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

HD

主演:叶德娴,刘德华,秦海璐,秦沛,黄秋生,王馥荔,朱慧敏,江美仪,罗兰,谭炳文,梁天,宫雪花,徐克,洪金宝,于冬,宁浩,杜汶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桃姐 剧照 NO.1桃姐 剧照 NO.2桃姐 剧照 NO.3桃姐 剧照 NO.4桃姐 剧照 NO.5桃姐 剧照 NO.6桃姐 剧照 NO.13桃姐 剧照 NO.14桃姐 剧照 NO.15桃姐 剧照 NO.16桃姐 剧照 NO.17桃姐 剧照 NO.18桃姐 剧照 NO.19桃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桃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桃姐(叶德娴 饰)是侍候了李家数十年的老佣人,把第二代的少爷罗杰(刘德华 饰)抚养成人。罗杰从事电影制片人,五十多岁了仍然独身,而桃姐也继续照顾罗杰,成为习惯……一日,桃姐如常到街市买菜,回寓所煲汤、做好满桌的饭菜,在等待从内地出差回家的罗杰,桃姐看着窗外的街景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间却竟昏迷在地上……桃姐醒来时发现自己身在医院,桃姐是中风了!一边手臂不能活动自如,必须利用物理治疗尽量恢复活动能力。  罗杰在百忙工作中为桃姐找合适老人院,期间巧遇昔日电影拍摄认识的草蜢哥(黄秋生 饰),桃姐出院来到老人院,环境陌生,院友怪异,桃姐强装镇定。罗杰工余常到老人院探桃姐,主仆闲话家常一如母子,仍保持互相揶揄调侃习惯,桃姐嘴硬心甜,院友羡慕。  罗杰特意带桃姐参加电影首映礼,桃姐首次刻意打扮准备,取收藏已久的名贵衣服出发赴会;首映礼上桃姐大开眼界,更终有机会见到电影明星,桃姐感叹自己有生之年已然无憾……真相捕捉第二季十一字杀人噩梦1981秦淮悲歌七虹香电击作战龙棺古墓:西夏狼王蜡笔总动员洪熙官 94版狐仙丽莎煞煞煞潜伏者爱小孩第一季家有辣嫂佛跳墙为什么猫都叫不来柠檬大嘴巴长安三万里宝米恰恰 寶米恰恰小女神花铃我讨厌苏西第一季与恐龙同行英语魔角侦探之大三角计划我爱冒牌机器女友第五空间嗨!道奇第一季求爱交叉点最强综艺秀鬼武者真光的盔甲解放猩球崛起没有完成的喜剧孤独的美食家:特别篇 2022春季特别篇齐木楠雄的灾难 真人版抢钱入哈佛无尽列车第二季把我关起来明月照尖东欢乐饭米粒儿第八季阴谋职场第二季浴火书魂国家命运索拉一家奔跑吧第八季

 长篇影评

 1 ) 买不起房子的导演才是好导演

这部戏,基本上所有的情节都是根据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改编的。
比如电影里有一场是博纳的老板于冬,被刘德华演的制片人和洪金宝、徐克两位导演联合起来骗他追加投资的戏,是真的,只不过骗于冬的那个人不是刘德华。
电影里还有一场是刘德华饰演的Roger Lee带着桃姐去看自己的电影首映,桃姐说看到很多人中途退场,刘德华说,因为我的戏太难看了。这也是真的,而那部戏叫做《天堂口》。
所以我以为,要理解《桃姐》这部电影,首先必须得了解和这部戏有关的人物,而我在这里想说的,只是影片的导演许鞍华。
《桃姐》将镜头对准了香港的老人院,用细腻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对主仆之间那种不是亲情又胜似亲情的感人故事。全片都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表现的也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细节。从这一点上看,其实《桃姐》就是一个老人院版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但《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只有平淡无奇的简单生活,而“老人院的日与夜”里,虽然英文名一样叫A Simple Life,但有笑有泪,还有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电影里对电影圈和电视圈丑恶现象的表现,比如刘德华、徐克和洪金宝三位导演和制片人一起演戏骗于冬老板的钱,以及电视台去老人院慰问,镜头前后立刻变脸,换成别的导演可能就会沦为一种无情的鞭笞和彻底的批判,但许鞍华却只是把它们呈现出来,不去做过多的评价。
人们认为许鞍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她从香港电影新浪潮时代开始便一贯保持的气节,特别是在同一代的导演不是隐退便是转型投入商业的当下,她依然顶着“票房毒药”的头衔坚持自己的路数,就连马可·穆勒也说,《桃姐》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绝唱。但就像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发布会上,她回答TVB记者拍《桃姐》的原因时说的那样,并不是因为香港的老人问题很严重才拍的这部电影,而是因为许鞍华今年也64岁了。恐怕大家都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获奖无数的名导演,在耳顺之年却仍然连房子都买不起,只能和妈妈租住在香港的北角。她一生未婚,没有子女,老了以后怎么办恐怕也是她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她也会担心自己有一天无依无靠,但她说,“拍完这部电影后就不那么怕老了,不怕潦倒了。”虽然她的态度乐观,但“潦倒”这个词还是深深的震撼了我,而她的电影则感动了观众。在威尼斯放映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甚至包括外国观众。但电影其实没有任何刻意的煽情,全都是人物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不做作,不夸张,也不刻意的隐藏着。许鞍华的电影语言放弃了一切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技术手段,更多的采用一种纪录的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但你看她镜头内的场面调度,可以看到许多精心安排的元素。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在老人院里女儿在领死去母亲的遗物的那场戏。画面右边是女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画面的左边则是两个老人悠闲的下象棋,另一个女人若无其事的磕着瓜子。这并不是在表达一种人际关系的无情,相反却是她对死亡这些事情的淡然态度。在老人院这样的一个地方,生老病死其实就只是时常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但我们观众都在感叹老人院生活的可怕,许鞍华却又通过电影来告诉你,其实老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而这恐怕也是许鞍华直面自己未来的一种想象。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刘德华、叶德娴当然是演的没话说,秦沛、黄秋生一般配角也很给力、很出彩。特别是华仔,用大明星来演这样的戏,其实很容易让观众出戏,但刘德华却拿捏的很到位,自然、放松,简简单单,诠释了影片的主题,什么叫做A Simple Life。

