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中字

主演:中村勘九郎,内田有纪,郑龙进,高良健吾,Ken'ichirô,Yasui,村上淳,胜村政信,藤原龙也,郑天庸,西村雅彦,菅田俊,哀川翔,笹野高史,高桥惠子,Kiyomi,Doi,远藤悠美,小山田将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禅 剧照 NO.1禅 剧照 NO.2禅 剧照 NO.3禅 剧照 NO.4禅 剧照 NO.5禅 剧照 NO.6禅 剧照 NO.13禅 剧照 NO.14禅 剧照 NO.15禅 剧照 NO.16禅 剧照 NO.17禅 剧照 NO.18禅 剧照 NO.19禅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千里找妈记

好片子,修行的人都应该看。

我觉得这个片子的确很适合我,因为我和道元禅师有同一个心愿那就是千里找妈。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应该叫做《千里找妈记》。因为道元禅师的妈妈在临终前跟他说:妈妈会一直等着你唷!但是没说清楚在哪里等。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教高数的老师一脸严肃地宣布说“考试地点是——”然后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老地方”这三个字一样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本来想最后道元肯定可以见到他妈妈的了吧,就像地藏经里面写的?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让我很是郁闷。

说到这里稍微补充1下道元的身世。他俗家姓源,可见是个贵族。他老爸是内大臣久我(源)通亲,母亲是侧室伊子虽。(八卦:后来久我通亲的养女源在子嫁给第82代天皇后鸟羽天皇,生了第83代天皇土御门天皇。)

我真羡慕道元,跑到那么远的中国都可以遇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源公晓。我希望我以后也可以和我最好的朋友魏天南在一起修行,开悟,就算修行和开悟都是没有止尽的也不要紧。不过道元只修到可以和朋友重逢,却没有修到可以和妈妈重逢,我想他下辈子可能还需要再努力。(但是下辈子又会有一个妈妈,到时候,哪个妈才是自己的妈呢?思索中)

影片开始不久,道元遇到公晓变现的寂元,问了一个问题:如净禅师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在这里多介绍几句如净禅师的事迹。。。

如净禅师是宁波人,据说身材高大,为人豪爽,所以大家都叫他“净长”。那段非常著名的“心念纷飞,如何措手?赵州狗子佛性无,只今无字铁扫帚。……”的偈语就是他说的。如净禅师在时曹洞宗风为之一振,但他的风格和景德寺奠基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风格已经有很大不同。

六祖慧能不提倡坐禅,但曹洞宗承继神秀,复古达摩,主张的是“休歇禅”,以缜密纳息,绝视听,守心如婴儿为要旨。天童山正觉禅师又由此创立了“默照禅”:妙存默处,功照忘中。照中失默,便见侵凌;默中失照,浑成剩法。默默照处,天宇澄秋。(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现了“天”“宇”“澄”“秋”等几个场景……)

正觉圆寂后,默照禅法嗣渐微。如净和他师傅智鉴都很爱说话,而且说话声音很大。智鉴师傅“为人说法或晓至暮或自昏达旦至连日亦无倦色”,被大家尊为“唐僧”(呵呵,其实是“古佛”~),如净呢,更厉害啦,“至于一偈一颂一话一言呼风吐云轰雷掣电千态万貌不可穷尽”,“唱足庵之道于天童,惧洞宗玄学或为语言胜,以恶拳痛棒陶冶学者。肆口纵谈,摆落枝叶,无花滋旨味,如苍松驾壑,风雨盘空,曹洞宗风为之一变。”总之,是个很爱说话,说话又很大声的,直爽的人!和这部片子里面提倡打坐的如净师不太一样。

不过如净师傅喜欢打人头是符合史实的,他受了临济宗当头棒喝的影响,而且那个贪睡被打的小和尚不是别人,就是道元本人。(《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中所记,和《继灯录》不同)


大家都知道“磨砖作镜”的著名公案,用来说明坐禅不能成佛。但是佛祖就是坐在菩提树下想着想着就成佛了呀?回头一想,才发现南岳怀让非常狡猾。他的原话是“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只是提了个问题,可没说坐禅不能成佛。坐禅不能成佛,是大家在心里面默默地帮怀让补上的。谁又让你补上了呢?成佛怎么可能取决于坐不坐禅呢?既然不会取决于坐禅,当然不坐禅可能成佛,坐禅也可能成佛……全看你自己啦。我想,最适合我的,还是找妈成佛。



