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呀(国语版)

正片

主演:鲍起静,黄浩然,王菀之,叶良财,尹汇雰,高志森,李枫,陈安莹,蔡子洋,卫诗雅,黄侯升,陈美娥,伍昭斌,张咏华,傅志坚,陈川珲,陈泽耀,周蕊丽,张文盈,谭育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 / 马来西亚语言:粤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2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3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4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5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6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3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4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5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6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7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8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19我的妈呀(国语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小清新叙事风格里的大泪潭

随手一点选的片,虽然看题材就觉得是感人故事,情节也是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波澜的,但是就是嚎啕大哭到片尾曲都播完还是停不下来。一些催泪的电影、一些好电影还是要在家里看,才能完全释放感情。我也对小时候父母明明答应去公园第二天又失约耿耿于怀,但是父母可能撒过很多谎,但谎言里面有保护有爱。或许时常不能好好沟通,不能相互理解,但是可能正是因为仗着这份爱,才会肆意妄为。每一个孩子和妈妈都对彼此说了一个巨大的谎言,原本说好的永远陪伴,总有一天是会分开。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父母子女都能够更多的相互理解,都要相信彼此的爱。希望我们能够做好,不留遗憾!

 2 ) 平淡的爱,不容忽视

《我的妈呀》用片中的话来说,就是太戏剧化,赚足了大家的眼泪。

李好是个沈梦君式的人物,年轻时霸气蛮横,年老时粗野无理,但是脸蛋好看,青涩秀气,神似大S;小年,粉雕玉琢的人儿,懂事,乖巧,一面看不惯母亲的泼皮耍赖,一面期望永远牵着她的手。虽然姨妈待小年视如己出,但他终归还是外人。在他一次次地听到汽笛声飞奔而去扒栏杆时,他的内心是苦涩的吧——“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每每失望,小年终归忘记了母亲的样子,习惯了姨妈的亲情,再相聚时,已是陌人。母子之间的感情浅薄至此,阿年的心中多少是有些怨恨的,也就刻意疏远,母亲只能垂泪懊悔……

一方面,我觉得剧情挖掘的点不够,蜻蜓点水,应该更深刻些,否则前后的连贯性差强;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很现实,我们大多数人跟父母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小时候总归有些美好的记忆,但是也有些难以忘怀的痛楚,长大了若即若离,说不上几句话,到了关键时刻方显真情。两位主角的演技很好,可能在他们眼角含泪,款款相望时,真的惦念起了家中的至亲吧?否则怎么会这么逼真?

这部片子不仅感动了演员,也提醒了观众:亲情无价,在可以珍惜的时候,何必要变成想念?龙应台的《目送》写得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来没有一种爱,相聚是为了离散,除了亲人之爱。在能回报的时候,就要尽量回报,既然他们失去了追逐的能力,我们何不转过头来拥抱他们?即使互有嫌隙,但是血缘的羁绊难以斩断,当父母的皱纹爬上脸颊,当他们风华不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唯一要思考的,就是竭力尽孝。阿年为了母亲驱鬼唱歌,是一种个性对亲情的妥协——

也许长辈庸俗市侩,他们追名逐利,他们贪生怕死,他们拿你炫耀,他们封建迷信,但是这又算得了什么?为了他们开心,暂时放下身段,低下头颅,违心地做一些傻事,听一些傻话,又有何不可?我们总是对他们的叮嘱问候不耐烦,总是对他们的愚昧无知不理解,从心里就排斥起他们,与他们划起了一条线;却忘记了,时代的局限性就是如此,而他们所做的求神拜佛转发谣言一系列可笑的事,都是他们坚贞不移的信仰,只求我们平安健康。

没带妈妈了却心愿,是阿年的遗憾;若是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吾等也。影片结束了,大半观众还不舍得走,啜泣拭泪声不绝于耳;灯光亮起了,众人缓缓站起,自发鼓起掌声……我相信人人心中自有一杆秤,群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光这一点,它就值得一看。

 3 ) 可以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想念呢?

