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外

HD

主演:考斯米娜·斯特拉坦,克里斯蒂娜·弗罗托,达娜·塔帕拉加,克特莉娜·哈拉巴久,瓦列留·安德留察,吉娜·坦杜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英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山之外 剧照 NO.1山之外 剧照 NO.2山之外 剧照 NO.3山之外 剧照 NO.4山之外 剧照 NO.5山之外 剧照 NO.6山之外 剧照 NO.13山之外 剧照 NO.14山之外 剧照 NO.15山之外 剧照 NO.16山之外 剧照 NO.17山之外 剧照 NO.18山之外 剧照 NO.19山之外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山之外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记者塔蒂亚娜•尼古列斯库•布恩的报告文学。该报告文学讲述了一个在2005年驱魔仪式之后去世的老修女的故事。  在影片中,有两个主角,一个叫做阿丽娜,另一个叫做维克琪雅。她们在同一个孤儿院长大。成年之后,维克琪雅觉得修道院是自己心灵的庇护所,于是便去做了一个修女; 而阿丽娜则去了德国。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但是她们的命运却因为一桩意外而重新连结到了一起。死亡子弹阿尔法:狼伴归途(普通话版)希望之旅2017潘朵拉满月酒 滿月酒狮心王理查德西游记后传游园惊梦2001两万种蜜蜂小美人鱼(普通话)我只梦见你全家福食人火蜥蜴白气球尺八·一声一世象牙游戏职想爱上你姬本佳人第二季男模的秘密艺术大师秘密防御(国语版)美国恐怖故事第二季辣妹天使西厢记苏姗娜的故事异世界的圣机师物语红色生活鬼镇2019索命逍遥楼古惑仔之街头悍将中国说唱巅峰对决反飙车行动姿三四郎续集离婚官司王牌对王牌夏日限定狩猎2016夜奔2000星途叵测2国语790热线大鱼(2020)今夜星光灿烂1988女儿当自强德古拉的新娘远山含笑异人君莫邪谁在撒谎 第二季谁说我不靠谱

 长篇影评

 1 ) 中世纪的残留 我们身上都有

1

3000次苦修和禁食。把很多事情解释为魔鬼的诱惑,他们的世界观,还是二元对立的那种。

非常感谢60后的蒙吉乌导演,时隔十年带着怀疑论为我们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真相,《山中》:

如果从一个正常人的眼睛来看这件事的话,应该这样解读:失败者Alina认为山上的小教堂把她的好朋友Voichița给掳走了,所以她千方百计用愤怒的方式来报复社会,甚至是在孤儿院学到的跆拳道!

但是从宗教的立场来考虑,这是一个在山上常年封闭的小生态,仍然延续着中世纪东正教的仪轨,所以他们认为Alina受到魔鬼的驱使,要为之实行驱魔仪式,并在三天的禁食当中,不小心把她整死。

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如在中国的小寺庙当中的封建迷信,还搞投胎转世、因果报应那一套。那种利用人认知上的缺憾,而满足自己说服的欲望。只有出于礼貌,年轻人才将信将疑。在新疆广泛的清真寺里面,阿訇因为知识脱节已经无法解答年轻朋友在现实当中碰到的问题。

一个小系统失去信息交换,已经和大系统格格不入了。这个教堂的牧师原来就是一个工友,30多岁。对世界认知本来就是一知半解,对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完全不知道,鄙视西方世界的同性恋婚姻,认为他们远离了宗教,产生了生活的迷惑。其实柏拉图的时代,同性恋行为已经非常普遍。

所以电影导演很好的还原了这一切。这个牧师的很多想法都不错,只是他采取一种自修的方式来践行着他的生活,用中世纪的驱魔术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是行不通的,但是他不知道。

有些朋友认为这个片子是讲宗教信仰问题,其实不是这样。宗教信仰,给人精神真正的力量,使人升华和超脱,而不是使人迷信和沉沦,在一个小系统之中更加狭隘,更加无知,更加假丑恶。在他们的理解系统当中,一个不相信神的人最终上了天堂,丢弃生命恐怕还是一件好事吧。

2

——3000次苦修和禁食。把很多事情解释为魔鬼的诱惑,他们的世界观,还是二元对立的那种。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他们身上有中世纪的遗留,我们身上也有很多中世纪特性,像一种文化DNA的残留。

比如晚期的瓦格纳就非常明显的,把这个世界写成是二元对立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痛苦和犯罪之中,而每一个人也都想如这两个姐妹一样需要得到救赎。而最终的救赎在哪里?

