊恼无比,自然痛哭。

所以战争开始之后,他让李天然出去搞事情,因为他明白,自己计划失败,只能借助单纯报仇的李天然,做掉敌人,顺便让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你知道你要做什么吗?”“我知道。”“你真的知道你要做什么吗?”“我真的知道。”“太好了。”

★蓝青峰哭,也是因为自己。因为李天然是自己的“儿子”。李天然此去,凶多吉少。

他是为李天然伤心吗?不可能,这“爷俩”有名无分,都没怎么见过面,蓝青峰哭是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那可是他的亲生儿子啊。加上李天然,为了这个计划,他搭上了“三个儿子”,结果最后还失败了,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儿子”。

所以他哭得是自己,心说我这一辈子怎么他妈怎么倒霉,送出去的儿子,还听不见响儿。

所以,对于蓝青峰角色,要一分为二,他不是好人,也不能单纯的说他是坏人。他抗日,得民心,但最终目的为了自己的理想秩序,利用了很多人,本质上跟朱潜龙一个性质。最后被拔了牙,惩罚了他挑拨离间,摆弄是非。

但他最后还是放了李天然,给了他自由,也顺水推舟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王牌张将军,给了国民政府,让后者继续抗日,所以看待这个角色要一分为二,不能简单的以非黑即白的定性

实际上,那些推动历史发展的人物,大都也是这样的存在。


四、李天然的人设是怎样的?

这就很好理解了,电影的明线故事主角,人设单纯,热血

李天然有着强烈复仇心切,但来到北平之后,表现的却不像一个满腔怒火的人。在有好几次杀掉仇人的机会面前,纵然有着外因阻挠,但他本身也是畏首畏尾。比如:

酒店那场戏,暗器没有杀死朱潜龙,虽然养父和蓝先生一再灌输他留着朱潜龙的利害,但他听吗?如果听话,就他妈干脆别打暗器,实际上还是不敢; 偷根本的刀和印章,却不敢留自己的名字,写得“燕子李三”,键盘侠的特点; 把印章盖在唐凤仪的屁股上,借机消遣朱潜龙。有这工夫,不如直接搞他老婆,无论是看不上人家也好,还是不敢上也罢,总之最后还被唐凤仪挑逗了一番。

实际上就是空有一身本事,抱负也不小,但真正机会摆在面前时,却犹豫不决,但自己嘴上还不承认,还总想着东搞西搞,图一时爽快,满足自己的复仇心理。

你可以理解这个角色是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也可以理解李天然顽皮捣蛋,需要成长的历练。

电影中,李天然这样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做派,反而让蓝青峰露出了马脚。到头来还是自己人倒霉

这个角色,就是热血青年的象征。

往远了说,那时候,很多五四青年就是这样,口号响亮,但行动力不行,而且集齐单纯,头脑发热,容易被当时的各路军阀利用。往近了说,就是键盘侠嘛。

所以热血青年就是这样,敢做不敢为,且容易被利用。不过一旦加以引导,青年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因为有句话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把他们引到正线上,会爆发出很大的能量

电影中引导李天然的,就是关巧红这个角色。


五、 关巧红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原型是民国传奇女性施剑翘,却有独特的风格。

关巧红这个角色与李天然是完全相反的,同样是背负深仇大恨,但比起暴殄天物的李天然,她本人是无法完成复仇计划的,外因她遇不到仇人,内因她能力达不到(小脚)

但这么多年下来,关巧红一直在寻求改变这个现状。俗套一点的说,她在成长。

电影关巧红曾经裹脚并为复仇通过手术放开裹足,因为她练过武术,曾经一度依靠男人,最后发现求人不如求己,随即解放自己的双脚,去掉象征封建礼教的裹脚,让自己重新可以飞檐走壁。

她也曾经彷徨过,她的仇人曾到过她的店里,但是她看到仇人花白头发,身边还有一个小女孩,没能下得了手,因为她善心发作,却成为最终的遗憾。

关巧红最终放弃复仇了吗?电影没有说,她最后只是离开了,去继续复仇?也有可能。

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把自己复仇的希冀,延续到了李天然身上,她朝着李天然开枪,让他克服恐惧。最后转身离开,杜绝了儿女私情,自己的派系高手,也帮李天然清除了对方杂兵,这个角色大隐于市,这才是《侠隐》。

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所言,姜文去掉了“侠”,并没有让关巧红跟其原型施剑翘那样具有侠义之风,反而是一位最具人性化、以及母性光芒的角色,这就是姜文的“以人为本”。

最后,旁敲侧击的一句,关巧红的定位,就是代表了进步青年,其实也象征了地下党,房檐上那些人不就是敌后武工队吗?引导人民向前进,不能多说了。


六、房上的世界是怎样的?