注:以上历史段落,大多摘自《南宋宗教史》,随喜功德

 2 ) 了解自我,是为了忘却自我。



——如何才能消灭心魔。
——你永远也无法消灭它,你只能转化它,转行意味着接受。
怨灵的痛苦、悲伤和仇恨都是你内心的痛苦、悲伤和仇恨。你必须接受它们。
然而,你在舍弃所有私欲之后,才能接受它们,痛苦才会消失。
死亡,你只能独自面对。

八大戒方:
一,少欲。
二,知足。
三,勒寂静。
四,勤精进
五,不妄念
六,修禅定
七,修智慧
八,不戏论

生之时,当生。
死之时,当死。

学习佛法,是为了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是为了忘却自我。
忘却自我,就是为了正道。
正道,就能身心脱落(解放自我),进而脱落他人身心。

 3 ) 影视|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文/张素闻

寂元:当月轮圆满的时候,你就已经在日本了。

道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电影《禅》中道元返日前的台词

大谷哲夫的著作

日本东北福祉大学校长;

历任原日本驹泽大学校长、总长;

东京长泰寺住持;

曹洞宗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日本著名佛教学者;

……

似乎都不足以说明大谷哲夫教授的真实身份,对大谷哲夫教授而言,最有标识性的介绍是:日本曹洞宗开山鼻祖道元禅师第一研究者;有一部广受好评的电影——《禅》,在中国的佛教界几乎人人皆知,该片即是日本导演高桥伴明与大谷哲夫先生一起改编的大谷哲夫先生的著作《永平之风 道元生涯》。

时年已经80高龄的大谷哲夫先生,前几日来清华大学禅学社开讲《禅与饮食文化》,从祖师禅在中国的历史,从禅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典座精神到精进办道……娓娓道来,如月如水。笔者不禁把2009年上映的电影《禅》重新在内心里过了一遍,在佛家学理研究如此盛行的当代学界乃至于教界,道元禅师与天童寺的典座、如净禅师、寂元禅师所表达的禅的直接呈现,以及禅带给大家的身心安顿,如阿琳、如俊了、如北条时赖……真如朗月在怀,历久弥新。

大谷哲夫教授

【默照与话头】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佛祖随即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附嘱摩诃迦叶。”这段“拈花微笑”的公案即是禅宗最早的源流,微笑的摩诃迦叶为被奉为禅宗的西天初祖。传至菩提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

达摩从海上西来,至广州而登岸,于西来庵(今华林寺)光孝寺皆有逗留,后至南京,与梁武帝机锋相对,而不相契,遂过长江,一苇以航,于少林,面壁,九年,终于等到饱学儒道的二祖慧可,而后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与六祖惠能。

至六祖惠能之后,禅宗一花开五叶:云门、临济、曹洞、沩仰、法眼;在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禅师门下有慧南禅师创立的黄龙派和杨歧方会禅师开创的杨歧派,合为五家七宗,目标都只有一个,教法却各立门户,各有家风。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在中国与日本,则是临济与曹洞两宗最盛。道元禅师就是从天童寺如净禅师处接了曹洞宗的法而传至日本,是为日本曹洞宗的一佛二祖的二位祖师之一(另一位为荣西)。相对于大慧宗杲所开创的看话禅而言,曹洞宗由天童寺的宏智正觉禅师首倡默照禅,不参公案,而提倡“坐禅”、“默照”,世称之默照禅、宏智禅。

道元禅师在电影中受教于天童寺的如净禅师,他教弟子“只管打坐”,就是禅宗中“默照禅”的宗旨:让我们从日常俗事中摆脱出来,摒弃各种杂念,不思善、不思恶,甚至连开悟本身的想法都要舍弃,舍弃所有的想法和念头,这就叫“非思量”,我们坐禅的目的不是开悟,只管打坐,它本身就是开悟。

电影《禅》

大慧宗杲禅师的“话头禅”与宏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是当时的“二甘露门”,“话头禅”在中国禅宗史中向来清晰。

如二祖慧可见摩达:“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

慧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 ”

如三祖僧璨见二祖慧可,求曰:“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我忏悔。”

慧可说:“将罪来,与汝忏。”

如四祖道信十四岁的沙弥道信前来拜见三祖慧可大师,请求道:“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僧璨问:“谁缚汝?”

道信答:“无人缚。”

僧璨问:“何更解脱乎?”

