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来了

HD

主演:Zahiril Adzim,Shiqin Kamal,Hairul Azreen,Nafiez Zaidi,Elvina Chua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马来语Malay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鬼来了 剧照 NO.1鬼来了 剧照 NO.2鬼来了 剧照 NO.3鬼来了 剧照 NO.4鬼来了 剧照 NO.5鬼来了 剧照 NO.6鬼来了 剧照 NO.13鬼来了 剧照 NO.14鬼来了 剧照 NO.15鬼来了 剧照 NO.16鬼来了 剧照 NO.17鬼来了 剧照 NO.18鬼来了 剧照 NO.19鬼来了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根本不知道该咋整

这个电影看得我可焦虑了。
我看到好多评论里说到“荒诞”、“好笑”什么的,我能理解荒诞,但是完全不能理解好笑,我看的时候可焦虑坏了,完全没有任何好笑的感觉。
越荒诞的时候我就越焦虑。
我猜应该是这个电影激活了我的镜像神经元了,整个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这个时候是我该怎么办?

被人用枪指着头,求守东西,这时候该怎么办?
发现袋子里是两个大活人,而且是日本人和翻译,这个时候又怎么办?
说是几天来取,过了半年也没人来怎么办?
那俩人提出这种协议怎么办?
这些都够焦心了。
然后换一面:
祖国派我出去打仗我该怎么办?
我打仗的时候被人捉了塞麻布口袋怎么办?
有人天天给我吃喝但是不断地讨论该怎么弄死我怎么办?

我一边看电影,一边自省:
点头哈腰叫着“森赛”的村民是丑陋的,给日本人和翻译包饺子是愚善的,叫嚣着死得光荣的日本人是被洗脑的,坐在澡堂子里讲传奇的侩子手是荒唐的,躲在墙角边说这是个好故事的唱评书的是劣根性的。

我看着就很心虚。

我作为一个现代的旁观者应该有更高的境界,但是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我该怎么办?
姜文的出发点可能是想将抗日战争真实的展示出来,展示当时国民的情况,以及当时日军的情况,让大家看到这种无奈、荒诞和恐怖,从而反思战争。

不过我觉得,到了这年头,战争或者说类似二战的战争已经不是主要危机了。但是生活中同样存在荒诞的可能弄死人的事情。
这年头各种各样的奇怪死法有人专门整理了一个长长的列表。
现代社会人们享受着各种现代化便利,同样也就承担了现代化的风险,包括科技的,也包括人文的。
威胁甚至变得不再来自他人,而来自我们正依赖的一切。
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那两个口袋里的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猪肉涨价,火车追尾。
我总觉得,在真正的威胁面前,我跟村民们一样不知所措,一样可耻可笑。
太让人焦虑了啊。

【完】

 2 ) 看一个导演回答问题就知道其作品水准

姜文《鬼子来了》改编自小说《生存》,原作者尤凤伟,那么说明尤凤伟还挺有想法,看了1961年大岛渚的电影《饲育》之後,我凌乱了,到底世上还有没有原创? 不過導演的訪問回答還是有一定水平的。

