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小时

HD中字版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丽兹·卡潘,凯特·玛拉,爱波·塔布琳,克蕾曼丝·波西,特里特·威廉斯,凯特·伯顿,达林·绍瑟姆,彼得·约书亚·赫尔,肖恩·博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27小时 剧照 NO.1127小时 剧照 NO.2127小时 剧照 NO.3127小时 剧照 NO.4127小时 剧照 NO.5127小时 剧照 NO.6127小时 剧照 NO.13127小时 剧照 NO.14127小时 剧照 NO.15127小时 剧照 NO.16127小时 剧照 NO.17127小时 剧照 NO.18127小时 剧照 NO.19127小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27小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国导演丹尼·鲍耶(Danny Boyle)将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拍摄《127小时》(127 Hours),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Aron Ralston)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 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缘绳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生还。老九门番外之虎骨梅花秋刀鱼之味1962黑蝴蝶之家天堂岛之外呼叫助产士第五季曼殊沙华去年在马伦巴坏东西第十二夜生活大爆炸第五季正义的重量宝拉泰坦尼克号2012鬼楼契约第一季暂时停止接触禁断的果实寒枝折不断 电影版行运百分百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第二季警徽与背叛罗德岛战记最高安全舞魅天下 第九季蜘蛛侠:平行宇宙貂蝉花样厨神时光音乐会第二季纯享版寻灵大冒险第三季谎话连篇2018一人露营一千零一夜大汉风之火烧阿房宫来玩2020圣十字第一季东方海盗传奇生而抱歉有些室友不能碰怪王外传佐佐木与宫野战姬绝唱Symphogear XV刺刀英雄旧神我漫步在莫斯科出柜家庭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

经历死亡的考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人可以乐观,可以选择不放弃,但是,这种坚持可以持续多久?乐观需要你采取行动,需要耗费能量而绝望却又是如此毫不费力,诱惑着你放弃一切行动人都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但是,这个“轻易”的底线是在哪里?如果死亡是种解脱,放弃是种安慰那么,无助的我们该怎么做?而且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别人在看,在鼓励?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时候变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亡。可是,看了《127小时》后,我想100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的人会有99个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真的,看了这部片子后,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实现。在见识到各种人生面貌的时候,我觉得人生真的可以有各种可能,人的生命之所有有特色,之所以那么有价值正是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
     《127小时》是一部经典的奥斯卡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小中见大。短短5天零7小时里完成了对人生的体验。时间在这里已经不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流动速度来思考,在那段人生历程中,以小时、分钟、秒计算的时间是一个人心理、身体、社会价值观为主角的舞台剧。127小时足矣完成一次心灵的轮回。影片中的峡谷与巨石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命中注定的坎,要么死在这条坎上,要么踩着这条坎到达更高处。只有强烈的生存意念、对生命强烈的尊重、对人类情感社会的强烈依恋才能够真正适应、征服我们生活的世界。浓缩就是精华,生命的本质就是在这127小时中体现,在这只有127小时的生命体验中,也是痛苦大于快乐,导演在影片中也凸显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与强烈的生存意念是超越肉体痛感,在正常情况之下,我们无法想象清醒状态下将自己的前臂割断,因为正常社会有很多东西掩盖住我们接触到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将人放置在一个狂野无情的荒野中才能够清澈见底,只有将人放置到最原始的环境中人才能够稍微真实一些,因为刨去了群体社会中外在干扰的浮华与匆忙。在这部影片中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命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呢?不是生存的技术,而是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加上人的求生本能让人类得以在恶劣孤单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息。不管用尽各种救生工具,想尽各种办法都摆脱不了那块压在人类身上的巨石,反而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割断手臂)也被现代社会称为最愚蠢、最无效的办法保住性命。这部影片一定意义上是文艺复兴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主义的体现。
      当我们作为一个观看者的角度看待同类生命此种场景下的表现,我们自己也不禁为之震撼。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作为人的那种精神、情感力量失望。因为我们是人。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人心灵的震撼却是持续和有力的。
       人的生活总有遗憾,温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却要失去许多的幸福,两者很难兼顾。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留下遗憾。但我们还是要从人生的价值来选择,有的人希望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那么温馨的生活与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选择。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价值,那么富裕的日子与他更合适。
       可是,我想,该忍受平静加贫穷的时候就好好的过好每一天;该开始打拼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勇敢而上。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过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情足以。有人说:跑的快的人不如跑的慢的人,或者说是马没有骆驼走的远。究其原因,就是跑的快的人需要休息,而跑得慢的人却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久而久之,离目标越来越近的人就是那个跑的慢的人。所以,没有必须羡慕那些现在领先的人,只要自己也在坚持,从不放弃,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那个成功者。