在《帕西法尔》当中,在这个世界当中的快乐是看不见的,各种各样的生命享受,生命自然的快乐都失去了。

我们只看到人的痛苦,还有在这个世界上积累的原罪和罪恶,所以圣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的解决方案,我们只有向它低下头。

当然这是一个象征而已,就像这个片中实行的驱魔术也是如此。

我们可能会觉得片中的人可怜又搞笑,但是想想我们看电影这么多年来粉的对象是什么?

德莱叶大师,包括圣女贞德咯,这些不都是宗教电影吗?不都是在赞美虔诚的精神所带来的力量吗?他们不都也是赞赏驱魔,不也要去除我们心中的魔鬼吗?他们不也是像《山中》一样啊,处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自我清修当中吗?

我们赞赏的对象不也就是我们嘲笑片中的对象吗?

原来我们身上的中世纪残留也是二元对立的,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它也就不显出来,被一些外界事物刺激了之后,他们就逼显出来。

我翻阅过不少罗马尼亚的哲学家和剧作家,这是他们盛产的两种职业,几乎都有这样的倾向。所以我想他们身上的中世纪残留比我们还多,而且这种相信圣徒与眼泪的哲学,很容易传染给法国和比利时。

我喜欢的一张海报

PS:“解答千年謎團,要好好看看Milton的失樂園!永恆中被造的天使墮落了,被打落到地上,這是上帝造這看得見世界前的事實。人被造在神與魔鬼危機性存在的中間,因此人天生即面對必須有的試探,你的自由意志可以決定是靠神還是鬼。第一個人的失敗,不代表神的失敗,祂為人預備了救恩,定意要親自道成肉身,拯救失喪後信靠祂的人,這是魔鬼從未想過的智慧。以中世紀神學家奧古斯丁大膽猜測,被救贖的人數與三分之一墮落的天使數目是一樣。因此,永恆中發生了一點亂子,經過上帝整理後,再恢復平靜,人就是在這動亂中被揀選,試驗,最後成全,參與到永恆的世界,成為特殊的一分子。[发呆][色]”

我的年近花甲的老师是这么回答我的,导致我更加迷惑了。

其实一旦涉及真理问题,每个人都怂了。只有自己找答案,苦苦的。

 2 ) 最好的惩罚


大约只要是朋友,多多少少都要经历这个尴尬的时刻:一个向另一个提出某个要求,不幸另一个无法满足——如果是钱的问题,似乎倒好办了,百般筹措,怎么也能过这一关,不致让那个写“验证谁是真朋友”的SB得逞。但要是事关前途命运和生活方式呢?你可以为你的朋友借钱,但可以为他/她关闭你的公司,陪着他/她一起去出家吗?

在我眼里,阿丽娜提出的就是这种高难度的要求。只不过由于立场相反,她不是要求维克琪雅出家而是要求她还俗,在很多人眼里就有了天然的合法性。实际从逻辑上说都是一样的:你需要为我改变,放弃现在的生活,因为我不认为你活得很好。

如果双方都在世俗的世界里,那么这种人不要说是朋友,就算是父母,也早就被各种自由主义踹飞了。糟糕的是,这回被扯进来的是东正教。那些地处荒山孤村的修道院,种种形同中世纪的宗教仪式,足以让21世纪的“正常人”认为,这是一个类似传销的组织,几千年如一日地用洗脑来控制一帮老弱妇孺,让他们变成一群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怪物。。。云云。

可是,片中的修道院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日月神教的据点。神父是前热电厂的工人,对买不起冬煤的关心,要远远超过四处传教的热情。一个男人领导一群女性难免招人闲话,但包括阿丽娜在内,所有的指控都只停留在“淫者自淫”的想象层面。修女们则大多在外面的世界里受了很多委屈,乐得到这里来躲清净。在孤儿众多、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入院的“名额”甚至非常抢手,供不应求。要是有人愿意还俗离去,反而成了一件成人之美的大好事。神父和院长也并不强留。