 2 ) 女人七十


这不是一部普罗大众都会真心欢喜的电影。年轻人,无法感同身受人近黄昏的境遇与况味,他们看完午夜场电影会拍拍屁股继续去夜店挥霍掉本就该被消磨的青春;老年人也是不要看这部影片的好,虽然它不煽情、不悲苦,但总归是他们正身陷其中的人生晚景,叶枯叶落,只怕睹之伤凉。这是一部许鞍华拍给中年人看的自省录,家有老人同时自身也渐添白发与皱纹的人最有共鸣。或者是你我,二三十岁,却已是千疮百孔,心底装点满了各式各样精致的叹息。

许鞍华64岁,叶德娴64岁,两个同龄的香港女人如同岁月洗沥后皎洁冲淡的温润白石,一同画出这人世间最殊途同归的离合。连老天王刘德华都刚过完50岁生日。三位主创都不能算作年轻。但我喜欢这部电影,以至可以在其中找到映照,照见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来路与归途,自己的困顿、泅渡与原来我非不快乐。

一。

我比你们都早爱叶德娴十年,在你们才刚刚发现这个电影里满脸暗淡老人斑、满头蓬松白发的女佣换下戏服之后,雍容华贵、容光焕发地接过影后宝座的样子是这么美的时候。1999年,还在上个世纪,我长大的小城有一个地方台,每晚会神奇地同步播放最新的港剧,有一部ATV亚视的「纵横四海」,叶德娴在其中演了一个全港最伟大的妈妈。

那时候刚念初一,对剧情的理解都不够通透,每天只知道放课后做完作业和母亲一起看。年轻时候叶德娴就好美,眉眼、嘴角、特别是笑起来的样子,与我的母亲竟有七八成相似,便多添一份亲近。这部剧后来成为我最爱的港剧之一,并在日后每次回想起来时,觉得温柔安宁,好似是叶德娴也曾陪伴着我度过少年时光,长成青年一样。前段日子又找出几集「纵横四海」重温,母亲在身后看见,无意间说“咦,我长得有点像她?”,我会心地笑了。母亲记不得曾看过这部剧,但那种熟悉的感觉与温热,永不会褪去。在,无论是叶德娴还是我的母亲,都终究会长成电影里桃姐那般年岁的时候。而影片中,桃姐会把罗杰看过的「南国电影」都悉数整理收藏好,母亲亦给我买过「故事会」这类的“闲书”,当然,给过“福利”之余,也不忘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之类。

这部「纵横四海」还在那一年打败TVB无线,是香港电视史上难得的几次之一。兄弟情仇也好,儿女情长也罢,剧中最精彩值得回味的还是叶德娴扮演的母亲,因未陪伴长子的成长而心怀愧疚,但最爱的我觉得始终是幼子,甚至为了这个逆子而顶替杀人罪、在狱中自尽。这次叶德娴扮演桃姐,相对要比那一次好命,儿子不再是桀骜不驯的陶大宇或泯灭人性的谭耀文,虽然终生无子嗣,但少爷罗杰早已做到了一个儿子最慰藉的善待。

叶德娴的生命线亦是足够称得上传奇,做过主持,出过几张唱片,因不满当时香港唱片制作不认真而封麦,又演戏,拿过大大小小多个电影奖,人到中年逐渐息影,每天清晨四时多起来行山,生活简约规律,更独自轻装上阵去周游世界。前段时间接受「亚视百人」采访时,她还笑称想去南极数星星,又说想做音乐指挥、学踢踏舞和西班牙舞。传闻里说叶德娴为人严苛、性格跋扈,想来那都是对待工作时高要求的认真态度与处事品格,若不是心境的纯粹与豁朗,又怎能演出桃姐温顺的眉眼与仁厚的一生。即使拿到威尼斯影后奖杯,也是当作寻常物摆在家里用来挂帽子,她说,“这是物尽其用。”这样的人生真是愈年长愈充满老小孩才有的大智若愚与知足常乐。

所以阔别大银幕12年之后,叶德娴出演「桃姐」也是一个好的契机,遇到好的导演、合作对手与投资,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与许鞍华,一个安静内敛,一个活泼生动,两个老女人出席各地首映时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叶德娴有一儿一女但很少往来,与刘德华却多年“母子”成故友,合作多次的谭耀文也是她的“契仔”。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角色的参透和演绎很有裨益,值得时光睽违多年之后,借「桃姐」给叶德娴这一年来多个影后奖杯的深意馈赠。

二。

许鞍华真是香港电影界的一名异类。所谓异类,有三处注脚,一是在男性掌握大多数电影话语权的领地,她能代表华语女性导演占得一席天地,二是她是少数仍未被商业化、坚持拍摄小人物日常生活与社会写实电影佳作的良知导演,三是她有妙手,能让旧枝潋滟多年之后再开花,当年的萧芳芳是这样,后来的鲍起静如是,到今天,叶德娴亦然。

也许是身为85后的缘故,对许鞍华曾任1979年至1983年香港电影新浪潮主将的旧闻都是后知后觉。也是因缘喜欢张爱玲,去看「半生缘」的电影版,才知道许鞍华,在看完「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后深切喜欢上这个香港女导演,又回过头去找她的「女人四十」「千言万语」「倾城之恋」「客途秋恨」等等来看,这样一度迷恋的姿态只发生过在对她和王家卫身上。

