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1928

HD

主演:埃莉诺·博德曼,詹姆斯·默里,伯特·罗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无对白年份:192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群众1928 剧照 NO.1群众1928 剧照 NO.2群众1928 剧照 NO.3群众1928 剧照 NO.4群众1928 剧照 NO.5群众1928 剧照 NO.6群众1928 剧照 NO.13群众1928 剧照 NO.14群众1928 剧照 NO.15

 剧情介绍

群众192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开始于1900年7月四日的一个普通家庭,一个小孩在这一天出生了,取名为约翰。约翰十二岁的时候,当他与小伙伴坐在一起讨论长大了干什么,小约翰说他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大人物。就在那天,他的父亲死去了。几年以后,小约翰已经长成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小伙子,他离开了他居住多年的小镇,踌躇满志来到纽约。不久,他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他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一天晚上,他的同事和朋友邀请约翰与他和简一起出去玩。约翰认识了简的朋友玛丽。他们一起在科里岛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晚上,在返回的地铁里,约翰向玛丽求婚。玛丽答应了。又过了几年,约翰和玛丽成了两个孩子的父母。正当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一帆风顺之际,他们的婚姻开始出现了裂痕。玛丽厌倦了他那永远不能兑现的诺言。在约翰丢了工作后,他们又失去了一个孩子。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把约翰推向崩溃的边缘。四渡赤水我的飞天男友医院五日外来媳妇本地郎魔幻手机2:傻妞归来杀手十三第二季血腥巡演神秘博士 第十季黑森中国历险记科学怪物网事套路深娱乐反斗星蛇蝎夜合花厄勒克特拉 2023借年真相之终极之旅自杀契约山谷两日片甲不留王者荣耀:荣耀之章碎月篇伟大杰作老师不是人深水区权欲 第一季抵达之谜阿佤兄弟魂断同学会拳语者流浪北京你是我的眼睛国语最后通牒:南非篇整容室 第六季奇迹三雄之扑克游戏警视厅零系:生活安全科万能咨询室司机秋日之路超级大英雄终极天堂非道缉恶鸭乃桥论的禁忌推理生死决男人上路金刚2005欢迎光临千岁酱

 长篇影评

 1 ) 从认同到对立——观众心理视角下的个性丧失过程

十八世纪以来,科技的进化带来了许多:它将“传统社会”转变为“大众社会”,盘随着的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Lowery & DeFleur, 2009) 。在当时,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如科层制、新的管理模式如公司制度、工厂制度挑战自文艺复兴时期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人类作为理智的生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大众传播理论中的“魔弹论”与“控制论”传统便体现着一种思潮:我们可以像研究机器的零件一样研究人类,每一个个体在从整体来看待时都是一样的、被动的、可替代的。

然而,也存在以法兰克福学派、波德莱尔等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去积极地分析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关系。默片时代的好莱坞著名导演金·维多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影片《群众》中显示出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同情。该部电影十分客观地展示了主角Johnny Sims的去个性化过程——尽管导演没有在其中施加任何个人观点,结尾消失在人群的Johnny却使观众感到无比的不适感与荒诞感。维果是如何实现这一效果的?重复与形似在影片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重复

在此我主要指的是类似构图、元素等画面的重复。显然,重复不意味着完全等同。尽管前后两个镜头的构图或是元素非常相似,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却大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正如爱森斯坦所言 (Eisenstein, 1929) :

蒙太奇,就是对立。

构图

我认为全影片最精彩的镜头是当儿童Johnny得知父亲死讯,走上楼观看的段落镜头A。

00:04:13

从画面中我们能看到,墙体与楼梯构成了一个梯形区域,其画面、视觉中心首先是人群,后是走上楼的Johnny。景深的运用很好地展现了他走上楼梯的全过程。维多在这其实什么都没有干,这甚至都不是一个俯视镜头因为镜头的轴线显然是水平的。

拍电影,就是展示某些东西。但同时也是通过某些特定方式来展示。 (Rivette, 1961)

维多知道在这需要的是观众的代入感,因而选择现实主义且客观的展现方式是最好的选择。此时甚至一个小小的推镜头都会显得刻意(如《Kapo》),并且充满导演的说教感。这个段落镜头完成度极高,我们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在他人不幸前的旁观者(如Johnny身后的群众),仿佛我们观众成为了Jonny,我们是这一事件的亲身经历者,我们共享着主人公的震惊与悲痛。