这是一种逃避吗?也许。其实,只要有这么一个地方,就比走投无路要强。事实上,修道院生活之所以要搞得那么僵化、单调、封闭,就是为了告诫你:这里不是无偿的庇护所。你到这里来的前提,是断绝一切世俗的享乐以及人生的全部乐趣,放弃自我的意志和自由,把自己献给上帝。如果你真是为了逃避,那么这就是逃避的代价。

尽管代价如此高昂,但由于各种物质和精神的贫困,还是有无数人接受了这种由宗教提供的“最低保障”——想象一下,在阿丽娜去了德国之后,一向“受她保护”的维克琪雅又处在何等境地?阿丽娜声言维克琪雅是她唯一的朋友,那对维克琪雅来说呢?她之所以投身修道院,难道阿丽娜离去后的孤独无助不是一个肇因?至少,阿丽娜没有权利去指责朋友在孤苦中的选择。

但她无法接受——也许她悔恨过,自己没有能力让朋友跟自己一起过好日子。因为她自己也从未过上过好日子。她流落异国,而且被暗示遭遇悲惨(罗马尼亚打工女在德国等西欧国家多被骗从事色情业),正如神父所说:离开后回来的是另一个人。歇斯底里对她来说似乎成了一件好事,因为作为病人,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向维克琪雅索取照料和妥协。然而,可能是上帝对她这可悲的策略不满了,终于给了她比孤独更惨厉的惩罚。

影片结尾,维克琪雅穿上了阿丽娜的毛衣,站回了亡友的立场,代她控告前景中这一众黑衣的惩戒者。但脱离了这个群体的她,必然会变得和阿丽娜一样孤独。而那,永远是对生者最好的惩罚。

 3 ) 雪后警车玻璃床上被泼的污水

«山之外»有人的地方就有爱和欲念,想占有得不到便会有罪。阿丽娜是因为爱维克琪雅,无法占有全部的她才疯的。宗教帮不了她,医院也帮不了她,因为精神和肉体上的医治,永远无法根除人心底的爱,欲,恶。这三样东西在世间处处埋藏着,无论世俗社会,还是人间净土都无法豁免,也无力对抗,当谁强硬地想把它们根除,一个人的存在也将走向毁灭。所有渴望对抗罪恶的方式,只是一种拯救者心灵上的自我宽解,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蜕变成了施暴者。修道院的神父和修女爱上帝,他们强迫阿丽娜去皈依信教,本质也是一种占有欲,和阿丽娜对维克琪雅的爱无两样,爱到极致便酿就了罪孽。当世俗与宗教在相互逼问,蒙吉没有把谁放到更高的位置,就像雪后警车玻璃床上被泼的污水,一切圣洁只短暂地存在于表象。有信仰的人在摇摆中相信上帝的善,节衣缩食,在白茫茫的天地里施善,却直接导致了一个人的死;无信仰的人毫不伪善,赤裸地造孽,亦无资格批判伪善人的恶。没有一个理由让人不悲观。

 4 ) 猜不到结局的电影最舒服

季节选的很好!!冬天
两个主角性别选的很好,是两女,所以不知道是爱情还是友情,或许都不是
她死之前对她笑了,因为她知道她心里不再全是上帝了,有她的位置了
警察来的时候,她穿的是她的衣服,不再是圣袍
宗教
她告诉她弟弟的方式,拍摄方式选择的是无声,从远处
最后在车上!!镜头拉近!!像是利维坦在法院的时候,有声,无力
还有最后玻璃上的脏水,和警察的对话
太棒!
猜不到结局的电影最舒服

 5 ) 我一直在等,等一部可以打动我的电影。

我一直在等,等一部可以打动我的电影。终于等到了,让我觉得之前不管看了多少烂片都值得。


我很高兴后知后觉地知道了罗马尼亚导演蒙吉。碰到喜欢的导演我一定会按年份慢慢补齐所有作品,想一窥导演从初期到近期的风格变化,亦或从未变化。但并未找到蒙吉的处女作《幸福在西方》的资源,暂且作罢。

看的第一部是《毕业会考》,从电影海报与故事梗概中形成了个人观影前预设:这大概不会是我喜欢的片子。还是看了,版本是法语配音中英字幕,这样的搭配很混乱,过程中不断纠结到底是专心听配音还是专心看字幕。

