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

已完结

主演:杰玛·阿特登,埃迪·雷德梅恩,鲁思·琼斯,汉斯·麦瑟逊,伊恩·普莱斯顿-戴维斯,克里斯托弗·法里班克,乔·伍德考克,史蒂文·罗伯特森,休·斯金纳,朱迪·惠特克,肯内斯·库兰汉姆,唐纳德·桑普特,丽贝卡·斯塔顿,杰西卡·特纳,杰妮·斯巴克,Joel Rowbottom,克里斯汀·博顿利,艾玛·史坦斯费尔德,艾米丽·比查姆,崔佛·库珀,莎莉·班克斯 ,安娜·玛西,劳拉·埃尔芬斯通,莎拉·巴德尔,萨拉·劳埃德-格雷戈里,梅丽娜·肯德尔,Sarah Counsell,Julie Barclay,艾莉·达塞·阿登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2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3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4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5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6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3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4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5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6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7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8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19德伯家的苔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德伯家的苔丝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善良淳朴的农家姑娘苔丝(杰玛•阿特登 Gemma Arterton 饰),为了改变家人窘迫不堪的生活,在家人的劝说下去攀附有钱的亲戚德伯家族。被心性险恶的“堂哥”少爷亚历克(汉斯•麦瑟逊 Hans Matheson 饰)在密林里奸污怀孕。怀有身孕的苔丝回到父母的身边,生下的小孩却在不久后夭折,失去贞洁的苔丝在周围人的嘲笑和议论中艰难度日,心灵和肉体都遭受着巨大的伤害。南部奶牛场辛苦的劳作生活让苔丝痛苦的人生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并结识了英俊正直的安奇尔(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与之相爱。新婚之夜苔丝向安奇尔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原本企图获得原谅。生于基督教家庭的安奇尔无法接受事实,离开了苔丝。痛苦的苔丝又陷入了被过往的回忆折磨的绝望生活中。而伪善的亚力克此时又再度纠缠上了她…  改编自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 • 哈代的同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迷你剧,共四集。新唐混蛋之夜威尼斯商人飘舞的军旗下笨拙之极的上野猛虎之家叛逆性百万亚瑟王 第二季希望沟壑枕边怪吓小丑回魂贫乏姐妹物语婚姻,还是房子逃亡者美国历史上的弥天大谎侠盗2020殖民地士兵卿心欧罗巴警察扒手两家亲探探猫人鱼公主101朵玫瑰侠路相逢维京传奇第一季红色电波空乘危机第二季口径解忧公主向玛丽致敬夫仇记枕刀歌爱与希望:瓦尔特·梅尔卡多传奇梅西降临:美国足球新时代势均力敌的我们巨灾大红包浴血无名川白专家相棒第二十季武当龙影石光荣的战火青春暗夜列车我心属于你1994今夜于巴别地下一层迷失的七里香

 长篇影评

 1 ) Angel就是个文艺小受么。。。

看了零八版《德伯家的苔丝》,和看波兰斯基版一样,到了杀人逃难的部分就哭得一塌糊涂。小时候看波兰斯基版,觉得苔丝太弱了;现在看,才觉得苔丝是太强,什么都揽过来扛着,她倘若肯示弱一点点,就不至于这么惨。恶少Alec虽坏,但给苔丝的伤尚且不致命,真正摧垮苔丝的其实是文艺小受Angel。
可是女人总是要袒护自己爱的那个人,不可能去责备他,只能去捅死自己不喜欢的那个。所以苔丝最后的逻辑是:只有杀了Alec,她和Angel才可以在一起。话说如果Angel内心足够强大的话,Alec又算个屁啊,他们早就可以逍遥快活了。Alec没那么坏,Angel没那么好,这是哈代笔下的现实。

 2 ) 苔丝与简爱——女性的悲剧与圆满

《苔丝》与《简·爱》,同是创作于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此时英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苔丝》的创作者是托马斯·哈代(男),《简·爱》则是夏洛蒂·勃朗特(女),这两位作家都可以算是女性主义的写作者,因为都把细腻的笔触对准了女性,字里行间都是对女性的尊重。

哈代对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麻痹、压制、摧残有更深的体会,他笔下的女主苔丝是美丽的、天真的、纯洁的,是男人心目中理想少女的形象,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被施以绞刑。而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并没有美丽的外貌,但是却有一颗坚强、自尊、绝不妥协的心,她勇敢地追求爱情,最后如愿以偿,这也许是同为女人的勃朗特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苔丝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嗜酒的流动小商贩,因为偶然得知自己可能是一个曾经显赫现已没落的贵族的后代而喜不自胜,苔丝的母亲更因此动了让自己美丽的女儿攀亲结贵的心思,这样的痴心妄想也许是导致苔丝悲剧的第一重原因。