寂照

如赵州禅师常用的“狗子无佛性”,都有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的疑问,因此一大疑问而升起疑团,团团追去……而道元不如此,义介说:“我们无米下锅了,连杂粮也吃完了。”

道元:“如果大米不够了,那就做粥来吃吧。 ”

义介:“不够做粥。 ”

道元:“那就做米汤吧。”

义介:“也不够做米汤。”

道元:“那么,我们就着白开水来坐禅吧。”

【生死与无常】

当阿琳抱着抱着她奄奄一息的孩子前来求救的时候,哀哀欲绝的她跪在道元禅师面前,乞求他大发慈悲,救救孩子。道元对她说:“如果你能找到一户没有死过人的人家,讨得一颗麦粒,拿来给我,我便能救这个孩子。”

年轻的她看到一线生机,抱着孩子,一户一户地敲门,一户一户地乞求,但是竟然没有一户人家没有经历过亲人离世之苦,她抱着冰冷的孩子来到道元禅师面前,心如死灰。

初见生死的殊途,初见无常的真实,这是阿琳对于佛法的初步体验,但她不能接受这样简单的真相,一病数日。而当年前来天童寺求导的道元,却从典座这里清清楚楚地听到:法界不曾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从无始以来,就是这个样子,什么都无所隐藏啊。

恰似黄庭坚的开悟因缘:黄庭坚曾随黄龙寺禅师晦堂和尚学佛,有一次乞晦堂和尚给他指一些捷径,晦堂并不直接回答,而是要黄庭坚解释《论语》中:“二三子以吾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当黄庭坚正要而答,晦堂和尚连说“不是!不是!”,但也不加解释,令黄庭坚疑惑不已。一日,黄庭坚随晦堂和尚走在山上,正值山上木樨(桂花)盛开,晦堂和尚问:“闻木樨香否?”

黄庭坚答:“闻到了。”接着晦堂便又说出了孔子那句“吾无隐乎尔。”

这时黄庭坚猛然醒悟,立即倒地拜谢禅师的点拨。

或曲,或直,我们总会遇到真相,或是刹那之间,或是累劫千生。

当阿琳初见心魔,恨不得自杀的时候,道元道:“我没有撒谎。佛就在心中,但你要明白,见到心里的佛并非易事,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以及各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就会生气或犯傻,见不到心中的佛,正是因为这些欲望蒙蔽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坐禅,通过打坐去除这些杂念,你只有这样做,才能见到心中的佛。阿琳,如果你自杀了,那你也杀死了佛,依赖其它信仰,等于否定了佛和你自己。”

【因果与宿债】

北条时赖与道元的法缘极为特别。

当时的执政者北条时赖显然是杀孽太多而导致精神失常,道元的镰仓一行,实是凶多吉少,但道元已然洞彻生死不二的实相,并且以现量的般若之力化解了北条时赖的暴戾。虽然北条时赖后来受持菩萨戒,但他与道元的那一世的法缘终究只是在家人与出家人的法缘,远远不到道元与寂元的默契。但他在那样杀人如麻业债缠身的时候,能够遇到道元禅师,听其劝告,而于自己的生命有所修订,亦是人生难得一遇之大事了。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相遇,看似很小,其实也甚大,道是很大,却又很小。

在宇宙之中,在亘古不失的因果法则面前,凡事都需要善根福德因缘。

道元: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北条时赖:春花、夏杜鹃,道元,这些事本来就这样啊?

道元:是的,显然。事物本来就是如此。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开悟了,坐禅也就是看海中的水罢了,然而,在我们看清自己的本性之前,我们无法看清,水就在那里,就在茫茫大海之中。

【爱情与道途】

苏东坡自以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却被佛印了元禅师两个字催得急急过江来。

豁达如东坡,尚有这样充满人间情味的“风”流传于世。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顺境欢喜,逆境忧愁,称誉陶醉,讥毁则嗔怒,苦时恼郁,乐时忘形,概是人生常态。不是在载欣载奔,就是载浮载沉,不尽长江滚滚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常态的未经训化的狂野的心的状态。

故而,六祖将要圆寂的时候,法海等人听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禅师,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六祖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六祖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

道元禅师的“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既可以概括一切生命的佛性明明如月,亦可以概括万类生灵别业之风的差别,风与月,都在自性之天,纵是山川异域,纵是品类各别,亦在此自性之天中。