电影从一场升学考试展开,延伸至罗马尼亚社会中各权力交错滥用引发腐败的故事。这样简短的一句话是不足以传达影片内涵的,其中流露的中产阶级家庭关系,中年危机,还有亘古不变的父母子女沟通问题皆在片内,既在导演的剧本中,亦在镜头外。

我向来不喜太完整的故事或太流畅的拍摄手法,一切搭建好的场景,都像是特意为了参展或得奖而拍的,譬如今年的《三块广告牌》,但蒙吉的片子有割断,有留白,且都没有答案。镜头感极好,画面布景不仅是协调,这点在《山之外》尤甚。

第二部是《四月三周两天》。

相似的镜头感,剧本完整,故事慢慢铺开,一件事接着下一件地叙事,不紧不慢。这部在我心里超过了《毕业会考》,同样是反映社会现实,又是罗马尼亚,导演熟悉的地方,像贾樟柯的汾阳。这次是关于一个堕胎的故事,演员基本没有表演的痕迹,都是平凡真实的面孔,而导演的镜头不过是记录者。第一幕两位主要角色相对而立,镜头缓慢后退,我内心一喜:哈,个人风格非常强。有些导演从来只拍一部电影。

我喜欢偏向纪实类的风格,而蒙吉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甚至是底层无奈,看完这两部我有个模糊的念头,这位导演大概也曾经历过小国家小地方内阶级相对固化引发的种种不适,然后从这些不适入手,用其镜头语言的一己之力,企图把罗马尼亚这个社会呈现给世界。

接下来,才是开篇提及的那部我一直在等的电影:《山之外》。半年过去了,我一直没看到打动我的电影,大多平平,除了一部《大佛普拉斯》,直到这部《山之外》。片子通过两个儿时伙伴时隔多年又相聚的故事,围绕“宗教到底能否带来救赎”这一问题展开,我想,影片结尾导演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的。

这一部的摄影很美,冬日暮雪,罗马尼亚的一间偏僻教会,修女们与神父的清一色黑衣穿梭于白茫之中。而那位忽然闯入者——女主角的儿时伙伴——带来了不一样的颜色,这样的冲撞尤显突兀,也正因这样的突兀引发后来的一切。片中闯入者几次的反复,企图带女主角离开,又假装和解地留下来,再通过暴力行为反抗,又再次被镇压,女主角终于心生怀疑,慢慢松动,而这样的内心变化,导演通过镜头揣度,把一切混乱的场景置于近处,虚化,女主角站立于较远处的镜头中央,目睹一切,眼神游移。而最后女主角换下修女黑衣,与神父相对坐于警车之中,亦是导演关于主题的答案吧。

我是喜欢宗教主题的,看时让我想起远藤周作的《沉默》。主啊,如果你能带来救赎,那为何你目睹了我的苦难却依然选择沉默。这就是《沉默》的主题,一段又一段的心理描写,纠结尽现,而我已忘了远藤周作的答案。

回至导演的风格,镜头虽偶有摇晃,倒不会引发生理不适,又不是空镜般的言之无物。故事流畅不刻意,让两个多小时不至沉闷,节奏把控得好,保有足够的留白给观众解答,这些都是我喜欢蒙吉的原因。当然,一切都不及“纪实”这个理由,我不爱言之无物的东西,空泛的美感是假的,直面现实冲突,即使它丑恶至极。

还未补完,但目前为止的这三部,让我这半年的观影终于不至太过浪费。说浪费,仅限于电影,看过的纪录片都异常喜爱,特别是《地球之盐》,这部纪录片带来的震撼之感是我无法描述的。