17岁的苔丝穿着白裙在五月的草地上翩然起舞,她拥有美丽的容貌,却没有一颗勇敢的心让她在面对心动的舞伴邀约时坦然地走上前去,从而错失了爱情降临的第一次机会。到最后杀人逃亡的结局时,苔丝回首往事对爱人更是命运发出诘问:“如果我们那一天一起跳舞了,现在该有多幸福?”是的,如果苔丝从一开始就坚定地遵从于自己的内心,勇敢表达自己的欲望,在男主向众人发出邀请时主动走上前去,一切都可能变得不同。命运的快车就在你一忽儿的胆怯、犹疑当中就驶向了截然不同的分叉路口。

她不懂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懂得尊重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欲望,因为身旁不可能找到这样的榜样。她的父母只巴望着这份“价值”能够攀上贵亲戚然后带领他们脱离苦海,在这样的父母养育下的苔丝,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是迷惑的,所以当她后来被冒牌的贵族“表哥”诱奸之后,只能黯然回家对母亲发出痛苦的埋怨:“我什么都不懂,你什么都没告诉我!”

很难说,母亲对苔丝性启蒙的疏忽到底是出于保护还是一种无意识地献祭,因为在数千年来的男权社会下,纯洁的处女从来都是献祭给神或权威最好的祭品,从而获得神或统治者的庇护。男权意识对女性的荼毒通过母爱的传承进行得最为深刻和悄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到了今天的中国,这样的母亲不是大量存在吗?母亲的无意识中可能都存在这样一个幻想: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如孩童般天真无邪的女儿才是最有价值的珍宝,才会获得神的青睐,才会获得命运之神的眷顾。而现实却是,像苔丝这样美丽的大孩子,最终要靠险恶、卑鄙、虚伪如那位强奸犯表哥一样的人,教会保护自己的第一课!

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早逝,被寄养在舅父家,舅父去世以后,简爱过了十年备受舅母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早年的不幸,倔强的简爱从小就具有反抗意识,她很明白舅母对自己的不公与迫害,甚至宁愿被送进孤儿院也要与之对抗,简爱这种绝不妥协的性格虽然让她成年之前吃尽了苦头,但她也因此逐渐走上了主宰自己命运的道路。

《简爱》算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夏洛蒂·勃朗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好在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去世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英国文学勃朗特三姐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因为父母尤其是学识渊博的父亲对勃朗特最初的爱和影响,以及她在不断的阅读中汲取营养,才使她在面对压迫时拥有勇气去反抗。她出版《简爱》时 31岁,正是一个女人身体和思想都成熟而饱满的时刻,她笔下的简爱才会在面对爱情时说出如此动人而有力的话语:

“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苔丝面对爱情朝自己伸手时甚至不敢走上前去,后来她在新婚之夜对深爱的丈夫坦白之时,能够不计较她贫贱出身的丈夫却不能不计较她的“失身”,弃她而去远走他乡,她也只能企求地说:“我能给你写信吗?不能吗?那我等着你回来找我。”她再一次什么也做不了,黯然回到母亲身边。她说不出苔丝那样掷地有声的爱情宣言,因为“失身”的罪过无论从宗教还是世俗伦理、社会舆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孽”,苔丝第一次没有底气主动走向爱情,后来也没有足够的意识保护自己远离“诱奸”,此时也没有勇气拒绝爱情的离弃,只能卑微地企求爱情!

一个女孩内心的底气从何而来?可能从父母广阔的眼界和胸怀中来,也可能从广泛而深刻的阅读和思考中来,从不屈不挠的自我争取、自我奋斗中来,更可能从整个社会对她的尊重而来。只是最后一条却最难实现。

苔丝被诱奸后曾生下一个孩子,但孩子早夭,牧师不肯为这个来路不明的孩子举行葬礼,苔丝说得最“叛逆”的一段话是为了这个不幸的婴儿:“他还只是一个初生的生命,他什么事都没有做过,他没有犯过任何罪恶,如果上帝不要他,那我也不要这样的上帝!”这一刻,苔丝的主体意识才开始苏醒,人性的光辉才开始闪耀。