“屋顶之上是一个干净、浪漫、有灵魂的地方。屋顶之下则是权谋的。”这是周韵在接受采访时的原话。

屋顶,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天台,了解“天台文化”,就不难理解本片中房顶所象征的内涵。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俺的旧作:各位朋友,咱们天台见!

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是现实世界中却又与现实相距甚远的所在,象征了不同区域,现实另一面。同时这里也象征着私密,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空间。

结合电影的时代背景,1937年的动乱时期,人心叵测的年代,姜文的浪漫主义,用这种方式,通过相对虚构的时间和空间的环境,去塑造一群屋顶上的、体面的中国人。

结合李天然的人设,一位封建的热血青年,屋顶就是他的一个空间,是他超然世外思考命运,也是内心反省的场所。

大面上说,他在进步青年(关巧红)的教诲下的成长史,也象征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成长史。


七、唐凤仪为什么跳楼?为什么70岁?

电影中的两位女性,都代表了受到封建礼教荼毒的中国女性,但唐凤仪与关巧红是完全相反的类型。

唐凤仪受过高等教育(剑桥),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她的教育程度就是一纸空谈,所以她只能依附于男人,并不是她不求上进,而是因为她没得选。

关巧红开始也是一样,但当她发现男人靠不住的时候,宁愿忍受手术疼痛也要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唐凤仪则是,当她发现自己男人靠不住时,选择了另一个男人。

最初她跟着朱潜龙,为的是荣华富贵,未来没准还能当皇后。但随后她又选择了李天然,希望跟他去马尔代夫买岛,未来生出一个帝国。

所以在唐凤仪骨子里面,还是希望自己是当皇后,哪怕换个男人也是如此,并没有第二选择,最终也造就了她悲惨的结局(战争爆发了,朱潜龙无法称帝了,李天然也走了)。

另外,关于唐凤仪说自己70岁的梗,绝对不是单纯的为了污,而是有个隐喻:

电影发生在1937年,她自己说是69岁,考虑到中国人都讲究虚岁,那么我们倒退一下,唐凤仪出生日期应该是1868年,这个年代,是末代太后隆裕,也就是光绪皇帝老婆的出生年代。

这就很明显了,电影里隐喻唐凤仪以前就是皇后,现在还想着要当皇后。这是典型的姜文式戏谑,架空角色的调侃。

昔日的“皇后”,一直梦想再次当皇后,但当她知道自己当不了皇后,所以她自杀了。


八、曹雪芹在究竟哪写得《红楼梦》?

电影中,曹雪芹神出鬼没,写《红楼梦》的地方至少有三处:

蓝青峰说在跟朱潜龙吃饺子的小屋里、亨德勒说在李天然回国住的屋子、李天然告诉巧红在钟楼里,可谓没有准话。

到底哪处是真的呢?其实都有可能是真的。

据考,曹雪芹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分别是广渠门内大街207号院(原蒜市口16号院)、北京植物园内原正白旗村39号、通州张家湾、西单石虎胡同、内务部街11号、平郡王府等等。其中除了蒜市口之外,其它都为存疑。因曹家进京后无处可住,在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的帮助下,曹家住到了南城“蒜市口的十七间半”。此外北京植物园内的原正白旗39号,现在已建为曹雪芹纪念馆。

其中,内务部街11号,正是姜文小时候在北京居住的地方

据北京香山正黄旗的老辈人讲,曹雪芹写《红楼梦》,不是光靠坐在屋子里写出来的,而是每天外出云游,将纸笔卷藏在腰间,兴之所至便即刻解开包袱写起来,走到哪儿写到哪儿。


九、影评人代表了什么?

“影评人谈电影,就像太监谈做爱”。这是姜文当年的名言。

并不是姜文在diss影评人,而是姜文在怼部分影评人的风气,就是那些不懂装懂,而且收钱办事、不看电影就打分的人。

姜文还是很“尊重”影评人的,毕竟史航扮演的角色是站着死的。但这位角色终究还是个太监,却是很有原则的,因为电话中这位明确表示,没有看过的电影不会写,明摆着不收钱,所以姜文虽然调侃影评人,但在电影里这位站着死。

有意思的是,这个角色死于两杆长枪之下,可是当时在场的刺客,没有一位拿枪的。这处设定很明显,收钱办事的评论人写得叫什么——枪稿啊。写枪稿的影评人,最终会完蛋的,死于枪稿之下,站着死也是死。