在医院中,另一个镜头(B)出现了同样的梯型构图。

00:57:46

出于叙事与心理情绪展现的需要,维多在这采用了缓慢且逐渐加速的跟镜头,我们能感受到此时Johnny不安的心理。

当把这两个镜头比较时则更有趣了。在A镜头中,Johnny才失去父亲且那是他最后一次体现作为孩童的“独特”。在B镜头中,Johnny刚刚成为父亲且正在丧失自己的独特性,接受自己的普通。这仿佛是一个生命的轮回,他的孩子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此外,这两个镜头中就连梯形的朝向与人物的运动轴线都正好相反。维多通过同一构图连接起了两个异时异地、完全对立的场景,而我们也不得不接受作为主角的Jonny不过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普通人这一事实。

元素

人群是这部电影中反复出现,非常显眼的一个构图元素。

在片段C中,Johnny正在前往纽约的轮船上,隔海望着城市,说道:“我想要的只是一个机会。”镜头结束于他望向镜头外的眼睛。随后便是十个左右短全景镜头,展示了无数走在马路上的人群。淡入淡出的运用使得我们感到这些人群就像稻穗上的蚂蚱一样,一群压着一群。之后,连续的镜头表明都市建筑的高大,伴随着移镜头与仰视镜头,我们进入了大楼,花了大力气才能找到了淹没在同样装扮员工里的Johnny。

相似的,在另一个片段D中(影片最后),导演开始于Johnny开心的半身平视镜头,结束于俯视拉镜头——在欢声笑语中,Johnny逐渐消失在了人群里,我们再也无法找到他了。

最有意思的是,在C中(从人群到Johnny),我们是在进入“叙事”当中。看的主人公的那一刻,我们便将自己视为他了(正如在镜头A一样)仿佛即将开始的是我们观众自己的故事。相反,在D中(从Johnny到人群),影片即将结束,我们即将脱离叙事。但这是否是一个好莱坞式的happy ending呢?对于主人公而言毫无疑问是的,与家人朋友在剧院里消磨时间,他是如此的开心;而我们观众却被震惊到了,甚至为他感到同情:Johnny最终还是丧失了自己的特性,满足于做一个自己曾经嘲弄的普通人,他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在这,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效果产生了——观众与角色的对立心理 (Bazin, 1976)

形似

在这部影片中,形似指的更多的是场面调度的相似,其服务于重复。

当镜头专注于Johnny在隧道中亲吻Mary时,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下一个镜头却展现几乎每一个乘客都在亲吻。当Johnny和他家人在沙滩上度假时,镜头先把他们与其他人隔离开,让我们以为这个空间中只有他们一家在烧烤,随后镜头一转——沙滩几乎人满为患,每一家的烧烤装备、毯子都几乎差不多。更不要提Johnny的帽子、西服、领带几乎和其他无数走在路上的路人所穿戴的一模一样。

形似的效果在于使我们观众感受到Johnny的非独特性(以及消费社会的模式性)。它不会创造出对立心理,而是将观众从“认同心理”一步步推向结尾的“对立心理”。

总而言之,维多十分客观地呈现了Johnny地故事,没有做出任何价值判断。然而,通过对重复与形似的使用,导演成功将观众从消极接受状态转向积极思考状态——观众在不得不接受平庸事实的“角色我”与悲哀于这一事实的“观众我”之间被拉扯。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导演对这一事实的反对与悲悯,尽管维多展现得是如此的客观与冷静,始终对他的观点保持缄默:

L'individu est réduit à zéro par rapport aux puissances économiques. En même temps celles-ci portent la domination de la société sur la nature à un niveau jamais connu (Adorno & Horkherimer, 1983).

参考文献

Adorno T.W. et Horkherimer M. (1983). La Dialectique de la raison. Paris: Gallimard.

Bazin A. (1976). Qu'est-ce que le cinéma ? Paris: Cerf.

Eisenstein S. M. (1929). Hors Cadre. TeaKino-petchat, pp. 72-92.

刘海龙. (2008).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Lowery S. A. et DeFleur M. L. (2009).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媒介效果.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ivette J. (1961, 6). De l'abjection. Cahiers du cinéma, pp. 54-55.