1.我为什么要拍“鬼子戏”?        姜文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2.我为什么对中日文化比较感兴趣? 姜文说:1982年我在中戏上学时,班上来了一拨儿日本留学生,和我们同龄,关系也特好,走的时候依依惜别,甚至有和我们班同学谈恋爱的。当时我就很奇怪,他们和我小时看的抗日电影中的松井之类的日本鬼子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怎么态度和人的精神面貌却和松井他们那么不一样?他们和松井他们也就是差一代人,二者形象却怎么也重叠不到一起。从那时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听了很多亲历过抗日战争者的讲述,后来有机会去日本时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看了许多如《菊花与刀》之类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到现在,我渐渐地能把这两类日本人的形象重叠到一起了,他们其实就是一回事,只不过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就令我毛骨悚然:一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很容易变成一个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兵。        3.我为什么重视日本这个对手?        姜文说:日本善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优点的敌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优点而是将其模糊掉,不承认它,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与灾难。半个世纪前的那一场侵略战争就是明证。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觉得鲁迅思想的形成和他对国民性的批判,与他年轻时在日本呆过, 产生过比较有很大关系。我觉得一场灾难的发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灾难过后我们不能深入地研究和总结这场灾难的根源。正是这种想法促使我一直想拍一个中日间的故事。        4.我为什么给《鬼子来了》选择刘星的音乐?        姜文说:《鬼子来了》的故事原本“隐藏”在我为拍电影而看过的众多小说之中,并没有清晰地凸现出来。而最终诱发灵感的是两张风格迥异的CD,一盘是日本军歌,另一盘是当代音乐隐士刘星的专辑《一意孤行》。前者激昂有力中带有霸道倾向,后者则尽得中国文化超脱与空灵的真谛。我从日本军歌中听出了民谣式的儿童歌曲的痕迹,其中有一种青春期的无法控制的疯狂和理想,这种疯狂如果被邪恶的力量所引导很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暴行。对于《一意孤行》的境界,我非常欣赏。但要想达到这种高境界,必须有“日本军歌”那样的实力做基础,否则只能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了。        5.我为什么特别看重“翻译官”在影片中的作用?        姜文说:我曾经选了好几个关于中日战争的题材,其中有《生存》。我看中的就是《生存》中的这一点――一个本来没有介入战争的村庄,突然来了一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他们怎样互相面对?而由于这个翻译的作用,本来善良的老百姓不能正确地认识对面的敌人,以至于自大、膨胀,使用了错误的手段。这其中有残暴敌人的问题,更有翻译官因为私欲而误导的问题,于是事情开始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故事的这个核是我非常看好的。        6.我为什么对日本朋友抱有戒心?        姜文说:当年在中戏谈笑甚欢的日本留学生朋友,遇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一瞬间就会变成大屠杀的刽子手。这种两面性是很好地重叠在日本人身上的。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很熟悉的李玉和与鸠山,在满铁医院的时候就是“老朋友”嘛!但是这种朋友关系挡不住鸠山当了宪兵队队长,以后把李玉和弄来坐老虎凳。虽然不耽误请李玉和喝杯酒、谈谈佛教,但是密电码得拿出来。这种事太多了,朋友归朋友、原则归原则,日本人的原则性和国家利益的概念非常强。        7.我为什么不总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        姜文说:爱国主义不需要唤起,只要一个人还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尊重,他就会爱自己的祖国。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他为什么不挖苦日本去呀?因为他是想让中国这“脖没了,比日本强了,这是最大的爱国。反过来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像我们片子中的翻译官董汉臣一样了。我觉得比“卖国贼”更可怕的是“爱国贼”,他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危害却比“卖国”还大。我虽然达不到鲁迅那么高的境界,但我很崇拜和欣赏他。他有时候表现得比较尖刻,但他看问题很准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人看不到问题、不愿意看到问题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说。鲁迅这种高境界我理解就是“民族魂”。要是有那么几百个鲁迅,这个国家就会很了不起。        8.我为什么不经常站出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否认战争罪行之类的言行加以驳斥?        姜文说:因为拍了这部《鬼子来了》,近期有不少报纸请我就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动言论发表看法。但是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每次日本反华势力出招的时候我们就接招,而是需要从深层次上研究这个对手,光靠拉几个名人出来义愤填膺地过一把嘴瘾无济于事。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始终没有变过,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地认识到这一层,所以才一会儿看着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一会儿看着又是军国主义的复活,这是我们需要反省的。日本不断利用我们在群情激昂时说过的一些过嘴瘾的话来达到他们的某种目的,包括我们的一些电影都成了他们开脱罪责的例证。比如我们老拍游击队,他们就援引有关的国际战争法称游击队员被俘后不享受正规军的战俘待遇,为他们杀人找借口。再比如我们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叫“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他们又非常险恶地把很多杀戮的罪行推卸到中国的伪军身上。问题不在于最近日本又发出了什么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该怎样回击,而是在于我们应该冷静地认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居。我们总说要走向世界,首先就得迈过日本这道门坎。迈过日本,自然就走向世界了。        9.我为什么不在影片中让中国观众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说:拍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变一些抗战题材的“老片”可能会给人,尤其是给日本观众造成的一些误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确实起到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但这些电影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这些老电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并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轻人说:你们看,中国的老百姓哪一个不是间谍,他们哪个不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既然他们“全民皆兵”,我们就可以对他们“全民歼灭”。于是,我们的这些老电影成了他们掩盖当年屠杀中国平民的把柄。但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们的一个理想。而我们现在拍电影,就再不能给日本人这种口实了。我觉得通过拍一部电影过嘴瘾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观众真正进行思考。我拍《鬼子来了》就是试图让观众明白,如果想避免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除了过嘴瘾还有什么办法。我不敢说《鬼子来了》给出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一个导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个方向吧!        10.我为什么不相信日本人的“友好”?        姜文说:在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右翼分子、反华势力、否认战争罪行的大有人在,并不像我们常说的那样是一小撮,只不过在那里上蹿下跳的是一小撮。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等于没有正视日本这个强大的对手。另一个不好的倾向是:我们有些文艺作品经常替日本人向中国人谢罪。而事实上不肯谢罪的日本人是一大撮,我们为什么总要用那一小撮谢罪的日本人来麻醉和满足自己呢?《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中有几位日本演员,他们以前看过我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想和我合作,报酬都好商量。但是看了剧本以后,他们有抵触情绪,拍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发生辩论。这批30岁左右的日本演员代表着日本的中坚力量,通过这部电影,我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们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我相信将来这部影片在日本上演时,观众也会像这批演员一样有所改变,至少对自己以往接受的看法有某种怀疑。

