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

HD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朱丽安·摩尔,妮可·基德曼,艾德·哈里斯,托妮·科莱特,克莱尔·丹妮丝,杰夫·丹尼尔斯,斯蒂芬·迪兰,艾莉森·珍妮,约翰·C·赖利,米兰达·理查森,艾琳·阿特金斯,玛格·马丁戴尔,琳达·巴塞特,George Loftus,杰克·罗韦洛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时时刻刻 剧照 NO.1时时刻刻 剧照 NO.2时时刻刻 剧照 NO.3时时刻刻 剧照 NO.4时时刻刻 剧照 NO.5时时刻刻 剧照 NO.6时时刻刻 剧照 NO.13时时刻刻 剧照 NO.14时时刻刻 剧照 NO.15时时刻刻 剧照 NO.16时时刻刻 剧照 NO.17时时刻刻 剧照 NO.18时时刻刻 剧照 NO.19时时刻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时时刻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跨越时空的三个女人,因为一个名字被联系起来----戴罗薇夫人。  弗吉妮娅·伍尔芙(妮可·基德曼),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的伦敦郊区,正在完成她最后一部小说《戴罗薇夫人》。游走在虚构与现实生活边缘的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被束缚感,内心甚至渴求着死亡。  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生活在二战末期的洛杉矶家庭主妇。《戴罗薇夫人》引起她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才是更有意义的生活?日复一日的持家生活同样让她萌生自杀的愿望。  克拉丽萨·沃甘(梅丽尔·斯特里普),生活在90年代的纽约,正过着戴罗薇夫人式的生活。她深爱的朋友理查德,才华横溢却因艾滋病难以自理。好心的戴罗薇夫人担当起派对的主人,为每个人带来快乐,却难以化解内心的孤单与忧伤。  不同的时空里,她们的内心深处,关于死亡的挣扎与抗争,没有停息,时时刻刻。银河铁道999剧场版我的极品前任最后一次驱魔2七倍奉还幸福继续:乔纳斯兄弟巡演纪录片死神快递误入军统的女人动物僵尸你所见如我所见吗乱世芳华我要结婚(粤语)父仇之花第二处女圆桌什锦派坠楼死亡的剖析圣剑学院的魔剑使米花之味昆仑境南法撩妹记风林火山杜心五传奇晚酌的流派3哥谭 第二季特种兵之战狼归来战斗民族养成记系统破坏者2019十万伙急明星许愿池盲少爷的小女仆剧版水缸爱在屋檐下2001复仇之剑战火中青春菜鸟烘焙大赛第二季临阵脱逃白月光下威胁2:社会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第四季无尽世界决战猩球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警察故事2013(粤语版)速度与激情:特工飞车手第一季狮城奇案之罪案现场

 长篇影评

 1 ) 你所不能逃避的人生


  
  在片子开演后十分钟,我曾经怀疑过自己是否能看懂这部电影。三个女人交替的出现,不断切割转换的镜头,以及在此之前读到的模棱两可的内容简介,这似乎是预示着这不会是一个或者三个简单的故事。然而在看到电影二分之一的时候,我开始流泪。并且一直到电影的最后结束。在网上,我看到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也有人说是同性恋题材或者干脆说是没看懂,因此我想把我自己看到的东西写下来。也算做是一种解读吧。一个关于女人又完全与女人无关的解读。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复杂的电影,复杂只是因为交织在一起的三个故事看上去过于平淡罢了。三个女人的一天。很普通的一天,似乎都是被一本书《达洛威夫人》所联系在一起。因为她们是如此的不同,所以这种联系看上去有些勉强,维吉妮娅 伍尔夫—— 一个天才,一个精神濒临于崩溃的女人。劳拉 布郎—— 一个家庭主妇,一个被天才所改变的女人。 而克拉莉莎—— 一个编辑,一个守候天才的女人。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家庭,然而有一点确实相同的,我一直觉得这才是真正将她们连在一起的东西。那就是她们内心都依然活着的梦想,以及她们所面对的庸俗的生活。
  
  这庸俗的生活也是我们很多人所必须面对的,它就像一个牢笼,困住我们的梦想,让我们窒息,不得逃脱。对于维吉妮娅 伍尔夫来讲,这牢笼就是在里齐蒙德的平和安祥的生活。为了避免她再一次精神病发作,她的丈夫雷纳德把她带到这个小镇上,为她买来印刷机,为她开办出版社。然而这一切努力都不能让她过上他所期望的那种“正常”的生活。因为她是维吉妮娅 伍尔夫,这就注定了她终将为探求人生的真谛而活。终将不能成为一个安于享受阳光和青草味道的某个男人的女人。虽然这条路是充满了荆棘而危险的,甚至可以把人逼疯。但是这是她无法放弃的东西。她羡慕她的姐姐可以享受世俗的快乐。在告别的时候她狠狠的亲吻着姐姐问“你觉得有一天我能逃脱么?”这逃脱,也许指的是疯癫,也许指得是她的命运。然而她终究无法逃脱。或者说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做出了选择。
  
  回到伦敦,回到动荡喧嚣的生活中去可能意味着再一次精神病的发作,可能意味着死亡。然而她说,如果让我在死亡和里齐蒙德之间做选择的话,我选择死亡。
  
  雷纳德看着她眼神里的坚定,哭了。因为他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尽管你是那么的爱他们,尽管你愿意为他们付出你的一切,然而你将注定无法把他们留住。
  
  这样的人身上,是会有一种巨大的孤独和虚无感的。这是一个人的天性,也许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只是有的人不愿意面对,而选择了躲藏在世俗的情感和生活中使自己麻痹起来而已。这也就是家庭主妇劳拉在看那本《达洛威夫人》之前所过的日子。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描述她在这一天之间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是有理由相信,她曾经很可能和所有的家庭主妇一样,为有一个自己的小家庭而感到满足。
  
  她的丈夫是一个好人。她的儿子也非常可爱,家境殷实,生活不错。但这对于她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在读这本书之前,她可能从来是逃避这样的问题。用世俗生活的琐碎来麻痹自己敏感的灵魂。然而在这一天理,她终于明白,她对他们的爱不能够让她留下来,她不属于这样的生活。虽然她一直是努力的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但那不是她天性里的东西。她因此而感到痛苦万分,甚至希望以死亡来解脱。
  
  这在一些人的眼里简直是不可理解的一样事情,为什么有的人,有了车子房子丈夫儿子,有了这一切后还是不知足。难道生活不就是这些嘛?难道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一地鸡毛?谁又不是这样过的呢?
  
