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兄弟

已完结

主演:任泉,汤唯,刘钧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生死兄弟 剧照 NO.1生死兄弟 剧照 NO.2生死兄弟 剧照 NO.3生死兄弟 剧照 NO.4生死兄弟 剧照 NO.5生死兄弟 剧照 NO.6生死兄弟 剧照 NO.13生死兄弟 剧照 NO.14生死兄弟 剧照 NO.15生死兄弟 剧照 NO.16生死兄弟 剧照 NO.17生死兄弟 剧照 NO.18生死兄弟 剧照 NO.19生死兄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为什么出现在韩国而不是朝鲜?

太极旗飘扬这部电影很早前就看过,最近又看了一遍,依然是如此震撼。这部电影是韩国拍的,但它并不是什么“大韩爱国主义”电影,对北朝鲜的恶行也好,对南韩的战争罪行也好,都丝毫没有掩饰和隐晦的意思,赤裸裸地表现了电影创作者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善良人性的渴望,对“主义”的鄙视。说穿了,人性高于主义也高于战争本身,不管是什么战争,更不管是什么“国家概念”。对哥哥来说,国家算个屁,只有家人才是最宝贵的,为了家人可以不顾一切,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共产主义,只有血性复仇。
不过,看完这片子我最大的感觉还是,朝鲜这个民族可真够倒霉的,一会儿是共产党折腾,一会儿是中国干涉,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国干涉,韩国已经可以统一整个朝鲜,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
当然,关键是现在就不会有朝鲜这个变态的帝位代代传的国家,不会饿死那么多朝鲜人。也许有网友说了,不帮着朝鲜打,那美帝不是可以控制朝鲜半岛了么?当朝鲜分裂不是对中国有好处么?
问题就出来了,你如果是站在共产党的角度上说,当然了,这对维持共产党的统治是有利的,对整个共产主义发展是有利的,问题是,我不是共产党,我干嘛要为共产党考虑那么长远,共产党死了关我们中国人什么事?朝鲜战争,只是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的贡献,是的,仅仅是共产主义,如果,你不喜欢共产主义呢?
那共产主义之死,又与你何干?也许没有朝鲜战争,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虽然现在也进入了——权贵资本主义。
还不止于此,我一直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网友们都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主义真的不重要么?
是呀,主义不重要,可是,共产主义国家会拍出这样的片子来吗?会有这种深刻反省客观真实的电影产生吗?为什么共产主义只能歌功颂德?为什么只有韩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才会拍出具有反思精神的电影?
主义,真的不重要吗????
你到底是要一个不允许反思不允许疑问和责问的主义,还是要一个可以骂可以恨可以公开表达反对的主义?

 2 ) 兄弟之情和分裂、战争的苦难,韩国人自己的《兄弟连》

很大气的作品,战争场面真实残酷,以兄弟二人被南韩军队强征入伍的战斗经历为线索,简要勾勒出朝鲜战争的几次戏剧性局势转变

在我看到弟弟冒死跑到朝鲜的阵地寻找哥哥时,我还依然有些可怜他一贯的情绪化(他的一直存留的人性和怜悯,我以为在战争中,作为战士,不害死自己也要拖累他人),直到他侥幸枪下逃生被押往安全部(应是考虑做宣传工具)又因为阵地轰炸不能执行,不得不因为军装而陷入拼杀以自保,终于在俯冲而下气势癫狂的“大旗部队”中边厮杀边挤出眼睛寻找到哥哥扑过去时,哥哥的刺刀狠狠的冲了过来,厮杀了几分钟才通过叫唤亲人的姓名把麻木癫狂的哥哥的理智夺了回来--这几分钟,完美的、残酷的再现了朝鲜战争手足相残的悲剧,我被感动了

战争画面也异常惨烈和真实,如果非要以《兄弟连》作为样板的话,这部学生作品至少满分了(单指战争场景)。以前看论坛里有人提出对导演的大韩国主义提出异议,个人以为那是误解了主创的意图;《生死谍变》在说分裂的民族创通和苦难,这部更加真实、鲜明和深刻