 2 ) 只评论前半部分

作为一个攀岩者,看这部电影有很多戚戚焉的时刻。但是对我而言,Aron在头几天的冷静,理智,自律却是我最大的感受。我不知道如果我在这样的情形下会出现怎样的精神错乱。我会想到什么?哦,我想最后我也会想到亲情,爱情,友情,人生多少的遗憾愧疚。但是有一种豁达,我曾经以为已经失传的精神,原来还依稀的存在着。我不知道说这是美国精神的一部分是否过于矫情,但是对恐惧的蔑视似乎不是人类天然的本性。可惜,这种精神现在只在那些极限人群里面可以找到了,而这些人却已经不再代表美国的现在,他们只是美国精神的现代活化石。

后半部分,我无法评论。只是警告任何有晕血前科的同学,及时闭上眼睛,或者出去上厕所。All in All, 5 Stars.

 3 ) 生存的份量

P.S.强烈建议各户外用品厂家在刀具广告中加上类似“削骨如泥,断肢必备”的语句,呵呵,开玩笑啦。。。

生命到底有多重?如果天平的两端一头是你的生命,另一头是10万块钱,你会怎样选择?如果是100万呢?恩,你说你穷,没有那么多钱。好吧,我们换个选项,这回你肯定有,一条胳膊怎样?等等,光一条胳膊还不够,你必须得自己把它割下来,这交易成不?

喜欢户外运动的我对这部片子早有期待。看片之前,我便只有这样一个疑问:需要怎样的生存意志才能让人愿意付出自己断骨截肢的代价?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最后几分钟给出了答案:为了活着。遭受巨大的痛苦,Aaron并不是打算拯救世界,他想要的仅仅是继续活着。他也确实实现了愿望,经过127小时的挣扎,重获新生的独臂Aaron和家人团聚,娶妻生子,继续他的户外运动生涯--恩,答案就是这么简单。(我很怀疑自己在同样的处境下是否有勇气折断自己的手臂,直到现在那两下嘎嘣脆的骨头碎裂声依旧清晰的回绕在我耳边。。。)

电影里,生存的份量在三段内容中爆发:

第一段,蓝色的天和橙红色的大峡谷--标准的明信片式风景,这段主要表现Aaron和大自然的融洽相处,此时的他生龙活虎,又骑又蹦还顺带和姑娘们跳个水啥的,影片的节奏也相当欢快;

第二段(是127小时的主体),冷峻的石头和陷入困境的Aaron,这里大自然被放在了对立面上,蓝天成为自由的符号。镜头在Aaron无法动弹的现状与自由疯狂的过去之间不断切换,通过对比表现出平凡生活确有可爱之处,这里,随着时间流逝,生存的份量在加重;

第三段很短,就是介绍了原型Aaron逃生后的生活,放一串照片而已,其实我觉得这里的“简短”处理恰到好处,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普通寻常,这时生存的份量又静悄悄消失在幕后,还反衬出第二段中为求生存而激发出来的超人意志。

剧中有一句台词:“Maybe this stone has been waiting for me through all the life.”大概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块石头,它将你热爱的事物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迫使你做出痛苦的抉择。其实有很多事物就像空气一样,常见到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如果让你窒息那么一下,空气在生命中的份量就立刻凸显出来。

顺便说一句,在电影院看的时候觉得配景音乐很棒,回来上网一查才知道音乐制作是一个叫Rahman的印度人,DB上一部劲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音乐也是他做的。个人觉得如果少了Rahman的音乐,《127小时》这部电影会失色很多。恩,物色幕后人选是也导演的必备能力。

 4 ) 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有创造非凡的可能!”
                   
                      ——摘自艾伦•拉尔斯顿的个人网站





艾伦•拉尔斯顿(Aron Ralston),一位登山冒险运动家,一个热血沸腾的小青年儿!
2003年4月25日,他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犹他州的蓝约翰峡谷,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的东部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但风景极美。在这里,他经历了一次他永生难忘的旅行……


在一个叫阿斯本的小镇上,他开始了冒险,这个小镇人口不过几千,因滑雪和避暑闻名。
艾伦首先攀登了阿斯本镇附近的索佩斯峰,然后他离开了仍在飘雪的阿斯本,向西行驶数小时,出科罗拉多,进入犹他沙漠。
4月25日来到了犹他州莫埃伯附近,在山谷中骑车前进大半天,然后驱车向莫埃伯西面的马蹄峽谷进发。在那里,艾伦准备开始为期一天的峡谷之行,因为预计行期短暂,出发时他只带了一辆轿车,一辆山地自行车,一个急救包,一根登山索,一把8厘米长的袖珍小折刀和一天的口粮,但是!他没有带手机!!!!!!