01
      当听闻姨妈过世时,他没有哭;当得知母亲得病时,他没有哭;但当她听到女儿,一本正经地对着他说,“我要一辈子都牵着爸爸的手”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放声大哭起来了。

       年少时,他被母亲从香港带到陌生的马来西亚,和外公一起住。那时的母亲整日在外工作,没有时间陪他,他只能待在家里和不苟言笑的外公在一起。后来外公去世,母亲要去文莱打工,只能让他寄住在姨妈家。说好的会很快回来接他回家,可母亲这一走就是好多年,而他还偷偷地看着日历数日子,日日盼,夜夜想,等着母亲来接他回家。直到有一天,姨妈对他说,“年仔,你妈妈来接你回去了”。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陌生人,他沉默了。

       在他的记忆中,除了母亲忙碌的身影外,就是小时候陪母亲去拜观音,而每次母亲都会让他去把风,然后母亲把写好的愿望装在红包里放在高处,据说这样观音菩萨第一个就会看到她们的愿望了。“这一次不知道又要写多少个号码了?”年少的他总觉得母亲每次来拜观音都是为了祈求买的号码能中头奖。在他的心里,母亲是一个爱发脾气、一声不响就丢下他走掉的母亲,他心里多少有些埋怨母亲的。所以他没有事先和母亲商量,就自己决定去香港读书。说好只是在香港读书四年,可他这一去也是很多年。

       母子一场,怎知也是聚少离多。

                                                                           02
       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他已经在香港毕业工作,结婚生女了。此时的母亲已经年老,但他并不是为了母亲回来的,他是来参加姨妈的葬礼。他本打算葬礼一结束就离开,岂知一个来自医院的电话改变了他的计划。医生告知他,母亲体检时被发现已经是癌症末期,时日无多了。而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他才发现母亲一直珍藏着他年轻时许下的“My Mother Wish List”,也是在帮助母亲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他才得知母亲以前每次来拜观音时放在红包里的愿望都是为他许的,比如“请观音菩萨保佑远在香港的年仔,人缘好,人见人爱,能得到贵人的帮助,三餐温饱,事业有成。我李好将会每年来这里添香油,上香来报答菩萨”、“年仔今年犯太岁,请观音菩萨保佑年仔逢凶化吉,出入平安。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减寿十年。”


     故事的结局,他还没有来得及帮母亲实现“My Mother Wish List”上的所有愿望,母亲就走了,这一次是永远地走了。留下他和那句他对母亲曾经说的话,“我要牵着你的手,永远都不让你走。”


      下次是哪次?永远有多远?人生有时真是讽刺,大家都身体健康时,不好好在一起,等到年老体衰时才若即若离。可以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想念呢?

                                                                          03
       观看影片“我的妈呀”时,几次被戳中心窝,想起小时候自己和父母的一些事;我从高中开始住宿,每周回家一次;接着上大学,每半年回家一次;如今工作多年,常年在外,但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家一次。从高中到现在,我每次回家,父母都会额外加菜,生怕我在外面过于节省,不舍得花钱买好吃的。此外,我每次离开家,我的包包都会装满各种父母准备好的好吃的。

       我身在哪里,父母的挂念就在哪里。记得读大学时,有一次西安发生地震,父亲看到新闻后立马一个电话过来,问我所处位置是否波及?还有一次深圳坪山发生山体滑坡,而我在宝安,但父亲电话中还是要询问一下,确保我是安全的。

       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在父母心里,子女之事无小事。

       人生在世,常回家看看。

 4 ) 我始终欠你一句对不起

妈妈 每个人心中 最亲 也是最爱的一个人 这个人 就算全世界的人 都抛弃了我们 这个人 也不会放开我的人 就算全世界 都觉得我这个人 有多么的差劲 但是 这个人 都会觉得我一如既往的优秀 就是这个人 每每都让我觉得愧疚 让我觉得 她那深沉的爱 让我没有办法回报

成年人的后悔是 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年少的时候 父母 可以一步一步抚养我们长大 但是 当我们长大以后 才发现 我们并没有那种超能力 可以一下子 给这个人最好的一切 所以 我们每个人选择不同的路 不同的方向 去努力 但是最后的最后 我们往往忽略了 对这个人的陪伴 这才是让我们最遗憾的事