以为是上乘之作。这部片子让我想起《2009迷失记忆》,尽管风格迥异,主题比较接近。韩国人一直以平民视角反省近代被侵占,被分裂的苦难,而我们的《三大战役》依然是高空镜头多

 3 ) 看《太极旗飘扬》的中国人所不知道的一些事

(已转发铁血)
1、给李镇泰兄弟与新兵做思想工作、要他们积极反共的韩军官兵是北朝鲜人。
日本投降后,约180万日本合作者,地主,基督徒之类的人及其家属从北方乃至中国东北逃到南方。李承挽政权的主要支柱除4万名前日本朝籍军警外,就是北方来的难民。根据《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撰)所说,人民军攻占汉城时,追随李承挽南逃的80%是北朝鲜人。
这些“越南人”(北朝鲜逃过来的人)当时是韩军重要的兵役来源。与很多士气低落、同情左翼的普通南韩籍士兵不同,这些人痛恨共产主义,作战特别勇敢。
如果大家多看点反映朝鲜战争的韩国电影,就会发现,那些“英雄”/男主角要么别“报户口”,一旦谈到户籍,则十有八九是“北方人”。
如《南北韩三大战》系列,《汉城夺回大作战》(此为日式翻译,中国盗版引进时照抄,原名是《战争证言》)里护送女主角南逃的韩军士兵(以出场时间而论,是第一男主角)一开始就自称是"北方人",他和女主角在一座破庙里避雨的时候,刚好碰上一队人民军士兵,刚好里面有一个士兵认出他是“反动派”(是他母亲女佣的儿子,一开口就叫他“少爷”)......于是这个北朝鲜籍的韩军士兵没多久就很"英勇"地挂了......
《奇袭大作战》里,6个韩军特种兵全部是北朝鲜人,被空降到老家执行特别任务,其中有一个还顺道干掉了霸占自己老婆的村干部......
《太白山脉》里镇压韩国当地左翼游击队的“镇压队”领队,他说“我父亲是(北朝鲜境内)黄海道无人不知的大地主......”
李镇泰兄弟俩是被逼参军的,他们与其他一些新兵的士气都非常低落,不太想打仗。于是有军官安排一个人出来自称“家人都被共产党杀光了”。
在当时,能被共产党“灭门”的大多为北朝鲜地主子弟,显然那个人是北朝鲜人。
此外,在片中大约第29分时,那些韩军士兵互相自我介绍,还有另一个韩军士兵说自己“故乡是北韩”。

2、第一场大规模战斗(夜袭人民军阵地)中被杀的那个15岁人民军小兵,是韩国人。
前面说过,人民军攻占汉城时,追随李承挽南逃的80%是北朝鲜人。至于韩国当地人,则对人民军“热烈欢迎”,全罗南道等地更是”红色根据地“,当地80%韩国人亲共。
人民军南下作战期间,大约4万多韩国人参加了人民军,其中有不少是15岁的少年。从《汉城夺回大作战》《洛东江大决战》等韩国战争电影里反映的情况来看,这些少年兵全部是韩国人。显然,《太极旗飘扬》里那个少年兵也是韩国人。
同样的例子还有《太极旗飘扬》里那个小擦皮匠(好象也是15岁),李镇泰兄弟辆的汉城同乡,志愿军打过来时遭韩军杀害。

3、《太极旗飘扬》里杀害李英顺的是北朝鲜人。
“越南人”(北朝鲜政治难民)因为痛恨共产主义,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对韩国亲共平民的杀戮也特别凶狠。
他们除了参加正规军,还积极参加“反共青年团”,对南方各地进行“白色恐怖”,肆意奸杀左翼家属。这个组织成立的前2年,成员除了少数人是韩国当地的地痞流氓外,其余基本为北朝鲜籍。比较出名如济州岛的“西北青年会”——虽然济州岛在朝鲜半岛的西南,但这个组织的成员基本是来自朝鲜半岛西北部的北朝鲜政治难民。
《太极旗飘扬》里杀害李英顺的就是“反共青年团”。由于国内中文字幕翻译自英文字幕,英语中“团”和“联盟”是同一个词,因此中文字幕翻译为“反共联盟”,也有的版本翻译者直接根据自己的想象翻译为“宪兵队”,显然是受到国内抗日影视剧中面目可憎的“日本宪兵队”影响。
我想中国的观众一定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些积极反共、对“大韩民国”特别忠心的家伙原来大部分是北朝鲜人。