 2 )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在《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的开头,菲茨杰拉德这样写道:“从一个个人开始写,你会不知不觉地发现,你已经塑造了一个典型;从一个典型开始写,你会发觉你塑造的是----什么也谈不上的人物。那是因为我们全都是古怪的人,在我们的声音和容貌后面,古怪得超过了我们想让任何人了解的程度,或者超过了我们了解自己的程度。每当我听见一个人声称自己是个“普通的、老实的、坦率的人”我敢说,他准有一些肯定的或许很糟的反常之处,那是他想隐蔽起来的----而他声称自己是个普通的、老实的、坦率的人,那是他提醒自己在隐藏真情的一种方法。”

年轻是极容易忧伤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并不是说少年没有真正的忧愁,而只是说,他们感到的,经历的那些可以称之为忧愁的东西,在年长一些的人眼中,不具备重量。就好比,你为被人折下的水仙花嚎啕大哭,那些看到你哭的人,会不以为意。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事,评价你或许是个多少有些矫情的人。
有些人的年轻是孤独的。
这些人或许天赋异禀,拥有超出常人的天才;或许,只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是从超人到绝世美人的人;或许,他们过早的掌握了世界的秘密,人们却不允许他们说出这个秘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种孤独,能够带来狂喜,但是也带来深刻的痛苦,如果你不够坚强,那么,你就并不适合孤独。

1928年,电影《群众》上映。上个世纪30年代,40年代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是我认为的最美的好莱坞。女演员,男演员,都是无与伦比的好看。女明星尤其好看,是真正的优雅风范。

我有时在想,所谓的成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可以穿成人的衣服,谈了几场恋爱,结婚,生子,找到一份工作,从事自己愿意从事一生的职业,对身处其中的世界,社会的自我认知和态度……是这样的事情么?

群众或许就可以认为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探讨吧。

一个叫做约翰的少年,刚刚出生,就被寄予厚望。父亲说,你会成为大人物。他相信。所以才会在愿望分享大会上,矫情的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大人物。那时他12岁。21岁,他来到纽约,像其他的700万的年轻人一样,他相信,纽约没他不行,因为他是大人物。他看不起那些普通人,他形容一起工作的同事,工作久了,讲话的口气都变得一样。他晚上坚持参加学习班。他看不起做小丑工作的人。他乘坐双层巴士的第一排座位,仿佛在检阅自己的城市一般。后来发生的事情是,时间证明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融入了自己看不起的群众之中,在电影院里头对着喜剧片拍手,笑到肚子痛,而那时的他,就是他曾经不愿成为的群众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这个电影是多么的悲伤啊。

在戏剧里面,主演可能经历了种种磨难,比如被怪兽攻击,被恐怖分子绑架被迫吸入致害性气体,生下的孩子是畸形儿,失业,而卑鄙小人却步步高升,刚要开始幸福的生活,却遭遇了战争,诸如此类。这些磨难并不会让观众感到深沉的压抑或者痛苦,悲悯之心也会少得可怜,因为,观众们知道这是戏剧,而这意味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将在2个小时以后恢复正常。两个小时以后,他们又在光明的,旁边是洋溢着笑脸的人,空气中是可乐和爆米花甜腻的气味。
而这部电影的坏处就在于,你知道,发生在那个有可笑眉毛的约翰身上的事情,是真的,有可能正在发生在你我身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会由衷的感到悲伤。

年轻是件坏事么?
并不是。证据之一,就是,多少人渴望回到年轻。如果年轻不好,他们怎么会想要回到年轻。

年轻时候的迷惘是坏事么?
与其在想,是不是坏事,不如出去走走,多经历一些。一切都会好的。你看我说的,一切都会好的,而不是一切都是好的。再说,一直正确的人生,不是也是会让人感到很乏味的么?

那么,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会是忧伤的呢?
查拉图斯特拉答道:“我爱人们。”

 3 ) 群众

小小的独立宣言又算什么呢?

通过纸板类似多米诺骨牌似的倒塌来向观众交代时间线,默片时代很妙的一种镜头语言

一个长焦镜头中小Johnny从人群中走上来,得知父亲噩耗时给到一个近景,拍的好

从镜中迷幻的城市倒影与完美的多重曝光相结合,再加上后面从大厦底部向上不断推进的镜头,表达出繁华都市对于21岁的Johnny来说是个多大的挑战

而从大厦窗户中深入的镜头带观众到达了一个恢宏的办公室里,我们通过镜头的拉伸发现了人群中正在工作的Johnny,电影史经典镜头

我们是生活在人群中的个体,我们也是群众的一部分

女儿出车祸去世后男主在窗边提醒路人要小点声,经典片段

群众总是会与你同欢,但却只会与你共悲一时

朴素又精湛的镜头语言

最后从主角的近景又拉远到一个剧院的大全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脱离群众,成为最独特的那一个,可是我们又最终归于人群。