许鞍华不美,又一贯是利落短发加老式眼镜的中性打扮,连导演本人都调侃自嘲“没有女人味”“到现在都嫁不出去”,但就像苏轼曾写给友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自有悠游安详的气度与不动声色的优雅。身拥文学硕士学位,却不跻身上流社会,在电视台拍过一段时间写实剧和纪录片,累积了对香港大街小巷尤其是底层社会的认知与理解,后来转战大银幕,自然深入“社会写实电影”这一严肃领域。入行30年拍出一系列佳作良品,不仅获得超过12次最佳导演的奖项,更助萧芳芳与叶德娴先后闻名国际,摘得柏林与威尼斯影后桂冠。

但就是这样一个建树丰盛的大导演,报纸杂志章节里都说,她至今单身,无儿无女,甚至买不起房子,只能和母亲租住在香港北角的一隅廉价公寓。传媒的说辞口吻未免太过渲染太悲情化,因为每次现身公众的许鞍华从来都是爽朗的,采访时也总会时不时发出随性乐观的笑声。其实她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她的儿女,从香港电影新浪潮时代开始,“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照与人文关怀的坚定传承”就是她一贯保持的气节。在日渐商业化的华语影坛上,如「桃姐」这样平淡中见深意的香港社会写实电影早已香火渐断。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许鞍华与她的「桃姐」们走得艰难,她们仍不舍弃的坚持也充满了宿命般的孤独,尽管形单影只,但是格外可贵。

不得不说珠玉在前的「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年许鞍华拍这部小成本电影,由于题材有局限,市场小,找投资艰难,多谢嬉笑怒骂不“正经”的王晶仗义掏钱,才没有让一部好电影流失,也让在ATV亚视默默付出多年的鲍起静“大器晚成”地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对鲍起静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对于许鞍华,如果说「天水围的日与夜」是寂静的,没有多少前期宣传,那么「桃姐」是喧嚣的,上映之前早已殊荣无数。“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不同的境遇下,相同的是它们的内核,亦是许鞍华独特个人风格的最终成熟:“去繁求简,返璞归真”。

「桃姐」取材于真实故事,原型是香港嘉禾制片人李恩霖家的女佣。许鞍华秉承「天水围」的这一风格而来,以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生老病死,叙述口吻简单、朴实、有节制,对人情冷暖、如何面对人生终别等诸多问题作了最文艺的一次白描,但处处克制的背后却让你看见深蕴“千言万语”的青山碧海,都一并化作水滴,举重若轻又静水流深地隐于这苍茫的人世间。许鞍华拍的是桃姐的晚年,是叶德娴的晚年,是刘德华的晚年,是你我芸芸众生的晚年,也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无房无子的传言再盛嚣尘上,只要有此笔直行走的姿态,便无惧,便无憾。

三。

因为「桃姐」,我对之前感觉平淡的刘德华倒也喜欢起来。老人院里,热情而多事的邻房来问桃姐,罗杰是不是她的儿子。桃姐不知道说什么好,罗杰说,对,干儿子。那是罗杰第一次主动突破主仆关系。还有两人翻看旧照,两人在小饭馆吃饭,他给她夹鱼。后来他带她参加自己拍的电影首映礼,她此生第一次穿珍藏许久的名贵衣服、精心打扮自己赴会,他挽着她的手开心地互称“大美女”“大帅哥”,电影散场后他牵着她走过夜色下静谧安宁的街道,像极了「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少年张家安与阿妈鲍起静下班后走过的那一段无声而温柔的香港夜路——罗杰给桃姐的晚年画了一幅花好月圆的良景,尽管前途依旧茫茫,尽管终究会有死别生离,但此刻是人性中最美好知足最现世安稳的时刻——这些,都足够让人对生之甘饴饱怀贪恋。

影片中,罗杰并没有能陪在桃姐床边望着她泯然离世,是不敢直面那样的福祉被无常抽离,也是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人生总是充满种种不圆满与有所缺。刘德华回忆梅艳芳走的时候,他在美国,没有赶得上见故人最后一面。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亲人会过世,爱人会分手,朋友会告别,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当还在身边的时候,努力一点,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地表达自己的爱。某一天无论是谁遁入天国,剩下的那一个抬头与星空对望,知道彼此心里都有不灭的念想,也就够了。

「桃姐」的调子是缓慢而无痕的,许多原本深刻的人类感情与生命感悟如清冽的流水,润物细无声一般溶入观者的发肤、骨骼与血肉。会是近几年最好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各路配角亦是分寸拿捏很好,秦沛骗钱去偷欢也不可恨,秦海璐除夕夜留守老人院藏有伤心事,甚至连我小时候最害怕的香港恐怖片专业老婆婆罗兰,都变得耀目华美起来。期盼将来不久可以看到「桃姐」的粤语版,要知道,香港那边的评论说,叶德娴原声配音的桃姐,连喘气儿都是带着戏的。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影片最后回光返照,罗杰又一次出差归来,看到楼上明亮的窗台,是桃姐坐在那里为他守灯。桃姐看到少爷回来才熄灭灯火,蹑手蹑脚地在门后听到他进屋的声音后,安心地去自己的房间睡觉。而今后少爷回到黑暗的家,再也没有那样一个无声的守灯人了。今生今世都不会再拥有。这一幕在往后回想起来最让我动容。在桃姐的人生告别仪式上,罗杰说,能够有桃姐在我们家服务那么久,是一种恩赐。这样的恩赐值得用余生去缅怀。再后来秦海璐说出了观众的心声: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桃姐。一个也会有七十岁的桃姐。