 4 ) 一部电影 两个指环

   

电影是韩国男人电影,朝鲜战争,张东健和元彬,兄弟,战争。
  太极旗飘扬。
  
  看的时候,已经是破碎的画面,凌乱的镜头,火药的味道,模糊的人影。分不清谁是谁。然后知道错过了最初小镇那段黑白分明的生活,简单而又纯粹。
  战争里,没有好人。即使是善良的人们,到了战争中,也会成为身不由己的自私者。为了自己,为了兄弟也是为了自己。我看见的是大片断的炮火,失去理智处于颠峰边缘的人性。
  活下去。弟弟。
  活下去。哥哥。
  最终张东健饰演的哥哥眼看着自己的未婚妻被自己人以通敌的罪名一枪毙命,又错以为牢房中的弟弟被炮火烧死。瞬间的黑白,所谓好与坏,错与对,谁才是坏人,天崩地裂般的混乱。于是从韩国中士到志愿军的少帅,变的戏剧而又生痛。
  可是那具烧焦的尸体,钢笔旁边的尸体,不是弟弟。
  元彬饰演的弟弟,已经被命运隔开,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只是他们谁也不知道。
  
  命运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摊开掌心,只有掌纹延伸。
  原本小镇擦鞋哥哥,最大的梦想只是希望弟弟能够考上大学,过幸福的生活。如今对立,分隔世界的弟弟,只希望找到哥哥,告诉他他还活着,希望能够挽救哥哥的生命。
  哥哥和弟弟,只是想要回到妈妈身边,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战争是上帝的骰子,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模样。
  最终回家的,终于只剩弟弟。
  年老后的弟弟,握着那支钢笔,对着尘土中挨挨的白骨,悲痛欲绝。
  他等了他50年。他其实知道这结局。
  
  知道结局,还能做什么。
  人性剥落。
  
  指环是藏饰的指环。一个属于豪放型,十足分量,一个属于婉约型,轻微忧郁。
  本来都是要拿黑线挂在脖子上的,可是对他而言,绳子似乎太短,而交换指环又不在心理准备范畴内,于是只好都由我来收藏。
  豪放的挂在了脖子,婉约的带在了右手无名指。
  其实什么都不算。
  
  电影看得多了,错觉也会多,自以为是的人生阅历也丰富起来。不过他白天对我说的话到是实在让我感怀:知道自己不可能经历那么多,那么就用电影来体验。
  微笑的时候,目光自然触及锁骨处的指环,低头打字的时候,又瞥见右手的指环。
  想想觉得很神奇,关于指环,套在了手指,连通心脏的地方。无关任何承诺,到是宿命这两个字让我有点恐慌。
  
  不是想要改变就能改变,其实身不由己才是人生的真相。
  流罢泪,才明白,原来简单安详的生活,才是世间最大的奢侈。
  
  如村上先生所言,身历其境时,一点都不会去留意那风景,等回头再看时,才如同瞬间击中,怅然不已。
  人,一种后知后觉的动物,是不是上帝会在我们的头顶发笑?
  说到底,我们只是上帝手中一颗棋子,命运是唯一的棋盘,哪怕拚尽一生,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定局。
  
  电影看的是人心,指环只是一种象征。
  那么好好珍惜吧,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5 ) 骨肉相残,还要继续吗?