平淡的人生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奇迹。

 4 ) 不可否认你只是群众中的一员

昨天晚上看了这部电影,看到晚上两点多,看哭了,并且之后好久才入睡。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无声黑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心比天高的男人最后却也只能做一个曾经被自己嘲笑过的小丑。虽然是在好莱坞环境下拍摄的,但是对冷酷的社会和麻木的人群的表现一点也没有收敛。

至少在我看来,这个男人还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跟那些甘于平凡的群众还是不同的……。只是那不切实际的理想不但一生都实现不了还反而导致他走向更落魄的边缘。自以为是可以站出群众,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天生就只能是其中的一员。这就是不够资本自命不凡的悲哀。

可是谁又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本呢?

 5 ) 笔记

1. 第一部分主角父亲逝世时 摄像机在楼梯的顶端 小男孩出现在一楼门口 典型的新英格兰地区别墅的狭窄楼梯 俯视显得很长;向下的视角是人看起来更渺小无助;人群停在门外 小男孩独自走上来 这个镜头真棒。可惜看电影的时候不老实刷了豆瓣 被剧透了产房那个构图 失去了第一印象的震撼。

2. 第二部分开始表现纽约的“人群”的一连串镜头极有才华 沿着纽约摩天大楼一路爬升的镜头和几百张办公桌里推到主角的镜头都是经典 在这两个镜头之前还有一个仰拍摩天大楼的镜头 本来是很平常的 但是维多让镜头旋转起来 这个画面忽然就活了 很漂亮。

3.这个故事让人透不过气,即使结尾刻意回避了问题 但是问题没有被解决。镜头一路向后拉 他们消失在千篇一律的观众里 没有谁是不一样的,一如开始的时候镜头从千篇一律的办公桌里找到主角 没有谁是不一样的。

 6 ) 玛丽从没离开

玛丽从没离开

那个三百四十呎的小屋子

过完圣诞

她跟约翰说再见

走向那道该死的门

不平的地板像踩缝纫机

摇摇晃晃

女儿死的时候

她也晕眩

摇篮手摆动

折叠床,折叠餐桌,折叠碗架

像约翰变的便宜把戏

三个Quarter,永远只看见两个

硬币转的时候老鼠吱吱叫

窜过玛丽哥哥腿间

玛丽哥哥有四条腿

像所有人一样会叫,生气会红脸

四条腿的Santa

拎起行李箱,驾马车

带玛丽离开屋子,那个三百四十呎的小屋子

她跟约翰说再见

走向那道该死的门

约翰会变最后一个戏法

把地板变得像雪一样滑

把门把手变进

他咕咕叫的肚子

 短评

King Vidor Retrospective重看。Kevin Brownlow主持修复的35mm版(原始素材实在损毁太严重photochemical已经做不到更好了,希望以后能数字修一下)。Live music Maud Nelissen. 几乎打破好莱坞所有陈规的杰作,Vidor所有作品中对人类境况的关注到这里登峰造极。这次尤其注意到他构图的天才,对建筑空间的意识非常敏锐。

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35毫米胶片放映+现场配乐。一部影片却几乎包容了后世所有涉及家庭、婚姻、事业等典型现实主义平民题材的常见拍法,甚至还有对小丑形象的启发,实在是伟大的作品。另外实在无法同意结尾是“俗套大团圆”:现实中哪有那么多drama结局,反而是认清现实继续生活才是最常见的

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7.0 感觉片名The Crowd立意不太明确,其实就是一部婚姻爱情片,而John是一个妥妥的渣男,根本配不上Mary。只会夸夸其谈,自己都不怎么样还嘲笑小丑就看出人品更是不行。对Mary家人冷漠,不顾家,一切家务丢给Mary还指责这个指责那个,要不是怀孕就分了。最后出事丢了工作吃软饭,Mary要离开才悔悟,其实结局Happy Ending也根本不太可能,Mary的心早被伤透了。

13分钟前
  • Shane
  • 还行

导演竟然是跟66同一天生日,结果在66生日这天,我看了一个和他同一天生日的导演的作品。生日快乐,维多和66./1.以为世界不能没有自己2.关于空间架构的探索3.趣味性4.数月...无止境的数月,群众总是会与你同欢,但却只会与你共悲一时5.我们是浩渺群众里的一员

17分钟前
  • 穆如初
  • 推荐

非常含混的结局,John最终摆脱了自命不凡,汇入了“芸芸众生”,传统自由主义的死胡同。生与死是超验几何形,其余是再世俗不过的空间。女主最后离开家之前的几个镜头鬼魅至极——动与不动的戏法。De Sica应该是从这里学了一招半式。