可惜,在面对挚爱之人的质疑和背弃的时候,苔丝没有简爱内心的底气。简爱在婚礼时得知丈夫罗切斯特还另有“妻子”,他解释了“疯妻”的来由:罗切斯特曾经迷恋于她的美貌把她娶回家,但是她和她的家族都隐瞒了祖传的疯病,当他发现她有疯病以后就把她关起来,养着她但是疏远她。很难去责备罗切斯特的做法,而且简爱仍深爱着他,但是简爱还是选择了离开。

简爱不能抛弃内心的原则,即使曾经饱尝艰辛如今幸福生活就在眼前,即使失去挚爱就会失魂落魄,简爱也不能不顾一直被关起来的那个“疯女人”的存在,自私的选择幸福!对于那个“疯女人”来说,简爱是唯一把她当成了一个“人”来对待,来尊重的。最终,简爱能和罗切斯特在一起还在于这个疯女人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这到底是发疯而为还是自我了断成全简爱?不得而知。

最后,也就不难理解,同样是面临诱惑,简爱可以尊从内心对爱情的向往而拒绝牧师表哥的求婚所带来的安稳生活,而苔丝却不能在父亲去世、母亲与弟妹居无定所时拒绝奸污自己的“表哥”的纠缠,麻木而绝望地变成他的禁脔。

直到离弃她的丈夫悔悟后回来找她,苔丝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和救赎。她杀死了侵犯自己的“表哥”,拼命去追正暗自神伤准备离开的丈夫,她大声地告诉他自己杀死了那个奸污自己的人,并和他一起逃跑。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想逃跑,她只是为自己争取最后的几日光阴与最爱的人在一起。此时,他不再介意她的“失身”,她也“摆脱”了曾经的噩梦,她终于获得了自由和爱情,尽管这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后,在太阳升起的巨石阵中,苔丝万分不舍但是却内心平静地迎来了抓捕她的人,最终被施以绞刑。

我为苔丝一生的悲剧感到痛心的同时,又为她最后的反抗与救赎感到震撼和欣慰;我为简爱自始至终的自尊与反抗感到钦佩的同时,又为她从小所经受的那些磨难感到怜惜。女性的成长之路充满磨难、诱惑、危险,中国有句老话“红颜自古多薄命”,这是因为在男权意识形态下,“美丽”已经异化成为财富、权势的等价交换物,“美丽”这个词也许从来就是被定义的。如果没有对之深刻的反思与觉醒,就会被它奴役与控制。

最后,我想说:女性主义的全面苏醒,意味着强弱不再对立,自我不再分裂,性别不再歧视,阶级不再隔离,生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如此才能有望整个世界真正的革新和进步,它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3 ) 那个贫穷又美貌的女子,从未被命运善待。

文/罗小可

知乎上曾有个帖子问:身为一个穷人家美貌的女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友匿名回答的答案简直说尽了穷人家美貌女子所有的心酸。

无论她们是秦淮河畔的玉墨们,还是关中平原的田小娥们。这世间,美貌对于女人有的时候是命运慷慨的馈赠,有的时候却是坠入万丈深渊的原罪。

在某个盛夏之夜重温英国作家哈代的经典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无限感慨着一个女人的命运,一个美人的命运,一个不是贵族女儿的命运。

天真的花季少女,遭遇命运致命一击

都说,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是一场灾难,可你却无法及时修正和弥补。

如果不是出生在那个贫穷的家庭,如果不是作为家里的大女儿,如果不是父亲相信牧师那句醉酒没落贵族的戏言,相信苔丝可能不会感叹人生若只初相见了。

或许,她依然可以在那片绿意盎然的草坪上翩翩起舞,任五月节的白裙飘飘,任欢声笑语回荡在耳畔。

或许,她可以在第一次与安吉尔相遇时就遇到真爱,可以去憧憬着生活那些美好的模样。

可是,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贫穷总是会扭曲着人的灵魂,释放出数不清的罪恶。倔强又敏感的她只能在家庭的压迫下去有钱的德伯家族亲戚家去工作来赚钱养家。

悲剧不知不觉地才刚刚开始着,而这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却浑然不知。

道貌岸然的堂哥埃里克偷偷觊觎着苔丝的美貌,利用千方百计去利诱她,最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施了暴行。

遇到命中真爱,却因信仰产生隔阂

天真的苔丝抱着绝望的心情回到了家里,却不曾被父母接受和理解,最后生下一个无辜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疾病中夭折离世。

或许,她以为远走他乡就可以重新开始,可以看远离那个是非之所伤心故地。可是当再次与安吉尔的相遇时,仿佛开始有了重生的希望。

这个像天使一样降临在人间的男人,何尝不是暗含着原著作者的隐喻呢?单纯,善良,帅气,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纯洁无暇的苔丝。