【27岁的艾伦身高6英尺2英寸,体重165磅,他体力极棒,可负重70公斤,攀登1200英尺的高峰。1987年他自俄亥俄州迁居科罗拉多。如今,他已征服了该州54座超过4300米的山峰之中的49座。
两个月前,他和同伴一起攀登Snowmass附近的主峰,而那次攀登险些使他丧命于雪崩。为了攀登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峰,1997年艾伦辞去了英特尔的工作,来到阿斯本,在一家户外运动器材店当了一名店员。这次西行也是为攀登麦金利峰做的热身活动。】



艾伦将车子停在马蹄峡谷,此地距公路大约70公里,当夜他就地露营。次日清晨,他骑上山地车,顶风南行了2个半小时,到达蓝约翰峡谷(这条峡谷位于峡谷地国家公园之西,马蹄峡谷之东)。这里地域辽阔,气象万千,公园里有很多地方非常偏僻,至今无人涉足,而艾伦此次前往的正是公园西部的边缘地带。这一代沙地松散,行路艰难,峡谷既深又窄,砂岩随时都可能滑落或移动,即使夏天,昼夜温差也可达到20多℃。
到达了目的地后,艾伦开始了他24公里的健行,在蓝约翰峡谷行进了将近3小时后,这小子还不老实,他来到一条大约1米宽的峡谷,火红的砂岩凹凸有致,他顺岩上攀。起初的一切都很顺利,在20米的高处,他成功的登上了一一块看似十分坚固的巨石,然而,当他在攀越一道3英尺的岩缝时,不幸发生了……


艾伦推着一块挡住他去路的巨石,准备攀越时,巨石摇晃了一下,艾伦脚下一滑,猛然向下,整个右手和前臂被狠狠地挤在了巨石和岩壁之间!
被压住的右臂正是之前在雪崩中被冻坏的手臂,巨石将他牢牢的钉在了半空中,此时是4月26日下午2时45分,星期六。


事发太突然,待艾伦从整个事情中清醒过来后,伴着剧痛,无论他怎样的推、挤、拉、拽都是徒劳,艾伦在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智力和体力,但毕竟那是一块350公斤重的巨石!因为红砂岩相对较软,他起初试图将石头凿碎,可是他只带了一把袖珍小折刀,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耗费体力无疑是极其不明智的,艾伦所能做的惟有保持清醒,节省体力,等待极其渺茫的救援。
【关于小刀的问题】“中国制造的廉价小刀”绝对是编剧为制造笑料缓和气氛而无中生有杜撰出来的!那把刀不过是艾伦之前某次买了把15刀的手电筒随之附赠的赠品。


艾伦开始了他绝望的等待,他将抓钩插进一条岩缝,固定住,再将身上的攀岩马甲扣紧,这样它可以悬坐在半空中,解放出双脚。他背包里有2个墨西哥玉米煎饼(片中JF晚餐吃的那个),几块口香糖,和3公升水,这是他仅有的口粮,他尽量节省,希望撑的久一点。(片中出现过蚂蚁在艾伦脸上爬得镜头,我不知道真实性如何,不过我一直在想,艾伦为什么不吃了它,要知道蚂蚁在必要时刻是可以拿来充饥的啊!)
夜晚,虽然邻近5月,但沙漠的气温仍会降至零下,仅着短裤、T恤的艾伦只能靠自己的强壮的体魄抵御严寒。在寒风呼啸中,恐惧、沮丧、懊悔、愤怒和黑暗一起向他袭来。他感到自己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们,懊悔自己违反了攀岩的安全规则。他把名字刻在了岩壁上,希望有朝一日那些爱他的人能读到自己的遭遇。
在被困的第3天,艾伦喝尽了最后一滴水,片中倾盆的大雨是艾伦在极度脱水情况下自己臆想出来的!那片沙漠说不定已经连续好久都没下过雨了。