女人一生如花,七十岁是棉花,松软,柔韧,暖人心。许鞍华与叶德娴早已先你我而领悟那即将到来的七十岁。而桃姐也是我们生命之河必经的彼岸,四五十年后我们都会长成她那样,容颜发肤苍老,满面褶皱佝偻。愿彼时仍有人待你如珍似宝,如桃姐一般,即使韶光不再,也不会觉得时光可憎,在有生之年已然无憾。今时今日于我,母亲就是我生命中的桃姐,她给予我以此生,并指引我如何更好地活。惟愿,在母亲七十岁的时候,我也还能与她执手庭院下,一同看朝霞。


PS:叶德娴与鲍起静早年合作ATV亚视的「纵横四海」,年轻时候的容颜:http://weibo.com/1345391250/y8NIYhiAP

PSS:文中提到叶德娴早年主演ATV亚视的「纵横四海」大结局剪辑片段:http://weibo.com/1345391250/y8NGwnr6Q

PSSS:对许多选择一生无儿无女的同志爱人而言,许鞍华的「桃姐」也可以看作是同时拍给他们的自省录,如何勇敢地面对孤独终老。

 3 ) 在来得及的时候,做来得及的事

我天生对叶德娴有亲切感。小时候看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组》,叶德娴饰演一位号称“千手观音朱小倩”的婆婆。她在关键时刻挡下敌人无数毒镖,却因武功不及当年,未能接住飞向她心脏的那支。我对她佯装没事,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倒下的一幕,记忆非常深刻。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离死别所带来的痛楚。

直到前两天看了《桃姐》,我才发现,对叶德娴有亲切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饰演的桃姐非常像我奶奶,甚至连眼角的纹路也像。最像的是手。桃姐顽固地推开夫人递钱的手,跟我不愿收压岁钱时,奶奶非把红包塞我口袋里的手,简直一模一样。我时常纳闷,一个低矮的老太太,怎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力气。

电影里有很多,让多事之人看到影射社会的东西。比如刘德华饰演的制片人,在合拍片的过程中,如何与徐克、洪金宝导演合伙“欺骗”内地投资方;比如桃姐所在的养老院逢中秋节,电视制作单位在关掉摄像机后,从每位老人手里收走充当过无数次道具的月饼……虽然这些东西都可以引申,但我依然不愿为此说一句话。在许鞍华的电影中,这些繁杂只需记录,无需探讨。

许鞍华的电影,最不该用电影的标准来衡量。相比导演,她更像一个记录者,展现给你的是一段真实、平淡、波澜不惊又意境深远的人生。许鞍华是一位时间老者,带领你,看着她想让你看的人走向前方;又引导你,让你的视线转移到别的人身上去。这是《桃姐》这部电影最感人的地方——你在看你自己,在看你身边的人。你不需要在电影结束后,跟傻逼宁财神一样几欲鼓掌,因为这是人生啊,你身在其中的人生啊。

我看过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知道看她的电影,应该做怎样的心理准备。但片头音乐一起,我还是认输了,稀里哗啦地认输了。看《桃姐》时所留下的眼泪,不仅是因为感动,更多是因为一种无法抚慰,也无法消散的心酸和痛楚。痛到你甚至祈求自己忽略它,就像看到一个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时,因不忍心而别过脸一样。但有些可怕的想象,你越不愿意想,它就越是汹涌澎湃。

我最怕的是展开有关衰老的联想,因为这是一种犹有竟时的联想,会令人生不如死的痛楚,赤裸裸地站在想象的尽头等着你。我至今还记得,那年妈妈生病,因为大学没什么私人空间,我只能躲在厕所里哭的情形。那时候,只要不去厕所哭,我就在宿舍泡泡面,因为吃泡面可以很大声,哭的声音就被掩盖了。好在后来妈妈平安无事。但我就是在那时知道,自己是无法应对这种事的。

在看《桃姐》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想起我的奶奶。一忆起她,我的脑袋里就会出现一个黄色的小蝎子香包。那是她在某个端午节给我缝的,蝎子腿是铁丝做的,一道一道绕上黄色的毛线。我也不知道奶奶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奶奶不识字,没接受过教育,在我爸妈结婚后,给尽了媳妇脸色。尽管如此,她在我眼中依旧是个非常可爱的人。她用过期的年历纸和胶带,给炉子上的水壶壶嘴做了一顶小帽子,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为了防止灰落进去。她还用红色的年货包装纸,剪成大大的牡丹花,贴在墙壁上。她似乎没什么痛苦,就跟桃姐一样。你永远也无法从她们的表情中读出,她们的身体正在遭受着衰老的折磨。即使她偶尔说起那些慢性病中,让人难过的症状,就像她说昨天的电视节目不好看一样依稀平常。

她能记得所有我们记不住的事,就像桃姐仅从声音就能分辨刘德华的小学同学。

电影中途,我想离场,担心影片结尾处会崩溃,但又怕被友人嫌弃矫情,于是作罢。我说过,对于这种事,直到现在我也不知如何应对。看到桃姐快乐,我眼眶泛红,看到她痛苦,我眼眶也泛红,甚至看到她坐在养老院门口,面无表情地望着什么,我的眼泪都能瞬间滑到脖颈处。有的时候,我真的希望,在该来的时候,我能像刘德华一样,以一个男人的姿态接受着一切。

单身了一辈子的桃姐,看到小年轻们拍摄婚纱照的时候,她是在想象自己穿上嫁衣时的样子,还是她的小少爷赢取新娘的时刻呢,她怎么想我都难过;桃姐再次打开装着自己家当的箱子,和刘德华一起分享回忆。看到她没有花掉,而是收藏起来的第一份工钱,我很难过,看到她保存的,直到现在还很香的力士香皂,我也很难过;桃姐为了参加刘德华电影的首映礼,要变成“大帅哥”旁边的“大美女”。她拧开快用到底的口红,抹在嘴上。那很可能是她用了一辈子的口红。如果再买一只的话,怕是用不完了吧——她有没有这么想过。有我也难过,没有我也难过;已经不能走路的桃姐,被保险绳束在轮椅上,刘德华推着她跑得气喘吁吁,她一直晃,说好热,想吃凉粉。