不得不承认,BBC新版本的小雀斑诠释得这个角色的确有一种难以描述的阴郁气质美感。可短暂的幸福和欢愉后,却如狂风骤雨般猝不及防。

真相终于在新婚之夜坦白,信仰却让彼此的真爱灰飞烟灭。

原本以为坦白可以换来对方的理解,坦白可以得到爱人应有的原谅,却在无形之中又一次将她推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经历坎坷曲折,最后悲剧收尾

安吉尔无法接受这样复杂经历的苔丝,他心中那个美好的她瞬间倒塌,于是只身一人远遁巴西去逃避,留下可怜的苔丝一人苦苦支撑和等待着。

如果她能够不那么自卑和倔强,或许在结婚周年纪念日的现场就会上前请求安吉尔父母的帮助;

如果她能够放下心中的罪恶感,去写信给安吉尔,或许还有一线挽回的希望。

可是,正是自己这样的性格使然,被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束缚着,被周围的世俗嫌弃着,她不知道人生其实还有其他的路是可以选择的。

于是在最艰难的时刻,那个恶魔埃里克再次出现,彻底将苔丝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打乱。为了家人的衣食无忧,万念俱灰的苔丝不得不接受了埃里克的条件。

当收到匿名信幡然醒悟的安吉尔再次去寻找苔丝时,他一定是深爱她的。可是她憎恶所有的原罪都是身边那个恶魔时,一切都来得太晚了。

最后,她毅然举起手里的餐刀,一把了结了恶魔的生命,也了结了悲剧荒唐的命运。苔丝平静地走向绞刑架,安吉尔满脸泪水痛苦不已。

全剧所有暗涌的矛盾在这里推向高峰,观众心中的悲伤也在此刻达到了极致。但苔丝终究是解脱了,纯洁的灵魂得到了久违的呐喊!

多年来,再次重温这样的经典时,心中依然交织着万千的情绪。仿佛看到了无数人性中的善与恶,更窥视到了一个美貌天真的女子最后的挣扎。

或许,美丽不是原罪,黑暗的人性才是那个始作俑者。无论这伤害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悲哀,还是整个社会世俗的偏见。

希望每一个女子都得到命运的善待,遇到合适的爱情,少一些试探和磨练,多一些真诚和善意。

唯愿世间从此再无苔丝。

作者:罗小可,一个嫁到台湾的庶人妈妈,写关于台湾的一切,执迷于欧美剧影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 ) 被推向毁灭的真实