在被困的第5天,艾伦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


他从登山包里拿出了那柄8厘米长的折叠小刀和急救包,将它们放在自己面前的岩石上,再用一条绷带勒紧右上臂,沿着右肘关节,切了下去。 因为刀子非常钝,艾伦连续切割了一个小时,终于将右臂的肌肉软组织切下。然后他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桡骨,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移动位置,以扭矩原理,借助岩石折断了尺骨。

大量的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压住他右臂的巨石,并流淌到地面。由于大量失血,艾伦差点晕厥,然而他克服剧痛迅速从急救包里取出杀菌软膏、绷带等,给自己的右臂紧急止血处理。

艾伦被困之处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距峡谷底部有25米的距离,在简易的止血后,他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一只手臂借助绳索下降20多米,向生的希望走去。


沙漠峡谷中越宽阔的地方,沙子就越松软,越易下陷,对于普的人来说在这上面行走也是很艰苦费力的,而艾伦不仅要和失血昏迷脱水等抢时间,并且要徒步行走至少7英里才能看到一丝生的希望。
好在他的运气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在他跌跌撞撞地接近马蹄谷地时,迎面走来两位荷兰健行者!两人赶紧把食物和水给了艾伦,接着为了赶时间,三人继续前进。他们走过“大画廊”地区,就在距离艾伦的汽车差不多1公里处,一架直升机来了。(艾伦5天没有上班,他的同事报了警,警方派出直升机寻找,在马蹄峡谷找到了艾伦的汽车,正打算着陆检查时,看见了他们3个!)
直升机降落后警察惊呆了,警察发现除了两位荷兰旅行者外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他浑身都是红的,从头到脚,到处都是结痂的干血和正在流出的鲜血,断臂淌出的血已经把他的右腿染得和红砂岩一个颜色了!

在飞机上,警官们不断和艾伦说话,以免他昏睡过去,警官们看到他空荡荡的右衣袖管,虽然心里大体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都不敢去想,也不便去询问。反倒是正在靠着机舱饮水的艾伦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他为了生存,只得自断手臂。
12分钟后,飞机抵达圣玛丽医院。整个事件最匪夷所思,让所有人都目定口呆的事发生了,艾伦居然不用任何人帮助,自己走进了急诊室!!!!!!!!!他简直不是一个人一样的存在!!!

事后,警方曾去蓝约翰峡谷寻艾伦的右臂,攀岩锁任然悬在那里,从此可以看出艾伦曾以绳索和铁钩组成简单的滑轮,试图移动那块巨石。那块石头足有差不多400公斤,体积足以装满一整个卡车车厢。艾伦的断臂还在那里,周围血迹斑斑。医生说,就算当时断臂和艾伦一起被送回医院,也已经没有办法再移植了。再退一步,就算在艾伦遇险的第一天就被他人所救,艾伦依然需要截肢。


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艾伦说,在那5天里他一直在想如何脱困,他的情绪经过了很多次转变,但他知道他必须保持冷静,在岩壁上时,他经常幻想自己在喝酒。表述过程中,艾伦更多的提及精神作用和朋友的力量,“在峡谷里,我感觉有人和我在一起,我感到亲人和朋友和我在一起。”

艾伦•拉尔斯顿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伦大学,曾在英特尔公司上班,然而由于英特尔拒绝给他3周的假期让他去攀登美国的德纳里峰,艾伦一怒之下把英特尔给炒了,之后他便来到阿斯本,在一家运动器材店找了份工作,这才有了更多登山和探险的机会。

在他看来,登山、冒险是生命的全部。
他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写道“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有创造非凡的可能!”







《127小时》

之前曾看到过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说丹尼鲍儿这部片子是炒《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冷饭,无论是情节配乐,叙述故事的方式都有炒冷饭嫌疑。个人觉得,《百万富翁》有什么可炒的?!
整个一不伦不类的东西,不知道好莱坞的那帮怎么就那么喜欢!是的,可能我很庸俗,不过我真的很是没看出《贫民富翁》好在哪里?
而这部片子,我实在无法保留我的溢美之词!