 3 ) 鬼子来了

影片中的鬼子最后全都变成杀人狂,他们比起《南京!南京!》中内疚自杀,充满“西方人性光芒”的鬼子相比,一点也不人性。 日本影评人石子顺高度评价这部电影,认为这是一部日本人都必须看的电影。的确,这部片子没有简单地把日军丑角化,作为日本人,影片中的日本人形象无可挑剔。 影片中两位日军主角扮演者,是对片子体会最深刻的两个日本人,他们的体会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饰演小队长酒冢的日本演员泽田谦说“平时,日久见人心;战争,瞬间见人心。”“通过对间接资料的掌握,设想,我们如果在那样的状态下会怎么做,很自然地就出戏了。其实调整一下思路去想,我也是被害者,如果我不去杀人,我就不能回故乡,这样一来,杀人的行为就合理了。所以我现在能想像当年的军国主义为什么能成功地组合成一个战争机器。因为军国主义宣传了一个虚幻的‘正义’。”

 4 ) 知不道~~

最后两分钟,镜头颠倒摇晃,是以马大三被砍掉的头颅的视角拍的,在他的眼中,整个世界颠倒了,晃动着又恢复正向,电影画面也由单调但有力的黑白变成了彩色,红色,血淋淋的头颅,黄绿色,国军整齐挺括的军服,这颗头颅澎湃着热血,稳稳的坐落在大地,他眨眨眼睛,努力的想要做出嘴角上翘的笑容,然而,终于没有完成,闭上眼睛,满怀疑惑的去投胎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又看了一次《鬼子来了》,仍然心中怅恨,久久不能释怀。
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末期发生在中国河北一个偏远山区小村庄挂甲屯里的简单故事。一个日本兵花舞小三郎,一个翻译董汉臣被不知名的力量(也许是抗日土匪,也许是共产党,也许是国军)俘获,在大年二十九的夜晚,用枪逼着,强行交给挂甲屯村民马大三,让他暂为保管,让他抽空审审。然后一去无踪影,马大三遂和村民一起商议如何处理,他们先是好好的招待等着『我』来取,其后决定杀了他们,但下不了手,最终决定和日军交换粮食,最后日军交换了粮食还和村民联欢,联欢时,花舞小三郎为了保命,表现『英勇』的杀了一个村民,然后大屠杀开始,已经是战败国的日军,将手无寸铁的村民全部屠杀并烧了村子,马大三因为去接相好的幸免于难,出于内心的愧疚和仇恨,他决定为全村人复仇,杀了几个已经是战俘的日本兵,被国民党军公审处死。

我相信故事多半是真实的,他的荒谬在于没有被日本人屠杀的中国人,最后被中国人自己名正言顺大义凛然的消灭了。杀起日本人软弱无力的国军,斩首自己人时显得那么理所应当。日本的翻译官,汉奸董汉臣被国军处死前面带笑容,他也对自己短暂的一生感到迷惑不解,感到滑稽可笑。马大三死前,什么也不想说,仰天长啸(其实是学驴叫~~)这个世界,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经历的世界,是如此荒谬,以至于无可名之,无话可说。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深刻的揭露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国民性,小农意识云云,那么让我们循着情节来看看,到底哪里劣根了?他们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大多数普通的人一样,把私利放在首位,凡事先考虑自己,但内心又有着作为底线的善良和道德心,耻辱感---这种人在美国在全世界都不少,可以说是所有普通人的共性。

日本人一方,也不过是普通的日本人,本是农民,25岁,被天皇洗脑一番,拉上战场,一刀没杀死,一下子醒悟过来,再也不敢言死,再也不想死了。这是普通的日本农民--尽管这个民族性格那么极端,然普通人也不过如此。翻译官董汉臣不也是为了生活?