    最后还是决定看一看《苔丝》的电影版本,1979年版,172分钟。想起自己还是文学专业,难得有时间不看真的对不起自己这个专业。于是,看完这部电影,竟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皱皱眉头,还是凑合写出来看看效果吧。
    不知为什么会选择重温爱情主题的电影,但是,文学没有爱情,也就难以称其为文学吧;同样,爱情欠缺悲剧,也难以称为真实的爱情吧。
    带着在选读里看到的选段的构想,电影果然是少了很多的情节,不过,还是拍出了整部作品的线索:苔丝(Tess)为了摆脱家庭经济上的困境,被迫借着德伯世家的头衔投靠家亲戚阿列克(Alec),被迫失去了贞洁;后离开阿列克赴农场与安吉尔·卡莱尔(Angel Clare)相识,因安吉尔无法接受苔丝被玷污而离苔丝而去最后顿悟,苔丝被推至绝望边缘杀死阿列克与却安吉尔私奔未果最终走上绞刑场。
    不禁会想起霍桑的《红字》。虽然两者创造的时代背景并不相同,但是可以说哈代和霍桑拥有着相同的焦点,那就是对所谓高尚的社会道德伦常的讽刺和挑战。其实比较分析不难发现,霍桑所创作的的《红字》,背景是17世纪的美国波士顿,一个深受清教主义传统道德伦理枷锁束缚最深的地方;类似地,《苔丝》所描述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多利亚时期下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英国社会。两个社会背景都强调一个人活着要坚守传统的习俗和礼义,否则便被视为社会的异端。现实犯下的过错都一并归结为道德的过失和异常,遭社会的排斥、控诉和唾弃。而在这种表面高尚的价值观下,人性本身又普遍隐藏着种种的私欲和伪善,正如资本主义疯狂地崛起那般,轰隆隆的机器无情地粉碎了昔日宁静而和谐的农场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与此同时,趋于对物质的也已变形的崇拜淹没了人们内心对于道德的再理解,而为了表现文明,整个社会还要穿上皇帝的新装,却难以掩盖其狰狞而破陋的本质。清教徒认为海斯特是个贱女人,丈夫还是个满口宣扬仁义礼智的牧师,前夫苦心复仇;一如苔丝的命运,几经坎坷和挣扎,却始终无法逃离毁灭的命运。从她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欲望,从她们义无反顾地为自己为家庭为爱情赎罪的那一刻起,她们已经被这个所谓正经的世界遗弃。但如今想想,这样的结局不只是具有单纯悲剧的性质,至少站在哈代这位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角度来看,对受罚者的嘲笑和鞭打,实质上是对施罚者的嘲笑和控诉。
    哈代给这部作品加上了一个副标题:“A pure woman”,引发了和《红字》里关于红字A意义同样的讨论。人们习惯从苔丝自身分析pure的意义,但我觉得要讨论pure,需要介入两重视角,即既要立足与苔丝自身两度经历来谈pure,又要站在当时社会层面来解读。非常明显,苔丝的悲剧是诸种社会因素合力的结果,在当时的社会限制性下,这种关于纯真和世故、工业和农业、欲望和道德的冲突无法避免,对此作出的种种挑战而产生的悲剧也是难以逃脱。苔丝敢于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不的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这点和《红字》里的狄姆斯台尔(Dimmesdale)具有相似的心理构成。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哈代要表现的,也许就是通过悲剧的形式,展示欲望在一个虚伪的社会里是怎样被解读为不纯洁的东西。在一个一直宣扬道德高尚的维多利亚社会,其实最为肮脏的是道德本身,因为它对于灵与肉的冲突法则无法达成统一的看法,就如卡莱尔让苔丝原谅自己以往的堕落,却无法原谅苔丝犯过的过失。但即使说苔丝存在道德的过失,也并非出于私欲,而是为了成全家庭才被迫做出自我牺牲。面对只有欲望的性爱,她承认自己的错并决意离开,顶受一切自立起来。可见她的灵魂依然能用pure来辩护。
    哈代的宿命论、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在这部作品里也有体现。苔丝的悲剧无疑成为哈代宿命论的一个象征性的宣示。苔丝的家庭背景,到她的两次悲惨遭遇,以至于其反抗、挣扎、自我救赎到最后走向毁灭,都很难读得出名叫“希望”的东西。对于苔丝,无论是阿列克还是安吉尔,她都爱不起,也恨不起,每一次绝望的反抗,都意味着把自己一步步推向自我毁灭的边缘。这场三角关系,可能是文学史上最纠结的关系,带着二十二条军规性质的矛盾:因了阿列克,安吉尔无法承受苔丝的过去;为了能和安吉尔相守,绝望之下的苔丝杀死阿列克,却随着陷入了将要逮捕的另一网子里。谁都始终无法成全谁真正的爱恋。这种宿命论的观点成了哈代特色的创作基调。同时,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者,哈代对当时资本主义的永恒性所抱的怀疑态度也反映在苔丝对于传统道德社会的徒劳反抗之上。现实的危机与不可克服的矛盾,宗教与传统道德对现实矛盾与危机的掩饰,一切表面的正义和高尚,也许在哈代眼里,都是有待质疑的地方。
    总的来说,哈代的这部《苔丝》就像是一股暗流,虽然不算激越,但是能给所有一本正经的道德主义者一个惊诧的信号,让他们猛然回头,重新审视真实的社会,需要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真实。

 5 )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性解读

    迷途羔羊——亚雷

  张爱玲说:最可厌的人,如果你细加研究,结果总发现他不过是个可怜人。苔丝刚去亚雷家工作时亚雷问苔丝他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他不了解他母亲,估计从小关系就不好。根据罗曼·波兰斯基1979年的电影推测,亚雷母亲估计年轻时痛失所爱,那可能是个会吹口哨负责照看鸡禽的年轻小伙儿。
  
  英国文学的古堡里似乎永远住着一个阴森的缺爱女人,譬如《简爱》阁楼上罗彻斯特先生发了疯的原配夫人。再想想那些哥特式小说中幽灵的老房子,那些爱恨凶杀情仇还真是可怕。所以亚雷从小就是一个极度缺爱的人,这直接导致他人性发展的不完全。
  
  母亲死后,亚雷一度迷茫,甚至想变卖家产去传教。他仍是一个有感情,对人生有思考的人。只是资产阶级纨绔子弟的劣根性由来已久,难以根除。且他立场及不坚定,苔丝的再次出现立马把他的所谓信仰打回原形,他是一个被欲望控制的人。
  