画面,色彩,配乐都正中我的下怀!詹姆斯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作为一部真实改编的人物传记片,127小时有它不可避免的弱点,情节冲突不够,故事主线过于单一。导演在叙事上只选择了艾伦一条线索,全片80%的镜头都是他的画面、他的视角,不过导演想要突出的恰恰也是这点。当你被困时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事情!“家人知道我失踪了吗?”“他们有在找我么?”“我的朋友有没有报警?”这些都一无所知!未知,茫然,恐惧,焦躁,忧虑。只有用这种手法才能更好的展现这些情感,我们才更容易体会主角此刻的心理。导演虽舍弃了剧情冲突的效果,不过在情感的呈现上达到了高度的还原。

配乐方面,不得不说受《百万富翁》的影响非常大,导演在音乐的选择上处处留着前作的影子,不过同种类型的配乐,这部片子用起来感觉比前作和谐很多!
几首OST都恰到好处,配合情节天衣无缝,很喜欢OP、ED两首歌曲,开头那曲《Never Hear surf Music again》一出来就把我勾住了;BGM方面,金属音乐完美诠释出主角的性格,情感,心理活动,在情节的烘托上也展现的淋漓尽致,艾伦在被巨石挤住之后,长时间的寂静,接着,吉他毫无章法的撩拨,由慢变快,混乱、焦躁、无奈完美的展现出来,虽然与我之前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但出来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还有自行断臂那处的音乐处理,起初还是吉他,但这次不单单只是吉他,金属音乐在背后把持着旋律,在艾伦挑断神经时那跳出来的破音,听得我浑身乱颤,感觉就像我在挑手筋一样!之后节奏加快,旋律愈加混乱,感觉即将达到极点,完全失控时,一切戛然而至,终于完成了,一切都结束了……

影片在呈现这段时,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手法,刻意模糊了手术的场面与血腥的程度,尽量使观众感觉不到不适。根据我之前的叙述,现实情况比片中展现的要残忍、血腥的多得多,即便如此观看本片时依旧感觉很痛苦!从片头痛到片尾,感觉艾伦每刀都像割在自己身上一样,片头右手被挤,看见岩壁上擦出的那道长长的血痕,突然联想到小的时候摔倒磕破膝盖的情形,顿时浑身一阵乱颤,感觉过电一样,那种肉体上的疼痛闪过心扉,之后的自断手臂就更别提了,真是不敢想象艾伦是怎么挨过来的……
在情感叙述方面,导演依旧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态度,没有胡乱煽情,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方面,这点难能可贵

画面方面,在艾伦被困前,镜头多移动和全景,内心无比愉悦激动,很敞亮,并且展现了科罗拉多壮阔绚丽的美景,当艾伦被困后,镜头也随之转为固定,近镜头的使用展现出那种闭塞高压;本片的色调真是太漂亮了,前半部分大片大片深红橙黄的山峰岩石和结尾脱困后倾斜而下的日光及闪烁着粼粼波光的游泳池都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而被困时多为阴森冷暗,即便有光也是一闪而过,时间非常短暂,烘托出那种阴暗压抑的感觉。


不得不说那里真是太美了,怪不得那么多人去那边探险!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传记片,能拍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在节奏的把握,及主角内心的挣扎(艾伦曾想到过自杀……)应着以更多笔墨,不过这都不重要,这片子传达给我们一个更有意义的东西,珍爱生命!
一条胳膊&一条命,孰轻孰重!这道算数题大家都知道答案,可是上升到实践的层面相信没几个人下的去手,只因如此,这个故事才这么让人震撼!呈现在画面上才这么发人深省!



生命是一条河流,它只是一味向前奔腾,永不回头,直至流入大海,大海在汹涌,在几千年几万年地不息地汹涌,在那蔚蓝色的深处,是生命不死的灵魂在呼啸;无论怎样的苦难,生命是不屈的,它将顽强的生存和繁衍,不息地追求着光明和幸福!就生命本身而言,脆弱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主宰生命的意志。

 5 ) 一个范本:如何选材搭建一个单人励志冒险故事

首先,我现在才意识到Danny Boyle最大的特点也许是他其实是一个如此具有商业气质的导演、而不是如看猜火车时那样猜想的另类怪咖。

这不是贬低的话——该骂的话在前年都该骂完了——他接手非典型类型片,能够非常好的处理得可看性很高、价值取向接近通俗(但不流俗)、还能保有非常cool而“可能”具有深远意义的亮点:比如猜火车里的药丸、比如太阳浩劫里的光迷恋(Sunshine其实应该算类型片,幽闭空间、异型类科幻悬疑片,只不过总量比较少,不够成“型”),甚至大俗套的Slumdog Millionaire,必须承认也是存在非纯技术性(电影技法)的亮点的。

其实对这些亮点最好的解释是导演自己的兴趣就在这里,一句话,“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是他最为迷恋和最热衷于表现的主题。”