就是这样普通的两拨人相遇了,他们交往的很好,日本驻扎在挂甲台近8年,没有屠杀骚扰当地百姓(估计他们的生存也是靠当地农民),唯一的暴行就是抓了马大三的鸡煮了吃。甚至还和百姓联欢。若不是软弱的日本农民花舞小三郎为了自己活命违背道德和武士精神,也许会是个不错的大团圆结局:日本战败,这里的炮楼驻军回到日本,继续做农民。

从这个方面来看,日本农民不如中国农民,更有劣根性。更愚蠢可笑。

然而,更可笑的来了:国军军官(吴大维饰演),瞧瞧那公审大会的气势,那语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何其相似,他是国军,何尝不是g军,何尝不是任何一个在中国取得政权的统治者?

我个人以为,最后5分钟才是全戏的高潮,才是国民性登台表演的时刻,甲午战争战败时,中国人没想过世界和平,日军侵略时没想过国际和平,战争结束了,一个中国农民,杀了几个日本战俘,影响了国际和平局势,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从小处说,这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国际和平了,我们也要和平,要优待战俘。往大处说,这种不必要的虚荣,多么愚蠢,别人不讲信用刀枪相加时,我们受着,所谓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你拍死我了,但我死的有面子。

中国一贯就是这么拧巴,该讲道理时,耍流氓,该狠的时候,又学人家,假模假式的讲道理,对,是假模假式的讲道理。这背后就是中国的基因。

这部电影是拍给中国人和日本人看的,我说的是正常人,不是爱国抗日愤青,也不是日本那些狂热铁血的右翼人士,如果这两类人成了主流,那世界将多可怕。

我有个前同事,超级喜欢潘长江拍的《举起手来》,而那部电影,我就算呕吐着,也无法卒看。

战争是残酷的,中日之间似乎也一直都有不同戴天之仇,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然而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这群普通的日本农民和中国农民,和平友好的相处着。日军日日高奏军歌,气昂昂的出村儿,过河,进城,住进炮楼,沿途给小孩儿发糖吃,变魔术玩。挂甲台的村民们收到日军送的粮食也开心的奔走相告,与日军协同联欢。当所谓『国际形势』逼近这群普通人的生活,一切温情都湮灭了。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的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普遍特征,演的活灵活现,像『出了村儿,就过了河,过了河就上了山。。。。』这样的对白,说对白时那样的神态,全村人个个喊杀,个个又都不敢杀,有人出来杀了,大家都避之三舍这样的复杂心情,中国村落文明及道德感的单纯和复杂,尽在这一出精彩的黑白电影中。

姜文可以演霸气外露的大英雄,也可以演一个憨直胆小的村民,可以导演一部气焰超越好莱坞大片的《让子弹飞》,也可以制作一部几乎全部用黑白画面,直指中日(或者人类)弱点,演绎世事荒谬的《鬼子来了》,这不是才能是什么?有霸气又如何?外露又如何?闭嘴别再说什么纳粹附体之类的P话。见识的少永远都觉得自己无比正确,俗话说,天黑请闭眼,SB请闭嘴。

PS:

一点八卦,我记得以前在哪儿看到 姜红波(女主角)和 尤凤伟(原著小说及编剧)都和姜文闹了点儿不愉快,谁给八八?

演花舞小三郎的 香川照之,在去年NHK的大戏《坂上之云》中饰演一个日本俳句名家。




 5 ) 喜剧的外核,悲剧的内涵

《鬼子来了》有众多让人捧腹的片段和场景,却无法让人一笑了之,是一种含泪的笑。苏格拉底曾说过:“真正的悲剧总是以喜剧的形式出现”。
《鬼子来了》里对马大三执行死刑这场戏,高将军站在台上义正严辞地说他“双亲被日军被炸死,腿被炸断”他才是最有资格报仇的人时,周围的人群还是一片麻木,仿佛在看戏。当猪跑出来时,场面失控,把高将军所谓的什么波茨坦公告、日内瓦公约和民族大义统统消解在人们的哈哈大笑声中。“所谓的给秩序以混乱,就是把滑稽幽默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和悲剧的因素、时间的顺序和时间上的错乱等等对立的或不相干的事情糅合在一起“。貌似民主的高将军声称要马大三说,却堵住其嘴,将自由、民主无情的进行了消解和嘲笑,实现对现实秩序的一种反抗与嘲笑。被称为“民族败类”的马大三在同一地点被处死,他不像童汉臣那样笑,而是仰天长啸,无奈与悲凉之意更胜前者。