电影中的小年 从小就觉得妈妈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 因为他的妈妈总是骗他 没有一句实话 我最感动的是 妈妈把小年给他阿姨留下的时候 小年用胶带将眼皮粘住 就害怕自己睡着 然后妈妈走了 虽然妈妈最后还是走了 这一幕 让人看了觉得心疼 特别心疼 这该是一个多么没有安全感的人啊 每个人被迫做出一些决定的时候 都是因为这个人 在他的生活中 出现了十字路口 或者这样那样子的问题 有的或许大 有的或许小 都是他们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 所以 才会离开 就像我现在这样子吧

电影中 有一个特写 就是那条黄狗死了 可能那时候 小年才开始真正的意识到 每个生命都会离去 比如外公 比如狗 比如妈妈 最后他把所有的寄托 都放在了姨妈身上 渐渐地 也就不再期盼妈妈能够回来接他了 但是当妈妈真的回来接他的时候 生气 怨恨大过了爱 他以为自己不爱这个人了 他也以为 不会在意了 但是最后的最后 他还是在意 在意这个 用生命在疼爱他的人 真的是 难啊

当小年一步一步 替母亲完成心愿的时候 到最后 没有办法去万里长城的时候 再到最后 妈妈说对不起的时候 我得内心 不知道用语言怎么去形容 妈妈 说 她不想死她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完成 没有喝到媳妇酒 没有去万里长城 没有听儿子唱歌 但是当儿子一步一步都做完的时候 她真的是很欣慰 最后 她还是骗了儿子 因为她真的要死了 终究 他们互相欠对方一句 对不起 妈妈为自己这么多年的缺少陪伴说对不起 儿子为以后得疏于照顾 和不知真相的埋怨说对不起 但是究竟谁对谁错呢 这每个人的看法 真的是不一样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本来 我不太想看这样题材的电影 总觉得 这样悲情的电影 不适合现在这个消极的我去看 但是 还是忍不住 每天都看 其实 没有什么消极不消极 看透了人性 你才会觉得重生 不是嘛

 5 ) 我们彼此望着对方的背影……

这部电影看完会变丑哦,而且能丑三天,真的,多人验证了。该电影目前可以列入本人观影史眼泪最多的前Top3,全面密密麻麻的泪点,哭到要崩溃,超级难受,鼻涕眼泪,后来鼻子干脆完全堵死,留个嘴巴呼吸,可我嘴巴要忙着哭啊,所以看到身心疲惫。隔天起来,依旧水肿,还头痛,大概是悲伤过度吧。

可不仅要忙着哭,还要忙着笑,以前很多电影打着“让你笑着哭、哭着笑”之类的宣传口号,感觉都上当受骗,但这部电影竟然做到了,多次让我破涕为笑,不,是边哭边笑,整张脸的表情管理完全失控,既要哭又要笑,心里又难过又被逗乐,大概也是过度投入了。最经典的让人又哭又笑的场景,莫过于男主假扮道士以及媳妇假扮观音,还有男主错送送子观音,这些原本有可能拍成恶搞的片段,却让人既不是尴尬得笑不出来,又无法完全开怀大笑,最好的电影其实还是来源自生活,这些像是“愚孝”的行为,其实才是儿女真正的换位思考,击中要点。我们都要深深地思考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我为你好”。

花了很长的篇幅来描述这部电影的“哭”与“笑”,但不及每个人自己去体会一下,用心看一看。


鲍起静69岁了,扮演剧中老年妈妈的角色可谓刚刚好,并再一次带来影后级的表演,该角色和《重返20岁》里的沈梦君属同一类人物性格,年轻时霸气,年老时粗蛮,但这都是生活磨难塑造出来的,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总不要忘了她的经历和承受,没有谁天生如此。

女主的一生在剧中安排了两个角色,老年版是鲍起静,年轻版是卫诗雅,当下与回忆在故事发展中交叉呈现,切合得不错,以景换景,以情节推动情节。所以这两个角色也是交织在一起的。卫诗雅真的好漂亮,很舒服的那种漂亮,这么一个漂亮的年轻小妈妈,能用瘦弱的肩膀支撑一个人的生活,实在不易。更大的包袱是,她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她还得养儿子,最可怕的是,还因为别人负债累累,用她的芳华,一辈子都在拼命地干活挣钱,填补那巨大的深渊。现实中其实很多女人确实就这么过来的,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一种体验,竟能一分一厘地堆出一座金山,被别人剥削的同时,得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下怎样的狠手啊,实在是难以想象。就像那些没有债务,却能靠修鞋、做手工、卖早点,将几个孩子都送上高等学府的人,那是何其的牺牲自我。