  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奥涅金,甚至川端康成笔下被虚无主义充斥的岛村等人,他们都是没有自由的,因为他们意志中毫无理应被自我掌控的理性可言。亚雷的欲望让他不断消灭苔丝独立存在的自由,他通过无限制掌控,拥有苔丝而满足自我需求。他对苔丝没有基本的女性尊重,也根本谈不上爱的平等。
  
  但有意思的是在BBC出产的《德伯家的苔丝》里,有一个场景反复出现。亚雷骑着高大的白马无数次接近苔丝。想想看,一颗被欲望充斥的感性,炽热的灵魂,在高大的白马上驰骋而来,又绝尘而去。他历经苔丝的纯真,贫穷,懵懂,悲伤和深深的厌恶,他那么趾高气扬,却又那么真实可感。总之,这是一个对苔丝影响深刻的男人。
  
  
  自我纯真坚守——苔丝
  
  我有时在想关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多大程度上出自男性眼光。苔丝的纯洁美在亚雷和安琪儿心中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我以为最难能可贵的在于苔丝自己认为自己是无罪的,她虽弱势,却有一种自我纯真灵魂的笃定和坚守。在新婚之夜丈夫知道自己“不堪”往事后要愤然离开时,苔丝哭诉,追问,她如此坦荡,她那么愿意相信这个天使一样的人儿不会计较自己的过往。这种勇气太重要了,这比安娜卡列宁娜实在高出一个精神境界。安娜在彻底沦为沃伦斯基情妇后,她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有罪且不被接纳,自我精神逐渐瓦解,那么最终的毁灭也就不远了。
  
  然而我又觉得苔丝的这种强烈反抗意识几乎没有现实依据。那样的社会大环境,她的出身几乎让她没有反抗的余地。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苔丝最后手刃亚雷。她是安琪儿的妻子,她和安琪儿完全可以一起理性化解这种局面。
  
  这时剧情发展到最大的高潮,亚雷,这个造成她悲惨命运的人生污点,安琪儿的回归又让她意识到亚雷对她造成的无法弥补的第二次伤害,她愤怒绝望到了顶点,她孤注一掷,在命运施加给她最后一根稻草后,她彻底爆发了。
  
  苔丝是一个那么个性强烈和自尊的人,她绝对接受不了安琪儿父母的一丁点儿施舍。这种性格的两面性直接造成了她孩子的早夭。想来为孩子的成长健康着想,亚雷有权知道孩子的存在并履行其为父的义务。然而这种权利和义务皆被苔丝剥夺,她对这个孩子的感情也可谓爱恨交织,难以言表。
  
  
  单纯抽象的天使人性——安琪儿
  
  安琪儿和苔丝的相遇似乎有着某种必然性。安琪儿有着苔丝对知识,天使人性,美好生活憧憬的全部寄托。他是一个有着不同山水的阳光理想青年。他如此尊重她,倾听她的心声,对她以礼相待,抱其她三个女工过水坑也只是为了最后能抱她。
  
  然而安琪儿的性格是存在争议的,他心中纯洁的苔丝形象是他理想的幻想。一旦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他便愤怒,失望,心伤,逃避。他的天使人性太过单纯且抽象,不能给苔丝带来可供解救的实际人生。在他弃苔丝独往巴西后,他理想化的职业憧憬在一场黄热病中成为泡影。他也没有考虑到苔丝作为弃妇有可能遭受的种种危机。安琪儿是整个虚伪资产阶级大环境下一个特立独行的灵魂,但他对现世人生的诸多估计和考虑都欠妥帖。冲破阶级和世俗藩篱的爱恋远比他想象中艰难,对此他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但倘若苔丝遇到的不是安琪儿,而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不是黑暗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乡村,是“文明”的现代社会,那么苔丝是可被接受的吗,这样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其实这种假设很消极,或多或少都是对男性的道德绑架和责难。那么何不积极一点,追本溯源解决实质问题呢?
  