  雷纳德对维吉妮娅说,我们有义务去吃 做的饭,你有义务保持清醒。
  而维吉妮娅则说“只有我,我,才最清楚我想要什么,这是我的选择,作为一个人的选择。”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死亡,只有不被理解的死亡罢了。有时候当你看清楚了人生的本质,那种莫大的虚无就会偷偷携带着死亡的阴影一起靠近了。有的人的心中其实是很明白这一点的,因此他们选择不去看,他们选择逃避。在这一天,劳拉最终没有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她做出了决定,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退出了自己的生活,一种完全不被人理解的方式。她抛弃了她的丈夫和孩子。这在于世俗的观念中,这是一个母亲所能做的最该受到指责的事。然而她与维吉妮娅一样,也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天性。也勇敢的面对在未来的岁月里她的良心上所必须承受的谴责。
  
  是自私也好,是不负责任也罢。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活得更像一个人。“没有人会原谅我。除了死亡。”她在影片得最后去见斯特里普所扮演得克拉莉莎得时候说。“但是我选择生存。”
  
  我看到斯特里普的脸上那微妙得变化。实际上劳拉的那番话令我也为之动容。在这一天之前,克拉莉莎正好和我们的前两位女主人公相反,她是维吉妮娅 伍尔夫身边的雷纳德,她是劳拉身边的丈夫和儿子。她是别人的牢笼,也是自己的牢笼。她照顾她的前任男友理查与其说是因为爱,还不如说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平庸的寄生虫。而她寄生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自己的梦想。因为理查是一个具有天分的人。所以她对她的女儿说,只有和里查在一起的时候,才感到自己是真正的活着的。因此她也为理查看她的目光感到愤怒。因为他的目光让她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确是一个平庸的人,过着平庸的生活。这甚至让她在理查的前男友到来的时候歇斯底里的哭了起来。
  
  然而理查明白一切,他活着就是为了报答她的。于是他问她的“达洛威夫人”,“如果我死了的话,你会不会感到愤怒。”
  
  她当然是感到愤怒的。她觉得他们应该互相为对方而活。她把这叫做相依为命。有的人就是依靠与他人互为牢笼才能证明自身的存在。虽然她为自己的庸俗不堪的生活也感到愤怒,然而她却表现得相当的顺从。
  
  然而理查却说“达洛威夫人。你必须放我走,也放了你自己。”最后他在她面前从窗口一跃而下,终于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了解脱。也许这个世界早就让他活得十分得不耐烦。然而有时候哪怕是选择死亡也会那么的不自由。他为她活了十年。
  
  “为什么一定有人要死?”雷纳德问维吉妮娅
  “为了对比”维吉妮娅说“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那么谁会死?”雷纳德又问。
  “诗人”维吉妮娅说“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然而克拉莉莎并不明白,她感到愤怒得无以言表,她只是想为他开一个晚会而已。她做了所有琐碎而令人厌烦的事然而却觉得不幸福,不被人理解。直到劳拉 布郎的出现。
  
  我们会惊讶的发现理查原来就是劳拉的儿子,那个在劳拉的一天里出现过的忧郁的小男孩。理查始终不能原谅她的母亲会抛弃他们。于是他在她的小说里给她安排了一个死亡的结局。然而到了他的最后的时刻,当他自己也终于决定离开自己的牢笼的那一刻。他膝盖上放着她的照片似乎暗示着我们他终于可以明白她了。
  
  “如果我说我后悔,那么我会轻松一些,好一些。”劳拉对克拉莉莎说“但是后悔有什么意义呢?当你已别无选择。”
  
  劳拉的出现,终于让克拉莉莎明白了理查的选择。有的时候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也需要勇气。就像维吉妮娅所说的那样“逃避生活,并不能换回内心的平静。”理查和劳拉在骨子里其实是和维吉妮娅一样的人。而克拉莉莎则和他们完全的不同。因此劳拉认为克拉莉莎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因为她天生有一颗可以与这个世界相融合的灵魂。她可以享受这个世界给她们带来的一些东西。她的母爱是一种天性,这是一种幸福。虽然她自己总是意识不到。
  
  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克拉莉沙终于从她的牢笼里走了出来。开始变得坦然,有的时候你必须懂得放手,有得人你注定无法挽留,死亡只是一种离开的方式,如果这是他们的选择,你就只能去面对。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去指责或是指导别人的生活。我们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人生,自己内心真实的自我,无论这个认识的过程是多么的痛苦,哪怕是死亡的绝路,无论我们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逃避。
  
  “亲爱的雷纳德,要直面人生,永远只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的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维吉妮娅 伍尔夫

 2 ) 关于鞋

劳拉的鞋,麻编的捆绑式设计,在旅馆的房间里,她脱掉了鞋坐在床上

维吉尼亚的鞋,有两双,一双三条带子斜扣皮鞋,一双系鞋带的皮鞋,都有束缚感的设计意味,她沉没在河水里的时候,鞋子脱离了她的脚

克拉莉莎的鞋并没有特别的设计感,但是她在最后也脱下了鞋子,以及外套,围巾,项链

我相信这是一个隐喻
女主角们在最后都找到了解脱

无论是死亡还是离开 又或者新生

无论我们认为正确与否

 3 ) 珍惜时时刻刻

生命的瞬间
电影 “HOURS”被翻译为 “时时刻刻” 或 “岁月如歌”,电影讲的是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在生命中的一天几个小时发生的故事,她们的生命在这几个小时突然静止,然后,这静止的几小时过后,她们的生命突然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一个以自杀方式得到了解脱;一个选择了独自离开,抛家离子去了陌生的地方;一个开始卸下羁绊,全身心的去与生活多年的同性伴侣享受生活。对她们来讲,生命是漫长的,每个女人都被压抑,抗争寻求出路;生命也是短暂的,这漫长岁月中的几小时她们不可避免的必须面临生与死的选择。