……

真他妈的难过啊。

桃姐离开后,葬礼简单,唯一留出的情节是养老院的秦沛来献花。好像如此简单,是不打扰桃姐安眠的最佳方式。要感谢许鞍华,没有煽情戏码,却情至深处。

要庆幸我的家人都还健在。

好想抱抱我的妈妈和奶奶,就现在。

原谅我在这部电影面前,没有能力提笔成文。仅以这些片段,望你感同身受,在来得及的时候做来得及的事。

 4 ) 威尼斯专访许鞍华:固守香港不是为了对抗内地------转载

http://ent.163.com/11/0907/07/7DB5QHB600034N10.html

香港还保有个人风格和人文关怀的几个知名导演里,许鞍华跟国际电影节的关系并不密切,但1995年的《女人四十》贡献了一个柏林电影节影后,同样的荣耀很有可能在今年的威尼斯重现。

入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桃姐》昨天上映,它细碎、舒缓地铺陈出一个老人与死亡为伴的最后时光、一段介乎与母子和主仆的暖暖情谊,掌声和眼泪是观众对这次心灵洗涤的回报,叶德娴的表演也值得任何溢美之词。许鞍华接受网易娱乐专访,谈到对“桃姐”们的怀念、对老去的乐观。《桃姐》和她一年前那部饱受赞誉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有一脉相承的本土诚意,作为当年香港新浪潮仅余不多的人物,也是留守香港创作的少数派,她却不敢为此骄傲:“我拍香港题材不是对抗性的,一个是故事我想拍,另外我也熟悉,觉得比较有把握”,“我很喜欢拍戏,并不是因为这是个使命或者什么特别的作用。我只是幸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已。”

真人真事改编 《桃姐》向一代佣人致敬

网易娱乐:《桃姐》是真实的故事改编的,你什么时候知道了这个故事?

许鞍华:这是监制李恩霖的故事,就是Roger-他是我《女人四十》的监制。他跟我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写成了一段一段的笔记,他说想找我拍,我说这个很好改,就开始拍了。

网易娱乐:在描述桃姐的那个佣人群体时,除了Roger的故事,你还有没有找过类似身份的人参考?

许鞍华:我小时候家里也有这些梳辫子、穿着白衣服黑裤子的佣人,我们同学家都有。她在我家做了十五年到二十年,带大了我弟弟到我大学了才走的,所以我很知道这种关系。因为我妈妈不喜欢她,她就走了。可是每年过年她都会买很贵的礼物来送礼,她特别疼我弟弟,是她把他带大的,所以会送他一些很贵的钢笔。她走了十年以后就变得很有钱,就退休了;后来我爸爸死了,我们家反而没有他们家有钱,她还是像一个佣人那样常回来陪我妈妈去拜佛、去环游世界,可是最近她情况又不好了,进了老人院。这个电影也是对她们那一代女佣人的一种怀念吧。

网易娱乐:老人院里那些老人拌嘴、吃饭的场面其实挺好笑的,但看得人很心酸。你会考虑或计量到情节的煽情程度吗?

许鞍华:你看到那些很老的人会感到很难受?(对)我倒没那种感觉,因为我自己也很老了。你看现在的成年人,都是差不多的精神面貌。可是我觉得他们的脸有好多故事,每张脸都很不一样。这个很好。我没有刻意表现他们的快乐和不快乐,观众自己去感受会更好。

网易娱乐:在老人院实拍的素材有预设好的主题吗,还是随机拍摄的?

许鞍华:有些片段余力为(注:《桃姐》摄影指导)拍了我都不知道,剪接的时候才放进去的。像她刚进老人院,有几个人坐在桌边-她们都不是专业演员,真的是住在老人院的-看着叶德娴进来,他们还不走开。那是余力为抓拍的,他们的感觉特别好:有个新人进来,他们不知道是真是假,不知道我们在拍戏。

网易娱乐:你怎么看待安老的问题?

许鞍华:香港最近这几年太多老人了,老人院的设备可能还是一样,但工作人员跟老人的关系好多了,家人把老人送到老人院也不会内疚,比较正常。这种安排解决了担心和顾虑,家人和老人的关系也会好一点,他们的生活也会好一点,应该是这样的。现在的老人寿命很长,家里照顾不了是应该送到老人院的。

艺术片之惑:香港“新浪潮”只剩我不值得骄傲

网易娱乐:徐克、洪金宝和刘德华联手唱双簧骗老板加电影成本的桥段,其实也是你们的经验吗?

许鞍华:我觉得他们骗老板那个有点像笑话,不是一个命题,只是显得他们生活很轻松,搞笑。不是说所有香港导演都会串起来骗老板。那不是一个代表性的东西,我像是开个行内的玩笑。

网易娱乐:怎么找到刘伟强那些香港电影人来客串。

许鞍华:他们第一个是帮忙,也想拍一些有意思的本土电影,就赌博了一下。

网易娱乐:于冬说他准备投资的时候没给你设上限,比起以前拍电影会不会更自由?

许鞍华:是的!因为这个投资比较大,我们拍得从容很多,可以做得比较细。

网易娱乐:但都是本土题材,为什么《天水围》没考虑过找内地的投资呢?