     振石和振泰是兄弟俩,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时候,兄弟俩被迫从军。哥哥振泰为了能将弟弟振石送回家,在战场上不顾生命危险一次次屡建奇功,而在这个过程中,弟弟振石误读了振泰的爱,开始讨厌振泰为他的付出。
     就在战争眼看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军队加入了这场战争,最后兄弟俩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最后一刻哥哥救下了弟弟,而自己却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在这场战争中,战争貌似一瞬间就爆发了,片子也没有特别交代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好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短暂。
     我们看到所谓的士兵就是大街上强拉硬拽招来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被拉到阵地上连最起码的训练和休息都还没有,就被告知必须死守阵地,不能后退。敌人的炮火来了,他们甚至来不及反应就送命了,幸存下来的也只是些苟延残喘的家伙,战争中每时每刻都在死人。你同情对方,你可能就丧失了一次生存的机会,战场中生命显得是那样的珍贵与毫无意义。
    振石与振泰的情感变化是影片交代的重点,振泰为了振石能够活着走出战场,一次次出生日死,而振石由最初以为哥哥是为了让弟弟活着走出战场,慢慢就发现哥哥利欲熏心,当了个小官就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眼里,振泰成为了为勋章活着的刽子手。就当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顿时成为了巨大的绞肉机,振泰的未婚妻因为生存被迫为朝鲜做事而被韩国调查人员打死,兄弟俩也在战场上相遇。
     战争是令人发指的,它导致我们骨肉相残、国民生灵涂炭,韩国对于战争的反思是及其深刻的,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丑化敌人,只是公正的交代这场战争。这样的反思才是到位的,而且才会从心理上加以杜绝的。

 6 ) 伤亡120万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百度了一下,百科上说:“中朝伤亡63万,中国阵亡183108人。韩军、联合国军伤亡57万以上。 ”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伤亡总数为120万。
电影中听到最多的台词是“我是被逼的”,“我不想死”,“我不想饿死”。相比较国内的SB战争英雄片,主旋律片,这些台词多么的真实。
这才是人们对战争的真实想法。--谁他妈愿意闲着没事干去打仗,谁还不是逼不得已。

一开始,张东健和元彬兄弟情深,弟弟上大学,哥哥修鞋,嫂子卖面,好像日子挺有盼头的。突然一个消息,要大战了,然后就开始逃亡了。结果在路上,兄弟二人就被征去当了兵。所以你看,普通小老百姓永远在第一线,受苦是,打仗是,被冤枉也是。
部队里的兵说,你俩真可怜,还以为一家之抓一个呢,总得留个人传宗接代吧。好吧,韩国人这方面的想法跟中国人一样啊。哥哥想那也是啊,总得一个回家吧。做哥哥的,要死当然是哥哥死,弟弟得回家。
然后,长官告诉他立功多了,就让他弟弟回家。好吧,SB哥哥就信了。不信也没办法啊。再然后,一不小心成了英雄。这个时候,哥哥开始说谎了,记者问他为啥当兵啊,为啥这么猛啊。哥哥说谎:浴血奋战啊,只为保家卫国。保家是真的,卫国是假的。人家哥哥只想送弟弟回家好不啦,要不然也不会在后面误以为弟弟也死了之后投靠了北韩。--家都没了,要国干鸟。而且,是他妈的南韩人干掉他老婆和弟弟的,这是家恨啊。就多杀几个南韩人吧。主义什么的,就去死吧。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人都死了,家都没了,要主义干嘛?

片中张东健的老婆因为在共党的党员名单上,被毙了,没有调查,仅凭一个签名就定性了,就判刑了。在战争时期,一个小小的队长就可以决定一个人死亡。就像杀死一只蚂蚁一样。战争泯灭人性有没有?!杀人就好比现代工业的一道工序而已,要做的仅仅是按操作指导书作业就好了。

张东健同学俘虏了一群北韩士兵,其中一个还是同乡,张说,全干掉吧。因为张相信,是那些北韩士兵杀光了村民。好吧,一群无辜的年轻人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

战争到底是干嘛的吧,为嘛会有战争?争一片地,争一些粮,争一些安全感。但绝对不是他妈的争什么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其实偏重政治,而不是信仰。不是么?
但可怕的是,往往战争过后,不能有自己的信仰,只剩下政治了。---我说的是朝鲜。











 短评

对比较恶劣场面承受能力较低的最好不要看,片子的寓意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些东西,你可以很清醒地知道这是宣传,但是并不妨碍你共鸣。