关于男主,印象最深是那部一派胡言却不舍弃剧的电视剧《大太监》,黄浩然这个演员的脸天生很丧,双目无神,有种无情、靠不住的感觉。但在片子里刚刚好地呈现了一种无情感、无力感。对母亲的无情,是一种不经意的报复,其实也是母亲在他年少时离开多年导致的疏远隔阂;当重拾旧日情感,却发现对母亲的日渐衰老和病痛有了无力感,不演也自有几分落魄。

从小到大,不变的是,他总要母亲跟她说“对不起”,却没听到他要求别人说对不起,既是人物性格本身类似“口头禅”的设置,也是因为他对母亲确实心存抱怨和误解,带着一股较劲。他不懂母亲的难,唯有母亲临终前最后一句对不起,是他不曾讨要的,也是最不想要的。可这一次,母亲主动给了,一声“对不起”,也是一生对不起。同时还呼应了前面一生中,每次不得不离开时,就骗儿子“看那边,远处有大蛇”,然后赶紧跑掉。但这一回,她让儿子转头,并看着儿子的背影离去,不再归来。

一个伟大的母亲,永远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为难的一面,曾经是生活的艰难,如今是生命的无奈。


有些人大概会说这片子不够档次,没有大片效果,没有多美的配色和布景。可其中的情却是在很多大片里没有感受到,所谓的低成本,大温情。许多场景非常真实,那份真实不单单是现实中发生的真实,而是真实到那些你曾经想过却没有做过的存在你心里的那份真正的真实。除了上面提到的让人边哭边笑的片段,还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儿子要远行了,妈妈不放手,可孩子已长大以前拴不住了,无可奈何,将自己的存款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当着儿子的面,小心翼翼放在桌上——按理说,这个时候,很多导演会安排妈妈说几句,孩子啊钱你拿着什么的,儿子也会说一些不需要啊之类的推辞——可妈妈什么也没说,这个安排超级赞,这种无言胜有言的表演令人浮想联翩,而且更体现一种内心的无措感。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常觉得,人老了就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三岁看老,他们不过是变回三岁的样子。你三岁的时候是如何折腾自己的父母,他们老了的时候就会像三岁的孩子般折磨你,死亡之后有没有轮回我不知道,但活着就是一场轮回。可就算成了孩子,他们却不是真的孩子那般任性,即便神志不清,他们的母性和父性却能依旧保留,这就是生命的神奇。

当我们小时候依赖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当壮年;当他们变成“孩子”总想依赖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当壮年。可壮年们在对待孩子和老人的时候,却往往态度不同。从某个角度看,非常好理解,但那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也不是这篇文章要涉及的脱轨世界观。

正当壮年的我们,遇上了变成“孩子”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这个时候,一切的事情都与小时候颠倒了个儿。他们成了需求方,我们是给予方。走远的成了我们,当然,时代滚动太快了,他们远远地跟不上。从数字电视变成网络电视,他们不会按了;微信上的程序和小广告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乱了;看到别人在拼多多上买到便宜东西,羡慕却不会用。其实不发展的人是不对的,可如果他们已经身心跟不上了呢,错在他们吗?

前几年奶奶还用微信用得很顺,可不知不觉中,就像是从某天突然开始似的,她竟然不会用了,每天都说手机不好,说一百次“奇怪”,小心翼翼地来敲房门,问我有没有空,可不可以帮她看一下手机。手机还是那个手机,软件还是那个软件,可是人怎么就突然间不会用了呢,那些她曾经熟悉的操作,如今在她看来都成了不解,讲一百次还是不理解,每次都是零,都得从头开始讲,而她不仅不理解,似乎还从来没听过的样子,只觉得是手机不好,更是自己变得没用。我常在不耐烦中又感到无比哀伤,每次都对自己做得不好不够而懊恼。