  首先苔丝父母并没有对苔丝进行基本性教育,也没有在她受到伤害后好好保护她,一个懵懂花季少女就这么被无情践踏。再者是强暴者亚雷,他理所当然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然而这些关乎社会方方面面的法律,伦理,道德,在那样一个没有人权的社会都是无法保障的,所以归根结底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其实我理想的结局是安琪儿经历过这一切后,坚定不移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变革中去。只有思想家和革命斗士才能发掘出社会前进的道路,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然而托马斯哈代不这么想,他的悲剧观和宿命论也不允许他这么写。

 6 ) 你是那片转瞬即逝的雪--The snows they melts the soonest

美丽善良的苔丝啊

 
虽然你只是一个小商贩的女儿 然而再高贵的公主也没有你清泉一样的双眼
虽然你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 但是你却能创作出人世间最悲惨的诗句
虽然你出身贫寒 但你身上却没有一点穷人的奴才相 高贵的气质和优雅的举止让你在挤奶时依然清新秀丽
说你不是佳丽淑女 那是因为她们不会挤奶不会种地而已


你似乎不属于人间



因为你太天真 像一个没有经过世俗沾染的孩子
没有防备之心 就像你对母亲说过的一样 你只是个孩子 没有人教你
你不知道男人为何物


可惜你那张美丽到令人窒息的脸庞并没有为你带来好运
你被恶棍夺去了作为女人最宝贵的贞洁
虽然肉体上受过玷污 但是我确信世界上没有谁比你更拥有纯洁善良的灵魂

 

然而这种肉体上被强行剥夺的失去 与你一尘不染甚至于洁癖的精神世界比又能算得了什么? 去他妈的贞操
可是又有谁能理解你 我最亲爱的苔丝


你天使下凡般的美好 但是却没有人愿意珍惜你
为什么 是他们都瞎了狗眼吗


我在心中唾骂无数遍那些剥夺你幸福的无脑的男人
一个是只想得到苔丝肉体的禽兽不如的恶棍亚历
一个是令苔丝愿意用生命去爱的安吉尔


对于亚历 我只能说 恶有恶报 自己造的孽自己还


然而 安吉尔 苔丝心中的天使 你也一样令全世界感到失望
你这个懦夫 这个白痴 原本开明阳光的你终究还是被封建宗教的枷锁束缚
你对苔丝的爱在封建道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


只因为苔丝不是处女你竟如此残忍的离开她
更何况她是被强迫 这道埋在她心中最深最痛的伤疤
作为丈夫 你不但没有帮她承担痛苦 反而把它二度撕裂 还在上面撒盐


每个夜晚 当绝望的苔丝走投无路再次流落到独自一人睡在荒郊野外的时候
我的心也像跟随了她一样 那种被撕裂的疼痛感 是如此的强烈

 

你让一个无依无靠的姑娘独自挨过无数个漫漫长夜
为了养家糊口去做最脏最累的活 受尽别人的奚落和侮辱
却一直不肯低下头去求助公婆 因为她不希望给你们家带来不好的名声
你有一个这么骄傲这么高贵的妻子 难道不是你上辈子的造化吗



但在我看来 她的生活还不如一个死了丈夫的寡妇 你还算什么男人



而坚强的苔丝 却一直顽强的忍受着这一切 一个人吞下这苦水
她咬断舌头 替你扛起了这些报应
你要明白这些不幸和痛苦本应该是你的
就像她妈妈说的 嫁给你这个绅士 对她们家不但没有一丁点好处 简直就是个灾难
 


你注定是不幸的 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苔丝
她是个道德多么纯洁高尚正直的女孩
你所在乎的那些名声面子跟她对你纯洁的无私的爱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你辜负她太久了

 

你混沌的猪脑终于醒悟的时候 可怜的苔丝已经被你折磨成一具行尸走肉
再次见到你 她快死的灵魂又被你点燃
终于 她不能继续忍受下去 亲手杀死了多年来骚扰她的那只披着羊皮的狼
为了证明她对你的忠贞不渝 她真的连命都不要了
当你们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她却还在不停的问你 可不可以原谅她的过去 不要丢弃她



此时我真替苔丝感到心痛



那一晚当你们终于灵肉结合的那一刻 我无法停止哭泣 我的泪水情不自禁的涌动



我可怜的苔丝 这一刻等了千万年 终于在熬过了无尽的苦难折磨后 与挚爱拥抱在一起



可这一切都晚了



太晚了

 


我在第三集听到了那首我很早就爱上那悲伤旋律和歌词的歌"the snows they melt the soonest"
早就想探究这首歌曲的源头了 只知道那是一首很老的凯尔特民谣


然而在苔丝里碰到 我一点都没感到惊讶
因为当我第一次听它 就感觉是在诉说一个悲伤的不能再悲伤的传说


那洁白无暇的的雪 总有融化的时刻
最白的 便是融化最快的
 

我美丽 纯洁 高尚 善良的苔丝啊


你不就是那片转瞬即逝的雪吗
你从天而将 只为了寻找那落入凡间的爱人 为了他你飘落了太久太久
然而 你的命运即是融化
因为纯洁如你 本应属于天堂的
 

安息吧苔丝 你是微笑着离开安吉尔的


你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也终于不再为自己的命运而感到迷茫 回归到天堂


在天堂 你会幸福的.