女性影片
这是一部女性影片,电影中的几个男性都是陪衬。但是,作者、编剧、导演都是男性。这些男性们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描述了女性的心理世界,他们是成功的,虽然,总觉得没有在看“断臂山”时那样的含泪的感动,也许因为,影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煽情,而是为了理性探索女性的心理与命运,虽然在影片的结尾是要表达出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整部影片的调子是低沉的,压抑的。在低沉的调子下,观众和三位女性一起去思考和感受女人的特殊生命状态。作为女性电影,它表达的是女性的特殊的心路历程,所以,这部影片不会受到普遍的喜爱,由于它的主题的原因,片子也有些晦涩。但是,三位大明星梅莉史翠普、妮可基德曼、茱莉安摩尔的出色的激情演绎,以及其它几位男配角的到位表演,使得影片大大增加了可看性。影片改编自迈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小说一发表即获得了好评并获得了普利策奖。另外,由于编剧大卫•黑尔和导演斯蒂芬•戴德利都以舞台剧起家,在英国大名鼎鼎。这部影片有着与美国影片不同的风格,细腻地将内心情感的情感以形体语言表达出来,使一部平淡的意识流小说立体的表现出来,富于张力。

影片的情节和结构
影片是根据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发表于1998年获得“普立策小说奖”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描述了不同时代三个女性的一天的生活,三个故事是独立的,但通过精心设计的复式结构内在的联系在一起,动态的表现了主题。其中的一条明线是弗吉尼亚•沃尔芙的小说《达洛卫夫人》。

1923年伦敦郊区。作家弗吉尼亚•沃尔芙(Nicole Kidman)在她的乡村宅邸写作小说《达洛卫夫人》。一直缠绕她的头痛和情绪低落, 她的丈夫爱她,但是,把她作为病人小心谨慎约束她。她妹妹和孩子们来探望她,但他们离不开伦敦热闹的生活,很快回去了。某一天,她在大衣口袋里放了两块大石头,从容走向河中心。“她被流水迅速冲走。就像是在飞翔,一个虚幻的身影,双臂向外张开,头发飘扬……天空的阴影在水面上摇曳不定。”

1949年美国洛杉矶。怀孕的家庭主妇布朗夫人(Julianne Moore)在家中阅读沃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她有一个忠实的丈夫,一个敏感可爱的儿子。这一天是她丈夫生日,她准备了晚上生日庆祝用的蛋糕,她将儿子寄托给邻居,躲进旅馆里准备自杀。当她躺在旅馆的床上阅读《达洛卫夫人》并想象沃尔芙自杀,水涌向床,她和床眼看就被流水冲走,她醒了,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接了儿子回家和丈夫过生日。但在她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后,在一天悄悄地离开了家,去了加拿大找到工作,并在独自生活在那里。

2002年的纽约。一位名叫克拉丽莎女编辑(Meryl Streep)正要出门买花。因她名字与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卫相同,朋友们都戏称她为“达洛卫夫人”。她幼时恋人、诗人理查德刚获奖,她得为他获奖筹备晚宴。理查德身患爱兹病,克拉丽莎把照顾他作为自己的责任,但她有同居十年的同性恋人,为了照顾理查德,她不时冷落自己的恋人,不能完全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她对理查德的照顾并没有得到回应。他厌倦了生活,他认定克拉丽莎的照顾埋没了她自己,也成为了他的负担。那天下午,他说,克拉丽莎, 记着,我们度过的时光是最好的,然后,从家中窗口飘然而下,迎接午后灿烂阳光。

影片的主题
影片通过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的一天的故事讲述了女性的迷惘、探索、逃避及超越的生命故事。死亡的氛围贯穿了始终,影片的开始,维吉尼亚匆匆穿过花园,毫不迟疑地捡起石头放进大衣兜里,走进了波光粼粼的河心,沉了下去。
在第一时空,维吉尼亚的妹妹和孩子们来探望她,一只麻雀受伤快要死了,维吉尼亚的外甥女要救它,她妈妈说,也许让它死去更好。小女孩在埋葬它,问,它会去哪里?维吉尼亚说,我也不知道,它去了它来的地方。她把脸贴在土上,注视着麻雀。
第二时空,当主妇带着儿子出门,儿子看见了放在后座的药,但送儿子到邻居家,请人帮忙看儿子,与儿子告别的那一刻,敏感孩子似乎预感到什么,不安地叮嘱母亲一定要来接他,并在隔着玻璃窗拼命呼喊妈妈……主妇带着药品,到旅馆要结束生命。
第三时空,理查德拒绝吃饭,从窗户飘然而下。
死亡的主题一直贯穿始终,似乎,死亡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逃避,一种解脱。主人公的痛苦来自现实与个人世界的冲突,维吉尼亚的妹妹说,你活在两个世界。她们要超越,在探索,第一时空,她选择了死亡;第二时空,她选择了出走,远离生活;第三时空,理查德死了,克拉丽莎发现第二时空的主妇是理查德的母亲,理查德一生都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老态龙钟的理查德的母亲对她的自我放逐给予了否定。克拉丽莎领悟到,逃避不是出路,只有直面生活,享受生活的每个瞬间。

独自面对
影片中的三个女人都不是孤独的,她们都有爱她们的爱人,家人。但是,她们只能独自面对内心的挣扎。面对死亡,人是孤独的。维吉尼亚的丈夫很激动地说, 他每天都必須面对她随時可能自杀的威胁,压力很大,而她却无法体谅他的付出,还如此轻生?維吉尼亚說,她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只是他,她自己每天都要与死亡的黑暗搏斗……。理查德曾对克拉丽莎说,你整天在为我忙,你自己呢?你对我的照顾是我的负担,我是在为你而活。理查德的生命还是每能被挽留住,在克拉丽莎的注视下,他飘出了窗外。

记起台湾女诗人的一句诗:

你是岸上的人,
能感知多少灼热,
当我自焚

当我赤足走过风雪,
你是画外的人
正欣赏那茫茫的景致

我们只能独自面对生活,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享受生活的时时刻刻,为我们自己。

 4 ) 直面心灵的抉择

 直面心灵的抉择
                                  —论《时时刻刻》中女性主义

    开篇,湍急的水流声冲刷着我们的心灵,清脆的鸟鸣在耳畔萦绕,繁花似锦的夏日呈现在眼前,浓郁的乡村气息,美丽的田园风光,无不令人陶醉。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迎得伍尔夫丝毫的眷顾,她垂着头大步地穿过花园,她握着笔写下遗书,镜头给了她颤抖的手一个特写,一种焦虑不安便抽离出来,她要自杀,她认为这是最好的出路,仅仅是因为疾病的折磨以及不想拖累丈夫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这样一位才华卓越,思想独特,心思敏锐的女性有着她难以表达的苦痛与压抑,她的思考,她要寻找的真谛,已经远远超过那个时代的普通女性,她以自杀来解脱必然有着更深刻的原因。影片便试图去挖掘这背后的东西,故事编排的极为巧妙,整部影片通过三个女人在三个不同时空的命运以及抉择来揭示女性的困惑与解决方法,这种交叉式的叙事,运用大量蒙太奇的手法,让影片充满了不安定感,变化感,对比也非常强烈,故事并不显得凌乱,镜头的调度非常合理,当然,这也是导演安排的强迫性性进入,我们在这种设计好的时空穿梭中便自然地将三个女性联系起来,揣摩她们的相似处与不同。
    故事的三个女主人公逐渐浮出水面,1941年被精神疾病缠绕的弗吉妮娅•伍尔夫,1951年怀孕的劳拉•布朗和2001年的女编辑克拉丽萨•沃甘,三个人因为《达洛卫夫人》这本书联系到一起,伍尔夫正在创作这本书,布朗夫人在阅读这本书,而克拉丽萨过着和达洛卫夫人相似的生活。三个女人的出现都是在床上,且睡姿都一样,醒来后都是迷茫而不知所措的表情,然后照镜子,这似乎暗示着她们面临着某种相似的难题,她们在不同的时期在寻找相同的表达渠道,又或许她们会选择不同的出路,隐含着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
    伍尔夫,在当时的布鲁姆斯伯圈子中,她和她的姐姐凡妮莎是圈子中最闪耀最迷人的人物,她们都拥有多个情人。而伍尔夫显得更为神经质,敏感和尖锐,她有同性恋人也有异性恋人,她的生活混乱而疯狂,然而她一生最爱的其实只有一个人,就是她的姐姐凡妮莎,她给姐姐写过许多情书,在姐姐婚后她被嫉妒和愤怒折磨得异常疯癫,她嫁给了一直深爱她并且愿意照顾她的雷纳德。毫无疑问,雷纳德是个好丈夫,他为了治好伍尔夫的精神疾病,无限地包容她,呵护她,然而乡村里平淡朴实的生活绝不是伍尔夫想要的,她渴望回到伦敦动荡喧嚣的生活中。对于伍尔夫这样的女性,平淡的生活无疑像牢笼,她深感被困其中,丈夫的照顾也成了一种监视,阳光鲜花都不能安抚她的心灵,她注定是一个流亡者,这流亡是指时时刻刻都要有自由,都能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和思考,尽管过多的波动会让她疯癫,但是她宁愿让控制不住的情感宣泄而出,也不愿忍受没有起伏的生活。她有太多独特的想法,她独立的意识也异常强烈,她所期待的生活是毫无禁锢,她太先锋而不被人理解。在姐姐来探望她之后,她再也按捺不住,她对丈夫说如果让我在利奇蒙德和死亡之间选择,我选择死亡。雷纳德用病情压制着她,否定她的想法,但她始终如一位斗士,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前行,不为他人所左右,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解脱的道路。伍尔夫的灵魂里充斥着巨大的虚无感和孤独感,她不愿让自己的生活平庸下去,不愿让生命被疾病掌控,她深知回到伦敦疾病发作后会面临死亡,而在这里过着无意义的生活更像一种苟且偷生,她所向往的是与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她所思考的是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她要为自己而活。当这一切无法实现时,她选择了死作为解脱。喜欢她向湖中走去那一刻,决绝的姿态,依旧是皱着眉头,谨慎思考的样子,即使在拥抱死亡的那一刻似乎也在回顾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决定,最后还是选择走向另一个世界。她浸入水中时,我们看到她无名指上的戒指,戒指曾经栓住她的生活,限制她的行动,却丝毫不能影响她的意念和本性。伍尔夫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私的,是对丰盛生活抱有太多贪念的,但在那个年代,我们更为钦佩的是她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她不依附于任何人,活得激昂而快乐,这是许多女性欠缺而企盼的生活。促使她自杀的原因可能还有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伍尔夫不想生育孩子,不想有所羁绊,这个孩子的到来让她措手不及,这个新生命又如潜伏的女性主义,在经历孕育,在等待完善。这个时期女性的独立是不彻底的,仍然面临种种难题和困扰。
     布朗夫人,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妇女,丈夫在外工作,生活富足,除了照顾孩子,她的生活非常无趣与单调。在丈夫生日这一天,她努力地想做些事情,可是花丈夫已经买好了,这时候我们想到《达洛卫夫人》中的那句话:我要自己去买花。自己,意味着独立的个体,一种自我意识,布朗的丈夫剥夺了她自主的机会,看似为她安排好一切,实际上是把她定位于家庭的角色,认为她不应该去参与公众生活,相夫教子就是她的工作。因而,布朗夫人才会感到莫大的悲哀与无措,意识到自己整日呆在家里,不能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变得如此僵化与无趣,她的潜意识里开始期待逃离。看看布朗夫人家里的布置,暖色调为主,温馨舒适,我们可以看出她结婚后一直是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她曾经无私地把青春把热情奉献给家庭,可是年复一年,疲倦,无聊,郁闷终于纠缠上她,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特别是当她读了《达洛卫夫人》后,她渐渐明晰生活的压抑,丈夫无形中对她的限制,她遗失已久的自主,于是她迫切地想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来摆脱苦闷。