 6 ) 鬼子来了 不做沉默的羔羊

  某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国人就是羊 可你非要在羊犄角上绑把刀,给弄出个火羊阵来。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因为在若干个小时之前,中国人是狼是羊的事,我没想过

   如果没有网络,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看到鬼子来了,看到这么一个脑后长了反骨的电影,这一切还要感谢我们的广电总局,它伟大而灵敏的触角还没有伸及网络这个大染缸,才得以让这些与我们官方严重背道而驰的“野电影”存活下来,网络 还真是个东西。

   有人说姜文只导了三部电影,这三部电影就足以证明他是个天才,是个伟大的导演和演员。我辈盲流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忘的差不多了,太阳照常升起压根就没看懂,但是凭直觉这不是一个烂片,倒不是说我直觉多么准,因为有时候直觉也是一种幻觉,只是因为电影所散发的一种气质让你发自内心地信任他,相信他是好的,即使是迷信。直到看鬼子来了,我发现,用鬼才来形容姜文,或许更加恰当

   鬼子来了对官方和主流来说,无疑是个叛逆的刺头。也非常理解我们的电影审查机关,作为政府的粉丝和代言人,他是不能对这么一部浑身刺毛的电影手下留情的,他们的立场很明确,思想很简单,对敌人的妥协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估计他们当时看片的时候肯定汗毛都竖起来了:这小子不是找禁吗?而且我也怀疑当初姜文拍这片的时候,压根就没指望他能过。

    同样是讲日军侵华,姜文选择从中国小老百姓的视角出发,看不到官方“正面”操纵和引导的痕迹。他所表现的东西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的“抗日”经验。我们在经典的抗战大片里看到的,是日本鬼子的不堪一击,是中国军民的团结一心奋勇杀敌,直到看的麻木,可以面无表情、大脑空白地去欣赏我们的地雷战把小鬼子炸的满地找牙,小兵张嘎翻着跟头耍猴似的从满是鬼子的敌营中轻松逃脱,老百姓们面对死亡时个个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这样说可能有点不敬,但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 那不是真的,可悲的是,我们已经连想都不愿想了。关于国民劣根性,已经是一个被嚼烂了的话题了,鲁迅先生带出来以后就没停过。很多中国人也承认这一点,但姜文拍这样一部电影,肯定还是会招人骂的,比如广电总局的发难就首先说明了这一点,你干嘛拍的这么形神兼备,这不是照着镜子骂自己么?错就错在你点的太透了,中国人讲究含蓄,隔着窗户纸看人,你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把人衣裳扒干净了,一些好面子的中国人就会不好意思,如芒刺在背,不骂你骂谁。

    电影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在一系列幼稚可笑行径中所表现出来的懦弱、愚昧、麻木和市井,有人说丑化了中国人,有的镜头和情节确实有些夸张和戏谑的成分,但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相信那些镜像就是真实的中国人的形象,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黑白真假,很多人一看就明白了,一些东西也不是你骂两句、喊几个响亮的口号就能改变的事实。与其护着掩着,不如赤裸裸扒开来看,或许还有进步的余地。即使是矫情和一厢情愿的揣测,我还是愿意将姜文的所为解读为爱之深责之切。70年前我们有过那样惨痛的历史,中国付出了无数的生命,经历了那样漫长的黑暗,今天的中国人不能只看到被过虑的符号化的光辉和伟大,更要看到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个人和族群,他或许是残酷的、或许是阴暗的,但他是真实的。

     看到二脖子六旺八婶子一个个把头伸桌子上那副窝里斗的神勇;八婶子不要老脸唱小曲,颇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风骨;六旺对着日本人发酒疯灌输自己的生存之道,肝都颤了。中国人骨子里有种羊性的温顺和善良,别人对我们好一点,就受宠若惊似的巴不得给人掏心掏肺,我相信这个时候我们中国人是真心实意的,可敌人的心呢,他们只会把你掏心窝子的善良当做得寸进尺的机会,顺杆爬。这会给你好脸色,眨眼的功夫变得凶神恶煞了,我们只有挨宰的份。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几个日本兵押着两万中国人去样子江边送死,那样的景象真的不敢想也不愿想,一闭上眼睛,就是几个猎人在驱赶一群羊。当然,我们也有反抗,疯七爷去兑现他“一手一个掐吧死俩”的诺言,马大三最后近乎疯狂的复仇。疯七爷是有血性的,他的反抗让人肃然起敬,马大三则是陷入绝境后的自救,他彻底的醒悟,不再幻想和寄希望于任何人。他死前的一抬头,是大彻大悟后的释然,已经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头颅滚落到地上,眨眼三下,嘴角微微上扬,仿佛是在嘲弄那些麻木的围观者和迂腐的国民军官,清醒地死去比麻木的活着更有价值。但马大三和疯七爷却不是中国人的典型,他们更多是被赋予了一种戏剧性来为电影服务,当时更多的中国老百姓,在痛失家乡和亲人后,沉默地活下来。压迫和仇恨激发了马大三的狼性,中国人的羊性却最终让他成为了一只孤狼。