许鞍华:第一个是因为题材很本土,没有想到内地会有人想看,没想到后来连影碟都很流行,觉得很好看。第二个故事(《天水围的夜与雾》)我觉得是不能在内地发行的,因为它暴力,又暴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后来也没有成功,所以就没找内地的人合拍。

网易娱乐:其实《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在内地口碑很不错,那时候越来越多香港导演都走进内地了,你后来却缩了回去?

许鞍华:还是题材的问题。你拍天水围不能在内地拍吧。我拍香港题材不是对抗性的,一个是故事我想拍,另外我也熟悉,觉得比较有把握,我不是说我就不拍内地题材。如果我能拍,我都拍。

网易娱乐:过去的香港新浪潮导演,像你这样还在用一样的思维、方法和动机来拍戏的很少了,诱惑和障碍那么多,你为什么要坚持?

许鞍华:我也不觉得剩下我和另外一两个新浪潮导演会特别自豪。很多人不想拍了,就没有必要坚持。我很想拍戏就继续拍,就这样而已。我很喜欢拍戏,并不是因为这是个使命或者什么特别的作用。我只是幸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已。

网易娱乐:你怎么看过去的同路人现在在为了进入市场改变和妥协?

许鞍华:拍适应市场的戏我觉得不一定是妥协。能拍自己喜欢又有市场的戏是最好,但并不是常常都能做到的。我想大家都在想办法适应这个时代和生存,除非打劫,做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笑)。我不觉得每个人做一件事都要说自己是对的,其他人拍的电影都不对,尤其拍电影并不是那么严肃的问题,不是生命、财产、法律,只是个行业,你拍什么电影都是可以的。大家都有自由,你自己拍艺术片就说拍商业片的不好,商业片的又批评艺术片,但我觉得都是唇齿相依的,因为商业片的工作人员很多是艺术片培养出来的,可是他们要吃饭,就每天要去拍商业片,回来还可以把他们学到的技术丰富艺术片。我觉得越多人拍不同的电影越好。

 5 ) 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桃姐?

电影里终身未嫁的桃姐,是侍候一个家庭数十年的老仆,并亲手把少爷罗杰(刘德华饰)抚养成人,伊始的镜头下其以生活柴米油盐的琐碎,不动声色间令观众融入到到桃姐一个真实的生活之中,而在此之后桃姐意外的中风则打破了这个已然成为常态的生活定律,以此为引的剧情展开,未尝着点何般煽情,相反罗杰在帮助桃姐找到了一个敬老院后,电影借以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稚心未泯的欢笑打闹,续写着温情的脉络,在这欢笑中其又巧妙的再度以敬老院中生活细节和老人离世的无奈,使电影重归对社会现实的现照。 用轻松愉悦的氛围营造去淡化戏剧性生死的煽情,在看似温情的镜头间又有以细腻的悲愁,《桃姐》对情感浑然天成的把控,更源于叶德娴洗尽歌手铅华后,对这一人物精准绝然的把控,桃姐令人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忠厚的老仆,更令人感受到了一如母爱的温情,或许我们的母亲没有多么渊博的知识,没有辉煌耀眼的成就,她就是如电影中的桃姐般每天所盘算着哪里买菜便宜,晚上该做怎样的菜,还总有着那道不尽的絮叨,但她会以以你为傲,她总会是你身边可以停留的港湾,桃姐与罗杰其实早已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如母如子的亲情在不经意间动人心房。 结局处桃姐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出于工作亦是出于不忍罗杰未有看到桃姐最后一眼,在葬礼上,他那句:“能够有桃姐在我们家服务这么久,是一种恩赐”简短的言词后电影在未有何言谈,情感克制的把控最终在许鞍华之手也未尝形成煽情的矫揉,此时在前段总是缠着桃姐要钱的坚叔,他手捧白花的出场,成为了结局处的点睛之笔,这个在最后还能纵容他的人的送别,将人生的唏嘘在结局处以耐人寻味的渲染。 《桃姐》是一个关乎老年人的生离死别,却在映后如暖阳般给人以心灵的温暖,你我身边或许不曾有过如桃姐这样的老仆,但却总是有着如她般值得用心去关爱守护的至亲。

 6 ) 桃姐的十个SIMPLE LIFE

外语片和国产片有个挺明显的差别,就是名字。大概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外语片名往往简洁明了,要说个人、说个物、说种感情,一看便知。而国产片名则往往琳琅满目、意味深长,生怕你一眼看个明白便不掏钱买账。《桃姐》是个例外,国语片名简洁明了,翻译成英文则意味深长,叫做"A Simple Life"。

我不懂电影,只好说说这个SIMPLE。

桃姐无论是长相还是行为都太像奶奶,而在轮椅上巍巍颤颤的歪向一边又像极了姥姥,姥姥也在养老院。虽人生百态各不相同,在最后的时刻又不免殊途同归。其实觉得叶德娴和刘德华演绎的痕迹都稍微有点过,如果不是心有戚戚焉,绝不会在MOMA哭成那样一个死去活来。其实好的作品很简单,就是它有很大一部分是你自己生命的印证与领悟。此为一SIMPLE。

影片开篇就介绍了桃姐的背景。父亲被日军杀害,母亲无力供养,即送人篱下为仆,先后服侍了梁家四代,六十余年。黑底白字,音乐响起,眼泪就已经要夺眶而出。紧接着便是菜市场,青菜五文六文、讨价还价,喧嚣又市井。一个人在这样年纪的时候,身上记录着所有走过来的沧桑,你会忽然觉得她身上所有的历史记录好像一个雕像。这是许鞍华高明的地方,这个时候,她告诉我们,请你收回你的眼泪,什么苦大仇深、凄凄惨惨,过日子而已。此为二SIMPLE。