但是,她发现自己只能为丈夫准备一个蛋糕,别的事都无能为力,这时候她感到异常悲观,她急需一条道路,去释放自己,去寻找自己。她想到了自杀,她果断地离开了家庭,听着孩子的哀鸣声,我们都被深深触动了,然而她却开着车勇往直前,是什么力量在驱使着她,是强烈的自我觉醒吗,抑或一种暂时的冲动和失去理智。钢琴声急促地流淌着,布朗夫人在床上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新生命的灵动通过触摸传达给她,她突然改变了主意,要活下去,以另一种方式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她意识到死亡并不是唯一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会更好。女性主义发展到这个时期正如快要分娩的胎儿,已经渐渐饱满起来,布朗夫人选择了独立的,与家庭分离的生活,这属于文化女权主义,她们要求对女性内在精神的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女性应当摆脱不利于个人发展的束缚,过自由的生活。布朗夫人抛夫弃子的抉择可能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被指责,但是她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天性,她过上了期待已久的生活,这样的冒险也是值得的。任何决定都不会是无缘由的,在事情的背后必然有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尖锐的根源。
     克拉丽萨,职业女编辑,有同性恋女伴,有一个女儿,又照顾着患有艾滋病的前男友。她的生活看似繁杂,其实剥去复杂的人物关系,她的内心也是空空荡荡。她像达洛卫夫人一样正在筹办一个聚会,故事发展到她所处的年代,她已经有了足够的独立与自主,她自己买花,自己筹办一切,忙碌让她快乐,给她平庸的生活带来一丝亮光。她与女儿的对话道出了她的一些想法和生活态度,她照顾理查是一种寄托,理查的人生曾经是充满梦想和生机,她和理查在一起才感觉确实在生活,在体验生活的快乐,不必为繁琐的细节所困扰,只是单纯的快乐的生活,她迷恋这种体验,她羡慕理查德那种诗人的自由的天性,所以一直在他身边,即使理查德活得痛苦不堪,已经不再积极与昂扬。如理查所说,她是平庸的,因而需要一个支撑,无论是办聚会还是忙工作,她都是在为自己制造虚幻的假象,告诉自己我很快乐,我很充实,然而这些表象是脆弱的,瞬间便被理查德的话所击碎。当理查德在她面前坠楼时,她彻底崩溃了,她可能无法理解他的做法,她不知道理查德活得何其压抑,他饱受病痛折磨,他早就失去了一个诗人应该享有的洋溢着自由和热情的生活方式,为了报答她的付出,他才艰辛地活了这么久。长期的封闭,不被人理解,黑暗沉闷的生活方式已经将他逼上绝路,克拉丽萨要为他举行的聚会让他觉得羞耻,他感觉人们似乎只是在可怜他,并没有给予肯定。如伍尔夫所说,诗人会自杀,有梦想的人会自杀,理查德正式为了梦想苦苦挣扎的人,他选择自杀既是解脱,也是对牢笼般生活的诀别与抗议,死亡是最强音,死亡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在这个故事里,自杀的是男人,而女人生存下来,而且克拉丽萨对生活有所抱怨,但其实她已经拥有了许多权利,她独立生活,有同性女伴,而且她们和女儿相处融洽,周围的人们也没有歧视和反对她们,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生活,只是她没有察觉到她是何其幸福。女性主义发展到这个时期,已经丰满起来了,她长大成人的女儿就是一种隐喻。
     在三个故事中,都出现了三位女主角和同性亲吻的画面,对于这些亲吻我只能试图用自己的感性思维去解读。在伍尔夫和姐姐告别时,礼貌的告别吻之后,伍尔夫突然冲动地强吻了凡妮莎,这一吻激烈无比,伍尔夫的不舍与压抑在内心的感情通过这强势的一吻得以宣泄,这一吻耗尽了她的力气,无疑她喜欢这样直接的表达,她的唇在传达着她的情感和诉求:我希望和你在一起,我羡慕你的生活,我渴望回到你们中去,我知道你能理解我。伍尔夫自身确实有同性恋倾向,但我认为这一吻并不是在表达爱意,而是将隐秘的话语传达给能理解的人,纵然雷纳德深爱她呵护她,但是他们的精神乃至灵魂无法沟通,他们确实有过快乐的日子,但真正深刻理解并关心伍尔夫的只有她姐姐。有时候,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人,无论是亲吻还是拥抱,她都能从静默中了解其中的深意,给予我们回应。
     布朗夫人在厨房给朋友凯迪的一吻,甜蜜而短暂,是轻触的,温柔的,平和的,这个吻带有抚平情绪的作用,安慰和同情也构成很大成分。凯蒂的交际圈很广,这是布朗夫人深为羡慕的,然而在听凯蒂叙述自己不能怀孕时,她看到了凯蒂的脆弱与不安,她极力安慰凯蒂,凯蒂自己也在自欺欺人,装作不在乎,可是却把持不住,因为她迫切地想要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感情是难以掩饰的。布朗夫人和凯蒂的一吻,既有布朗对凯蒂的抚慰,也是相互进行安慰,布朗羡慕凯蒂的自由,凯蒂羡慕布朗的家庭,她们的生活都不完满,这一吻有一种巧妙的融合感,她们彼此都在期待人生既是自由的又是温馨的。
     克拉丽萨和她的同性恋人的一吻沉醉而迷人,并不突兀,由于她们关系的确立,这一吻看起来显得平常。但这一吻发生在克拉丽萨接见了布朗夫人后,便变得有些深意。在与布朗夫人谈话后,克拉丽萨逐渐明白理查德选择死亡的原因,他和他母亲一样,无法忍受平庸的生活,他们都是对人生持有不同想法的人,时间的荒废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慢性自杀。她也开始察觉到自己的人生其实是幸福的,女儿的支持,女伴的守护,周围的人都能理解她倾听她,于是她给了女伴一吻,表达了对这份感情的执着和坚守,道出了一份珍惜,吻是一个确定,一次彻悟。
    在电影中,三位女主角的同性倾向,与文化女权主义中提倡的姐妹情谊有些许联系。女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女人,女性之间的谈话更触及心灵的本质,女人感性的,细腻的,繁复的思维不能被男性所理解和认同,男性会觉得女性所关注的事物太过于微妙和细致,他们没有心情和精力同女性进行探讨和交流。所以,女性更多地求助于同性,同性之间的情谊在灵魂无限契合时会轻易过度,没有什么比心灵的对话,比相互之间的默契和理解更能让人心动,三位女主角在遇到可以倾诉和沟通的对象时,都用吻来表达了最诚挚的爱意,这是同性之间一种纯净的质朴的爱,没有任何要求,只是精神上的愉悦,非常真异常美。
    纵观整部影片,配乐恰当,演员表演可圈可点,特别是妮可把伍尔夫的神经质和敏感表现得异常入微,她的眼神让人回味无穷,台词异常精妙,故事流畅,尽管对大部分人来讲会有些晦涩,但对于内心敏感丰盛的人,这无疑是一部绝妙的影片。