阿琳与俊了同见万川映月,亦自见各人心内之风。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类因风万般情。如贤友所言:“她(阿琳)之前是破罐子破摔,无法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小和尚受限于原始的食欲,没有生命感。两个人就像两段枯木。小和尚俊了对阿琳的爱是一种唤醒,同时也是自我唤醒。道元禅师让俊了离开,既成全他这段枯木的生长,也预留了他将来道业的回归,他必将透由爱情的生发与静坐的观察,最终回归到佛法。”

【守护与演绎】

天童寺如净禅师与道元的法缘超越国界,超越生死,超越利益,方才找到道元拜见如净的请愿书:

道元幼年发菩提心,在本国访道于诸师,聊识因果之所由。虽然如是,未明佛法僧之实归,徒滞名相之怀标。后入千光禅师之室,初闻临济之宗风。今随全法师而入炎宋,航海万里,任幻身于波涛,遂达大宋,得投和尚执法席,盖是宿福之庆幸也。和尚大慈大悲,外国远方之人所愿者,不拘时候,不具威仪,频频上方丈,欲拜问愚怀。无常迅速,生死事大,时不待人,去圣必侮。本师堂上大和尚大禅师,大慈大悲,哀愍听许道元问道问法,伏冀慈照,小师道元百拜磕头上覆。

如净禅师答曰:

元子参问,自今以后,不拘昼夜时候,着衣杈衣,而来方丈问道无妨。老僧一如亲父,恕尔无礼也。

如此相亲,如此相依,祖祖相同,佛佛如是。

待阿琳为师,她教小朋友静坐,天雨,小友将法界定印倏尔一变,既为呵护自心中佛,亦为呵护僧教之佛法,更为现象世界中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生四相,四相而八卦,八卦而至无穷的妙行……道元、如净、宏智正觉、六祖惠能、达摩、迦叶、佛陀,分明皆在其中,风月同天。

道若无隐,则必然无一处不可望月,无一事不可望月,这个电影,就像一部《指月录》。

 4 ) 仅只是坐禅

喜欢一切与内心和佛教有关的东西;喜欢每一个佛教故事中所揭示的人生智慧。
《禅》是一部适合一个人静静观赏的影片,它讲述了日本“曹洞宗”的建立者道元法师的一生。片中没有国界、没有野心,真心寻求佛法的人无论你身在何方都是一家人。

整部影片色彩清新、节奏平和,即使在打破影片平静基调的三个故事中,透过道元平静的内心也会让人立刻超脱出来。

影片开头是8岁的道元,在母亲即将离世之前与母亲的一段对话,母亲的话让年幼的道元从此踏上了在这纷乱的世间,寻找极乐净土的道路。
成为比丘的道元在追求佛法真谛的道路上来到了中国。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童山阿育王寺如净禅师,从此得到禅师的指引, 不久就做到了身心脱落,廓然证悟。
影片中没有详细的去描写如何才能做到身心脱落,只是以道元仿若置身荷花之中直上天庭作为比喻。这大概是因为所谓得道是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东西,导演的比喻也做到了恰如其分。

得道的道元回到日本,开始撰写《普劝坐禅仪》,但此时的日本纷争不断,即使是宗教界的同僚们也无心像佛,道元受到了孤立和追捕。
越是乱世人们越需要寻找脱离人间炼狱的方法。道元带回的信念正是指引和解救迷途的人们的明灯。
这部影片中所诠释的禅和我自己以往的了解的禅宗略有不同,它并不去说明很多的大道理,就只是放下心中的恶念、杂念,安心的坐禅。
极乐的世界不在外面,不在身后,也不会在另一个世界——它一直都和你在一起,在你的内心深处看你自己如何去找到它,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影片中的“禅”。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影片也杜撰了一个妓女阿玲的故事。自幼被遗弃的阿玲为了生存不得不成为了妓女,每天如行尸走肉般出卖着自己的身体还要养活无能的丈夫,本来有可爱的孩子可以成为她的希望,但神把她最后的希望也夺走了,身无可恋的阿玲自杀了却被道元救了起来。他说:你怎么能死呢,自杀了你就永远的切断了和佛相遇的道路,永远无法到达人生的极乐。
因为佛一直都在我们的身体中只是等待你去与他相遇而已。阿玲活了下来,忘记了她曾经憎恶的自己,开始另一段没有怨恨的人生。