    某人说中国人天生具有尚武基因,我希望这是真的,可是历史很不幸的证明,中国人的尚武基因貌似还是隐性的。当日本的小学生喊着“为天皇而死”的时候,中国的同龄孩子却在光着屁股问日本兵要糖吃,所以当年一个成了张牙舞爪的狼,另一个却成了待宰的羔羊。我们都期待和平和安稳,可是这种美好的希冀不会因为一句中×友好就万事大吉,全世界老百姓骨子里其实都是善良的,但架不住政府和精英们有意无意的忽悠,不定哪天鬼子又来了。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是羊了,却因为历史基因问题也没蜕变成狼,我想就算成不了狼,我们也得装一大尾巴狼的样子。

 短评

留口气活着很重要,可有些事比活着留口气重要

8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力荐

国产高峰,姜文是电影界的鲁迅,面对国民的自私、愚昧、软弱、天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巧妙将此融于荒诞可笑的表现手法中,各方势力皆不能免于嘲弄。国外有《钢琴师》《辛德勒》《美丽人生》,如果要用影像作品面对七十年前那场浩劫,我们只有这部能拿得出手了。已被“大哥大嫂过年好”洗脑。

13分钟前
  • 喻鸣
  • 力荐

就冲这片儿,姜叔你是中国最好的导演,没有之一!

18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中国农民是善良的,是好人。同时却也是愚笨的,是软弱的。软弱往往导致善良变质成为受欺。

2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大概姜文最后的一笑意思是“幸好我死了,这狗B的世界我可不想活着”

26分钟前
  • 谁家的小谁
  • 还行

十部南京也抵不过一部鬼子来了。

30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力荐

“大哥大嫂过年好” 这是另外一种视角审视战争。姜文通过影片含而不露的揭示了人性的悲凉,黑白以及最后的那一抹彩色的处理都显得别有用意。只有敢于去批判和自省的人,才会有前途,很可惜,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姜文。★★★★☆

32分钟前
  • Q。
  • 推荐

姜文:“我拍《鬼子来了》就是试图让观众明白,如果想避免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除了过嘴瘾还有什么办法。我不敢说这部电影给出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一个导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个方向吧!”结果,这是一部能在日本公映的内地禁片。我觉得这基本就说明一切了。→19.2 二刷

36分钟前
  • Ocap
  • 力荐

从此,“大哥大嫂过年好” 在耳边经久回荡……

4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大哥大嫂过年好~~~~AND 姜文这个人是个天分极高的家伙。

44分钟前
  • 露娜peace
  • 力荐

就让我一手一个,掐吧死俩!

48分钟前
  • 深红
  • 力荐

一刀刘、二脖子、马大三、四表姐夫、五舅姥爷、六旺、七爷、八婶子、小碌碡...

49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心中的点点悲凉,不能一语道尽……

5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结尾那颗唯一上色的人头

53分钟前
  • Guide
  • 推荐

国产片最高境界!

57分钟前
  • 南 瓜 子
  • 力荐

“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这辈份够乱的

59分钟前
  • 蛋蛋
  • 推荐

太他妈深刻了

60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我有个朋友说他一共看了30多遍……

1小时前
  • drunkdoggy
  • 力荐

中国最好的电影。

1小时前
  • 裸踝
  • 力荐

优秀的如此遗憾. 仿若是黄皮肤的库斯土里卡.大三背着豆子刚刚进入县城时,姜老师用了一个跟拍的“巡礼”式长镜头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日据时期小县城的风貌图。仅仅一个镜头 人物呈现之清晰 空间描摹之有力 为十余年来大陆电影之仅见也。

1小时前
  • 劳戈
  • 力荐