十、电影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话又说回来,分析半天,《邪不压正》的故事还没说呢?已经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说,看不懂。

姜文作品,故事向来比较简单,而且这位不喜欢把故事说透彻,要的就是“经得住琢磨”这股风骚劲儿。了解了几位角色特点之后,我们简单顺一下故事。

我没有看过原著《侠隐》,所以只是就事论事,单从电影的角度,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笑傲江湖》啊。

姜文的蓝先生就是岳不群啊,隐忍多年。

彭于晏就是令狐冲,愣头青一个,被蓝先生(岳不群)当做棋子,用他来对付朱潜龙和根本(五岳剑派,左冷禅这批人)。

然后彭于晏遇到了关巧红,好比任盈盈,来到了屋顶,发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清爽、体面,代表了自由。这就是好比任盈盈把令狐冲引入日月神教,从而让他发现名门正派的不轨之处。

许晴饰演的唐凤仪,是东方不败吗?

大致就这个意思,其实很好理解,虽然角色人设和故事走势不太一样,但故事模式就是这个样子,get到这一点,理解《邪不压正》的故事自然水到渠成。


彩蛋:电影有哪些关键彩蛋?

很多,说点个人认为有趣的地方。

1、李小龙

李天然的英文名叫做布鲁斯·亨德勒,唐凤仪知道他姓李的时候,叫他Bruce Lee,就是李小龙的英文名,因为原著《侠隐》的作者张北海是李小龙的粉丝。

姜文之前也说过,这部电影就是“李小龙在卡萨布兰卡的故事”,且李天然最后与师兄朱潜龙决斗时“师门以外的招式”,就是李小龙的pose。

2、妖刀

电影一开始,朱潜龙和根本一浪去杀害师傅一家,根本一郎说,“这把刀,被称为“妖刀”。这把刀就是村正,之所以被称为“妖刀”,是由于德川家康禁刀所致。

日本文化中认为,徒弟和师父,必将从恩养关系变成竞争关系。日本神道教认为,死不是坏事,死后成神是种荣耀。坏的是自己被人超越,失去了活着的荣耀。对于师父来说,与其屈辱的活着,还不如让徒弟送自己去成神,而找回荣耀。对于徒弟来说,要通过轼师来完成最后的进阶。

电影中朱潜龙受到根本一郎这种思想的蛊惑,也选择了“轼师”。所以他说,有“高人”指点。

3、协和医院的肾

很多人都说了,这个肾的典故就是当年的梁启超切错肾的真事,这里不再多提,但要说一下,后来协和医院也辟谣了,说这是实习课上老师给学生开玩笑随口说得。到底有没有这件事,谁也不知道,反正梁启超先生56岁去世。

PS,根据评论中豆瓣网友@统合思念体Q菌 的解释,梁启超的典故应该是实锤的,所以这里引用老兄的资料,以供参考,感谢提醒:

1.美国费慰梅(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挚友)所写《中国建筑之魂》第56页:1971年,梁思成因病入住协和医院,于一个偶然机会,于自己医生处得到父亲早逝原因:“病人被推进手术室后,值班护士就用碘在肚皮上标位置,结果便错了地方。刘博士动了手术,切除了那健康的肾,而没有仔细核对一下挂在手术台旁的X光片。这个悲催的错误手术之后立刻被发现了,但因关乎协和医院的声誉,被当成“最高机密”归档。”
2. 1926年梁启超日记:“…(伍连德大夫向协和医院及克礼等大夫探索实情后告知梁)他已证明手术是协和孟浪错误了,割掉的右肾,他已看过,并没有丝毫病态,他很责备协和疏忽,以人命为儿戏。协和已自承认了。”《梁启超年谱长编》

4、帕梅拉命案

电影中那位被开膛的外国人帕梅拉,是真实事件,“白人美女惨死狐狸塔”当年轰动一时,战乱延绵、当局阻挠、案件搁置,最后不了了之,凶手逍遥法外、不亚于西方的开膛手杰克案。

2013年纪实犯罪小说《午夜北平:一桩谋杀案笼罩下的旧中国》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前门,盔甲厂胡同,东郊民巷使馆区里,出于各种原因远赴他乡的外国人的生活,还有七十多年前死者父亲的执着。其中的狐狸塔说得就是东便门角楼,真实事件死得是一位英国少女,电影里改成了美国人。