不是她学会啊,是她真的身心疲惫了……


最后,说说片名。“我的妈呀”很好记,够口语,从某个角度来看,是不错的营销方式,也很港式,但从文学角度看,还是显俗了。另一个名字《大手牵小手》很直观,也很贴合情景,但又有些低龄。不如叫《对不起》吧,总觉得,成为亲人的这一生啊,我们都欠着对方各种大大小小的对不起。

 6 ) 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和父母之间,其实是有很多误解的。

谁没有过被寄养在亲戚家的经历?真正能陪着孩子长大的家庭该是多么幸福啊,一家人在一起,无关贫穷富贵。

那些年一个人的日子,被寄养的日子,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充满着孤独,不安,而且真的会怕,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没有归属,对家的意识也渐渐淡泊,有心事宁愿和朋友说,也不会告诉父母了。

记得我妈以前也说过一句:你们现在大了,有心事也不会和我说了,感觉都不亲了。

可不是吗?因为陪伴所以亲密,因为缺席所以疏远。

有多少父母,因为各种无奈和身不由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他们也和我父母一样,大概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奔波打拼,却换来孩子的疏远、隔阂、不谅解甚至是恨……陪伴,也成了奢侈。

影片中的小年,他眼中的妈妈是一个爱撒谎的妈妈,所以他很怕妈妈会把他一个人丢在马来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那里有外公、姨妈和表姐,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和妈妈在一起。

妈妈去哪,他就跟去哪,像个小跟屁虫,那是一种不安。他知道妈妈要走,睡觉的时候悄悄用绳子绑着自己的小手和妈妈的,怕睡着了就用胶带贴着眼皮,一觉醒来妈妈还是走了,不告而别,追出去的时候连妈妈的身影都没有……心疼那小小的身影,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不知,惶恐无助,他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妈妈说很快就会回来,可小年都快忘记妈妈的样子了,妈妈依然没回来,这一走就是十几年,小年被寄养在姨妈家,姨妈对他很好,可他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外人。

妈妈终于回来接小年了,那时他已然长大,不再欣喜期待,而是想离得远远的。亲密的母子,就这样变成了“陌生人”。

最终母子当然和解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是,别让可以珍惜的变成了想念。就是喜欢港片中这种生活的温度,平平淡淡不煽情却动情。小年知道了妈妈当初离开的原因,以及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包括谎言都是因为爱。他等到了妈妈那句“对不起”,心瞬间被治愈了。

我觉得童年的小年,真的需要这句“对不起”,那是十几年的害怕和委屈,也是他的心病。

可能我们也不是真的在乎父母说句“对不起”,但长大后的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也越来越理解父母当年的不易,也更珍惜余下的时光,能陪伴的时候,别给彼此留下遗憾。

原来片名叫「大手牵小手」更喜欢这个名字。鲍起静的演技很好,演年轻妈妈的演员卫诗雅真的好美。

 短评

剧情真的很不错,立意很赞很感人。

3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在飞往温哥华的飞机上看到的,越到后面看得越是流泪,到最后,脸上的泪已经成了河,想起了自己已逝的母亲。每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都是一棵默默撑起华盖的大树,大爱无言,荫蔽子孙却不一定被理解。

4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

鲍起静演技已值满分 8/10

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我还挺喜欢大马这种土农土农八婆的风格的感觉。很温馨。鲍起静的演技炸裂。僵尸一部就可以横行天下了,这部和黄浩然飙戏,明显觉得黄浩然还是演的痕迹太重。

10分钟前
  • Seros Lee
  • 力荐

大手牵小手被改成这个片名,感觉直接减了半星,有太多表达欲,但是却过于直白或者说是强灌鸡汤。好在有唱歌的戏份压场

1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为了煽情而煽情,虽然克制了很多,但总感觉有些平庸。黄浩然王菀之等人和鲍姐的表演完全不在一条线上,某种程度上倒也像极了母子的差距。

15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还行

老了的她,就像小时候的我,最害怕的,就是分开。如果可以,牵着她的手,就像我小时候那样,带她走路。你用你的青春,安放了我的童年,长大以后的我,陪你到老。你实现过我那么多无聊的愿望,我也想实现你的那些愿望,因为没有别人可以。我们停不下时间,但我们还可以过好剩下的每一天,为什么要让可以珍惜变成只能想念呢。你依然是我的盔甲,也逐渐成了我的软肋。出去之后才知道,最美味的,是你做的饭菜。“你走啊……希望下辈子,我还可以当你妈……希望到时候,你不会嫌弃我这个做妈妈的……”泪如泉涌一个小时。演技满分。

16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喊到我收唔到声...