(这里多插几句,写下上面的话时我忽然想到诺兰导演,这两个同样才气与匠气兼备的英国人,不同的是诺兰常在类型片框架中注入足具颠覆性的强大精神属性,Danny Boyle则在其关注的主题上架构、填充故事和情节以支撑起一部电影。两个人都能熟练的游走在商业和独立之间,拥有纯属而又丰富的技法。虽然DB拿了奥斯卡,但诺兰的精品率高、尤其今年声势正旺。希望两个人未来都有更伟大的作品,则影迷之幸也。)


把127 hours和海滩放在一起会很有意思,抛开品质问题,两者都涉及了现代青年一代寻求“世外”的意向。

我看127 Hours最有感觉的一刻就是Aaron锁了自行车,开始徒步时:他三步并作两步轻快的迅速攀上一块岩顶,脚下不时扬起尘土——就是那几步,背景无声,而我似乎能和Aaron一同触摸到那独自出行时的自在,一个人矫健的行走、攀爬,彷如自然的一体!那一刻,片子从开篇的快节奏的剪切、出行的紧张准备和一路奔驰的状态转入另一个世界,没有喧嚣的,平静和自由的世界——一段柔缓的配乐渐起,旋律若有若无(这其实是一段主题乐,在后面Aaron的温馨时刻回忆中重现),和着山风,镜头转成全景,小小的人在山顶,无比的明媚中,娇小的云朵点缀着,蓝色的穹庐和黄色的旷野,没有俯拍、没有四顾,这个画面仿佛只摆了个简单的Pose,够让人畅快的呼出一口气。

喜欢一个人出行的人(其实无论是不是野外)也许能理解这种感觉:我被拉回到那可以自由呼吸的野外,提醒我,一个人的冒险曾经多么令人振奋。一个人,一定是一个人,自在的,全身心的投入,你属于天地,天地也属于你。你可以赤裸裸的面对自己,你不再是一个社会赋予存在意义的人,你是真实的,完全纯粹的自由的。你如同隐形了,可以自己和自己聊天,把头脑里所有的自己不得不扮演的角色一个个拉出来晒,自己开个派对狂欢。你也可以跟飞禽走兽交流,因为你跟他们一样了。总之那种舒畅,无与伦比。

(我很遗憾,几年前的那部In to the wild都没有给我这种感觉。)

这样的人不是排斥社会,就如Aaron会热情的招呼两个女孩一样(呵呵,绝不是因为美女才热情的哦),遇上同行的人一起分享是愉快的事,甚至是令人期待的。只是,没有合适的同行者时,一个人出行也可以特别的惬意。

当然,自然的世界未必比人的社会简单,它给你设下的陷阱就在那里。这时候一个真实的人就能够、敢于面对这个状况,冷静而乐观,Aaron就是这样一个人,真实的对待自己,真实的自然的爱好者。


好啦,喷够了我的馋口水,说回片子。我们看看编剧和导演选取了哪些我觉得特别的素材来填充这个故事:

开篇和结尾点题时都出现了密集的人群,这就是片子的题眼,个人与社会(而不是人与自然)。从片头异常密集(拼接画面方式增加了密集度,这一方式接下来还增加了片子开篇需要的速度感和吸引力,用的非常之好)的人群切转到Aaron一个人的身影,快节奏中干净利落而又异常明确的穿插了后续会出现的重要道具和人物(水壶和水、没有拿到瑞士军刀而拿的made-in-china赠品刀、妹妹提醒他给母亲电话的留言),接下来还是快节奏的一路出行(这里通过拼接画面插入的内容也异常丰富,广告牌一一甩在后面,和自行车队擦身而过,是他一步步远离喧嚣社会,甚至还有对即将到来的野外岩石壁画的想象),自行车车程上的小插曲(经过的废旧工厂、跌倒——人物的乐观性格初见端倪);另外在细节上,水的展示(从管子里涌出)延续了开头的处理手法。

相遇的一段情节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所有细节都被很好的利用在了后面的独角戏里(幻觉、渴念)。

遇难的一幕很突然,并没有提前给什么石头的特写或音乐转变为惊悚之类的,直到尘埃落定,片头127 Hours开始倒数计时,这种不同寻常的冷静甚至平静的处理就是整个片子遇难情节的基调,非常的写实、不戏剧化(本片的配乐和混响我觉得非常出色和到位,配乐的地方、只留下环境声和适当渲染的片段穿插,都用的恰到好处,并不过度,虽然也并不是说有什么难的吧,但作为独角戏,具有范本的价值)。