影片中还有另外两个小故事,但我觉得阿玲的故事是能最好的阐述“坐禅”真意的故事。是呀人人都是佛,只有遇到和没遇到的差别而已。

影片终,道元禅师在和弟子们一起坐禅静观的时候离开了人间。完成了他寻找极乐大道的人生。

 5 ) 也许是日本禅吧

  此片立意是善的,但對不對得起“禪”這個字,還值得商榷。
  
  到現在為止,我還沒看見過一個演員能把禪師演活的,此片特別是到道元晚年那部份,全然暮氣,而無絲毫生機,化妝化得如同得了很嚴重的肺癆病人,一個開悟的禪師,身心脫落,怎麼會如此病態呢?真的悟道禪師再老都是活潑潑的,面色絕非病態。身心脫落自然如同嬰兒一般清澈。
  
  包括那個打坐的蓮花境界之後,如凈禪師便給他印證而後傳他衣缽這段,本人也覺得不妥。禪宗主旨絕非此等觀想境界而已,真正的悟道,如果還只是如是光影境界,那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所謂“生因識有,滅從色除”,佛早就告訴我們,光影之色還不是究竟,如果困在光影色霧中,那還只是妄想所生之因、意識而有之境,離真空尚遠,更不要談悟道了。
  
  若論道德,此片勸人為善還是好的。若講佛法,實在不敢做人情給它。見諒

    那就叫它日本禅吧。打坐得对着墙壁也不知道是誰规定的,胡亂打坐中人,都不是中國當時禪宗的原貌。真期待有一本中國的禪的電影,要請真正有實修經驗的大和尚來演!

 6 ) 春开见花 ——观电影《禅》有感

     《禅》讲的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师道元法师的故事。道元入宋取法,得汉地禅法之精髓后弘法于日本。这部电影对道元法师的生平刻画得不是很多,重点在于对佛理的阐释以及寺院生活的展示。
     在影片一开始,道元法师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母亲说到人死后去极乐净土,小道元说:“只有死后才能登上极乐净土实在是毫无意义。”这也是道元一以贯之的理念——要在人世间寻求解脱。可是这个世界纷争竞起,痛苦不断,在这个世界中,当真能找到所谓的净土吗?在影片后半部分道元法师与内心充满痛苦的将军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将军认为自己被冤魂缠身,问道元法师那些冤魂该如何驱赶,,道元法师说:“那些冤魂是驱赶不了的,而要普度它们。普度就是接受。冤魂的痛苦、悲伤、怨恨,其实就是他自己心中的痛苦、悲伤和怨恨,要将这些苦恼全盘接受。不过,若不舍弃自身的全部,便无法做到接受,也无法消却苦恼。”
       接受。没错,就是“接受”二字。正如庄子“用心若镜”的境界,“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来就来了,走就走了,不迎接也不挽留,让自己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是如实地应照万物,但不随万物而转,这样也就不会为万物所伤。看起来是很朴素的道理,要能做到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影片中的女子抱着自己的将死的婴儿让大师救命,大师让女子问村里尚未有亲人去世的家庭要一粒豆,如此便可拯救她的婴儿,但走遍村落,没找到一户这样的人家。看似荒诞,但却是大师在让女子接受“人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一个道理。
      “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当道元大师被问到什么是禅的时候,他如是回答。可是这不就是世间的常态吗?春天花开,夏天虫鸣鸟叫,秋夜明月当空,严冬白雪皑皑,如此平凡的道理,谁会不知道呢?还要我们苦苦追寻吗?可是身处其中的我们,当真知道这些道理吗?我们当真知道什么是事物最真实的姿态吗?如果真的知道什么是真实,我们又何来各种妄想计度庸人自扰?
       其实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它就是那个样子,并不因谁而改变,妄想均源自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内心,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去认识世界,于是我们活在自己的观念所建构的这个世界中,我们也便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坐禅的意义便在于此。禅要我们剥落自己的观念,如实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如实地去认识生老病死,如实地去认识爱别离、怨憎会与求不得。如实认识便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苦难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模样,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改变的,既无法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它,接受它。道元法师对生死的态度:“生时,以生为贵;灭时,但愿灭去”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生死不由我,但我可以在生时如夏花之绚烂,死时静静离去。
      佛法的根本在断除烦恼,禅亦如此。有人或许会说,我活在自己观念的世界中挺开心快乐的啊,认识世界的时候必然是带着自己的观念去认识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必然是无法达到的,那我何必去管那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自己快乐就好,真真假假何必那么在意。其实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也行啊,反正目的是没有烦恼,看起来洒脱,可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种逃避总有露馅的一天,毕竟我们不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观念所构想的世界中,在我们和现实世界交涉的时候,总会有和自己的观念不相符的时候,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还是得回到禅这条坦途上来,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不断破除我执,没有了自己的执念,世界也便能如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自我的执念又是什么呢?冬天下雪,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为寒冷抱怨天气,甚至气恼,这就是执念;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丧失,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将此视为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于是无法接受悲痛不已,这也是执念;痛苦的时候就痛苦好了,痛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却因自然而然的痛苦变得更痛苦不堪,这也是执念;善恶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因为善恶皆来自一心,源自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可是我们却喜善恶恶,遇到善就欣喜,遇到恶就愤怒、颓废,甚至自暴自弃,这也是一种执念。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说,无善无恶岂不是会造成道德的混乱?世界本身的确是无善无恶的,但我们目前还很难做到超越善恶二元对立去生活,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所谓的恶呢?星云大师的态度我觉得是很睿智的,他说,既然恶注定是消灭不了的,因为善恶是同一个东西,那就不要去管它了,我们负责弘扬善就好了。看到禅学大师如此积极阳光的态度,还会有人说佛教消极吗?
       佛说八苦,但八苦不是我们拒斥世间、拒斥生命的理由,相反,是要让我们在无常中更懂得珍惜,更努力去爱。