养老院也是精心设计的。任何集体生活都是大社会的缩影。孩子们的集体还比较梦幻,无非都是些锦上添花的事儿。而老人院里,你的一切无从躲藏,装不了,演不来。你这一辈子,最后落个什么样的ENDING POSE,也都只能肝胆相照,再无回天之力。床位、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外国陪护,以及吃喝拉撒睡这些简单的事情,会瞬间把你们的过去一刀削平。在时间和生存面前,你什么都不是,人和人并无大分别。此为三SIMPLE。

金婆和女儿演得极为真实。重男轻女的妈、满腹委屈据理力争的女儿,妈不依不饶的带着对儿子的期望往生,最后管到死哭得最伤心的还是女儿。金婆被送上救护车的时候,老人们大概都怀着同样的心情目送。最后女儿到老人院办手续的时候,他们则搓着麻将各干各的冷眼旁观。其实不是他们冷,是他们冷得太多会保暖了。这样的场景,你无从评判,只能闭嘴过日子。此为四SIMPLE。

文艺女王秦海璐饰演老人院的主任。没什么情节。只在年三十儿的晚上,回到老人院陪伴仅有的老人过除夕。香江两岸烟火冲天,电视面前桃姐问起她的家人。她愣了两秒,还是没说话。银幕面前我都要哭了她还没哭。大抵这样的问题,已经懒得再做回答,也懒得再掀伤疤,人到最后真的是因为懒了,就这么过吧。桃姐识趣没再追问,眼神默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真不是一句废话。原本以为她会和男主发生点什么,结果什么也没发生。生活常常如此,什么都不会发生。此为五SIMPLE。

飞扬跋扈的老校长以及众多路人甲乙丙丁,谁不是带着一世为人的丝丝残余,过完一生。什么时候残余彻底褪尽,什么时候遁入涅槃。话说许导面子真大,各种知名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人间最繁华和人间最不堪,在岁月面前都是不堪一击。平常而已。此为六SIMPLE。

坚叔是个温暖的角色,秦沛演得也到位。养老院几个镜头下来,旁边的姑娘悄悄说:老了真可怕。坚叔的出现真是个亮点,救我等于恐惧之中。他幽默风趣,又是跳舞又是泡妞,在一堆将息之人种显得充满正面能量。隐隐对他满含着期待,那是种总得发生点什么好事的期待。直到他买了蛋挞看望桃姐,又火急火燎丑态百出三番五次的骗钱,心都凉透了。再直到被刘德华撞见嫖妓,这钱总算是有了去处。再后来华仔在桃姐面前阻止他再借钱,总算是心里踏实了,实在忍不得桃姐再继续被骗。结果桃姐一番言语,这温暖直击心底,并在那里扎下根来。“我这有零钱,给他吧。还有多少时间能玩啊。”将息之人有着将息之人的济世观,那是种朴实无华彻悟。而坚叔拿到钱,没有羞赧、没有慌张,他反倒像个孩子,跳舞媚眼,满心欢喜的出门“解决问题”。在那一刻,与一切无关,单纯的又像本初,所有人间戏码、负担、责任、恩怨全都消化在了这一个简单的俏皮里面。桃姐的葬礼,坚叔持花一拜。这是洞悉以后的还原,是最自然的回归,这是大温暖。佛家禅宗讲究不住相,其实坚叔最接近佛。此为七SIMPLE。

刘德华这么多年,浑身写着“演”字。在这样的片子里,倒也不出意外。最是记得一个细节,桃姐中风再犯,已经无法直立坐卧,被缚在轮椅上公园里放风。她用不大能张开的嘴含糊不清的吵着“热”“要吃凉粉”,华仔用纸巾拭去她嘴角的口水,然后转身走去垃圾箱,在那里站定了两秒,背影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回头哄回来。亲人沧桑转变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一旦转变,你也不得不接受。这叹的一口气,瞬间走过了多少心路。这背影让我想起母亲,在她第一次看见姥姥失智失语的那一天,回家的路上突然放声大哭。这样五年过去了,你只能告诉自己,你记忆里那个能干强悍的女人已经走了,你现在爱的,是这个娇小羸弱的女人。这就是现实给我们的意义。此为八SIMPLE。

桃姐本人叶德娴反倒不用多说了。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最能感动人的美,通常都是因为她努力活出了生命的极限。而这种极限也只有最简单的信仰才能达到。其实,无论什么信仰,实际上修的都是一种状态,或者说境界。通往这种境界的路无数,不是只有禅宗能到、也不是只有上帝能到。这种修行无可比较,有些人什么都不用修,他天生就是这种状态,有些人典籍倒背如流、道理一套一套他可能也到不了这种状态。桃姐显然属于前者,她这一辈子都是心甘情愿满心欢喜的为别人而活,能够这样义无反顾、无所挂碍,也是她的福报。此为九SIMPLE。

最近都在说雷锋,可为什么雷锋总感动不了我们?雷锋是那个时代高大全的产物,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没有缺憾的人物。这就像佛像造像,我们走近庙宇或者石窟,这些造像并不是什么纯粹的艺术,也与脱离苦海的目的无关,它们的目的就是让你敬畏,进而服从。来到这些石头超人面前,信徒们只会强烈的感到自己与佛祖之前的鸿沟无法逾越。在它们面前,会有人敢于设想自己也能成佛吗?信仰是你自己的事,你需要信的不是哪个佛哪个庙,你信的得是自己的心,得是那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天昏地暗,一直就在你面前。而所有的艺术、所有最好的文学或电影,都是因为它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我们生命里面一个很复杂的情境讲出来了。美不可旁观,你只能摄入。

最后想起桃姐做手术之前,华仔请牧师来祷告。
牧师言:“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别人。”
华仔则言:“神啊,求你保佑桃姐平安。在这次手术,免除她所有不必要的痛苦,我更加请求你怜悯,完成我干妈一个小小的心愿,他一直希望见到,我们家第五代的成员,很快,我外甥杰生就会带太太跟小宝宝回香港了,如果上天还不急着要见桃姐的话, 就让桃姐留在我们身边多一点时间,感谢主恩,阿门。”