作者法兰奇凭借此书,一举赢得全球侦探小说界的“奥斯卡”——爱伦坡奖

5、张将军

就是抗日名将张自忠,电影中,蓝先生藏匿了张将军,而且结尾之处也送张将军离开北平。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张自忠从北平撤出之后, 国内舆论却将张自忠看成了大汉奸,国民大众认为他出卖国家利益,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最终,张自忠找枣宜会战中正名,为国捐躯。 北京还有一条“张自忠路”。

6、69岁

唐凤仪与李天然的对话,老司机味道十足,唐凤仪自称70了,李天然调侃“看不出70,只有69”,后者答曰,“69,Exciting”,猝不及防的开车。

7、亨德勒的车牌

亨德勒去火车站接李天然回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开的老爷车的车牌号“2233”,这是姜文导演创作这部电影时所在工作室的门牌号。

8、东棉花胡同39号

亨德勒说北平公安局地址在“东棉花胡同39号”,现在这块是中央戏剧学院,姜文就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历史上这里也曾是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的宅邸。

9、六国饭店

跟《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莫斯科餐厅一样,是老北京(平)颇具时代气息的建筑。

六国饭店位于北京市东交民巷(解放前的使馆区)核心区,由英国人于1905年建造,当初是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所以取名为六国饭店,和法国人开的北京饭店是当时京城最高档的两家饭店。主要为当时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常在此住宿、餐饮、娱乐,形成达官贵人的聚会场所,另外当时下台的一些军政要人也常常到这里来避难。

10、朱元璋的画像

不知道姜文老板对朱元璋的画像为何如此情有独钟,类似的场面在《让子弹飞》里也出现过。


首发于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短评

《一步之遥》之后姜文说过,包饺子喂猪的事他再也不干了,可看完《邪不压正》,我觉得我才是饺子,被喂了一头猪。我再精致也这么小,他再掉格也那么大。我包不下,但很满足。

10分钟前
  • Ocap
  • 还行

不是烂片,要说多出色也未必,我不喜欢。在整体性上,还不如《太阳》。姜文无疑是极聪明的。可片子处处是“你看我这聪明吧”,那整部电影就不够聪明了。单独看很多段落是好戏,凑一起就像舞台上同时演四出戏:每一出都是文武昆乱不挡,观众也得看晕了。希望姜文一直拍下去。但我真不喜欢本片。

15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

前三分之一观感非常好,利落极了。从钟楼戏开始渐渐垮掉,节奏奇怪,删减痕迹重,变成了只会积蓄能力爆发情节不会有调理讲故事的偏门。细节太多,需要看好几遍才能理清线索…(二刷改成四星了)

1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又名《杀死那个太监影评人》,是不是不夸姜文电影的影评人都是太监呢?史航好意思吗,好歹也是前影评人,节操呢。冯小刚曾说自己跟影评人势不两立,姜文心底可能也是这样想的,只是不好直说,借电影隔空表达。 所以,被有幸邀请参加首映礼的盆友们,你们不觉得受辱吗?一点车马费,你们就不是太监了?

2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开头部分的复原“民国老北京”的激情及想象,着实点燃了我不小的观影热情,但是中后部的众多的、自以为是的杂乱逻辑和不知节制的噱头、打斗、屋顶跑酷,又着着实实地扑灭了那些观影享受。实为遗憾!

2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很电影,很姜文。在昆丁式的古典复仇黑色幽默里加入了姜文独有的历史文化韵味、人情味、和对台词的讲究。天堂在上,刀剑在下,幽默在表,孤独在里。从找爸爸到自己成为爸爸,是李天然的成长,也是中国的成长。刀枪不入、飞檐走壁、裸奔、盖戳,是所有少年的爽点。独立还是依附,是所有少女的痛点。