 短评

活在当下,了解自我、放下自我、解放自我。

8分钟前
  • 波西米亚人
  • 力荐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时候有这么多日本和尚说汉语?

13分钟前
  • KeepWalking
  • 推荐

禅起源于印度,成长于中国,却在日本开花结果,内敛克制的日本人将这种舶来品在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涵义。(电影中的汉语配音真是。。吐槽无力。

14分钟前
  • 桃鸢去远方
  • 推荐

这口汉语真太有喜感了

15分钟前
  • 本来老六
  • 还行

蛮感动的 但是对于信佛修佛的人也许蛮好理解的 但是对于那些完全不了解佛法的人 也许触动心灵的力量就不是那么大了

17分钟前
  • 清風明月
  • 推荐

肉身的痕迹太明显 制式

19分钟前
  • 不是方先生
  • 推荐

画面配乐段落甚至莫名的特效,都与佛道不甚相符。道元参禅与顿悟过于简短单薄,何以成佛?并非所有传记片都应遵从叙事的规则与逻辑,比如《吴清源》与此片,吴一生追求围棋与真理,田壮壮拍得温而淡。而此片却像是给某个历史风云人物作传,导演功力尚浅。

20分钟前
  • lizzycoucou
  • 还行

2个小时好长……

25分钟前
  • Barret
  • 推荐

第一是可笑的发音,略有禅味但还未彻悟,多了日本的阴暗和孤独,少了大乘佛法的八方光明。

30分钟前
  • 尧耳
  • 还行

真惊人,里边说的中国话几乎听不懂

31分钟前
  • 柳具足
  • 还行

禅宗无组织力,依附武家才能生存,两者相互利用打压旧贵族和天台唐密为代表的旧佛教,可谓相辅相成。后世日本美学受禅宗影响浓郁,自镰仓始

35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影片突出的是佛法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而并非做眼于简单的人物传记,因此片子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37分钟前
  • 豆友1485565
  • 力荐

关于学禅的说得太少。更多是刻画人物。没有摆脱人物电影的套路。国内濮存昕的弘一法师就好看得多。

42分钟前
  • 非思
  • 推荐

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传记,之前有幸听曹洞宗第四十九代传人宗舜法师开示,真是因缘殊胜。佛就在内心,顶礼佛即顶礼自己。最后一段好有爱!

46分钟前
  • 喜喜自動販賣機
  • 力荐

高纯度,演员调教得真好

49分钟前
  • 小卫
  • 推荐

日本演员演技依然烂,惨不忍睹,叙事节奏烂,过于沉闷,汉语配音也非常烂(这一点找个华人监督下就好得多,但本片把这钱省了)。从情节来说把道元这个人塑造的过于理想化,不够饱满,阐释义理方面照搬的痕迹较浓,思辨深度不足,总觉得这片子拍历史人物时总有局限性,放不开,影响了整片的观感。

53分钟前
  • 时间
  • 还行

道元禅师八大戒: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公元13 世纪初,日本道元禅师入宋,从学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净禅师门下,传回日本,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为日本曹洞宗的开始。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青原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

56分钟前
  • 大頭皮鞋
  • 推荐

"阿玲,自我了断也就杀死了佛祖,而依靠他人则是否定自己的佛祖。"

59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景致挺美,也拍出了一些禅意,不错的。

1小时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此乃八大人觉

1小时前
  • upggminimin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