接下来的独角戏里断断续续出现了回忆的画面,都是从眼前的事情引出的回忆,非常自然,阳光引出与父亲露营,引出给父母录制遗言(Aaron很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符合他的理性思维,但也同时出现了第一次崩溃);晚餐时间引出party的想象、引出水的臆想(第一次水的臆想),隐形眼镜引出母亲的最后的电话,查阅地图引出跟同事最后的告别,这些每个回忆都是小小的片段,点点滴滴与真实时间穿插,慢慢汇集的感情会留到后面爆发。

这里的节奏控制也要提一下,比如Aaron行动起来,捆绑、做滑轮等会用轻快的剪辑和配乐,打破其他时间的单调。

暴雨(第三次水的臆想,第二次是倒带回到车里的一瓶水上)是一段神来之笔,结合对女友的回忆,感到“隔离”,第二次崩溃。

接着到了星期二(第四天了)一大早又是先欢快的调节了一下情绪,然后则是因缺水,Aaron明显一点点开始陷入绝望、不可控制的狂躁,试图自残,利用影像自慰,但是他控制住了这次崩溃(第三次)。

接下来随着Aaron的活动能力接近为零,片子的调子开始转入严肃,越来越多、越长的回忆和幻想(包括重复之前的细节),把主题引向回归(这里,拼接画的方式变为为回忆、想象和现实结合服务,并相互叠加引向了第四次崩溃)。

最终是阳光催生了最后的幻觉也唤醒了最后的意志。断臂、逃生、得救的一段就没什么可说的了,难得的是本片放弃了传统叙事的完整性,没有对救援怎么来的之类进行双线讲述或者命运预示(Aaron思考命运一段是其自己的表述,是存在过的主观想法,片子尽职的呈现了这个想法,但没有去从客观上附和)之类的,使片子很纯粹、简洁有力。

直升机没入阳光,从那里片子的励志本色进一步升华,回归社会,人潮、生的气息扑面而来,Aaron越出水面,预想成真,主题乐再次响起,这一幕真是水到渠成。



呵呵,如此解构一部电影实在够无聊吧。。。

 6 ) [非影评]有一种人

手痒啊,码几个字吧。

我自作多情的说,丹尼鲍尔你是在为我拍电影啊。我以为电影会出现一系列虐心场面看的我一边回忆一边感慨。结果发现,和想像的不太一样,他是在拍aaron的故事,aaron是神。

我见过这样的大牛人。那一年被教练推荐去买装备,牛人的生活除了登山、自行车以外,也卖点户外用品。他和女朋友住在某商店上的阁楼里,很宽敞,摆满了户外用品,和一张床。

他又高又瘦,年纪和我差不多,话少,腼腆的微笑着问我,要多大的包?我说我是外行,你说多大就多大吧。他告诉我,只背一个人的装备的话,50的就够了。我这有贵的,质量好;那些便宜又看起来好看的包,质量差。

我心里想问,质量差还卖?后来同事告诉我,也卖的动的。因为很多人买来只用一次就再也不会用了。

那个50升的登山包我用到现在,每次旅行都背着它。

直到最近才知道,大牛人后来有次去雪山的时候遗失了一只手套,冻坏了几根手指,不得不截掉。他现在和朋友们组织了一个救援队,和aaron一样,他还在爬山。

他,aaron,《碧海蓝天》里的大男生,《走钢丝的人》里的法国佬,他们都是一类人。

我理解他们,我也羞愧成为不了他们。一朝蛇咬10年草绳,几年来再也没有驴过,我只是普通人,虽然我一度也膨胀的幻想过。

关于导演的拍摄手法没太多说的。aaron还活着,还在登山,所以故事不会拍的那么沉重,丹尼博尔的风格很适合这个题材。开头那段跳水的情节超级吊,很high,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血腥的段落算是避重就轻了。挑神经很可怕,所以单独拿出来拍一下。石头碎骨估计观众承受不了,于是省略了。我们看到演员脸上的血迹失真的象番茄酱,断臂后没有大出血的迹象,演员没有一边跑一边流血(简易止血带哪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实都在暗示导演的意图,他要拍的不是断臂,是求生。

jf演的实在太好了。我觉得最好的不是遇难后,而是遇难前的状态,活脱脱一老驴,整个精神状态和气场,在山坡上下来回跳跃的欢乐劲,都“驴”极了。

看了下豆瓣的短评,只要是户外控,登山控,没有不打满分的。127小时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不是来吓唬观众,不是让观众看完后望着高山更加畏高,而是告诉我们,即使经历这一切,都不会打击人类向上爬的欲望。

因为,那实在是太快乐了。

 短评

最有感触的是Aron最后的顿悟“这块石头一直在等着我,即使它曾经是块陨石,在一万万亿年前,穿过大气层,一直在等我。我的一生都是为了此刻,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将我带到这,地球的裂缝中。”不知换做我是会在那乖乖等死还是突然爆发出濒临绝境惊人的力量?