 短评

BBC出品 质量有保障

5分钟前
  • _▁PSycHo。
  • 推荐

我就说这俊俏的Angel像谁呢,嘿,陈坤~

9分钟前
  • 鸢色
  • 推荐

每次看《苔丝》都活活气到不行。所有人物都叫你爱不起来,也恨不下去。自始至终一个“坏蛋”也没有,总都是些有弱点、有苦衷、有光面、有暗面、矛盾又统一、蒙昧无明的“人”而已,而后是一波又一迭套进下行螺旋,惨到没有下限、没有止尽的“人祸”。苔丝恐怕是文学史上我最讨厌的女性角色之一。

1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我已经尽力了,但是始终不喜欢Tess。她的悲剧大部分就是因为她自己、还有她爸妈很蠢。她最后要杀也不是杀Alec(整个片子里也就他还算个明白人),要杀也是杀她爸妈。还有最后杀了Alec之后问Angel是不是可以原谅她了…… Tess是个奇人,人生所有大抉择都选了最蠢的那个。牛!

13分钟前
  • Zutto
  • 还行

嘿,他教Tess如何吹口哨,我竟也学会了

18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最后Angel仍有一双手救赎他,Tess依旧一个人走。男人成不了天使,女人还在成为Tess."If we had danced that day, how happy we might have be. "雀斑ER好像托妞!抱她过河,与她共舞,Angel indeed.

22分钟前
  • sahara
  • 力荐

悲剧在于他爱的没你勇敢。

26分钟前
  • 浅。
  • 推荐

她带着对他全部的爱,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终于逃脱了岁月给她全部的忧愁。也曾想起那初遇的初夏午后,她白衣起舞,他隔岸微笑,年轻的芳心大动,明媚了艳阳。如果那时候,我曾和你跳舞,我们就会永远永远地在一起了。

30分钟前
  • 霁月
  • 推荐

躲过了卷福躲过了抖森就是没躲过小雀斑。

33分钟前
  • AshRialto!
  • 力荐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ALEC也不错么?虽然很混蛋但这个男人身上也有优点啊好么。倒是ANGEL我基本就是爱不起来,这个爱膜胜过爱人的家伙。看完这片儿森森觉得,妞儿们一定不要跟现任提起自己的过去,这点上苔丝的娘是对的。一个男人就是看上去再好,也跟其他男人一样。不提过去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34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推荐

他的爱,单纯而又单薄

37分钟前
  • ...stella
  • 还行

这故事真是个悲剧啊。为什么我觉得这亚雷没那么坏啊,而且真的好帅啊只是desire太强烈了,比直男癌安吉尔好多了。苔丝如此坚强美丽的姑娘让人心疼。

39分钟前
  • Dreamer
  • 力荐

男孩们啊、当你们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的时候、那个曾经被你们伤害过的姑娘已经不再是当初你们爱上的姑娘了、也许她还爱着你等着你、可是时间不会等待、命运也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43分钟前
  • 小·雷克亚未克
  • 力荐

因为爱而毁灭。我爱这里面深深浅浅又清新的绿,只是铺陈在这样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上,更加使人黯然。

45分钟前
  • 无端
  • 推荐

演員長得很好,化妝也很棒,不像某些女演員不管演什麽角色都要貼上兩三層假睫毛。結尾的部分太潦草了。而Angel是不是太瘦弱了點?明顯是個不干農活的巴宝莉男模之流的。

50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

我爱你,坚贞不渝,甚至为了爱你把刀伸向了另一个人,只可惜,你爱我不如我爱你那样的勇敢,那样的坚定

55分钟前
  • 可可熏
  • 力荐

情节微慢啊微慢,女主所托非人啊,第三集的编剧明显偏向Alec让我觉得女主不嫁给他真是瞎了眼

58分钟前
  • 飼虎
  • 推荐

喜欢Alec多过Angle。至少他从未掩饰自己的欲望,他也从未放弃过对爱人的追求。

59分钟前
  • Griet
  • 推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实不是的,悲惨的人生只是因为不够狠。

1小时前
  • King David
  • 推荐

If we had danced that day, how happy we might have be.

1小时前
  • 李斯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