电影于我而言不是随意的消遣,会刻意规定自己的观影量,并有计划地从导演入手,慢慢填补空白。

但转念一想,可能也终不过是消遣吧。

 6 ) 角色猜测及剖析

蒙吉的镜头一贯写实克制,将情节的波澜壮阔和其内心的褒贬爱恨蕴于细节。鉴于导演说的太少,我实在忍不住想“替”导演多说一点儿。不过多说多错,不合理的地方欢迎探讨。

1. 两个明白人:阿丽娜和神父

不幸在于二者是对立的,也因为其对立都没有善终。

阿丽娜这个影片中的异端只是个普通人——孤儿院长大,因为成长环境特殊而爱女生、爱维克琪雅。她性格刚强,学武术从小保护自己的爱人,不怎么虔诚但也相信有上帝的存在,从山里走出去她去了德国,比家乡人多见了一些世面,想带着爱人一起在德国过全新的生活。当然,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和孤儿院的经历并不能算给了她多正常的童年,所以她也有自己的心理问题,比如遇事狂躁、比如偶尔幻听,但总的来说,这并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影片中最有意思的人物当属神父。大概是出于对现实中发生的故事不好做过多癔想,也大概是不想得罪一些虔诚的观众,蒙吉对神父的描绘非常之隐晦,但据我猜测此人基本上就是一江湖骗子,所有人里最不信上帝的一个。比如饭桌上在谈论修道院经济状况时他的态度像极了一个奸商,后面要求阿丽娜奉献财产时也一样。阿丽娜第一次忏悔时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算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暗示,我猜想又是你给我什么、让我怎样便可赎罪的老暗示。还有那些深夜祷告、而且很可能是一个人祷告的修女——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教规?隐约间还记得他被停了工资(不确定),被停的原因也可作猜想。他自吹自擂年轻时见过天使、有一个有求必应的图腾,怎么听都像是江湖骗子的手段。他控制整个修道院的财政和里面所有人的思想恐怕还有肉体,他享受这种专制土皇帝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定要搞死阿丽娜这个质疑他权威、可能启蒙其他人的祸水。

2. 两个半明白人:维克琪雅和院长

维克琪雅的经历符合很多基督徒的心路历程——性格软弱,受到欺凌和不知所措时便用试图用信仰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她说到孤儿院中受到阿丽娜的保护,也被问及一个摄影师为其拍过的“各种各样”的照片,到了该从孤儿院走出去的年纪他和片中所描述的另一个女孩儿一样没有过多思考就觉得修道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后甘愿被洗脑、比谁都虔诚,正如多年前她因阿丽娜的保护而与之相爱一样。但她又是善良的,所以最后当爱人离世,是非观终于跳出来战胜了盲从——她穿着卡其色毛线衣对警察说出实情时,我心中还是有一丝爽快的。虽然杀死阿丽娜的凶手,她也是其中之一。

院长这个人物不知该叫太过单薄还是复杂,我只看到一丝丝伪善的痕迹——她对于烹饪活鱼表现得十分淡然,尽管在试图送走阿丽娜那次,女主人表示过茶点是全素的她才接纳。还有父亲母亲什么的,大家可以姿意想象下。

3. 一群母鸡:众修女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这一群,大呼小叫没有丝毫独立思考能力偏信盲从却又心狠手辣。院子里那群下蛋鸡便是对她们的影射吧。维克琪雅如果继续在修道院待下去静待岁月流逝,就会成为她们。

4. 其他人物:警察,医生,护士,阿丽娜前雇主,官员

无不是“旧社会”的素描。最后关于男孩杀死母亲、检察官、冬天与路、警车上的脏水,也算可以任大家各自解读出一个版本,不过此处略微处理得过了点儿,有刻意深刻的嫌疑。

P.S. 私以为本片中心思想在于阿丽娜和维克琪雅91分左右时的那场对话,阿丽娜说“你就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说话么?” “我会祈祷你的上帝最好能给你更多智慧。”想微吐槽有时我就想对某些基督徒说这两句话。

 短评

去年戛纳,《山之外》我押最佳导演,得了最佳编剧、最佳女主(双)。不臣服于命运的艾琳娜像刚看的《万箭穿心》里李宝莉。三个细节很微妙,证明“出去回来已是另一个人”:维克琪雅去接艾莉娜,她叫艾别哭有人看;公交上艾痴情地看维,她侧朝一边;修道院里维为艾擦身体艾自行脱光,维说穿上吧。

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听说中译剧本长达10万字!(以侯麦的语速碎碎念150分钟可不10万字么)。依然蒙吉调调的摄影和剪辑,这次可以看出达内之外,安哲杨索的影响。影片表述了一种两种话语体系的冲突——宗教与现代性(世俗)生活:医院、司法体制……节奏近于[无医可靠]。似可更简练一些。等重看。