29分钟前
  • 叶飞Phoenix
  • 力荐

世界主义。爱国主义。黑色喜剧。国族寓言。伪满政权。老北平。功夫。old school revenge。昆汀塔伦提诺。

31分钟前
  • 本多
  • 力荐

这部电影,注定将洗去此前你对老北平所有的,粗心大意的幻想~姜文最温柔的电影

32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邪不压正》表面上非常大男子主义,其实处处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关巧红和唐凤仪都是很女权的角色,关巧红拒绝缠足,尝试像普通人一样奔跑,坚决要和男人享有同等的地位,这是她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尝试做一个独立新女性的体现;而唐凤仪当众扇朱潜龙耳光,后来又一言不合就甩了朱潜龙,大胆追求李天然而不在乎他人眼光。她的身体完全由自己的灵魂主宰,她完全是自己的主人,不是男人的附庸,也不做他人的小妾,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已经全然觉醒。女性角色如此强硬、独立、自主的一部电影,怎能叫直男癌呢?姜文曾说过,他的电影里真正的英雄都是女人,男人是靠她们的锤炼才得以成长。《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马小军是如此,《邪不压正》的李天然也是如此。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3.5 大概算是姜文电影中直白又平庸的一部,属于导演个人恶趣味的东西反而成了双刃剑,时而灵光闪现,时而尴尬无趣。屋顶和医院戏观感佳,到后半程高潮节奏又莫名拖沓,没有之前作品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3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都说很姜文,确实很姜文。那么“很姜文”究竟指什么,我认为是一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恣意。所以它肯定算不上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好电影,但你不能说它不是一部好玩的电影。与“好”相比,我还是更看重“好不好玩”——上帝眼中无善恶,好玩为大!我估计姜文也是这么想的。

42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其他人拍成这样我觉得还行,姜文拍成这样我觉得不行…

44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还行

不管是彭于晏的屁股,还是许晴的屁股,都没有成功的把我的屁股留在影院的座位上。

49分钟前
  • MadRain
  • 较差

“-不要再哭了,再哭就到了!-我压着速度呢”廖凡部分犀利狠辣如《无耻混蛋》,周韵部分仙逸飘渺如《聂隐娘》,彭于晏屋顶奔跑如《卧虎藏龙》复仇双刃剑如《三块广告牌》,许晴情义妖娆如《老炮儿》里的她和《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陈冲…廖许边电话边啪啪、彭于晏屋顶裸奔、彭叫姜文爸爸…都极其情艳!

5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为吃醋做一顿饺子,为贺礼烧一座烟房,饺子没吃到嘴里,鸦片迷醉进鼻腔。为不老打一管针剂,为隐形做一件衣裳,不老却主动求死,隐形却光着皮囊。汉奸跪在地上如狗,侠客飞上屋檐如鸽,谁睡在丧钟里不醒,谁僵在火海里失声。躲得过爱情的子弹,拔不掉仇恨的齿牙,北平本是一座孤岛,海水退去便是江湖。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又是那种主角非得把自己的前尘往事、所思所想、行为动机全用翻译腔台词反反复复倾诉出来的故事,彭于晏所有穿着衣服的表演都是难以忍受的,不穿衣服的时候我还能勉强转移一下关注点。电影中段且专门见缝插针地损了一下影评人,怎么还没迈过这坎儿啊……

5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太烦人了,做作又聒噪,客观来说画面是漂亮的动作也是精彩的,可是真的太烦人了,人物也蠢,逻辑也乱,笑料永远塞在不合时宜的地方,烦到想在电影院里按下静音键

1小时前
  • 黄青蕉
  • 还行

姜文不止一次说,他的戏都是编剧到了现场还在改剧本,现在严重的问题来了!电影的大框架是纯商业类型片,剪辑方法也是,一开始情节推情节的主线节奏很快,但彭于晏饰演的男一号却没有主观能动性,无法驱动情节,只是一个棋子,也看不出来他内心的恐惧和性格的层次感,而躲子弹、筷子杀鬼子的身手又跟抗日神剧差不多,半小时之后这个剧本就烂成了筛子。节奏亢奋失控本来就是姜文的问题,这次的剧本更是凸显了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的故事,但混乱的节奏却让人有难以消化的感觉,这就是很多人看完不舒服的原因。不要小看类型片,总想着反类型耍小聪明做自己,强类型和夹带私货很容易互相撕扯。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7分吧,整体还是好过《一步之遥》。一部成也姜文、败也姜文的片子。强烈的个人风格,让影片已经跟原著《侠隐》成了两个东西。姜文的电影里,角色总是带着些疯癫,所有人都像嗨过一样,台词密,表演也有意的过。同时,角色又有他眼里的单纯与浪漫,是可爱的一面。节奏依然特别飞,还是非常厉害。而台词密度大到有些不适感,他开心就好吧。 想法太多,使得影片会有些散。另一方面,隐喻仍然很多,坏主意也仍然很多,可以注意廖凡越来越明显的下巴。喜欢姜文风格的人,还是不会太讨厌这部。不过,损影评人那个地方,还是很别扭。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姜文大概是目前国内最会玩黑色幽默的导演,荒诞悲情又浪漫。即便生逢乱世、身不由己,也要穿最好的大褂、喝最烈的酒、飞最高的屋顶、杀最恨的人。喜欢许晴饰演的唐凤仪,美丽妖娆,媚眼如丝,既有风情又有豪情,一位乱世佳人,终究是被时代辜负了。

1小时前
  • 小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