19分钟前
  • 通叔
  • 力荐

很工整的香港温情小片,导演很“坏”,一个劲的使劲挠你,非常刻意的煽情,可是,到头来这种故事又是谁都躲不开的泪点再加上鲍起静碾压式的精湛演技硬是把这个故事讲的暖心泪奔,想起我也有一个咬着牙坚持半生的倔强老妈,眼泪就根本止不住了。可以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挂念呢?四星,7.5

21分钟前
  • 海盗天台放映室
  • 推荐

被解开的是绳结,解不开的是血脉。你在我梦中离去,我也在你转身后离开;你将我丢在陌生的地方,我把你关入漆黑的小屋——我做一切你对我做过的“残酷”的事来报复你,直到你不再能目送我远去,窗上的报纸一片片飘落透出阳光,被遗忘的愿望也为你一项项完成。你缺席了我的成长,我却不能无视你的衰老。

23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 鮑姐牌催淚彈「有大蛇屙尿.」「你呀,真係麥芽糖托世,咁鬼黏身噶.」「你走啦,希望來世我仲可以做你阿媽,希望你到時冇嫌弃我呢個做阿媽嘅.」「原來我都係一個開空頭支票嘅人,對唔住,姨媽.」「有得把握嘅時候,點解要一定要將佢變成掛念呢?」「媽,冇掟低我啊 好唔好啊.」「每當變幻時 便知時光去」

25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电影故事剧情颇煽情,加上主角们,特别是鲍起静演得入木三分,想不催泪都几难。片中好几场戏的背景音乐过于“澎湃”,略嫌干扰观影……有时候配乐多或者大声不一定就好,应该见好就收吧。王菀之扮观音那场戏颇搞笑。

26分钟前
  • longer
  • 推荐

这部电影整个是我的一个大型凌迟现场,不是说拍得怎么样,题材真的太感伤了。虽然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为自己而哭,但是最后几分钟,眼泪也为鲍起静而流。

27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柒捌捌〇看电影#1、大手牵小手;2、大手牵小手;3、大手牵小手

31分钟前
  • 豆友2174522
  • 力荐

鲍姐再次奉献影后级表演,太动人了。

33分钟前
  • 卡斯帕爾的浮雲
  • 推荐

#想看很久却没有排片系列#终于出了资源,却是拙劣的国语,削弱了我爱的鲍姐和一众演员的感染力。这个配音听起来像新世纪初的亚视剧,又像是台湾的一些吊着嗓子的古装戏,很奇怪。本该煽情和感人的剧情,被国配“连累”得浮夸和流于表面了。等粤语资源。

34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3星半。1.珍爱生命远离国语配音。2.又是一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3.角色情绪转折逻辑上处理的不是特别好,剧本也略煽情,好在两位主演表演没问题。4.鲍起静预定金像奖提名。5.黄浩然为何没红?6.妈妈许的那些愿啊,全部都和你有关。7.本片排片少到你怀疑人生。

35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还行

在北大看的点映,有小孩时不时大声说话,家长也不管,体验较差。片子中规中矩,鲍起静影后级表现,其他几位也是演技在线。不知不觉桃姐已上映五年,再看同类型的作品,眼泪不知不觉流的更多,约摸是老了。

40分钟前
  • TomiOh
  • 推荐

鲍起静的演技是年轻演员的教科书了。和妈妈一起看,所以选择了国语配音的音轨,配音实在违和感太强,尤其是王菀之的声音,听的我起了鸡皮疙瘩。大手牵小手,这是甜蜜的责任,刻意的煽情让我对电影的好感度下降很多。黄浩然还是适合演电视剧,而且他和王菀之毫无CP感,他搭配黄翠如更好些。

42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三星半。拍来拍去还是这类电影更能打动人,尽管仍有很多刻意和不完美的地方。鲍起静的部分太催泪。

44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