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没有失望,十分揪心扣人心弦的电影。尽管出现的人物十分有限但不可否认JF真的有能力一个人撑起整部电影,冷静、乐观、绝望、纠结、孤独……主人公的各种心理拿捏得很棒,即便你拿不到小金人前途仍旧不可限量;Danny Boyle的影像语言很赞,一些混搭的幻像和音乐。断臂戏因为真实更显惊悚。

11分钟前
  • Hey Johnny
  • 力荐

额。。。作为一个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躺在床上玩儿的人,不是很理解登山爱好者哈哈哈哈。不过在看的时候,也有被他们的精神震撼到。

13分钟前
  • ╯^╰
  • 还行

长镜、枯镜、暖镜、深镜、手持镜的完美结合,Danny Boyle大师级的摄影,Franco漂亮的独角戏和臆想穿插,热泪盈眶的OST,华丽流畅的剪辑,关于人生存价值的探讨和启发,全片充满了亮点,割手筋那儿牛逼的有点过了看的我浑身不舒服,2011年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电影

1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导演过分卖弄技巧了,为了叙事而叙事~~~

18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内牛满面啊 延续我所喜爱的每部户外电影的主题: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又有超越自我之意。丹尼鲍尔功成名就后终于可以鼓弄点个人化的东西了 如此狭隘的空间 却在摄影技巧上有诸多创新之处 这一点也非常值得致敬

22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不血腥,断臂求生是勇士行为。比《荒野生存》里那个不懂求生技能的傻逼聪明多了。OST好听。

2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和《活埋》属异曲同工,丹尼.保尔的电影则更阳光、戏谑一些,一直以温暖的色调、high的歌曲、各种臆想贯穿始末,给予希望。但臆想过盛,不及《潜水钟与蝴蝶》适量。三条银幕分割很有象征性,中间那条始终是孤身一人的阿伦,与左右夹击的各种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Danny Boyle真是能把任何题材都拍得跟摇滚MV一样带劲啊,james franco在这片里展示的独角戏本领让人非常有理由期待他的奥斯卡叨逼叨脱口秀,又是个自high届的天才

31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推荐

看到后半段最大的愿望就是割了吧、割了吧,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好在割手臂割的很过瘾。依然是丹尼·鲍耶式花哨的电影,不过分屏实在是太烦人了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任何五体健全日子满足的人,都该感恩吃下的每一口饭喝下的每一口水,感恩有幸坐在空调房里呷着咖啡看片翻书上网,不必像Aron撅折自己的手骨,挑断手筋裁掉手臂,在60英尺深的谷底绝望嘶喊。每个人生命中或许都有块石头在等你,而遇上石头之外的每天,都是幸福的。我要说谢谢,就像Aron一样。

41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故事本身比较薄弱所以无力回天。拍的算力挽狂澜。

45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Danny Boyle和James Franco合作的新片。断臂的镜头太R级了,电影院还有人晕倒的 。。

49分钟前
  • Bingshu
  • 推荐

生命中的巨石很可怕……

54分钟前
  • 楷威
  • 推荐

感谢豆瓣字幕组让人第一时间看到这片啊

57分钟前
  • 桃色響尾蛇
  • 还行

James Franco的单人演技秀!可惜缺少同样气场的对手配戏,情节略输。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看剧情还以为Danny Boyle换风格了,结果看完了发现内容换了,模式依然十分Danny Boyle!快速剪辑,摇动的镜头,节奏感十足的配乐~James Franco的表演也很到位,有望冲奥!

60分钟前
  • TheGrimmauld12
  • 力荐

比《荒野生存》懂事儿多了,丹尼博伊尔懂得卖乖讨巧,音乐,编剧,用的都是富翁里那一套,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别的追求,荒野找的是圆寂,他找的是圆场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迷人的风光

1小时前
  • mmhh
  • 还行

出行必备瑞士军刀,不能自救尚能自裁。

1小时前
  • vi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