21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把别人当做傻逼瞧不起普通人的自命不凡的我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的有一点歪才能打动女人的蓝领的爱情闪婚婚后有了两个小麻烦的平庸的生活 在最后三十分钟,剧情急转直下,孩子被撞伤,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终结,一度消沉的男主最终找到了此前他嘲讽过的小丑工作,我一向快乐。最后靠花与音乐赢回女人心

26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坐下吧,你不像个历史人物;你只是个螺丝钉而已,而且是个无关紧要的螺丝钉,像别人一样。PS,我讨厌这样的男主角,无论死电影还是生活,虽然我也稍带一些,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同时也说给自己。

29分钟前
  • 翟墨子
  • 力荐

Crowd象征了外在和内里的双重重压,一些细节的呼应,以及不时出现的淹没和消解在人群中的镜头都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结尾的处理就要比类似题材的姨妈要好。PS,The Crowd翻译为“芸芸众生”似乎要更切题一些。

32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7.5 装饰性人海戳破美国梦虚影,哪怕是团圆也遮掩不住现实主义的困境,由街道回归家庭子宫一如同期德国影片,安稳后反而彰显不安全感。

35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虽然流水账了一些,感情鸡汤化,但这么注重情感厚重感的电影,在20年代蛮难得的。卓别林那种属于以点带面,大喜大悲,本片情感就融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更何况有个很有趣的主题,美国梦对个体的影响,无论是热情、傲慢、还是烦躁、毅力,都与环境息息相关,这部分论证算可圈可点吧,奉献了一些不错的call back;最后落到娱乐业,复活的市民再一次被洗脑,也不知是夸还是黑百老汇

37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构图颇具心思,两处倒等腰梯形第一次是John Sims走上楼梯面对父亲的死亡,而另一处则是医院病床所引导新生命的诞生。最悲剧的可能就是成为自己曾嘲笑鄙夷的人,结尾主人公一家看着小丑表演笑得没心没肺,镜头后拉,整排整排同样欢快的人们着实可观,生活所迫逃避现实的可怜人一直充当着群众的角色。

40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推荐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结尾,并不是对大团圆的机械迎合,这恰恰是芸芸众生的普通面孔和置于其下的生活——生活不是义正言辞的教材,但是生活常常让我们变成了傻子。

44分钟前
  • 王砍树
  • 力荐

教育大家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要自视极高而空有鸿鹄之志,以至于荒废人生。芸芸众生,大多数人的灵魂都是平等且平庸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真理。

49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力荐

1.弱者,你的名字叫男人,你连死的勇气都没有;2.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剧情恒久远,套路永流传;3.结尾是离开了A群众,进入了B群众,某天又回到A群众,“我”就这样过完了一生;4.果然,男人成功幸福的秘诀之一就是啥也别做,先选好老婆!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获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剧情片导演提名、最佳艺术电影提名。原以为是主题宏大的战争革命题材电影,后来发现还是爱情题材的小格局电影,不过当年有日出这么强大的存在,在各方面看来本片都显得过于平庸,故事平淡俗套没有波澜,最后还给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没有魄力。不过摄影很值得称道

53分钟前
  • scofieldd
  • 还行

好电影就是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好电影就是你能看到社会、生活和人生,好电影就是无论多少年过去了,你还是发现它述说的是今天。

58分钟前
  • 最爱百年孤独
  • 力荐

光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5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好莱坞式现实主义,细节很丰富的家庭小史诗,情节推进依旧靠意外还是落俗了,但还是说了一个很残酷的东西。随着最后的欢乐镜头拉伸至茫茫人海,看似大团圆的结局也难掩那种细腻的悲凉。

1小时前
  • TWY
  • 推荐

默片补遗。PasteMagazine默片影史第二名。金维多的作品,好莱坞的现实主义,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后来的公民凯恩,不过后者是美国梦攀登至顶峰的崩塌,在《群众》这里,美国梦开场不久就已破灭,人群、大厦、工作(不论是格子间里泯灭了所有个性,还是曾经被自己笑过的小丑)无一不彰显了空虚与困境。最后的结局,人在人群里,欢乐被消减了,只有现实的残酷与悲凉。

1小时前
  • 易思棠
  • 推荐

099 /The_Crowd_(1928).bibescu / 好莱坞模式 或The.Crowd.1928.D5.MiniSD-TLF[7.9][tt0018806]

1小时前
  • 8月12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