 5 ) 她走之后丢下了纸片人

    分外频繁地想起伍尔夫,大概也没个具体缘由。其实,我对她的生平并无了解,凭着只言片语私下虚构了她的整个人生——一张忧郁的侧脸。按相面的学说来看,她长着看起来十分有主见的鼻子,一张瘦而窄的脸——非福寿之相也。这便是伍尔夫了,固执己见到坚硬的灵魂和脆弱的肉身。
    如果她没有在口袋里塞了石块走向河的中心,那么一个挣扎不息的灵魂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最终使柔弱的身躯不堪重负而溃亡?
    关于她那个混乱的小圈子里发生过的故事,伍尔夫自然也提供了不少的韵事,但是风流还是需她自赏的。也许,她奉献得更多的污浊的烟气和目光灼人的高谈阔论。她曾穿着累赘的有裙撑的及地长裙,在暂时抛开了规则和伪饰的某个场合里,有些磕巴,又语速奇快地使自己陷入一场争论。她走来走去的步伐让人觉得裙子应当有个类似裤兜的东西,好使她不拿着书本引经据典或不夹烟的那只手有个恰当的去处——也许紧抓布料,也许紧握拳头,总之,必须要给手找一个让人心安的去处。
    “要认识生命,知道它是什么;要直面生命,无论它是什么;最后把它抛弃。”得出这一结论的时候,她已不在乎任何东西。谁要说她是与非,她也就懒得愤怒又矜持地说句HOW DARE YOU ARE!那就是与非吧,请别在意,比起头疼和不安来,并没有再多的人与事值得耗费心力。她要回去端坐桌前,给钢笔汲满墨水,摊开一叠纸,深思熟虑地写上好几个小时,或者只是紧张地坐在那里为了对抗幻觉和抑郁,直到不安促使她咬秃每一根手指的指甲。
    她有亲人,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视她为珍宝的丈夫,一生都保持着亲密关系的姐姐,想必他们是爱她爱到没有办法的,偶尔也受不了她突然的情绪转变会对她大声嚷嚷,你到底想怎么样到底要什么?在这样的时候,伍尔夫小朋友多半颤抖着嘴唇两眼都是泪地转身而去,一言不发地甩门,反锁,继续玩终极命题自问自答的游戏,生命不止,追问不息。
    她是羞怯的,惯常写信的,也许没事也要一天写个十封八封。说不定吩咐厨娘做一顿晚饭也要用潦草的字迹和最有教养的语气写一张语法完美的便条。她像个啮齿类小动物一般时刻处于受惊的状态,突然就会惊觉自己像个赤身露体的人,任何人的眼光也会让她仓皇起来。换到今天,伍尔夫将是把“让我回火星去吧。”这句话说得最我见犹怜也说得最频繁的地球人。
    抑郁和恐惧啃光了她的指甲,磨秃她的笔尖,疲于应付之后,那一天就到来了。
    那是她决心了断自己的一天,这不是心血来潮,相反,是她一拖再拖拖无可拖的心事。无论是丈夫还是姐姐,是出版一本新书还是寻求更新的写作方法都再也拽不住她的裙角。她抖抖擞擞地抽完一只烟打定了主意。因太过频繁地涌起这个念头而使这个决定有全部过往的重量,也有临时起意一般的轻浮。管他的呢,任何一双顽强拉着她衣服的手,她都同样狠命地将那些紧握的手指掰开,掰到发青发白。
    就在那天她死了。留给她丈夫的遗书中说到“我相信再也没有人比我们俩更幸福。”然而她是不在乎的,生者的世界已与她毫无关系。面对死亡,她绝不可能欢喜雀跃,连决定去死她都显得像个小动物一般的焦灼不安,直到河水淹过她头顶。
    一个平常的女人,一个平常得决定今天我要自己去买一束花的女人怎样和自杀联系在一起的?自从有了伍尔夫,《达洛威太太》,再加上这部电影。“买花”和“自杀”这两个不相干的词语只需一个回合便可联系在一起。生与死之间,一个女人不出声地费思量,生之浩荡繁荣便轰然倒塌,她坚强又慷慨地赴死。
    有了伍尔夫和她的门徒,我明白了光是“脆弱”二字不足以解释直面人生的人走向自绝,常态与变态之间可以通过思索达成转换。死亡的种子埋下,萌芽抽枝开花,唯有死亡本身才能慰藉。在那一天那一刻,变态才是常态。
    不是生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是必死的命运促使人们彼此相联。跋涉过死地又归来的人不能倾吐关于死亡的沉重秘密,一说就错;生者从不轻易靠近绝境;死者闭口不言。死,是光天化日之下被佯装忽略的事实,它就像世上任何一种诱惑一样又迷人又危险。世界那么大,却连提供给一个神经质的女人揣进手的裤兜都没有,于是她明白了这不是一条合适的裙子,认识到它是条怎样的裙子,她不再需要它,把它放弃。
    我要责怪伍尔夫的只有一点,正如某本书的序言中提到的那样,看完她的书之后,便觉满世界苍白单薄的纸片一样的人。再无人像她那样以自己敏感的心思理所当然一般地取代一个读者的心思。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替换,仿佛她就是你我,独为你我写下来不及纪录的丰盛细节,跟不上脚步的思维变幻。
    她投入地在某个客厅里急于与人争辩时,看起来也像是随时会抽身而去。过于警觉,不可企及。
    幻觉和恐惧使她的四周无端生出万丈荆棘,而她说百合是一种太苍白的花。“因为一首韵诗是多么轻而易举,就让我们完成了从死到生的尴尬过渡。”反之亦然,她说,反之亦然。
    于是她扔下了纸片人的世界。小碎片们跟着她留下的韵脚,寻访长着老橡树的宅院,等着自己的名字像这样被人唤起——奥兰多!奥兰多!再起身作答。仿佛这样,才可召回饱满如血肉的灵魂。

                                                      
                                              零八零七零九

 6 ) 我所直面的三个女人

断断续续看完的这个影片。或许是指前三个时代场景交错,走神便无法继续。于是终于找一天静下来重新看完每个地方。
太理智的面对The hours和太刻意营造的幸福感,都导致了一个走向-过着并非自己的生活。
1941 Virginia Woolf
1951 Laura Mcgrath/Brown
2001 Clarissa Vaughan
三个人,都如此。那么这些时时刻刻应当如何面对并共处?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她们三个人的痛苦和挣扎。我将讲述自己所看见的东西。