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对于有信仰的人,欲望是毒药,宗教是解药;对于没有信仰的人,宗教是毒药,欲望是解药。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蒙吉的片子总是悲惨而凌厉,却也没有把自己的是非观强加于人,两种观念的强烈冲突,选择与改变的勇气,没有绝对的善恶,安逸的愚昧与无力的清醒或许同样都能害死一个生灵。

16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发现标签也可以剧透呢汗。宗教信仰的压制下两个不同性格的年轻女孩,最后的结局是两个人以及环境共同推动的结果,让人震惊又扼腕叹息。长镜头拍的好啊,不闷,有力道。就是其实可以完全让节奏推得更快一些(虽然导演这样也是完全尊重了文学原作),两个初登大荧幕的演员演得真是非常好。

2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或可說,蒙吉的用意并不在展現這一驅魔事件所反映的一種現代語境下宗教與社會的內在性矛盾,以及在此事件下對於隱秘人性的拷問,因為如果只如此的話,影片在阿麗娜死去、維克琪雅返回修道院的那個長鏡后即可結束,但最後的被拘及弑母和潑出的髒水則將這種審視放置到了整個羅馬尼亞社會,到處都是罪惡。

24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长镜始终冷静记录悲剧始末,剧本依旧稳扎稳打,情感推进层次分明,人物关系主结构也仍盘桓于两个女孩之间;存天理灭人欲,斩断世俗因缘,信仰的力量的确惊人。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雨刷刷干净了车窗上的一滩污水,警察继续云淡风轻聊着耸人听闻的弑母案,医生照常在电话里叮嘱不要再给孩子送玩具了,公务员依旧兴奋地聊着某个同事的性向八卦,谁还在意那个曾在十字硬木板上挣扎将息的灵魂。一场一镜游离在画框外的故事力道千钧。祭坛里是神像还是空无一物,信仰究竟是幻觉还是救赎?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Mungiu的对白还是有力量的,只是在长度上是不是稍微再控制一下。中间有至少3次,画面外的人突然喊一声:她又干这个啦!然后一群人跑出去。这个情节稍微突兀了点。

34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比四月三周两天更大的格局,但是没有在宗教这样容易教条的题材之上扩大空洞,而是以平稳通俗的方式讨论着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种种冲突。无论信仰与否,它都不该是禁锢人类的枷锁,本片在此点给予正面的论证。而在此之上的力量一直在影片潺潺的叙事上铺面开来,一样戛然的结尾和无声的力道!

37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不言不语

40分钟前
  • Cokbye
  • 推荐

没有人有罪,每个人都有罪。

4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用长镜头再现而不是创作 润物细无声 突兀也就不嫩么不合理了

49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最終的結局雖直接於神父修女好心做壞事,集體的"好意"成了致命的壓迫,但那些週遭的人又豈有資格站在制高點大聲批判,在女孩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也只有冷漠推諉。都是"別人"的事。Mungiu帶出的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劇本紮實,氛圍相當壓抑,兩個女主角表演精采,尤其是演Voichita的Cosmina Stratan

54分钟前
  • 裘笛
  • 力荐

不错的故事

57分钟前
  • 一颗栗子
  • 推荐

电影对白的语速太凶残了,这是一部意在展示现状的影片,宗教与社会、医疗及司法体制的不同思想,它们之间的不同引发的矛盾像是来自不同物种之类的对话,难以调和且最终看似无解,背后却是蛮荒和无知,以及每个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的自我与麻木,最后的留白和警车被溅上的污泥又留给观众了。★★★★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拍的太好了。如果不是因为哈内克的《爱》实在是太好了。这部就是2012金棕榈。

1小时前
  • 李梦
  • 推荐

影片本身有种无力感

1小时前
  • 已注销
  • 推荐

这种青灰色调以及很冷清的环境真是适合这部影片,以外化的形式去展示他们禁欲的心。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一个正常人进入一群不正常的人里,那么那个正常人反而成了不正常,所以什么都是相对的。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是好电影,但是个人口味向来不喜欢看关于宗教的片子,主要是不懂宗教,相比起来会喜欢四月三天两夜多点

1小时前
  • 笑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