8分钟前
  • 毛毛
  • 推荐

反正老百姓永远是最倒霉的,手持的临场感没有想象中的精彩,感觉不如玩《荣誉勋章》了。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百姓永远都是被政府欺骗 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12分钟前
  • 男巫藏狐
  • 力荐

一部必须看的韩国电影,一部必须看的战争电影。影片通过两兄弟因朝鲜南北战争而发生的命运变化,深刻展现了战争中人类被主义而折磨出现的疯狂与悲哀。导演带着明确的反战思想,不偏不倚地站在公正的立场,诉说着战争给人类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最终发出呼唤和平的呐喊。

17分钟前
  • 韩伯愚
  • 力荐

煽情实在太多,棒子片的通病,不过片子对于南棒北棒互掐不死不罢休的那种残酷控诉拍的很不错,中国志愿军人海战术闪闪发光,主义真是可怕的东西

19分钟前
  • 西决
  • 推荐

张东健杀红眼那段很赞~~

20分钟前
  • 裸踝
  • 推荐

姜帝圭的历史反思,借助兄弟二人的情感纠葛,展现同胞战争带来的人性痛苦。被动无助的参军起因、单纯自私的杀敌目的,和错综复杂的国家战争、惨绝人寰的伤亡场面形成巨大反差。张东健和元斌表演倾力,但角色的刻画都非常地单线条,弟弟后来态度的转变也有些突兀。战争大片的制作堪称亚洲顶级水准。

21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生在和平年代真好。

23分钟前
  • Cim
  • 推荐

活着不易

27分钟前
  • 五摆五折
  • 推荐

直到昨晚上从【资料馆】出来之后好一会儿我才突然意识到本片中帅帅的弟弟是《母亲》里那个傻傻的儿子。虽然是站在南边的视角上,但导演对于南北双方的刻画,基本做到了一碗水端平。都在杀人,也都在滥杀。在如何处理意识形态这一点上,两岸三地的华语导演的境界和格调普遍很低。

31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同为偶像,元彬比张东健的演技好太多。我很佩服棒子,能让这样政治中立的片子上映。政治体制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南北朝鲜实在是一个世界上最鲜活的例子。60年是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却可能是几代人。

34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看完了《八百》《金刚川》《长津湖》。又来看了一遍这部《太极旗飘扬》,对战争的描述,对人性的刻画…发现20年后了,中国电影也没能赶上,更别说超过了。

35分钟前
  • 旅行者3号
  • 力荐

最爱的战争片!我始终相信在电影里,小爱比大爱感人,兄弟情比男女情感人~~

37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未见泪痕干,又闻狼烟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1分钟前
  • 丁柏恩
  • 力荐

电影这么感人,首先要感谢张东健的倾力演出

45分钟前
  • 还有什么更好的
  • 推荐

几度憋闷,并被贵国蝗虫战画面恶心到了。在元斌的光芒对比之下,张东健的表演是如此软绵空洞。

50分钟前
  • 吉米糕
  • 推荐

战争中的人性剖析得很好。轰炸时抱头哭号,别炸了。兄弟杀红眼。战后清算共党,让人觉得人性的荒诞和恐惧。

5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对于烟火特技,不得不承认本片已经接近了好莱坞的水准,当然,对于战争场面的认识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漫山遍野的志愿军也是棒子yy的开端,不过好在这部片子还不算太夸张。至于兄弟情,拉倒吧,煽呼的太过火了,就没啥感觉了。

53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对战争残酷的表现还是相当给力的,美中不足的是剧情越往后发展韩剧狗血的一面就出来了。可吐槽的地方也有好几处,比如几次三番出现的好时巧克力,印象最深的是战斗时元彬的脸明明已经那么脏了牙齿却白的一塌糊涂,细节不严谨。最后我想高呼: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敌!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56分钟前
  • 施晓波
  • 推荐

平庸的类型片叙事和毫无奇观的视觉呈现,但无法掩盖的是其无比浓烈的反战情绪和冷酷的情节安排,战争混淆了一切也逼迫一切走向疯狂。不做宏大的叙事,而从兄弟二人的视点,让我们见证战争的荒诞和冷血

59分钟前
  • 哈利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