 
1. VW
Woolf和丈夫住在乡下。因为W有严重的抑郁症,以及后来我们看见的对姐姐的迷恋。她处在一个被监视的环境。医生、丈夫、佣人… 她渴望自由,能够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别人告诉她应当如何,因为他认为自己应当有这样的权利。
但是我们看到佣人抱怨她不能做出指示,却又在听到她的要求后显示出各种不耐烦不顺意。别人能为要做自己不想做得事儿愤怒,别人希望她做主却并没有真的接受…因此她认为说不定这些小事会杀了她。Leonard在她要求散步时说”If I could walk midmorning.I’d be a happy man”也重重的灼伤了她。为了确认她有吃药情况未有恶化,Leonard要求自己守在她身边,使双方都失去了自由和想要的生活。可是她根本不需要。

2. LM
Laura似乎并不真正的爱自己的老公,或许隐隐约约喜欢着自己的女邻居。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勉强。早上起来,丈夫会说你在儿子才会吃东西的样的话来绑住自己。即使丈夫很在意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叙说来把自己的注意吸引到这个家里。就像最后晚餐时丈夫讲述自己如何给他支柱,她们生活似乎无比幸福…Laura依然会觉得烤一个蛋糕不容易。对儿子承认不做蛋糕爸爸就不知道我们爱他…
她有一个好儿子。会将自己的伤悲都看在眼里。会在睡时哭泣。会问妈妈”can I help?””can I do it”来告诉母亲自己可以帮她一起分担。甚至懂得说”it isn’t that difficult””I love u”来安慰母亲,留住母亲。甚至在母亲自杀未遂的多年后,帮助母亲完成这件事般自我解脱。

3. CV
这个会在后面分析。


这个电影本来就没有刻意区分les和女权。因为的确两者都有也无法割舍在这个影片里。也并非不是主题。电影本来通过女性的自我探索和意识的觉醒来表达时时刻刻的生活。对于这三个吻,也是两者俱有。看见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很多讨论,所以很想谈谈这一点的象征,

1.Woolf&Nessa
woolf那个吻,其实从最开始姐姐出现的时候,导演镜头就给得很明显了:姐姐停了一下,然后吻了w的脸来问候,w拉近了两人谈话的距离。姐姐的停顿是对是否要和woolf亲密接触的一个犹豫,也是对感情的抑制(如果不停顿,我们会看到她们亲吻的并不是脸颊)。这个镜头可以看作是导演对两人间关系的一个提示。至于woolf,她一开始就很渴望姐姐的靠近以及理解。影片前面我们都看到woolf怕和他人接触,甚至于和Leonard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却主动靠近姐姐。甚至之后抱着姐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当然,这里的分析不提史实上,woolf也至少都是对女性并非没有特殊感情的)。
最后吻了姐姐后她说"u think I may one day escape"其实不仅是对现状,对抑郁症和孤独的生活没人理解的 逃离的质问。也有对姐姐的质问:u think I may one day escape from us。另外还可以注意姐姐走之前亲吻了w的手却在眼神对上w的唇的时候突然抽离并挣扎转身离开。那一场景的演绎就是:天,我刚才都做了什么. 回答w关于”escape”的质问也是心虚到说不下去。因为她知道这一切对w来说都不容易。这个时候woolf沙哑着声音喊着Nessa 的名字,无非是道出这是一场更像是和姐姐之间私人感情的对话:Nessa不要走,你明知道我不能逃出来。
woolf那里站着激动不安的近乎决堤的情绪,除了对看着姐姐离开回到伦敦自己无法得到邀请还有深刻希望姐姐不要走的情绪。之前她问姐姐回去做什么的神情可以作为映照。

 
 


而这段里面穿插着Nessa的孩子对其的呼唤。当N坐上车抱紧Angelica说着”stay close”眼神却望着woolf的方向。应该看作是孩子是对其的理智,现实的呼唤。
就像之前她们一起在房里喝茶,woolf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和两个男孩对woolf所言所语的两次嘲笑。第一次嘲笑后,小女儿Angelica走过去接近woolf,Nessa僵硬的表情转化为面露笑容,然后给女儿解释woolf的才气和世界。第二次嘲笑后Nessa叹了一口气,像是不满和回过神来。
之前Nessa到来的第一幕,要去安葬小鸟的时候,讲小说情节,离开的时候,都是Angelica陪在身边和特写。和男孩们的对比,都是表现了一种女性自主的意识,女性应该了解女性给与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可以提到的是,在2001年的故事里,Richard逝世那天,母亲Laura来到Clarissa家谈话完后,也是由Clarissa的女儿来给与Laura理解关怀的。

2.Laura&Kitty
至于第2吻,发生在Kitty叙述自身健康面临的困境,依然却十分关心丈夫是否能够接受熬过。面对痛苦的Kitty,Laura走过去亲吻安慰她并说到”just forget about Ray”。这句话暗藏了一种希望女性从把男人放在第一的想法里面解脱出来.既然Kitty都是自身健康有问题了就应该更多的考虑自身而不是依附老公只顾虑老公。从前面的对话我们得知,Laura自身一直都有思考是否男人从战场上回来就代表着能到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而像Kitty,那个时代大多女性是没有自身意识的觉醒的。
同时这个场景下Kitty很享受很顺从的接受了Laura的吻。并说”u’re sweet”。其实是暗示内心接受了Laura的安慰,她需要被抚慰但是自己却没有承认。因此在这刻之后,刚才还是痛苦的Kitty立刻回复了精神并离开。
如果说Laura是有对Kitty的爱的,也是有依据可寻的。在亲吻后Laura问”u didn’t mind?”。事实上如果是没有这个感情想法的只是一个出于安慰的吻是不会有这样一个说法。这是一个试探的问句。可是Kitty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就走了。只有儿子Richard将这一切,将母亲所有的忧思看在眼里(这个会在其他部分单独提到)。
丈夫晚上和她睡前的对话,提到Kitty住院了,Laura在洗手间里表现得很难过,自言自语”only I knew that she could disappear”.像是对K的生命和自己下午准备做的事结合在了一起。她内心隐含了太多苦痛,又表现了她在意K胜过其他人,有些事只有她能了解。
另一方面,对比Laura对丈夫和Kitty的态度能让这个感情有迹可寻。早上的时候,我们看见丈夫回来做了那个年代身为妻子该做的一切事情。给孩子准备早饭,自己生日给妻子买花,自己洗杯子…但是在Kitty来的时候问煮了咖啡是否需要。特别是在敲门的时候,特地整理了面容。整个场景的安排有对比和暗示的嫌疑。