“免除不必要的痛苦”,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台词,想必也可作为此片乃至人生最至真至诚的警言。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给这个遗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然后尊重、包容它,反而会把这个遗憾的部分变成一种生命里的圆满。此则十SIMPLE,完。

 短评

今天在伦敦电影节看了这部电影(全场几乎满座),有笑声也有感动温馨一幕。绝对是本年度华语电影的最佳之一。

4分钟前
  • MR.K.S
  • 力荐

《桃姐》好的地方在于,感人而不煽情,电影将更多镜头留给了温暖亲情的生活细节,桃姐的个性刻画很丰满,有现实感,让我想起……电影对待死别没有去刻意强调,结局没有一个预想中的情感爆发点,这让电影显得很有个性不流俗,甚至有些不够商业的感觉,很平静的一种态度。导演许鞍华对整个故事控制的很好

5分钟前
  • 力荐

典型许鞍华电影,全片来来去去脱不了《天水围》两部的市井生活调调。和囧瑟夫相对应,叶德娴所饰桃姐,作为少爷家佣人的角色代入,整体如影换型、入木三分,因此本片斩获金马男女双佳,也是毫无问题。可惜是许那刻意缓慢、粉饰紧贴的毛病,自岁月神偷起,到现在还没治愈(纠:神偷不是许的 记错导演了

9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叶德娴演的真好,表情动作都融入角色当中,包括她时刻恪守仆人身份,与主人之间的距离感。那种鳏寡孤独的落寞想必融入了许鞍华自己的颇多生活体会,也更能打动人。有人看到生死,有人看到温情,有人看到孤独及老无所依,一种生活化的体验,五味杂陈。罗杰和同学吃完卤味给桃姐打电话一幕最击中我。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妈呀这我外婆,这实实在在的我外婆

1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桃姐》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失利,可惜,片子代表了华语电影缺失的人情味,朴素的电影观;导演严守情绪的边界,点到即止,大量留白给观众慢慢体察,镜头保持了纪录片式的细腻平实,真切小笑料冲淡了影片的伤感。叶德娴的精细表演唯有同龄萧芳芳可比。许鞍华像一个得道高人感情内敛到平和冲淡。五星。

1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都说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最是无奈。其实何止英雄与美人,所有人的晚景都是一样的凄凉,只不过鳏寡孤独者凄凉尤甚;人生最苦老病死,而生是老病死的因,所以不生是对的。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许鞍华延续了姨妈和天水围叙事节奏感缺失的通病,对老无所依的入微关注却让人动容(可能过于真实,时时让我有出戏的恍惚)。叶德娴对老仆的刻画传神到无可匹敌,相比之下刘德华的角色就更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与叶德娴平稳的分庭抗礼,用徐徐小火炖出相濡以沫的温情,这个金马影帝绝对实至名归。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国语版,腥,粤语版,嗲

21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很多镜头都催泪,不过比起《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要差一点,或许是《天水围》先入为主,再看同类题材和内容新奇劲过去了。

2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许鞍华真是记录常人琐事的一等一高手,再平淡无奇的人物,再波澜微细的小情节都能被挖掘出无限的视觉细节与情感留白。几次配乐点都抓得精到,瞬间激发情感震荡。简单生活的影像,过滤出不简单的人格,不简单的电影。4.5星。

2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故事其实挺简单…但来的真切平实…没有刻意夸张的镜头…没有臃肿的包装…那种胜似亲情的感情淡淡的却又让人回味…

31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力荐

人老了后好可怕啊!!!!!我不要中风,不要大小便失禁,不要满脸老人斑,不要生活不能自理,不要住老人院啊!!!

33分钟前
  • 伊豆
  • 还行

生有时,死有时。好片有时,庸片有时,烂片有时。具体于许鞍华,真没必要对这部电影抱有太高期待,可能这样反而还好。

3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五年之内,应该不会有比「桃姐」更好的华语电影了吧?难忘桃姐的眼神,顺服又硬挣。顺服是对命运,不挑剔,不抱怨,逆来顺受,硬挣是在痛苦窘迫中,保持那份清白尊严。

42分钟前
  • 柏邦妮
  • 力荐

静水深流,与海相若。在刘镇伟、马楚成、陈嘉上等急功近利赛着拍烂片时,许鞍华还能奉上如此诚意佳作更显弥足珍贵,还不算香港影人之幸吗。不是不妥协,只是择善固执。叶德娴浑身都是戏,状态与「女人四十」里的萧芳芳极像。

44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很温情的电影,香港选送的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作品,现场的一个韩国老爷爷对制片方代表说,希望所有美国家庭都可以看这部电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亚洲人的亲情~

47分钟前
  • Dude
  • 推荐

对于老龄化问题很犀利,那些母亲节陪父母进电影院的孩子们难免如坐针毡,没多少温情,只有内心的刀绞。片子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只是这一次许鞍华的情感更加普世,不再止局限于香港本土,对内地观众更有亲切感,更何况还有亲切的华子和干妈。也许这也是许导和老母的未来吧,也是你我或者他的。★★★★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人生短,行路难,日向晚,声声慢。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桃姐》的英文片名叫《A Simple Life》,仿佛回首来路,都不过人间一场,平淡是福。上天保佑让别人吃饱了饭的人民。

52分钟前
  • 蔚七于
  • 力荐

溫馨小品,哀而不傷。繼續保持許鞍華一貫輕描淡寫卻笑中有淚的風格,這次把對生命的思索提升到更重要地位,衆明星加盟洗盡鉛華做回自己,水準有保證,值得一看。

55分钟前
  • Phili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