3.Clarissa&Sally
本身两人都是情侣。这一吻却没有带着更多的情欲色彩。只是单纯的感激和珍惜。这个吻发生在Clarissa和Laura的谈话之后,Richard已经离世了,这个地方更多的会从C自身的问题来说。C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一直认为自身最美好的经历停在了18岁和Richard的相遇/在一起。一直抓住这样的过去来对比,认为现在这些年的生活似乎都是nothing.时时刻刻都变得很寂寞。所以R说”Isn’t it strange?most ordinary morning in anybody’s life”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告诉Clarissa她现在的生活和那天印象里最深刻的一天没有区别。她应该懂得珍惜现在,记住现在的美好。所以他跳下了楼,希望自己和Clarissa都能够得到该有的解脱。活在现在。
Clarissa懂得了,她知道自己下午面对路易斯面对自己女儿时的说话都太过偏执。对Sally也并没有珍惜过她为自己所做的。欣赏她为自己所做的。所以她亲吻了Sally,想要表达一种歉意一种珍惜和感谢。
之后结尾,一天结束。Clarissa出卧室关窗关灯,面带着笑容。看着柜上的花和房间四周,露出了恍然的欣喜和爱。她将为自己而活。

 



整个影片,可能会略显复杂和说教。但是想表达的东西在这些影片的人物独白里都应该说了差不多。

愿都能直面生活的The hours.
正如Woolf所说”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短评

It was death, I chose life. 每一句都戳中内心。尤其是这一句:一个清晨,我在晨光中醒过来,感到生命有无限可能。我一直都以为那是幸福的开始。那不只是开始,而是幸福本身。有些人,生来就不能体会普通人的快乐,不能逃脱,不能憧憬,也不能后悔。他们就活在永恒的此刻,悲怆的此刻,死亡的前奏。

4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没有人会原谅我。除了死亡。但是我选择生存。

6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三个女人A、B、C在不同时空里生活,挣扎在爱、自由与死之间。一本书穿插其中,成为纽带——《达洛卫夫人》,A是这本书的作者,A正在创作它;B在阅读它,并深受其影响;C被患了爱滋病的诗人男友唤作达洛卫夫人,C的生活与书中同名女主人公的生活恰好有着重合之处——着迷于这种三段式的结构。

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深刻有余,乐趣不足

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亲爱的雷纳德,要直面人生,永远只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的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12分钟前
  • shu
  • 力荐

Dear Leonard,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Leonard,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 the hours.

1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B+】美的简直像艺术品的电影,尤其配乐简直了。与云图同样的平行剪辑+独白的方式去诠释生命,但却技高一筹,不过不太理解les的设定有何作用。没给五星是因为还是觉得看的不够懂,但不妨碍我对它的敬畏,对,就是这个词。

1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Three Different Women. Each Living a Lie.简而言之呢,就是这部作品用非常娴熟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感觉。

17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我们的生活由一组不规则庸俗无奈无聊的事构成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做的事仿佛这个重复没有开始也不会结束但一些事情却在平凡的天天中确实发生会觉得心被禁锢想要自由不甘平淡的生活但是我觉得这便是生活真面目唯可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制造惊喜生老病死是一个轮回的圆我们总得活也总得死活法和死法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孤单和寂寞我比谁都清楚若是有颗不甘于寂寞的心那便很难过一旦有了欲望他的心变会污浊便会烦烦躁不安于一个女人说一旦她拥有了对爱情幸福家庭的期许她的心会变不安有了爱想要更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变越想要越空虚

22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Always the love,always the hours. 我以为,这只是幸福的开始,而这其实就是幸福。这转瞬之间。/ 亲爱的伦纳德,要直面人生,永远要直面人生,了解它的本质。最后,认清它,热爱它的本质。然后,从中得到解脱。伦纳德,永远记住我们之间的岁月,那些岁月,永远记住我们的爱。And the hours... ——弗吉妮娅·伍尔芙

2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为什么“如愿以偿的死了”不可以被歌颂,为什么只有“战胜死亡”才是可歌可泣的。

31分钟前
  • 荒木
  • 推荐

如何与微不足道的空虚日常做斗争,如何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如何放弃裹挟你至死的责任和习惯

32分钟前
  • 乌鸦
  • 力荐

我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

35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直面人生,然后放弃它。

38分钟前
  • 推荐

当灵魂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件再微小的事也能摧垮肉体的意志,远离它,摧毁它,不用再臣服于这世间的所有准则。而你,只是不甘平凡

39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妮可演的伍尔芙,很入神.

43分钟前
  • kingfish
  • 推荐

其实有空间做得更好,如果时空交错和匹配剪辑像前十五分钟那样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是仅仅作为噱头。看起来这部片子在某种意义上审判了女性解放(疯女人自杀,抛弃丈夫和孩子的女人孤独一生儿子同性恋加艾滋病,斯特里普愿望落空),唔,说到底还是演技好。

4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重看,带有相当强烈的女性主义诉求。抛下所有,选择你想选择的,这需要太大的勇气。

50分钟前
  • 曾于里
  • 推荐

讲真生活真的是越过越没意思的,现在我30岁了,待业中,过去的踌躇满志早已在重复的生活和每况愈下的行业中变成了习得性无助,脸越来越垂,肌肉流失得越来越快,看书和看电影越来越难集中精神,看到啥都已经见怪不怪,刷淘宝时都带着一种“又被消费广告占据了我的人生”的沮丧。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自己又没动力干啥有意义的事,看透生活很难,热爱生活也很难,现在能想到的所谓“不负韶华”的底线,就是把每件小事都认认真真做好,吃饭就痛快吃,睡觉就安然睡,健身就咬牙坚持一下,和别人聊天就认真聊。心有旁骛就是对人生最大的浪费。——妇女节被大数据推荐了这部电影,本以为是个励志片,没想到很致郁,但是确实拷问灵魂:你到底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

55分钟前
  • 嘟哔嘟哔
  • 推荐

Julianne Moore 的那个角色感人。

59分钟前
  • 柳具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